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真正的现场听,找不到什么透明、通透、高分析力的感觉。 [打印本页]

作者: gzcqiang    时间: 2012-1-2 12:01
标题: 真正的现场听,找不到什么透明、通透、高分析力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gzcqiang 于 2012-1-2 12:56 编辑

31号下班路途中,家领导说她领导有两张新年音乐会票,问我们去不去,我说肯定去啦。回家看了下票,由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而且是VIP票(自己购买真的舍不得花这钱了),第四排,位置不错,以前也曾去听过,但没有这么近的位置。到了现场,看到没有咪放大系统(以前听的好象都有咪放大似的),而且是没有这么好的位置。听下来,自己的感觉声音就是宽松、真实、乐感非常好。没有网上说的什么透明呀、通透呀、分析力强呀的感觉,就是自然的声音。经过这场近场、没有放大系统、真正真实的现场声音,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 MZL    时间: 2012-1-2 13:10
同感!和音箱里出来的声音不是一码事儿。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1-2 13:12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1-2 13:13 编辑

这就对了,一套好音响也是如何。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14:15
音响系统的表现(或再现)风格多样...像现场只是其中一种.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2-1-2 14:45
这个菜鸟有疑问,有些大佬说参考现场与自己器材调试,而实际现场听到的弱音与微音及有关反而少,而一套好点的器材出来声音反而比现场听到更多,这是哪个说法啊/但要说回听到更多的微弱音是每个烧友的向望。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2 15:06
只能说尽量真实,谈到分析力,现场比系统弱很多,主要是现场嘈杂,影响弱音表现。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2-1-2 15:11
回复 sm163 的帖子
呵呵就算现场为你一个人听,而听到的如器材盘清析/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2 15:23
回复
呵呵就算现场为你一个人听,而听到的如器材盘清析/
红苹果 发表于 2012-1-2 15:11



应该也没系统清晰。
作者: rx2    时间: 2012-1-2 15:34
本帖最后由 rx2 于 2012-1-2 15:42 编辑

首先要肯定楼主的观点,这也是我的体会。
但如ROCK版所言,是否该以现场为唯一标准值得商榷。音响中所听到的信息,现场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能否听到的问题。前两天,在星海的新年音乐会上,我的位置不算很差,但演奏海顿大协时,乐队的低音提琴几乎是听不到。这不能说是好现象,音响重播要是能将它重播出来,那就是提升,起码相对于我的位置来说是这样。
另外,这里还有个hifi性和音乐性的问题。我以前认为准确的就是好的,但近日调整分频器,对这有了新的认识。我的系统,在高音稍微过一点点(也就是0.5db的差别)时,听人声和熟悉的录音,是能感受到确是过亮了一点点的,但这种效果却很讨好耳朵。这种明明知道不真实,但却很让人喜欢的声音,或者就是大家说的HIFI性吧。这能不能说是音响系统的一种再创作呢?正如,演奏就是一种再创作一样。
还有,现场的演奏总会觉得有些乱的,声音绝对比不上音响的齐整。我想这个除了跟环境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演出水平的衡一性确是有差别的。录音是可以重来的,在多次的演奏中挑选最佳的来发表。而现场,演奏受到的干扰要多得多,还不能重来。至于部分现场的录音也成为经典,我想这些要是真的到现场听也不一定能听到那么好的效果。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2 16:08
现场与音响重放肯定有诸多不同吧?要是直接把现场录下来不要说丢失细节,就连一些弱音乐器可能无法听到。录音时基本是人为调整各种远近乐器声压及解析度、透明度,当然音响在这些方面就有明显优势啦。只不过录音较好的节目源尽量平衡各种乐器的声压和整体音色直至接近现场的自然声音。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呵呵...
作者: xiuxian6210    时间: 2012-1-2 16:16
系统称之为唱片演奏家,搞的好的话,比现场好听的多(hifi性),因为录制的设备比人耳好的太多,位置也是皇帝位,比vip好的不知多少!带子再去mastering,都是专家在搞,比你我的听音水准要高很多。
但是这东西的真实性,就要看你如何定义了!
作者: nm6488    时间: 2012-1-2 16:20
不说声音,说音乐会现场的乐器定位,通过音响重放而再现是比较困难的
作者: hjc    时间: 2012-1-2 16:30
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议题。。。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2 17:35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2-1-2 17:40 编辑

现场是我们没法选择的,音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音乐的内容总是在一次次对形式的突破中发展,哪怕仅仅是物理形式;

音响为音乐的演绎开辟了新的天地和道路;

现场和音响,一个也不要少...。

作者: xiuxian6210    时间: 2012-1-2 18:09
不说声音,说音乐会现场的乐器定位,通过音响重放而再现是比较困难的
nm6488 发表于 2012-1-2 16:20


现场主要是用眼睛定位的,不是用耳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 18:11
老实说,在458、801D之前,接近现场声的系统多少有点存在于基于经验的想象力之中。458、801近场聆听时(系统距听音位3m左右),那种密度极高,能量感极强的声场在大音量状态下很有些压迫感,稀释的唯一办法就是退到一个合适的距离,让空间尽可能地吞噬和柔化掉声场中那些扑面而来的高密度、高解析力的信息。其结果是恍若现场,这让我再一次确定一个事实:大系统一定要大空间!
作者: LP\茶    时间: 2012-1-2 19:01
除了直刻LP/CD.很多录音乐队的排列是基于录音师要求进行摆位,这个问题最好有机会去问下易有伍先生.为演出而演出,为录音而录音,这个在直刻CD碟里很容易分辩的出来...两者之间的差别海远,因而唱片容易分辩出乐器的定位
作者: qinshiyue    时间: 2012-1-2 19:08
听的舒服才是真好。。
作者: cwz    时间: 2012-1-2 20:02
有一次去音乐厅听冰岛小提琴钢琴二重奏,散场有演奏家签售唱片,与演奏的曲目几乎相同,我买回家后立即在音响里播放。凭着多年练就的木耳朵还是能明显的区别出录音与现场的不同:现场的声音融合一些;录音的细节多一些。我坐在了12排显然没有麦克听的仔细!联想到相机往往也是比眼睛看的更清楚的事实,我们还是应当以家里的音响为骄傲的。以我听现场的经历看,乐团水平、指挥能力和座位都是变数,如果再来个麦克有难说了。能达到满足回味的也不多啊,倒是音响里的音乐可以一座几小时——废寝忘食,毕竟那是自己调出来的喜欢的音色啊--呵呵。
作者: xmtazyp    时间: 2012-1-2 20:11
现场乐队效果的再现永远只能是无限接近而无法达到,试想哪一套音响能再现现场的动态?
作者: xhj    时间: 2012-1-2 20:35
写了那么多,都发不上论坛来,论坛这么慢,要人命。
作者: gzcqiang    时间: 2012-1-2 21:01
谢谢这么多朋友参与支持。我只是体会到,音响系统是无法与现场对比的,现场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真正的发声体,而音响系统是几个喇叭发出的电声,只能说是蚊子与牛比。但音色等要求,只有各人喜欢了。自己目前的体系,不再想去追求什么透明度呀、通透感呀、提高分析力呀这些东西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21:09
写了那么多,都发不上论坛来,论坛这么慢,要人命。
xhj 发表于 2012-1-2 20:35


最近论坛是有点不稳定...我回头问问技术员.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 21:10
写了那么多,都发不上论坛来,论坛这么慢,要人命。
xhj 发表于 2012-1-2 20:35

我这里速度还算正常,时不时有点卡但也不影响发帖。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2 21:15
本帖最后由 LCL123 于 2012-1-2 21:23 编辑

基本上电信宽带没问题,铁通、网通等就很慢,甚至打不开。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21:25
我在家和公司都是用电信ADSL, 论坛速度均没见异常...
作者: gzcqiang    时间: 2012-1-2 21:39
写了那么多,都发不上论坛来,论坛这么慢,要人命。
xhj 发表于 2012-1-2 20:35



建议在WORD中写好,有空再贴上来,否则容易失掉。
作者: xhj    时间: 2012-1-2 22:22
基本上电信宽带没问题,铁通、网通等就很慢,甚至打不开。
LCL123 发表于 2012-1-2 21:15

我是联通也就是网通的,论坛的解析速度太慢了,不知道为什么哇哇哇
新浪那么大的网站,挂了那么多零件,打开就是瞬间的事情。
看来前些天有叫兽说中国的网速慢其实不是带宽不够,而是服务器太肉+伟哥不行,是真的。


作者: xhj    时间: 2012-1-2 22:29
DIY坊间有句名言,说多听现场才能判断正确的声音并对音响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我想这句话从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因为音响系统放的是经过录音师咀嚼过的声音,如果能听出现场的效果,我想真正现场的效果就没法听了吧。录音师不一样,喜欢那一排的效果就不一样,系统要做的就是还原录音师而不是现场的声音。
如果按照这个原则调整音响系统,永远也不会找到北。
难道录音师不管怎么笨,或是多么不可理喻,我们也要调整音响系统把他的录音调整为现场的效果?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22:36
我觉得"现场"是调教音响系统最重要的参照标准之一.
作者: 167    时间: 2012-1-2 22:40
这个问题——因为录音的时候不可能把话筒放到听众您的位置那么远,即使是单点录音。
我也去过很多音乐会,在不同的位置坐过,我感觉在前排的话,就比较能听到透明高分析力的声音了,越往后就是直达声减少,反射声增多,就不是唱片的感觉了
作者: xhj    时间: 2012-1-2 22:44
我觉得"现场"是调教音响系统最重要的参照标准之一.
rock 发表于 2012-1-2 22:36

我觉得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需要获得一张公认现场感最好的唱片。


作者: gzcqiang    时间: 2012-1-2 22:50
我觉得"现场"是调教音响系统最重要的参照标准之一.
rock 发表于 2012-1-2 22:36


我赞同这个观点。虽然不能完全同现场比,但作为参照是非常正确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22:51
我觉得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需要获得一张公认现场感最好的唱片。
xhj 发表于 2012-1-2 22:44


每个录音师当然有自己的喜好, 但高保真是专业录音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之所以说"现场标准"可以参考,主要是指各种乐器的音质...至于音场/透明度等HIFI 元素, 感觉就很难作为参照.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2 23:02
我觉得调整系统首先要有很好的扇形舞台感,然后解析力要好、定位精准、层次分明,具有很好的凝聚力、有质感、有密度、,全频段量感分配均匀,最重要听得不冲不累耐听性要高。

以上这些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如果做到了不知道象不象现场呢?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 23:02
以单个乐器(小提琴或钢琴)为例子,若你坐在前几排, 听到的多是乐器直达的声音,这时的乐器声音标准我觉得调教音响系统非常好的参照...哪怕现场的小提琴不是唱片中的那把小提琴.

另外, 即使非常Hiend的数码音响系统, 鲜活度是与现场差异最大的元素,这也许是为什么大烧都玩LP,在这点上, LP做得远比数码系统要好得多.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2-1-2 23:08
终久人的敏感耳朵与体会有差别,无论坐在最隹位置,耳朵的听力会有极限,哪些大佬所说器材与现场正确调试,就以解析力来说,一些微弱音如细微的擦弦声和人声的肺活量及空气感他们都能听到?哪是神耳啊。
作者: xhj    时间: 2012-1-2 23:11
每个录音师当然有自己的喜好, 但高保真是专业录音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之所以说"现场标准"可以参考,主要 ...
rock 发表于 2012-1-2 22:51

以现场的某件乐器的声音作为参照,可以明确乐器的真实特点,是有意义的,这其实是以各种乐器独奏作为参照。
作者: 167    时间: 2012-1-2 23:17
另外,“现场”不一定是大的音乐厅啊,有小厅,有的高档场所里,边听四重奏边喝咖啡的,乐手就在你旁边,难道听不到细节吗?

很多现在的录音都是近距离录音的,完全就不是远离乐器录的,情况不一样,就要区别对待啊
作者: gzfs    时间: 2012-1-2 23:23
大家都在摸,象在哪里?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2-1-3 14:44
真实的不一定就是好听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3 15:36
真实的不一定就是好听的
残月 发表于 2012-1-3 14:44


真实乐器的声音一定好听! 但经系统美化的乐器声音同样也会好听...虽然两者不一样..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3 17:40
真实乐器的声音一定好听! 但经系统美化的乐器声音同样也会好听...虽然两者不一样..
rock 发表于 2012-1-3 15:36

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好听,还可以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动,所以没必要完全趋一。


作者: 诚如是    时间: 2012-1-3 20:02
其实这好比看球赛,在现场你可以为你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融入到激烈的比赛氛围中,但是如果座位不好的话,有时连球是否进了怎么进的都看不清楚。在家里看电视只能是跟在摄影师的镜头后面观赏比赛,但球员的面部表情,进球的细节却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在比赛现场的那种氛围那种特别直接的感觉却是没有的。
作者: genalex    时间: 2012-1-3 20:29
在音乐庁里音乐是真实又从容的。系统虽然己做到让喇叭消失。但距离真实的从容感还很远啊。讯息如网路门户的首页轰炸自己的耳朵。我想要整治的还有太多太多了。
作者: zgd7378    时间: 2012-1-3 20:33
DIY坊间有句名言,说多听现场才能判断正确的声音并对音响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我想这句话从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
xhj 发表于 2012-1-2 22:29


看杂志马田的设计师设计喇叭的时候,是用自己搭的录音室录音,跟着直接在录音室用自己设计的喇叭重放,呵呵,看来马田的箱说好,是有点道理啊
作者: 明月照大江    时间: 2012-1-3 23:16
努力学习中
作者: gzhwlihui    时间: 2012-1-5 12:20
现场是十几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发音点,声像是立体的飘满空间,人耳可以选择性接受相关信息;而音箱哪怕是阵列,也是两个发音点(面),声音是糊在一起整块压过来,所以很难做到“像现场”,(但对于2、3重奏还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 genalex    时间: 2012-1-7 02:18
现场是十几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发音点,声像是立体的飘满空间,人耳可以选择性接受相关信息;而音箱哪怕是阵列 ...
gzhwlihui 发表于 2012-1-5 12:20


交响乐里的发出的声音是一片一片的。我甚至感觉cd里的立体度超越现场,但是就是不自然。
是否喇叭要做到发音单元众多才能得到现场般的真实感?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7 13:40
交响乐里的发出的声音是一片一片的。我甚至感觉cd里的立体度超越现场,但是就是不自然。
是否喇叭要做 ...
genalex 发表于 2012-1-7 02:18


并非多喇叭并联....听听MBL的大葫芦就知道了...它是重播风格最接近现场的喇叭..


作者: LostInBeijing    时间: 2012-1-11 00:01
同感,不过沙龙类的演出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作者: genalex    时间: 2012-1-11 17:52
并非多喇叭并联....听听MBL的大葫芦就知道了...它是重播风格最接近现场的喇叭..
rock 发表于 2012-1-7 13:40


听过mbl和german physik的360度喇叭。确实很接近现场的气氛。不过定位和形体感略逊于传统单元。

作者: 拜新同    时间: 2012-1-14 20:26
现场位置不同听感会有不同~
作者: momo    时间: 2012-2-17 00:33
不说声音,说音乐会现场的乐器定位,通过音响重放而再现是比较困难的
nm6488 发表于 2012-1-2 16:20


同意

作者: oliver1808    时间: 2012-2-17 08:22
回复 rock 的帖子
单件乐器也许可以。整个乐队就不好说了。从制作方法上来说,系统发出来的声音永远无法真实还原现场听感。不然后期制作的恐怕要全部失业了吧。

   
作者: 1788899    时间: 2012-2-17 10:09
不是现场就一定好听 掩饰得好不现在比现场更加好听
作者: rock    时间: 2012-2-17 10:13
回复
单件乐器也许可以。整个乐队就不好说了。从制作方法上来说,系统发出来的声音永远无法真实还原现场听 ...
oliver1808 发表于 2012-2-17 08:22


就整队乐队(交响乐/歌剧)而言,现场也是很好的参照. "系统发出来的声音永远无法真实还原现场听感" , 剔出个性的喜好,现场的听感至少是个很好的评估标准. 后期制作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需要...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12-2-17 16:17
现场听也是一种存在失真的声音,也就是由于座位的局限,乐器(人)发出来的某些声音被掩盖和遗漏的问题。
而音响,是来自话筒位置的声音,也就是最佳位置,最能拾取全面的乐器(人)声而排除不利干扰声。
故,音响与现场各有所长。经典录音在好音响播放的感觉,也是不少现场音乐不敌的。
作者: lpswangyu    时间: 2012-2-17 23:03
现场的环境怎么能和录音室相比?况且你所以的位置和黄帝位可能有一定的差距。
作者: oliver1808    时间: 2012-2-18 10:07
回复 rock 的帖子
rock版,这个问题,我得想法和你还是有区别。后期制作的第一目的,应该是给母带消缺。然后才是加进录音师或者mastering的个人想法。而我们最看重的,忠实还原现场,可能也就是录音师有着想法。如果后期制作和录音不是一个人做的,这个忠实还原就无从说起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2-18 10:17
回复
rock版,这个问题,我得想法和你还是有区别。后期制作的第一目的,应该是给母带消缺。然后才是加进录 ...
oliver1808 发表于 2012-2-18 10:07

录音师做的是平衡


作者: rock    时间: 2012-2-18 10:21
回复
rock版,这个问题,我得想法和你还是有区别。后期制作的第一目的,应该是给母带消缺。然后才是加进录 ...
oliver1808 发表于 2012-2-18 10:07


我同意你讲的录音师所做的事情,但作为录音师(或录音工程),使得一张CD与现场最大限度相似("忠实还原现场"  ) ,应该是他(它)的第一使命....至少我觉得应该是...当然,不同的公司和录音师也有不同的录音哲学...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2-18 10:42
现场是十几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发音点,声像是立体的飘满空间,人耳可以选择性接受相关信息;而音箱哪怕是阵列 ...
gzhwlihui 发表于 2012-1-5 12:20

做不到就要努力去做了。“两个发音点(面)”是可以还原现场的


作者: 长风破浪    时间: 2012-2-18 13:06
我觉得跟录音话筒的位置有关系,毕竟你听现场的时候不是坐在话筒位置听的,而往往同时有几个话筒同时录音,而人只有一个头2只耳,不可能同时听到几个话筒位置的声音
作者: oliver1808    时间: 2012-2-18 17:28
回复 rock 的帖子
我觉得也应该是这样,忠实还原。纯粹的听音乐多好。修修波峰波谷,更顺滑自然。修复一下现场的缺陷就好。不过,从心态来说,后期制作的人不加点自己东西进去,可能不容易体现价值。尤其现在的流行乐坛。哎。。。有的甚至还要自己录点声音,压进去。

   
作者: 天麻炖鸡    时间: 2012-2-18 18:34
不知MBL的360度发声会不会在定位和空间感方面好些?
作者: 天麻炖鸡    时间: 2012-2-18 18:46
不时在别人演奏当儿凑过去听,好像小提琴声没HIFI系统好听?似乎琴声偏尖锐一点,细节倒蛮多。。。。。。。。距离1米不到,是不是这些琴不好,还是我离得太近?对比钢琴很明显,很多珠*、亚马*钢琴颗粒感、共鸣什么的,高端低端差别太大了,莫非真是他们的琴不太好
作者: rock    时间: 2012-2-18 18:57
不知MBL的360度发声会不会在定位和空间感方面好些?
天麻炖鸡 发表于 2012-2-18 18:34


空间感相当好....定位不是HIFI式的针尖定位。

作者: rock    时间: 2012-2-18 18:59
不时在别人演奏当儿凑过去听,好像小提琴声没HIFI系统好听?似乎琴声偏尖锐一点,细节倒蛮多。。。。。。。 ...
天麻炖鸡 发表于 2012-2-18 18:46


HIFI系统确实可以做到小提琴声更悦耳...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18 19:39
小提琴的声音有光泽 —— 尖但不刺耳,比如高音 像一根细线,但打磨得很圆滑,没有毛刺,
听感类似 温热的油(比较浓的那种,类似川贝枇杷口服液?)缓缓流出来 金黄色或者琥珀色,若尝尝 可能还会偏甜一些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18 19:43
但是小提琴声音并不暗,相反偏亮,但富有光泽,
所以一部分老牌所谓“英国声”的音箱,虽然耐听,但实际上和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还是有差别的...
作者: LP\茶    时间: 2012-2-18 19:47
但是小提琴声音并不暗,相反偏亮,但富有光泽,
所以一部分老牌所谓“英国声”的音箱,虽然耐听,但实际上 ...
主锁 发表于 2012-2-18 19:43

这些箱子播出来的实际上已经变成中提琴的声音了...有木有木味.哈哈


作者: znd06    时间: 2012-2-18 20:13
以个人某次现场听音为标本,评介其他现场录音;瞎掰。不同的演绎,声不同。不同的现场声也不同。臆想录音里的那个现场,要等同你的这个现场,没道理。
你只需比较完好的还原出录音信号就不错。绝大多数系统并没有如实还原录音信号,不是缺斤少两就是添油加醋。如果真正能近似中性的再现,多数优秀录音都很贴近当时的现场。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2-18 20:50
对录音感兴趣的话,可看看这个
http://www.yueshou.net/jiao/shuma/midi/200510/3222.html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19 18:29
回复 LP\茶 的帖子
呵呵,骨感的中提琴


   
作者: 天麻炖鸡    时间: 2012-2-20 11:55
小提琴的声音有光泽 —— 尖但不刺耳,比如高音 像一根细线,但打磨得很圆滑,没有毛刺,
听感类似 温热的 ...
主锁 发表于 2012-2-18 19:39

这个形容得真好,哈哈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2-2-20 12:20
真正的现场就是声音偏暗,但是细节又丰富,就噶!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20 12:43
真正的现场就是声音偏暗,但是细节又丰富,就噶!
robinwood 发表于 2012-2-20 12:20

偏暗?不觉得暗啊 ...
细节丰富那是一定,而且能量感十足!



作者: rock    时间: 2012-2-20 12:45
偏暗?不觉得暗啊 ...
细节丰富那是一定,而且能量感十足!
主锁 发表于 2012-2-20 12:43


因为很多HIFI系统都比现场要“明亮”...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20 13:10
回复 rock 的帖子
呵呵,rock兄一语道破...


   
作者: 天麻炖鸡    时间: 2012-2-20 14:03
也可能和小提琴录音时的拾音设备摆放位置有关,现场我的耳朵位置肯定不是很好的位置,至少不能像录音现场那样把耳朵架在某个位置、某个架子上。。。。。对比听现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我们赚大发了,距离这些大师那么近
压制CD之前的环节没法去要求,只有尽量买录音好的碟
作者: steveh    时间: 2012-2-20 23:03
各有各的好处。音响设备,尤其是欧洲的产品,都带有比较明显的特点,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创作”,视为“音乐的一部分”。
但我还是喜欢听现场的,尽管可能“不好听”。
作者: gzfs    时间: 2012-2-21 01:09
谁说现场不好听?

http://bbs.fshifi.cn/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cmos88    时间: 2012-2-21 07:19
本帖最后由 cmos88 于 2012-2-21 07:22 编辑

好几个月前去悉尼歌剧院听悉尼交响乐团的节目. 开场第一首演奏了瓦格纳的" 唐豪塞"序曲, 由Simone Young 指挥 . 坐在底下台前13排靠中间的位置, 那个声音真叫人激动. 动态巨大无比, 低音宽敞, 汹涌澎湃. 平稳起伏的弦乐部分营造出的画面犹如浩瀚的大海.

回家路上不断在自嘲, 这么多年玩的音响都是浮云啊. 现代的拾音技术还是不能完美模拟人耳. 话筒与人耳的差距不是现代科技能愈合的.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2-2-21 13:04
回复 天麻炖鸡 的帖子
不过现场没有家里放松倒是挺遗憾的...穿着拖鞋泡着茶在音乐厅里欣赏音乐压力会很大的...


   
作者: SPETR    时间: 2012-2-21 15:56
要靠近乐队,离得太远高频细节就被空气阻尼了。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2-2-21 16:03
我去年聆听了拉特尔指挥柏林爱乐的现场音乐会;现场的感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里定音鼓敲一下,那里单簧管又奏出,不如在家听自己的音响播放同样的曲目,当然现场的感觉有气势蓬勃,二者不能缺一;不能替代
作者: 天麻炖鸡    时间: 2012-2-21 20:06
能听现场是最好的,不过时间是个问题,而且门票也不便宜
所幸有HIFI可以在家听,反复听,呵呵
能有四分之一去听现场,四分之三在家听已让人满足了,呵呵

作者: 取经之路    时间: 2012-2-25 21:36
听音响和听现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干嘛非要放在一起比较呢,还说有什么心得?要说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是听音乐,现场可以看到,音响只能感觉到。
作者: alma    时间: 2012-2-25 22:3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2-25 22:44 编辑

菜鸟能加入这个关于现场与音响的讨论吗?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需要理清,现场我们要听什么?系统我们又要听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听现场?为什么我们需要音响重播?

作者: 音之频99    时间: 2012-2-26 21:06
  可叹,很少听原汁原味音乐啊!
作者: 其血玄黄    时间: 2020-10-25 05:34
超级教战贴 常学常新
作者: znd06    时间: 2020-10-25 07:31
楼主所说在理。真声与传统电声差距在于,前者自然顺畅,后者或紧硬或松懈有染,总之音形有变异。原因是传统电声存在原理缺陷,不能正确还原信号。只有真HiFi系统才能解决问题,还原自然音形。
作者: fengjohnny    时间: 2020-10-26 08:44
音响hi end定义是什么?是忠实于还原!还原什么?还原录音师的理念,这也是听音响与听现场之别。我们每个人都是调音师,自己认为现场的风格合适,哪就作自己的调音参照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20-10-26 09:59
任何现场,都受场地制约,受场地个性化的声学特征限制。故,现场,也意味失真。但这是一次性的失真。
音响,在录音和制作时,则是全程的失真过程,但制作者的理念是追求高保真,因此,模拟好了,也是很像真的,甚至比现场听到的更像真,这个别不服气。

多多听现场,好好玩音响。
作者: znd06    时间: 2020-10-27 03:45
fengjohnny 发表于 2020-10-26 08:44
音响hi end定义是什么?是忠实于还原!还原什么?还原录音师的理念,这也是听音响与听现场之别。我们每个人 ...

hi end当是奢华高档HiFi器材,目前任何自诩hi end的货,连基本HiFi也做不到,只是形式豪华而已。
HiFi器材解读对象只能是录音成品,其内容包含录音师后期加工。如果大家都自以为高明,随意调变,那与HiFi无关。
作者: znd06    时间: 2020-10-27 04:10
黑海一舟 发表于 2020-10-26 09:59
任何现场,都受场地制约,受场地个性化的声学特征限制。故,现场,也意味失真。但这是一次性的失真。
音响 ...

现场原声的各种形态都是真声,哪怕再难听。录音师对原始录音调整通常是正面的,普通烧友质疑操心也没用。高保真只能对应这些成型录音制品,烧友要解决的主要是重放过程产生的失真。

传统器材毛病在物理层面,凭主观偏好无解。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20-11-3 17:52
说得对。既然有难听的现场和好听的录音,选择就简单了。
作者: 不急不躁    时间: 2020-11-5 19:35
排练的时候坐在最前面听,没有观众嘈杂,贵气通透全有了
作者: jerry665    时间: 2020-11-6 02:31
本帖最后由 jerry665 于 2020-11-6 12:54 编辑

一、现场,木头的、铜的、铁的各种材料做成的一堆乐器,就凭音箱那几个单一材质(顶多也就2~3种材质)的喇叭能准确反映?所以,说家里音响比现场好,醒醒吧。音响能尽量接近现场就不错了。

二、好的现场好在哪,声音表现怎样的?差的现场差在哪,声音表现又是怎样的?听清楚,想明白再说。不是专业人事,没有一定现场积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别迷信自己的耳朵,大多数发烧友是从对电声感兴趣而开始发烧的,接触电声现场多、熟悉电声现场多,耳朵其实更习惯和更接受电声。那么,电声现场与非电声音乐现场有区别吗,区别在哪?听清楚分清楚了吗?你更喜欢哪种声音、你会改变听感吗?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www.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