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7854

查看

10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op133

61#
发表于 2022-2-3 18:51:05 | 只看该作者
达肖的声场很小,不适合大房间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22-2-9 09:42:03 | 只看该作者
转眼已过新年,不知道有何新进展可分享?
主要是暂时没美文看了。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22-2-9 20:3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p133 于 2022-2-9 22:29 编辑

大锅兄好,中哑铃开声到现在也有不少时间了,说实在,这对喇叭开声就可听性很强,新喇叭的时候就有不错的表现,所以反而煲这对喇叭的兴奋度和期待度不如之前几对。

小肥猪、大肥猪、威龙4,起初的时候,一直天天在挠头,紧,亮,不够松弛,让人很着急,花了不少钱,总希望早日把喇叭煲开,拨云见日。

中哑铃反而没那么难弄,一对达萧468推的服服帖帖,开声就很松弛耐听,低频也够,很平衡。煲了不少日子,声音总体没太大的改变,开声时候略有一点模糊,现在声音更加清晰,细节“看”得到的也多了些,在一些大型管弦乐中,嘈嘈切切的弦乐部的表现真有一些刘汉盛写的“冬瓜绒毛”的感觉。中频逐渐也发展出了一点“粘滞感”,有一种琥珀或者蜂蜜一样的流动感,这个和我用过的威龙4挺像的。低频相比威龙的低频,还是那种“略带失焦”的风格,松弛宽松,随着煲的时间越来越长,起初有一种浑沌的感觉也减少了,变得更加清晰,但和威龙那种精准快速的低频还是不一样。严格上来说,这种低频的素质比不过威龙系列Omega单元带来的精确的质感,但是对于人耳挺友善的。我听过5500推的中哑铃,低频单元被充分驱动后,我觉得反而有点露怯,显得量大而略含糊了些。当时用的贵丰前级,也许是那台低价前级带来的毛病,但也许5500把这个单元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

这个听感和我之前在一个大空间听到的3300推小哑铃的声音很像,松弛耐听,素质谈不上高绝,但古典气息浓重,模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中毒。

喇叭来了以后,这几个月附件器材也有升级,加了两只CMS Olympus V12的架子,黑胶唱放也入了Kondo的旗舰,数播系统也有变化,七七八八,我到现在也搞不清现在听到的变化,是新的辅助器材变化带来的,还是喇叭自然煲开带来的。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22-2-9 20: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22-2-9 21:32: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高级的功放绕不开瑞士系,以FM马首是瞻,高文紧跟其后,特别是这几年,国内对高文的热情极其高涨,有钱的玩家家里没有一对5500简直就没法出来见人。还有超级大烧买了一对、两对、三对、四对、五对……对,五对5500来推家里的喇叭(们)的。

达萧属于小众品牌,产品就那几个,品牌年份和规模上和FM和高文不是一个级别的,同样CH,天琴,登峰这些规模比达萧略大些,各有拥趸。

这些品牌,其实都不错,搭配合理,都能够发出非常不错的声音,搭配的不好,和世界上任何器材一样,都会难听。我在一个非常富贵的音响群里潜水,看到有大烧新买了一套5500+22H旗舰,推一对几百万的好喇叭,愣是不好听,大呼进了杀猪盘。这不能说明5500不好,也不能说明那对几百万的喇叭不好,只是说明这么好的器材也不是万能的。不过能买得起这种器材的朋友,大不了就排列组合一下,用5500去推别的喇叭,效果应该就会不错。

FM我没考虑过,因为能推动我的喇叭的FM,我根本买不起,FM的声音真是有特色而好听;

CH我不喜欢,因为这家公司喜欢赚钱胜过做产品,特别是这几年来恨不得叠罗汉叠出十台八台来;

天琴我觉得只有最大的那对后级才堪用,小的那对只能推小落地,而且我总觉得天琴不是做功放的厂家;

登峰是一家实实在在的厂家,推力非凡,要我选我买得起的瑞士品牌,登峰可以排在第二;

高文是个一言难尽的品牌,要说高文不好的话,会有一堆非常有钱的人跳出来把说不好的人砸扁。我自己用过一套不好不差的高文,22H NG+2500NG,我没觉得不好,也没觉得好,听过多次3300,没有想买的冲动,5500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我觉得高文当然是很高级的品牌,也能推好很多喇叭,但不是万能灵药。

我买得起的,只有达萧,我也喜欢达萧这种高级胆机一样的美声,不夸张,不极致,也没缺太多东西,真要爆,也还能爆一下。房间大了,100平方,200平方,300平方什么后级都不够。FM够好了,也搞不定巨大的喇叭,巨大的空间。要填满大空间,干这活儿的,找专业功放,专业喇叭,演唱会听过吧。

到了这个级别的器材,我觉得都不错,个人有喜好,有品味,没法统一,往往觉得不好的系统,问题不在器材,在人。

评分

1

查看评分记录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22-2-10 08:49: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精彩的分享...特别是对几个瑞士品牌的剖析很有见解。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22-2-10 09:11:53 | 只看该作者
精准快速的低频、蓬松Q弹的低频、深沉扎实的低频、弥散潜涌的低频,都是不同类型的好低频,产生和表现形式有不同,如果能在同一套系统上体现出来,几乎是个梦想。自己系统出来的是自己喜欢的低音类型,就是天作之合了,能有中毒感的低音,那就是简直了。喜欢“失焦感”这个形容词。
我喜欢的低音得有馥郁的香气,暗金的色泽,松弛而韧性十足的手感,贴切的质感和气氛包围感,所以没有。......
您说的都是好东西,越是好马,对骑手要求越高,不是有钱就能骑得动,跑得开,不少被摔惨得老惨老惨的。
真舒服,真养眼!要是新架子颜色也是黑色就更协调了。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22-2-10 09:24:52 | 只看该作者
在b站开了个视频号,时不时贴一点系统录音,好不好听一码事,至少能省些墨水,文字描述声音,总是抽象一点。

https://b23.tv/njwrEFk

【卡玛中哑铃3.0-Graham Elite 悦郎漆 Gold 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什卡选段 梅塔 洛杉矶爱乐-哔哩哔哩】 https://b23.tv/njwrEFk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22-2-10 10:14:55 | 只看该作者
大锅 发表于 2022-2-10 09:11
精准快速的低频、蓬松Q弹的低频、深沉扎实的低频、弥散潜涌的低频,都是不同类型的好低频,产生和表现形式 ...

说的很好,低频的表现真的是百花齐放,有各种不同的风味,这个和喇叭的设计当然有很大关系,但和后级的风格和素质也休戚相关。

我听过这对中哑铃3.0在自己家里的468推,在店家用5500推,不谈喜好,只谈素质的话,5500推动下的低频量感确实十足,中哑铃显得肌肉感足,好像一头筋肉发达的猛兽,看过指环王电影的,可以想象一下魔兵的座骑。

然而468推动下,低频确实没那么多,468的设计很奇特,一般后级8欧/4欧/2欧的功率递增甚至翻倍,468在8欧时500瓦左右,到了2欧,设计师却把功率控制到200多瓦。我和达萧的老板Herve通过邮件,他告诉我,达萧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让后级的失真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从而达到更细腻柔美的音质,他认为推动低频,不需要克尽其功,优质的低频要比大量的低频更加重要。所以达萧的低频量不算少,但绝对不多,下潜弹性和鲜活度很好,但要说低频袭地而来,那真的是没有。

在这点上,FM也是类似,我也没听到过FM后级摧动出山摇地动的效果,一个FM老玩家说过,FM其实甚至不追求过度的密度,这个品牌用独特而美妙的音色征服用户,对于一些hifi的诉求,有时候也就一带而过。

有一次,有一对458, 一台108,双推一对卡玛大喇叭,用通常的思路,458推低,108推高,后来做了个实验,458推中高,108推低音,效果超过了前一种方式。玩了那么多年,走了好多弯路,一套音响系统,我觉得平衡感是最可贵的,要比飘逸入云,深陷入地的低频更值得追求。很多人的退烧之选是一套英国喇叭,那种把中频和平衡做好的系统,听起来也很好听,让人忘了hifi。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22-2-10 13:08:27 | 只看该作者
低频质量比单纯的量要更难得,如果只是一味的要量的话,估计直接上AV的低音炮反而简单。 我一直记得有个朋友提醒过我,好的低频也是有色彩的,也是有音阶变化的。 带着这个观点,在后来的很多系统上去追求。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22-2-10 16:2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if 于 2022-2-10 16:28 编辑

低频对整体信息量的还原,录音场地氛围的还原有巨大影响。玩了两年多的超低音感触颇深。在超低设置恰当和主喇叭融合得不错的前提下,如果把主喇叭关掉光听超低,那个音量若隐若现简直不值一提,每次我都觉得花那么多钱买了个寂寞;可是一旦关掉超低只听主喇叭,低音少去一块不说,整个声场扁平化,2D化,声音(相对开超低而言)薄了躁了,奇怪的是连高音也会暗淡一些。所以低音对系统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效果震撼而已。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22-2-15 11:35:55 | 只看该作者
钱包渐瘦终不悔,为卡玛消得人憔悴!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4:31, Processed in 0.109862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