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226

查看

3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HAIL

13#
发表于 2021-8-6 14:25: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小房间的确吸音是第一要务。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21-8-10 11:25:47 | 只看该作者
能配点现场实际图片图文并茂更好。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21-8-10 23:35: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兄分享真知灼见,老兄测试用的细节可否再展开说说?

小弟正面临着重新规划听音区域的情况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21-8-11 16:2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IL 于 2023-9-20 14:06 编辑
Gospel 发表于 2021-8-10 23:35
感谢老兄分享真知灼见,老兄测试用的细节可否再展开说说?

小弟正面临着重新规划听音区域的情况



测试操作不复杂,主要是软件设置和硬件连接:

1、硬件是麦克风通过usb连接电脑,电脑由3.5mm耳机插孔通过3.5转rca或xlr的线(秋叶原)到前级。

2、软件我用的REW,我没有完全摸透,是在朋友指导下完成的。

请注意一下,电脑的电源对测试有一定的干扰,实测用电池会更好一些。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21-9-7 02:04:21 | 只看该作者
那就听全频喇叭。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21-9-7 15:57:02 | 只看该作者
小覃 发表于 2021-9-6 23:10
抓住“人声”任何时间任何调音技巧不放且人声有高低,自以为最亲切自然感为佳,再去找交响定音鼓有些正中偏 ...

对于大部分仅仅是听音乐的发烧友(非音乐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说,对人声的熟悉程度相对于各类乐器更高,人声播放的好坏更容易判断一些。但是依然存在一个判断的标准问题,每个发烧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21-9-18 14:46:5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
1、角落吸音体可以试不靠墙,如离开角落10公分或15公分,具体得试,吸引频率和效率会变化
2、音箱背墙、侧墙下半部分地面,如60公分以下尽量不要堆放大件东西,形成低频通道

3、摆位可试威虹周总的摆位方法,一只只摆。比较容易找到低频速度合适的位置,可以用大提琴唱片检验。
4、小房间中家具对空间的影响会比大房间大,所以需要精心料理左右的平衡。
5、我自己的折腾体会,小房间慎用扩散,距离太近,扩散没啥好处,还不如书柜实用。

点评

+1  发表于 2021-9-23 09:18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21-9-24 17:1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IL 于 2021-9-26 10:28 编辑
bluemagna 发表于 2021-9-18 14:46
建议:
1、角落吸音体可以试不靠墙,如离开角落10公分或15公分,具体得试,吸引频率和效率会变化
2、音箱 ...


非常赞同,另外,关于摆位我有两点体会:
1、第一步,是确定音箱与后墙的距离。
     第一个判定指标是低频,主要听声音是否凝聚有弹性、是否有驻波、是否清晰、延伸是否到位等等。我觉得最好的试音曲目就是大鼓,频率已经可以达到40Hz了,而且我们可以很容易去做声音好坏的判断。
     第二个判定指标是声场深度,这个不多解释了,虽然理论上需要通过调整来获取最佳的深度,但是,我在用大鼓去做摆位调整时发现,调整到相对低频最佳位置后,音箱与后墙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声场深度,从听感上看,没有再调整的必要。如果你觉得深度不够,当然可以调大音箱与后墙距离,但是会对低频质量造成影响,如何取舍看你的选择。
     初始距离的确定。我的听音室空间小,3.4米宽,3.8米长,音箱短边摆的,这种小空间摆位时,我建议音箱与后墙初始距离按照长边1/4-1/3为宜。实践证明,最终确定的位置也在这个位置附近。
2、第二步,是确定音箱的间距
      (下次有空再写)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21-9-26 10:16:41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去看了音展(SIVA2021),最大的收获是三楼走道的拐角处,有一座2米多高的大鼓,手指轻敲,那声音...,听着真舒服,全场声音最佳。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21-9-28 16:31:4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将帖子收藏呀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21-10-25 10:59:03 | 只看该作者
随着器材不断增加,器材架不够用,近期买了两组三层TAOC ASR III,替换原来的架子(四层佛山架宗),之所以选高丘,除了颜值和价格,主要看中了其架体结构具有的多重避震设计:层板内部有铸铁粉蜂窝结构吸震层,层板与架体尖钉构造,架体与立柱用铸铁连接件连接,底部尖钉搁置于铸铁避震垫上。发几张图,分享一下。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21-10-25 11:19:05 | 只看该作者
各种部件一大堆,做工很不错,结实耐用,给人以安全感。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铸铁配件表面喷了磨砂质感的材料(可能是漆),有些脆弱,容易磨损,安装和使用时应注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44, Processed in 0.057404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