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241053

查看

37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ecords33

61#
发表于 2014-9-22 12:09: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啊,佩服佩服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3-11-19 09:32:47 | 只看该作者

前级篇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9-5-19 10:42 编辑


       Cello Audio 共设计了四部前级放大器,它们分别是:Audio Suite、Audio Palette Preamplifier、1M Ohm Encore,还有一部无源前级 Encore
       旗舰前级放大器 Audio Suite 于 1985 年 7月正式发售,港台的给它一个昵称叫 “ 声音公寓 ”。声音公寓由主机机箱、分体电源和不同的放大模块三个部分组成。Audio Suite 设计了有各种模块,主机机箱有10 道模块插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放大模块。不过,最简配置至少需要一个输入放大模块和输出放大模块才能发声。
       当年 Audio Suite 声音公寓各部件的发售价格分别是:
       Audio Suite 主机空机箱 ($3000美元 ),分体电源 ($3500美元);
       高级Premium P 系列包括:控制输出模块 P301 ($4500美元);平衡 MC 放大模块 P101 ($4500美元);高增益 MM 放大模块 P100 ($3400美元),地增益 MM 放大模块 P100 ($3200美元);早期的线路输入模块 P200 系列,面板的标记有 P200 CD、P200 TUNERT、P200 VIDEO、P200 TAPE ($2500 美元),中后期线路输入模块升级为 P201 ($3000美元) ;极为稀有的耳机放大模块 P500 ($?美元)
       经济型的Basic”基本模块系列有:输出模块 B301 ($2300美元) ,唱机输入模块 B100 ($1900美元) ,输入切换模块 B200 ($1500美元) 。
       在 Audio Suite 生产发售的十多年中,其型号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内部却不断的升级换代。国内外 Cello  的用户根据模块的一些重要特质进行了三代的划分:
       MK I     主电路板和小电路板、电源卡均为黄色 ( 虾玉色 )
       MK II    主电路板和小电路板为黄色,电源卡为浅绿色 ( ASR-3 和电源卡).
       MK III   主电路板为深绿色,小电路板和电源卡为浅绿色
      Cello audio 1995 年初在香港发售全绿卡的 Audio Suite 。1994 年12月31号以前购买的 Audio Suite 用户,代理可以为行货用户升级各型号模块,每个模块的零件费用是 6000 港币, 如果非行货升级的费用侧比较高,每个模块的零件费用是 18000 港币。
      Cello audio Suite 从1985 年开始生产,大概在 1997 年停产。生产的周期虽然很长,但产量确非常少。就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过 1000 号以上的 Audio Suite 主机。


      Cello Audio Suite 参数如下:
      Output Level ............................................ Accurately calibrated in 1dB steps
      Balance Control ....................................... Accurately calibrated in 0.25dB steps
      P201 Line Module Input ............................ 2 MegOhms or 10 kOhms loading
      P200 Line Module Input ........................... 100 kOhms or 10 kOhms loading
      P100 Phono and B100 Phono Module ....... 50 kOhms loading
      P101 Phono Module ................................ 1 kOhms loading
      Audio Ground Isolation ............................ 10 ohms (Float Position)
      Gain of P200(switchable) ......................... 12dB (10k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 0db (10k Impedance - Balanced)
                                    
       ......................... 5db (100k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 18db (100k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Gain of P201(switchable) ......................... 20dB (10k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 5db (10k Impedance - Balanced)
                                   
       .......................... 6db (1 Meg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 20db (1 Meg Impedance - Single Ended)
      Main and Record Ouput ........................... 5 kOhms (Optional - 600 ohms drive)
      AC & DC Protection ................................ 10 mf (on both Main and record outputs)
      Dimensions(w x d x h).............................. 48.5 x 37 x 22 cm (Main)
                                
        ............................ 48.5, 34.5 x 10 cm (Master Power Supply)
      Weight ................................................... 22kg


       前不久打开 AUDIO SUITE ,把安装在右侧的 P301 移至机箱的中间。AUDIO SUITE 有 10 个单元的插槽,可供用户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AUDIO SUITE 的模块有高配置的 P 和低配置的 B 两个系列。


       拆下 AUDIO SUITE 所有模块和面板,可以看到机箱的 10 路插槽。



      AUDIO SUITE 机箱使的脚垫是橡胶的,与普通橡胶脚垫半天的是 CELLO 的橡胶脚垫内部有金属套环,安装脚垫收紧螺丝时不至于使脚垫变形。似乎 CELLO 的器材都是使用这个规格的脚垫。


       在二手市场购买 AUDIO SUITE 模块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购买了模块后要把拆下的面板返还给卖家,以填补卖家 SUITE 卖出模块后的空缺。


       取下 AUDIO SUITE 的后背板,里面是一块聚四氟绝缘板,上面有 13 列 10 排小孔。聚四氟绝缘板的内里是 10 条约 6x6mm 的镀铑铜条,上面 2 条和最下面 2 条是信号通道,第 4-7 条是 DC 电源通道。
        



       打开 AUDIO SUITE 的顶盖(借图),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背板上的 10 条镀铑铜条,从上至下第4-7 条接有 DC 电源线。


       所以模块尾部的电路板上都有对应的 10 个带螺孔的小铜块, P301&P101 模块(借图)有2组 10 个带螺孔的小铜块,用螺丝与背板的铜条连接,信号和电源都接通了。这样的连接接触面积大,触点电阻小,安全可靠。



      每一个连接端子都是手工铆在电路板上的,功夫大了去了!


      模块的安装比较麻烦,例如 P-301 模块,接线端子有 20 个螺丝,前后面板有 8 个螺丝,大背板以及电源端子盖 8 个螺丝,拆卸安装一次 P-301 模块就要拧下拧上共计 72 个螺丝。不过这样的拆装难得有几次。



       输出放大模块是 AUDIO SUITE 必须的基本模块。P301 输出放大模块占有两个单元插槽 ( 低配置的 B301 输出放大模块也占有两个单元插槽 ) 。P-301 输出放大模块是全平衡方式工作,增益 32 分贝,输出负载等于或大于 5 千欧。P-301 有可调节电平的主输出和固定电平的录音输出端子,通过 P301 面板上的钮子开关可以在主输出和固定电平的录音输出之间选择。
       P301 输出放大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输出电平,电平的调节是 59 级,调节精度是 1dB。这只步进式的电位器的做工非常高级,操作手感实在太好了,国外有人首次触及这个电位器后手感时激动地热泪盈眶,也是能够理解的。


       精密的步进电位器,操作时轻盈、平滑、手感一流!


       P301 输出放大模块有左右声道平衡钮,最大调整范围是-/+6dB ( B301 输出放大模块就省略了声道平衡钮 ) ,平衡钮使用了超精密 -/+ 30 级的平衡步进电位器,0.25dB 超细的调整步进值 !


        P301 输出放大模块的裸照,借用无锡 TomC 兄的 P301 银模块图片 PS。


       P301 输出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子是做工精良的瑞士 Fischer 104 平衡插座。上方是固定电平的录音输出端子,下方是主输出端子。


       还有一个很罕见,功能特殊的 P301 输出放大模块。它没有常规 P301 输出放大模块的左右声道平衡钮,取代这个位置是一个声道编辑钮。声道编辑钮在录音编辑工作中时还是非常实用的,这个 P301 输出放大模块是为专业录音室设计的版本。


        在我搜集的资料图片里,还有一个早期的 SUITE 输出放大模块,型号不详。它没有常规 P301 输出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平调整钮和左右声道平衡钮,因此安装这个输出模块的 SUITE 必须和 Audio Palatte 配合使用,使用 Audio Palatte 的输出电平调整钮和左右声道平衡钮进行控制。


       输入放大模块有低电平和高电平的多种选择。低电平为唱头放大模块,高配置的有动圈唱头放大模块 P101 MC PHONO (借图)、动磁唱头放大模块 P100 PHONO。低配置唱头放大模块型号是 B100,这个模块是非平衡电路。  
       可惜的是,我的 CELLO AUDIO SUITE 目前唱放模块还是空缺,放大模块 P101 MC PHONO 还能找到,动磁唱头放大模块 P100 MM PHONO 相对比较难寻,随缘吧,相信会有那一天。


       最早期的 P101 MC PHONO(借图)动圈唱头放大模块没有金属屏蔽盒,为了提高 MC 放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中后期的 P101 MC PHONO 模块增加了金属屏蔽盒。
       据有过 P101 使用经历的 Cello 玩家估计,P101 增益小于 60dB,因此直接使用中低输出 MC 唱头时会有增益不足的问题。设计师 Tom 在与 TAS 杂志主笔之一的 Jonathan 讨论此问题时这样说道:
Dear Jonathan.I would use the transformer in your particular case. The problem is finding one. Due to the the minute signal levels involved requires a very well shielded transformer.The nominal input impedance (" Z ") of the P-101 is about 1k Ohm. This is shunted with a .03 micro Farad capacitor. This will require modification of your P-101 to use a typical step-up transformer. With the present input "Z" of the P101 would need a transformer with an output "Z" of of 1k Ohm or less. A transformer with an output "Z" of 1k and an input "Z" of 10 Ohms would provide 20dB (10X voltage "gain" would work well. FYI: The "Z" ratio is equal the square of the turns ratio or the voltage ratio. For example transformer with with an output "Z" of 600 Ohms and an input "Z" of 6 Ohms would provide a voltage step-up of 10X and have a turns ratio of 10X.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o use a pre-pre that has a gain settings of 12dB, 20dB, and higher.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such devices because most transformers and pre-pre(s) were designed to be interfaced with moving magnet phonon designs and as a result provide a large amount of gain. There may be some transformers that will work because the 1k input (z) of the P-101will help reduce the output enough to provide to bring the output level near to the point desired.


       输入放大模块低电平动磁唱头放大模块 P100 MM PHONO,装在 SUITE 最左边的就是  P100 MM PHONO。


        高电平放大模块高配置的型号有:P200 ( VIOEO/TUNER/CD/TAPE ) ;  后期发售的 AUDIO SUITE 高电平输入模块的型号为 P201( CD / DAT / DIGITAL PROCESSOR / AUX)。高电平放大模块有主输出和录音输出设置,非专业使用时可以将录音输出电路部分关闭,以减少干扰。低配置没有独立的高电平输入模块。




         输入放大模块低配置的低电平放大模块型号是 B100 PHONO(借图),这个唱头放大模块是非平衡电路,B100 PHONO 模块有 MC 版和 MM 版的外观是一样的,模块面板没有标注 MM 或 MC,而是在背板的输入贴有 MM 或 MC 的圆形黄色标签。


       AUDIO SUITE 还配有均衡模块,型号是 P603,这个均衡模块需要占用三个槽口。P603 的前面板上每个声道有有三个 10 圈电位器,可以在 31.5HZ ,1KHZ 和 10kHz 三个频率点进行均衡调节。 P603 模块当初定价高达 5000 美元!通常发烧友较少使用 P603 模块,而是选择 SIV 或 MIV 做均衡。据国外的 CELLO 用户说 P100 唱放模块基本是由 P603 改进而来的 。( P603 模块图片是借用深圳杜兄的 )


       AUDIO SUITE P 系列还有一个耳机放大模块,型号是 P-500(借图),这个模块非常稀有。在厂家公布的资料中也没有 P-500 的介绍,因此具体参数不详。P-500 耳机放大模块面板上设计了两个输出接口,可以同时供两个人聆听。无论是作为专业监听还是耳机发烧友,这个 P-500 都值得受用和收藏。



       AUDIO SUITE 基本 “ Basic ”  的 B 系列模块 B-301 是输出模块,只有电平调整钮和主输出/录音输出切换钮;B-200 一个可以切换 5 路音源的输入放大模块;B100 PHONO 唱头放大模块。


       B 系列的模块除了 B-301(借图)有一组平衡输出端子外,其他所有端子都是非平衡的 RCA 端子。下图是配置全套 B 系列模块的  AUDIO SUITE 背板,输入输出端子一目了然。


       Audio Suite(借图)的电源 Master Supply 是分体式设计,Master Supply 设有两组完全相同供电输出。厂家设计时是为同时给 Audio Palette 和 Audio Suite 供电。大多数的 CELLO 用户都是购买两台 Master Supply 分别供电给 Audio Palette 和 Audio Suite ( 详见 54# )。




      2015 年 10 月 14 日,为 AUDIO SUITE  购买了一块  CELLO P-201,这是一个小绿卡的 P-201。
      AUDIO SUITE  的 P 系列线路放大模块(P-200 或 P-201)只有一组 FISCHER 平衡输入,因此不能切换讯源,一个线路放大模块只能供一个讯源使用,如需切换其他讯源只有拔插输入插头,这对使用多讯源的用户很不方便,解决的办法只有增加线路放大模块数量。几个讯源就需要几个线路放大模块,使用 AUDIO SUITE 的成本还是蛮高的。



      2015 年 10 月 22 日下午返回合肥,结束了皖南黄山、景德镇一周的行程。放下行装即刻去了 EMS 取回邮件。打开邮包,漂亮的小绿卡 P-201 成色非常好!明天安装。以后切换另一唱放,就不再有关机和拔插啦的麻烦啦。



      小绿卡是指将黄卡 P-201 的稳压电源板 ASR-2 升级为绿色的稳压电源板 ASR-3。如果再把黄板的 OTA-3 板卡升级为 OTA-6 ,那就算是半绿卡了。



      晚饭后忍不住,还是打开了 AUDIO SUITE,把这个小绿卡的 P-201 安装到位。接通电源,亮了 9 个红色 LED 指示灯,非常漂亮。如果再亮 6 个 LED, AUDIO SUITE 就满载啦!明天试听新的小绿卡的 P-201。
      小绿卡的 P-201 在听感上似乎比较温润,和全绿卡的 P-201 相比,分析力和高频延伸略欠一点,瞬态和动态也然。不比较也很好了,应该知足了。呵呵。



      2015.12.31. 由于系统增加了数字音源,前级需要再添一路输入,上月底又找了一张小绿卡的 P-201。这是 2015 年的最后一天,估计明年(明天或后天 )才可以收到。 SUITE 又要拆装一番啦。

*  *  *  *  *  *  *  *  *  *  *

      2016.01.03.  本应昨天可以收到的小绿卡的 P-201 因为快递放假今天才能送件。无奈,只有静心等待啦...........10 点钟左右快递把小绿卡的 P-201 送到了。拆开包裹,这个小绿卡的 P-201 成色非常新!习惯性的拍几张照片。



      拍完照仔细看,发现这张 P-201 卡的上个用家并没有把 2 位拨码开关的增益放在 0dB / Balance 档位,2 位的信号和电源接地拨码开关也都处于 OFF 档。于是分别都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调整过来。



      现在的 Cello Audio Suite 已经有了 3 张 P-201 卡,其中一张全绿卡,两张小绿卡。还有全绿卡的 P-301、黄卡 P-101和 P-100,共计 6 张卡。设有10 道插槽的 Cello Audio Suite  已经占用了 8 路插槽,仅余 2 道啦。


      Cello Audio Suite 插卡的顺序由左至右分别是:P-201 + P-201 + P-201 + 空面板 + P-301 + 空面板 +  P-101 + P-100。



      2016.01.25. 考虑的不够周全,把唱放卡安装到了右侧,距离后级电源比较近,这样多少会受一些干扰。于是拆下所有的 5 张输入卡,把 2 张唱放卡与线路放大卡调换一下位置。顺便给先拆下的 3 张P-201 插卡拍个照。


      加上 2 张唱放卡再拍一张。



      重新调整安装后 AUDIO SUITE 的插卡排序是(由左至右):P-101、P-100、空、P-301、空、P-201、P-201、P-201。



      接通电源,打开所有开关,亮起了 11 粒红色的 LED 指示灯。呵呵,看着 “羽翼丰满” 的 AUDIO SUITE 好是开心!



      2017.7.14  给 SUITE 再添一张面板标示的是 AUX 的 P-201 线路输入放大卡。主板是黄卡,电源板是绿卡的,这张 P-201 算是小绿卡或半绿卡的。











      将 P-201 AUX 装入 SUITE。呵呵,还剩一个空槽了,早晚会填满的。如此下去是执着还是膨胀?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音响公寓,鼓掌 耶 太棒了  发表于 2013-12-22 06:28

评分

1

查看评分记录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3-11-19 11:4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3-11-19 11:49 编辑

现在我有五张卡,P101 201 301 200 B100可惜找不到P100和603.

点评

清兵兄的SUITE有五张卡够丰富的。我的只有两张卡,呵呵。  发表于 2013-11-19 16:19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3-11-25 21:32:25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是黑胶 大家,能否 谈谈皮带驱动与磁力驱动的声音差异?

点评

出差在外,回来再交流。  发表于 2013-11-29 10:01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3-11-27 13:09:47 | 只看该作者
默默的 咽了咽口水.....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3-11-29 11:31:1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玩过黑胶。
不知全气浮+磁驱动,跟外界的接触点只有唱针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点评

请先看看这里,下周二回合肥再聊。 [url]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588&extra=page%3D7[/url]  发表于 2013-11-30 12:43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3-12-4 15:08:22 | 只看该作者
在音响设备系统计划升级目标器材是全套 CELLO AUDIO 时,首先考虑的是先购入 Cello Audio Palette  ...
records33 发表于 2013-12-4 07:14


成色完美全绿版的极品啊!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3-12-12 21:2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gner01 于 2013-12-12 21:24 编辑

王老师对音响、音乐的执着令人钦佩,深厚的器材功底更是令人叹服,期待近期能有机会前往名山拜聆仙音。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3-12-21 17:26:20 | 只看该作者
音响中的精品,声音与艺术的结合,真是美的享受。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3-12-19 08: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8-1-25 17:06 编辑


      Audio Palette 的分体电源 Master Supply。 Master Supply 的面板除了一粒红色的 LED 指示灯以外,没有操作部件。电源开关设在机箱的背后。



      Master Supply 电源提供+/- 30VDC 通过五芯 DC 电源线连接主机 ( Audio Palette 或 Audio Suite  )。+/- 30VDC 的电压在通过模块的稳压电路进一步调节到+/-25VDC 供音频电路使用。



      Audio Palette 的分体电源,有两组输出供电,厂家设计时是可以同时给 Audio Palette 和 Audio Suite 供电。



      靠近左侧的黑色圆钮是推拉式的电源开关,这个电源开关是空开,机器故障时圆钮就会自动弹出切断供电。刺猬牌电源牛的直径差不多有15cm,占了整个电源的一大半重量。



      早期的电源牛功率小一些,后期的电源牛功率达到了 379VA。



       Master Supply 电源提供 ±30VDC 通过五芯 DC 电源线连接主机 ( Audio Palette 或 Audio Suite  )。±30VDC 的电压在通过模块的稳压电路进一步调节到 ±25VDC 供音频电路使用。



      为了给 MIV 配置再生电源对 Master Supply 做了功耗测量,测试结果令人吃惊,一部 EQ 的功耗竟然达到 195VA 。测试时的市电电压为 235V,MIV 的工作电流达 0.83A。难怪分体电源内的变压器设计的达 369VA。





      Audio Palette SIV 或 MIV、Audio Suite 使用的是相同的电源 Master Supply,Master Supply 电源内部可以通过跳线设定 AC 100V、120V、220V、240V 的输入。下图是 Master Supply 电源 AC 输入的跳线表,希望能够给 Cello 同好有所帮助。



      和 Performance II 同时给 SUITE 和 MIV 配了 DC 电源线接线端子的螺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哈哈,我也有这个问题,没有动手能力,只好把后级摆去隔壁屋子  发表于 2014-4-24 11:35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3-12-21 16:3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9-9-4 07:50 编辑



      CELLO AUDIO 1986 年6月推出了旗舰参考级放大器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是单声道、分体电源的四件套设计。这样的设计制作在当时是极为奢华的,30 多年过去了,如今四件套设计的功率放大器仍然是寥寥无几。
      翻阅 CELLO Performance 放大器的使用手册,厂家在对 Performance 的介绍中叙述道:Congratulations on choosing thePerformance Amplifier. Your unithas been individually hand-madefrom the finest parts and materials.The Performance Amplifier utilizesproprietary Cello circuitry thatrepresents the true state-of-the-art inaudio electronics and is designed toperform to specifications for decadesof musical enjoyment.Performance。的确如此,拥有 Performance Amplifier 可以几十年安心的聆听欣赏优美的音乐。



      Performance 的分体电源和放大器之间用了 8 线电缆连接(这个连接线是用 STRINGS 2 制作的),供电电压 +/-80V。 Performance 的电源的保险管是 7.5A,放大器的保险管是 15A。



      厂家配给的这对 8 芯电源线长度是 3 英尺 3 英寸,近 100 公分。我观察发现,大部分用家都是把放大器直接叠放在电源上。我觉得还是分开放置为好,会减少一些干扰。



      很多人不太接受或者不习惯 CELLO 这样的接线方式。其实这样的工业接线端子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只是接线时要倍加小心,不能接错线序,不然后果是会非常悲壮的哦!



       Performance 共有三代产品,第一代 Performance, 第二代Performance II ,第三代Performance III 。第一代 Performance Amplifier 比较好区分,第二代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于 1992 年推出,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又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从外表比较难区分,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和内部的一些特征来仔细辨别。早期的 Performance II 是虾玉色电路板,黑色面罩的散热风扇;中期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是绿色电路板,黑色面罩的散热风扇;晚期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是绿色电路板,散热风扇的面罩银色金属过滤网。第三代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 标签的非常少见,其实第二代后期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就是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据台湾 CELLO 同好说 1500# 以后的,银色的散热风扇面罩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就是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厂家没有给所有的第三代更换 “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 ” 标签(主观猜测,可能第二代的标牌没有用完)。据香港 CELLO 玩家说 1700# 以后的标牌都是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  ,可惜没有机会亲眼看见过 III。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Ⅱ当年的售价约为27万港元。我有幸买到的这套编号近1700号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放大器是银色风扇全绿卡是最后期的版本。(内部图片是借用的,是中期的绿板版)

      下图是第一代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的标牌。



      第二图是第二代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的标牌。



      第三图是第三代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I 的标牌,这是在网上搜寻的图片。



       Performance Amplifier 厂家给出的参数是:8 Ohms Rated 200 Watts;4 Ohms Rated 400 Watts;2 Ohms Rated 400 Watts。实测时在 8 欧姆负载时输出功率达到了 260W,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经过改良,最重要的是对电源变压器和扼流圈减震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机内全部的配线更换为聚四氟乙烯包裹的大直径高品质线材。同时将机内电路中所有电阻、可变电阻、电容等原件都更换为更高级品,其中还有一些原件是新增加的,一些原件调整了参数。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音质,也增加了输出能力。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共使用了 96 只金封功率管,每个声道的 48 只功率管中 8 只用于驱动级,40 只为输出级放大。实际测量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的输出达到了 360W。如此大的差异是令人吃惊的 ! 以下是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的技术参数。



      早期和中期的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的散热风扇都是黑色外罩。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大概在 1500# 左右之后使用的是银色外罩。银色外罩与银色机身视觉上比较协调,黑色外罩对比太过强烈。



      Performance 和早期的 Performance II(1000#之前)内部布线使用的是 STRINGS 2,线径相对说不够大。



       1000# 之后的 Performance II 内部布线改用的是 STRINGS 3,线径增大数倍,这为功率管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电流。下图是 1000# 之后的 Performance II 内部配线。


      下图这台 Performance II 的前驱动板已经使用了绿板,这是黄板过度到绿板的最初机型。



      Cello 的器材总是不声不响的不断地在改进,1500# 之前的 Performance II 放大器的主板已经改为绿板,但背板还是黄板,电源的 PCB 板也还是黄板。



      1500# 之后的 Performance II 放大器的主板、背板以及电源的 PCB 板都是使用了绿板,这就是所谓全绿卡的 Performance II 。


      Performance II 电源非常充足,每声道使用了四个“大水塘”,每只 47000uf,两个声道共计 37.6 万微法!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里的变压器没有采用多数厂家常用环形牛,而是选用传统 E 型变压器。我们知道, E 型变压器比环型变压器音色好的多,Mark levinson 在产品宣传时也提及过这一点。E 牛好声但效率不够高,而 CELLO 选用的 E 型变压器硒钢片是特殊材料制做的,具有超导电功率,效率是普通硒钢片的 3-4 倍。这样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里的电源牛不仅具有好的音色,而且还有源源不断动力。

       有港台的用家说早期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E 牛会有微微的哼声,不知是否属实。后来得知,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的供电电压一定要设定准确,实际市电电压如果高于设定电压就会出现哼声。比如,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机内电压设定在 AC 220V,而市电电压是 230V 或更高时就会有轻微哼声,将机内电压重新设定为 240V,哼声立刻消失。中后期的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改进了牛的质量并在机箱内粘贴阻尼材料,电源工作的更加宁静。



       另外通过上图和下图可以看见,早期的电源机箱内是没有粘贴如何东西的。而中后期的电源机箱内的底板和两侧粘贴了和 CELLO Strad Master 扬声器内的相同的物质。 这种 3.5mm,绿豆糕色的板材是一种特殊的材质,据说是航天飞行器外层的隔热材料,粘贴这种材料可以高效的阻尼震动。


      有过 mark levinson No.20.6 使用经历的朋友都知道,A 类放大器的热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到了夏日,如果不开空调,开机10分钟后定会让你汗流浃背。从放大器内部看,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功放管数量是 No.20.6 的 2 倍,产生热量应该比 No.20.6 更大,而实际触摸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的机身,温度缺远远低于 No.20.6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采用了专业功率放大器常用的主动式风扇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非常高。

       风扇的噪声在专业机房里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风扇的噪声在 Hi-Fi 室内却是一个问题,为了降低风扇的噪声,CELLO 的设计师为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做了精心又巧妙的设计,使得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风扇噪声接近静音。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开机瞬间的风扇噪声稍大,1-2 秒钟后噪声即刻转为安静。通过测量,原来风扇启动时的电压是 230V,1-2 秒钟后电压降为 110V 。风扇上标注的额定工作电压也是 230V ,当电压降低后,转速降低,因此噪声也随之降低。风扇与机箱是通过一个橡胶框进行连接安装的,微小的震动进一步被橡胶阻尼化解。在距离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一至二米以外,风扇的噪声几乎就听不到了,但不安分的心理驱使我去买了几个品质更高的德国和日本的散热风扇,很快更换安装好新的风扇,满是欢欣的开机之后,没有想到风扇竟然 “拒绝” 工作!  换回原装风扇一切工作恢复正常。原来,原装风扇有着非常高的灵敏度,属于宽电压特种风扇,即使电源电压降至 80V 风扇仍然可以工作,而其他普通风扇都不具备这一特性,通常在电压降到 150V 以下就 “ 罢工 ” 了。


       千方百计不断地寻找,终于购买到了若干只原装风扇。这个型号已经停产多年,风扇牌子是美国的 Globe Motors, 型号为: A47-B15A-23T1-000 。厂家的资料标明,这个风扇容许在 -10° to 70°C 环境温度下连续工作, 在 25°C 的情况下使用,最少也有 50000 小时的寿命。呵呵,有了备用风扇,也就可以长久安心的使用 Performance Amplifier II 听音乐啦。



      CELLO Performance Amplifier 不知何故每声道提供了 4 组喇叭输出端子,按说 3 组也足够用了。


      上图和下图是台湾 CELLO 用家使用 2 套 Performance Amplifier 桥接驱动 7 尺的背面接线的场面,用了 6 对 STRINGS 3 喇叭线,呵呵,好是壮观!


      2017.09.12 当然幻望着再收两套绿卡的 Performance II ,虽然不是没有机会,但是可能性极小,另外价格也是太高。再说,驱动低频单元也未必非要用绿卡  Performance II。因此计划用黄卡的  Performance II 应该说是理智和实际的选择。
      近日遇到一套 10XX# 成色很不错的 Performance II,立即收下。周末可以进行三路电分了。两套全绿卡的 Performance II 分别高音和中音单元,这套黄卡的 Performance II 推低频单元。






      备好两年之久的金嗓子 5000Hz 插卡组件终于要 “登场 ” 了!




      2017.09.16.  新收入的一套黄卡 Performance II 已经试机,工作一切正常。在环境温度摄氏 26 度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了 8 个小时后,手触放大器机身其温度不热,再试出风口,温度也然。于是估计这套 Performance II 的偏流可能偏低。打开机箱先对 Performance II 机内的灰尘进行清除,清洁后的 PCB 板看上去似乎没有修磨过痕迹,





首先对偏流电压进行测量,偏流值的确小了,平均只有 140mV 多点,与额定 VDC 180mV(也有说是 200mV) 低了近 40mV。




      调整偏压前也对整机功耗进行了测量,实际测量的整机静态功耗只有 341VA,低于厂家标注功耗 400VA 不少。


      取万用表调整偏流电压至 190mV(平均值),一会功夫机器的温度就慢慢上来了,用手感靠近散热风口,感知温度与前两套全绿卡的 Performance II 的几乎差不多了。



      同时对整机的静态功耗再行测量,结果比厂家标注的 400VA 要高了一点。CELLO PII 使用的是摩托罗拉的 15024/15025 功率管可耐温 130 摄氏度,超 PII 厂家设定的功率管工作上限温度70摄氏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装在散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就会指令自动关机。



      2017.09.26  为了精确的调整 PII 的偏流电压,购置了日本 HIOKI 高精度的 5 位半的台式数字万用表和 HIOKI 的高精度功率仪。从之前偏压调整后的静态功耗看,偏压值 180mV 应该是准确的,后又咨询了当年 CELLO 香港代理公司的维修师傅,证实了 180mV 偏压值是标准的。这个周末有时间的话就把三套 Performance II 重新统一调整一下。




      2018.01.25.  Performance II 喇叭输出端子的螺丝原厂的是一字螺丝,一字口很多都花了,表面也有些些氧化。Performance II 的 DC 电源线的接线端子和喇叭端子是一样的规格,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定了一些喇叭输出端子的螺丝。CELLO 所有螺丝都是英制的,新订购的是内六角的螺,要去买对应的英制的内六角扳手才能安装。另外也给 SUITE 和 MIV 买了 Master Supply DC 电源线接线端子的螺丝。螺丝的规格要比 Performance II 喇叭输出端子的螺丝小一号。



      2018.02.25.  乘着春节期间有点闲时,把三套 Performance II 的偏流电压和中点电位仔细的调整了一下。 下图左下方的白色方框内的多圈微调电阻是调整偏压的,右上方白色方框的微调电阻是调整中点电位的。


      先把中点电位测试了一下,三对 Performance II 的数值不等,都在 4mV-80mV 范围内。


      先对中点电位进行初调......



      然后在对偏压进行调整。调整中发现,黄卡的 Performance II 的偏流电压厂家设定在 180mV,而后期绿卡的设定在 200mV。难怪绿卡的温度要比黄卡的高。



      考虑到使用电子分音,决定把三套 Performance II 的偏流电压都调整为 180mV,已获得统一的增益。



      偏压调整后再对中点电位进行细调,获得了超低的 0.01mV。调整中始终把对每一台 Performance II  的功耗进行监测,结果黄卡的一套 PII 功耗为 430VA,两套绿卡的功耗 均在 460VA。
      调整三套 Performance II  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是非常开心。经过细致的调整, Performance II  在对称特性、细致度、聚焦以及声场深度方面都有一定改善。



      2018.02.27. 购买了一些美国 SPRAGUE 红头思碧 5.6UF/250V  电解电容,用电容表逐一测量,实际电容值都在 7.2-7.6uf 之间,这正合适替换 Performance II  驱动板上的一对 6.8uf/150V 的小电容。



      2018.03.05.  昨天终于把三套 Performance II 都接入了系统,当然要先把金嗓子的 5000Hz 的分频卡接好。


      墙插每边只给后级放大器设置了两个插座,现在三路无法接电,只有先买个一转二的电源线转接头将就一下了。


      左声道的三路放大器和分体电源。


      右声道的的三路放大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3-12-22 06:41:39 | 只看该作者
严谨。虽然没有听过王兄器材的声音,我认为他的系统应该是比较平衡的声音。

点评

谢谢MJL998兄赞美,欢迎来寒舍分享CELLO 之声!  发表于 2013-12-22 09:18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4 15:53, Processed in 0.063002 second(s), 2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