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78150

查看

20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尘客

25#
发表于 2011-6-14 20:55:56 | 只看该作者
一时疏忽才看见,已三帖了。
先不应内容,发帖的开场白就好。
边看,边等。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6-14 21:12:56 | 只看该作者
仅置一帅椅,旁伴一矮凳。尘客兄蜗心仪处所,品乐击几,乃神仙也!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6-18 08:2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8 08:35 编辑

瞎忙几天,继续聊房间...

认识空间了解局限,清理可为和不可为,真是个麻烦又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的这些局限,又与个人听音心情大有关系,时至今日,俺已当它是将错就好、白头到老的姻缘了。

主要是面积问题,小了点。所见所闻,似乎绝大多数烧友都是在客厅摆器材,用独立听音室的不多,应该是出于空间大小考虑后的义无返顾。而不知为何,俺自从入手第一套初烧器材(极赏300仔+audiolab旗舰三件套+天龙D10和雅俊α9)开始,就没动过客厅念头,每次都是申请到除此以外的次大间房做独立听音,从开始的不足15平米到现在的20出头。回头来看,可能独乐乐的心态和听音习惯是主要原因,潜在因素,还包括对居室环境清爽度的癖好,以及与大小领导和谐共处的愿望。但如今总结起来不能忽视的是,自己对空间大小对于声音重放效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追求不高,否则即便如此,当年在现住这套楼房施工时,还是可以想法扩入相邻走道,现在结构墙已定,不可为也,弄得小黑、念经兄等时不时要念叨几句。

换回客厅?4.5*7*3!...?——NO,搭配不好心情...
再搬次家?——NO、NO,过了这个年龄了,而且,还要牺牲许多方便、舒适、安宁...
——那就想想它的好,再接受中小空间的挑战吧:独立顶楼半夜不扰民、明窗通透望远舒心...,既然过去能安之若素,前途应该会更光明。

总该有认真为中小空间而设计的喇叭吧?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6-18 10:53:30 | 只看该作者
独立顶楼——已经让人羡慕了。。。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6-18 11:58:12 | 只看该作者
在一线城市好的地段,除客厅外,另外有间30平米以上可以单独作音响室的房子,那是比较难的。试着找过,无功而返。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6-18 12:3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8 12:37 编辑

再说房间处理。
之前在论坛上ZWMM兄等有不少高论,受教不少,小黑兄和猫兄几次现场指导更是功效立现,虽不能完全照单实施,但起码对后期调整有了方向或思路。
最后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总体软调为主,感觉中小房间可能此种选择更适合些。
原房间在取消并打通卫生间后考虑到尺寸比例以及几千CD收藏需要,前后各分隔设置CD柜(深度可放2-3排,否则放不完),前柜面前再挂丝绒落地帘幕,增加吸收同时美化视觉。但前墙加柜后对声音的反射有不利影响,没那么“硬”了,对扩散的影响则问题不大。
房间尺寸比例有注意,在做CD柜分隔时避免长宽高比例趋倍数,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低频驻波或共鸣现象;
地面实木,龙骨间吸音玻纤填充,中铺羊毛地毯约1.8*2.6M。个人觉得还是混凝土找平然后满铺地毯好些,实木总难避免附加振动,会影响到下潜和低频的清晰度,目前算尚可吧。
侧墙以第一反射点为中心、约2分之1面积做局部软包,材料包括木工板、草席、棉毯等,在第一反射点处局部增加了丝绒帘布和仿真植物以增加吸和扩。试过其它材料,目前感觉还适耳,有一次曾用过软木贴面,费半天气力一开机声音满屋钻,又立马拆下。
没有选择专用的二次余数板等,一是其厚度将更缩小空间宽度,二是美观问题——出于多次提到的心情搭配需要。
个人体会中小空间侧墙的第一反射点附近适当吸收非常重要,房间大时可再结合扩散考虑。
天花最早做一从前向后倾斜的弧形顶,但形成了密闭空腔,几年后重装时拆除,模仿二次余数板做成顶,又画虎不成,最后不愿大动,以吸音泡膜分散试做不规则凸凹再局部填充处理,又吸过了头,好在调整方便,在小黑兄和猫兄参谋指导下重新分布。最后的感觉是,天花以扩散为主视房间大小还是要适当吸些,度的把握以个人喜好定很方便,不象其它五个面有实用方面的局限。
原来还用柱形CD架放角落等处企图“打散”些中低频,后来统统去掉:中小房间,在喇叭前后和听音位之间越简洁越好。

......大概就是这样了,今后也只会再小改了吧,还是疏懒、随意。可以看出俺有不少妥协,相比ZWMM兄和其它TX,比较注重房间观赏效果,确实缺乏认真和执着精神。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6-18 18:33:11 | 只看该作者
等到起学习,成功是偶然的随意随缘!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6-19 22:3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9 22:53 编辑

第四帖 调音小道具
   
今天,系统的声音好象特别入耳,莫非是箱子也感觉到了什么而有点依依不舍?
事情其实与俺正在玩的几种调音小道具有些关系,聊聊吧,也是一景。
   
最近入手了HRS的避振脚钉垫四只、吸震板两块,还有Black Diamond Racing的碳纤维音箱脚钉垫块一付8只。小黑兄刚发帖谈HRS钉垫听感的时候,恰好也正在陆续试验这些东东,几番试下来,感觉以现在这样听到的声音最为中意。
   
HRS030脚垫,用在士必草30SS前级,效果一如在小黑兄听感帖中跟帖时谈到的那样,虽然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但也是不想再取下来的正面印象,声音更工整、清晰、宁静、耐听。其间分别试过几种垫法:先是用中等厚度的080直接垫器材底,因需要避开直径较大的原脚钉而只能放在相对中间位置,距离不够,无论垫三点或四点都感觉声音不够开扬;继而改用最薄的030直接垫在原机四个脚下,由于原脚底部已带有局部橡胶圈避震,与HRS的上下两面胶垫迭加上去以后,又觉得声音的鲜活度有所影响;最后取下HRS上面的一层胶垫而保留下层,让原脚的橡胶圈落在HRS金属垫身上,自我感觉如此最适合。

碳纤维垫板一套八个,音箱脚钉专用。将原卡玛的金属垫板取下再换上此垫后,能听出中频密度有增加、高频稍暗、低频则相应显得厚了些,整体声音添有一种似木非木的味道;另一方面,声音的光泽度稍有减少,但可能更耐听一些,也是我喜欢的走向,而且两种钉垫可以换着来品稍异其趣的不同味道,投入不大,是个不错的玩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6-19 22:4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20 23:22 编辑

HRS吸震垫板,中号两个,是之前在香港代理处听音时对方一位颇资深人士给推荐的。他介绍的用法实在有点YY:放在音箱下面的地板上,与任何器材没有接触。回来后如法炮制,听上去一时间还找不到感觉,再让耳朵比较敏感的LP来帮忙,则评说是音箱下面放上垫块后声音要更好听些(顺滑或细腻一点之类的说法,没准绳的)。根据过往经验,这情况一般代表多少事出有因、而木耳的俺却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感受到。
HRS板通过对地板所传导的振动的吸收,反过来改变了音箱的谐振点?联想到传说中的高手摆箱手拍法,也许
另外还试过按通常的做法,即将吸震板分别放在CD机及前级器材顶板上,都嫌声音稍闷,放弃。
   
相比之下更明显些的改善我觉得是在最后一试。
昨晚举一突想起反三,将两块吸震板都放在了高文CD机箱的下面(即器材架的承板上),开声那一刻印象相当鲜明:除了工整、细腻、干净等等而外,还想用“微动态”增加这样的词来形容——弱音的变化更清晰可闻,音乐的层次感因此更显丰富,好象某些被散乱错落过的信息一下子又各自归队回到了原位那样,声音的数码味减少,整体素质提高了。这个可能比较容易找到解释,最敏感的机器莫过于音源,而功放、前级、音源共用的三层器材架肯定存在相互间的振动干扰。

   
——由此不免让人遐想起HRS那更出名也更加昂贵的机架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6-19 22:5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9 22:58 编辑

   
另外要说的是,多次聆听之下,每次的感觉好象也并不稳定,听多以后的对比印象反而没有第一次那么新鲜。看来这些东西之所以见仁见智是有道理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调音小道具有心理作用吗?不能排除。声音本来是个感性的东西,但实际的功效的确存在,两者相互作用便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玩法,线材就是个例子。
   
——洋人的东西真那么值钱 ?这事儿你我说了不算。看看那简单的几块东西,不由得想起坛子上正在议论的话题,我接着想,可能真能卖钱的是别人对不同声音和各种材料的认识吧,抛开你能看到的,那还都是些积累。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6-20 11:06:41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的经验值得参考,下次有机会来深,欢迎来寒舍交流茶叙。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6-20 12:17:55 | 只看该作者
中间放CD片的架子影响了些整体美感,个人觉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23, Processed in 0.032600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