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29624

查看

451

回复
返回列表

go

20世纪音乐漫谈

1#
发表于 2011-8-6 21:09:2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2-3-30 13:57 编辑

范围: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主要流派、主要作曲家及作品、论著、趣闻轶事等等


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本帖将以各种音乐形态,如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等为基础并结合作品,将传统音乐与20世纪音乐进行简要的比较,以此来阐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不声乐化、不对称、不呼应、缺少规律,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它音响方式代替旋律(德国先锋派领军人物拉亨曼的“音色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7拍子9拍子、11拍子,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虽然有小节线但已经失去了小节线的意义(里盖蒂的钢琴练习曲),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增三和弦(德彪西开始)、减七和弦连续(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使用,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高叠和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采用柱式和弦(巴托克)、音团板块型音群(潘德列斯基),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调式调性不明确、无调式调性的音乐(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泛调性(武满彻),有的自创音阶、音列(巴托克1 2 34 5 6 b7 1、布索尼1 b 2 b 3 4 b 5 6 7 1、梅西安1 2 3 4 4 5 6 7 1,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管弦乐队室内乐化,突出个别乐器,弦乐不再占主导地位,突出打击乐器,世界民族音乐及乐器广泛使用(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常用极端音区(韦伯恩)、噪音(噪音作曲),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潘德列斯基《广岛受难者挽歌》
6、曲式上:传统曲式中统一和变化的原则仍然十分重要,乐谱上有规则、对称而实际听觉却不易辨认,很少有2468小节的方整性的结构。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8-6 22:0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7 08:32 编辑

中国音乐、世界音乐、20世纪以前的将另开贴聊,曲式结构、题材、体裁、创作手法将在此前的《音乐知多少》一帖中继续分享。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8-6 23:4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6 23:45 编辑


喧闹的世纪,节奏转换的世纪...,

搬个板凳坐下听。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8-7 00:01: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咱要多学习学习。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8-7 01:51:07 | 只看该作者
同好好学习。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8-7 09:25:15 | 只看该作者
这对音乐欣赏是有益的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8-7 10:48:29 | 只看该作者
盲点中的盲点,一定要好好学习!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8-7 10:59:54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兴趣,要好好学习。期待下文。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8-8 00:59:28 | 只看该作者
未看先顶,这主题好!
俺很喜欢部分当代音乐,但难成系统,B兄开讲,我等正好悉心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8-8 10:21:3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各位仁兄,恳请大家多多参与。
关于20世纪音乐的书籍一般是从德彪西开始,钢琴研究生入学考试20世纪的部分也包括德彪西的作品,所以本帖也将从德彪西开始聊起。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8-8 10:3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15 07:18 编辑

一、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来源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一幅画作《日出·印象》,


印象主义画家关注光与色的变化,在平凡题材中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busser配器)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据说德彪西的《春天》是在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这幅画的启发下完成的。

德彪西的朋友BUSSER配器这张唱片是比较知名的,这部作品我手里的总谱上没有标明谁配器,查了一下资料德彪西为这首作品只写过合唱与双钢琴谱。

特征
1)印象主义音乐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1)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三首夜曲》、《大海》以及钢琴曲《意象集》、《前奏曲》等。
2)拉威尔的舞剧音乐《达芙妮与克罗埃》、《鹅妈妈》,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舞曲》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8-8 10:5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15 07:19 编辑

(一) 德彪西
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法国作曲家、评论家、钢琴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1880年,德彪西到俄国担任了柴科夫斯基的至交——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教师。这个机会使他受益匪浅。他由此开始接触到许多俄国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穆索尔斯基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年轻的德彪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和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 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4 02:02, Processed in 0.08370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