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032

查看

3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0-4-21 11:35:3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最爱勃拉姆斯,但我觉得贝多芬的室内乐(尤其是晚期弦乐四重奏)意境更加宽广,而勃拉姆斯更多是自己的自恋和惆怅、愁绪。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4-21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喜欢维格组的立体声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很冷静。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4-21 12:05:13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喜欢维格组的立体声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很冷静。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4-21 11:44


同好。

单声道方面,比较喜欢匈牙利四重团的演绎,优雅之中内在张力。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4-21 12:29:38 | 只看该作者
维格组也有一个MONO版,据说不如立体声版。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4-21 12:57: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你应该离开这里,到尘世中去……生活

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里,我最喜欢这首升c小调Op.131。每听一次Op.131都会被打动,我甚至觉得,一生如果只听这一部作品也别无遗憾,因为它实在太浩瀚,又实在太凝练了。它的七个连续演奏的乐章,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尤其是第一乐章 “不太慢而富有表情的柔板”,一首慢速而自由的赋格曲。第一小提琴一上来呈示的主题太凄凉了,四个小节以后,第二小提琴以低五度演奏答题,同时第一小提琴演奏对题。接下去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模仿。整个第一部分主题的呈示就满含着凄凉的气氛,低音部分的模仿像一曲挽歌。这种阴沉而忧郁的气质在整个第一乐章从没改变过,只是在后面展开的旋律里,通过自由对位,构建出更加丰满厚实的织体。瓦格纳曾经称这个乐章是“用音乐所表达的最忧郁的感情”。没错,这是贝多芬在黑暗和悲伤中的灵魂独白。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怎样冲破首乐章编织的无边的忧郁的……第三乐章只有短短11个小节,但是速度从中庸的快板过渡到柔板,然后引出第四乐章那样宽广抒情的主题……第四乐章是这首类似“拱形”结构的弦乐四重奏的“拱顶”,这是由主题和6段变奏加尾声构成的一个漫长的乐章。它的主题呈示就用了32个小节,然后是速度和织体不断变化的6个变奏,第四乐章的某个变奏中,小提琴的声音让我真正了解了为什么张爱玲会说“我最怕的是凡哑林,水一般地流着,将人生紧紧把握贴恋着的一切东西都流了去了……”。还有那样亲切活泼的第五乐章,那样深沉而忧郁、又极为简练的第六乐章,像急行军一样果敢,像暴风雨集结那样强有力的末乐章……听完整首曲子,有一种感觉仿佛是经历了全部世界的丰富性。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4-21 12:57:4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为何,每次听贝多芬这首Op.131,都会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佐西马长老临终前对阿寥沙所说的那番话:“你应该离开这里,到尘世中去像修士那样地生活。你会有许多敌人,但就连你的敌人也会爱你的。生活将给你带来许多不幸,但你会恰恰为了这些不幸而感到幸福,并且祝福生活,还使别人也祝福,——这是最重要的。”经历全部尘世的生活,并且仍然祝福它,我想这恐怕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最后的这部长篇小说里基本的题旨

贝多芬最后的心灵归宿,或者并不是信仰;贝多芬的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由,精神的独立,意味着不依赖于权威、不依赖于信仰,甚至不依赖于命运。晚年,他更深入的回返自己的内心世界,似乎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和他交流的只有自然,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他的内心在自然界的投射。贝多芬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甚至,在晚年的作品里,他连抒情的经验也放弃了。“在这个时候我反省我的一生,好像又一次从头经历了它。”所有的回顾,不同时也是预言吗?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4-21 12:58:1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非常喜欢维格四重奏(Quatuor Vegh)演奏的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维格组录过2次贝多芬弦四,其中Naive出版的那套录制于1972—1973年。最初从唱片店里搬回这套CD的时候,第一时间听的就是这首Op.131,此前常听的是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组(Alban Berg Quartett)在EMI版的那套环保装贝弦四全集。比较起来,有意思的是Vegh组的这首曲子的录音七个乐章全部录在一个track上,需要一口气完整地听下来,他们的演奏有种非常冷峻的气质,首乐章一开始第一小提琴的声音甚至有些枯涩,像一幅多年以前的黑白老照片。那种寒冷和凄凉让听者的心骤然冷却下来,慢慢地沉入回忆的深海,仿佛在无边的黑暗里追寻一丝若有若无的光,却怎么也浮不回水面……相对而言,ABQ的演奏虽然也体现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伤和黑暗,但他们的琴声中却听得到深情,听得到那潜伏着虽然早已经冷却但仍然残留着一丝余味的热度。另一个我听得比较多的录音是Sony出版的朱利亚德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的全集录音。但在这首Op.131上,仍然与Vegh组有差距。Juilliard组的Op.131听起来很“浅”, 或许整首曲子在他们的演奏中更具一种形式上的和谐感,但似乎尚未深入这部作品最内在的地方。同样的首乐章,与Vegh组比起来,那种凄凉和无法排解的忧郁在他们的演奏中被削弱了很多,缺乏一种向黑暗深处沉溺同时又极力振拔的力量。在这个乐章中,Vegh组的演奏甚至让痛苦本身都具有了一种蛊惑力,仿佛在一条黑暗的隧道中行走,那黑暗越是长、越是深……对黑暗尽头的期待就越是迫切。

在快乐章,Vegh组和许多匈牙利团体一样,表现出强劲有力的节奏和生机勃勃的速度感,那种粗犷和豪放和慢乐章的萧瑟凄寒适成对比,与很多其他版本的录音中爽滑流利的演奏也不尽相同。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4-21 16:23:22 | 只看该作者

这套好!!!音乐艺术单声道版不如这套。正寻匈牙利四重奏版以及林赛四重奏版。
匈牙利人似乎总能把握好贝多芬,这个民族具有深刻的漂泊感、异乡感,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音乐气质不谋而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4-22 06:19:14 | 只看该作者
我听过意大利和布什,意大利太工整了,缺少点活力。布什组虽然是历史录音,但较有个性,变化也较多,生气勃勃。有机会也听听你们的推荐,听听维格和林赛,早闻大名。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4-22 06:26:55 | 只看该作者
维格立体声版我感觉是最正统的贝多芬。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4-24 15:44:0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op131 乐队版 伯恩斯坦 指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zNjg3MzI0.html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4-24 18:01:49 | 只看该作者
福特文格勒的乐队版《大赋格》气势如虹啊。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5 16:02, Processed in 0.279680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