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241188

查看

34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ecords33

25#
发表于 2013-10-1 07:17:54 | 只看该作者

线材篇-1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9-9-14 09:34 编辑


       CELLO AUDIO 的线材都是委托瑞士一电缆厂家生产的。这个合作关系早在 mark levinson MLAS 时期就已经建立了。1985 年 CELLO AUDIO 开始发售 STRINGS 信号线,直至 2000 年公司异手他人, STRINGS 信号线是唯一的一款信号线,平衡线和非平衡线都是使用它。虽说 STRINGS 信号线是唯一的型号,但是也有三次的改动。 CELLO AUDIO 同好者把 STRINGS 信号线分为早期版、中期版和后期版。
       厂家提供有不用长度的 STRINGS 成品线,具体尺寸是:1,1.5,2,3,5,8,10 米长。如果这些尺寸仍然不能适合你的系统,厂家还提供自定义长度的特殊订货。


       第一次生产的 STRINGS 就是图 1、2、3 所示这款。名为 CELLO STRINGS ,线是三芯带屏蔽结构,线芯还有三根起抗拉作用类似尼龙的筋。为了防止线芯绝缘层老化,表面涂有白色滑石粉,这是规范的电缆生产工艺。


       与其他线材不同的是 CELLO STRINGS 线芯和屏蔽层都是由漆包线绞合和编织而成。信号线的三线芯是红色漆包线,屏蔽网是由绿色漆包线编织而成。单极线由 40 股线芯绞合而成,每根线芯的线径约为 0.12mm。



       早期的信号线只印有 “CELLO STRINGS" 的字样,两个单词之间的间距比较小。



       第二次生产时,名字改为 CELLO STRINGS 1,两个单词和 1 之间的距离要大一些。之所以加上个 "1" 是因为和 DC 电源线 STRINGS 2 ( 起初生产是用于喇叭线 )、喇叭线 STRINGS 3 形成一个完整的线材系列。 STRINGS 1 同样是三芯带屏蔽结构,但屏蔽层不再使用漆包线,颜色为常规的银白色。屏蔽层的改变,我想可能是为了便于屏蔽层与连接器线夹、外壳的导通,因为漆包线屏蔽层的漆层去除十分麻烦。



       第三次生产时,名字变为 CELLO STRINGS 1 UL2,字母之间、单词之间的间距都大了, 并且线身还印上了表明线径的 21 AWG ( 按照美标电缆表对照,STRINGS 单极的截面积是 0.4116平方) ,线芯和屏蔽结构都与第二次生产时 STRINGS 1 一样。
       CELLO 三次生产信号线外绝缘层都是浅褐黄色。不同之处是,前两款信号线外绝缘层有光泽,而最后产生的外绝缘层是亚光的,线身也相对柔软一些,手感比较好。

       我先后买入若干对 CELLO 信号线。有早期版的 STRINGS ,也有中期版的 STRINGS 1 ,还有后期版的 STRINGS 1 UL2。至于三个版哪个声音好一些,CELLO AUDIO 同好者们各执一词,我仔细看过了三个版的线材,其结材质和构并没有改变,只是中期和后期的屏蔽层取消了漆包线,另外后期的外绝缘层要柔软一些。它们之间在声音上究竟有多少差别,我估计应该非常小。从设计上我到倾向漆包线屏蔽层的早期 STRINGS,姑且不论声音是否好一点,起码屏蔽层不易被氧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不错,有道理。  发表于 2013-12-22 06:00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10-4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08:49 编辑

       9月30号一早就起来了,面对无法开声的器材很是遗憾。琢磨一会,心想,是不是先找一找家里有没有能够自制公插针和母插套的材料,一会功夫还真找到了!差不多用了2-3个小时的时间,临时用的线材全部焊接完成。就这样一个一个插针和插孔的插接完毕。依次一一开启系统电源,启动唱盘,落下唱臂,国庆前终于开声啦!
       大约是从下午2点左右开机,前两小时声音不太好,但声底已经远超原来的马克和火车头系统,三小时之后,声音逐步进入状态,对 MIV 做了轻微调整,之后又听了2个小时,我只能说,太棒了!暂时就和大家汇报到这里,等待信号线插头到货焊接后再正式的试机调整,届时一定给朋友们详细的报告!
       祝朋友们节日愉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恭喜恭喜。  发表于 2013-10-4 21:54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10-13 21:51:30 | 只看该作者
恭喜了,期待更好的表现和分享。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10-14 17:2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5-9-16 20:17 编辑

谢谢各位是我关注支持!

点评

老兄的suite貌似加了一张卡哦,前几天还不见那些rca接口。  发表于 2013-10-24 13:19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10-21 20:43:43 | 只看该作者

线材篇-3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08:53 编辑


       苦苦等待的 Fischer 插头今天下午终于到了,明天可以焊线啦!市面上 Cello 使用的 Fischer 插头都是银色的,个人比较喜欢黑色的特意定的。精密无比的 FISCHER 104 平衡插非常漂亮,拍几张靓照与 CELLO 同好分享。





       每只 Fischer 104 三芯插由 6 个零件组成 ( 公母一样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lemo航空插头我看淘宝上面好多全新的呀,50块左右一个,怎么那么久才到?  发表于 2013-10-21 22:46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10-22 23:0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18 08:55 编辑


       记录下了 STRINGS 信号线的焊接全过程,与同好分享。
       Cello audio 原厂有五个长度规格的原装信号线。长度分别是 1、2、5、8、和 10 米。需要其它尺寸就要向厂家定制了。我买的 Strings 信号线几乎都不是原厂的焊接,通过低电阻测试仪测试,线阻都不一致,打开插头看,焊工都非常糟糕,漆包线的脱漆也都不干净。因为都要更换新的  插头,因此所有原来的焊接线头统统剪去,重新脱漆或焊接后的信号线再做线阻测试,结果完全对称。
      
       差不多用了6-7个小时才焊好三幅信号线,比预期的设计长了很多。大量的时间都是用在漆包线的脱漆上了,的确费事,漆包线的脱漆一次无法完成,反复多次才能把漆膜清除干净,好在焊接还比较顺利。
       顺便记录了焊线的过程,希望给 cello 的同好一点参考。

       先剥去 20mm 左右长的外绝缘皮,再去剥去白色软膜包裹层。


       信号线前端保留约 12mm 长的屏蔽层,末端去除屏蔽层。因为 STRINGS 是三芯线,屏蔽层不需要做信号回路,因此屏蔽层只要在前端接地就可以了。


       用直径10mm 长 50mm 的红色和蓝色热缩管标示左右声道。


       给热缩管加温,使其收缩。这里需要注意,前端的屏蔽层要留在热缩管的外面,以便和线夹导通接地。然后剥去三芯线的绝缘层,留出约 8mm 长的铜线头。


       由于cello strings 信号线多股的线芯都是漆包线,焊接时必须去除每股幼细铜线表面的绝缘漆,特意在化工店买了专用的脱漆剂,这样可以让线材顺利的焊接。有焊机的朋友一定会问,为何不用锡炉呢?我何尝不想省心省事,早买了锡炉恭候,待线材一到便实施操作时,反复多次,结果漆膜还是" 毫发无损 "。后经了解,漆包线分几个等级,高等级的漆包线的漆膜强度非常高,必须使用脱漆剂。Strings 就属于高等级的漆包线。


       在玻璃瓶内注入约10mm 深的去漆剂,将剥好的铜线头浸泡在去漆剂溶液里。


       STRINGS 的是高强度漆包线,按照去漆剂的说明,浸泡几分钟是不行的,漆层毫无反应,反复实验需要浸泡30-40分钟,漆层才有些软化。


       用脱脂棉棒刮擦浸泡后的铜线头,使漆层逐渐脱离铜线。这样约操作需要反复多次才把漆层完全清除干净。幸运的是去漆剂对内外绝缘层和热缩管都没有化学反应。不过去漆剂对皮肤有腐蚀,操作时最好带上手套。
       图左边是没有脱漆时的红色漆包线,右边是已经经过2-3次浸泡和去漆后的状态,要完全去除漆层需要6-7次的重复操作。焊接 CELLO 线,去漆是关键 !


       早就准备好的剥线钳和焊锡,银彩的焊锡在焊接时会散发一种淡淡香味。



       给 FISCHER 准备了 2 件一套的专用小扳手,拆装 FISCHER 104 插头就方便很多了,也不会弄花尾套。



      两处卡口的尺寸不一样,尾部是 12mm,腰部是 13mm。





      随手用热缩管包一下扳手的把柄,使用时手感好多了。


       焊接好的公母插头内芯。


       套上外壳,旋紧尾帽。OK !










       在网上看到的 CELLO STRINGS 5 信号线,不知道这个“ 5 ” # 线是几芯的,什么用途。没有查到任何厂方的资料,也没有听过 cello 玩家的丝毫信息。呵呵,十分好奇!


       总算弄清楚了, CELLO STRINGS 5 是用于在数字平衡线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cello线材用了快20年的产品,没有任何老化现象,同年代的几大品牌线材线芯发绿氧化的严重。  发表于 2014-10-7 16:19
王老师太强大了,哈哈!想起您送我的马克26s说明书,机器都出了,说明书还留着  发表于 2014-10-7 16:17
高手,动手能力强!我都是拿出去叫师傅焊,自己动手试过,搞得不像样。  发表于 2013-10-24 13:17
高手,动手能力强!我都是拿出去叫师傅焊,自己动手试过,搞得不像样。  发表于 2013-10-24 13:16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10-29 16:38:27 | 只看该作者

线材篇-6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09:18 编辑


       完成信号线后的初步试听。


       这对 Van Den Hul MC Silver IT 单端信号线,用在唱臂至升压牛之间。



       唱放 2008 有三组平衡输入,三组输入都可以选择 MC 或 MM 。因此,无论是使用 MC 还是 MM 都需要三对 RCA-XLR 的信号线。Van Den Hul MC Silver IT 是我比较喜欢的信号线,把一对平衡版 MC Silver IT 的母插换成 RCA 端子,OK, 完成第一对 RCA-XLR 的信号线 ( 用在升压牛和唱放之间 ) 。另外两对 RCA-XLR 后一步考虑。




       这对1米长的 STRINGS (XLR-FISCHER) 是用在唱放 2008 至 SUITE 之间的。





       这对 2 米长的 STRINGS 1 (FISCHER-FISCHER) 是用在 SUITE 至 MIV 之间的。



       另外 1 对 2 米长的 STRINGS 1 (FISCHER-FISCHER) 是用在 MIV 至 PII 之间的。




       当天晚上8时40分开始接线,10分钟接插好全部线材,用唱针刷轻轻刷两下唱针,呼呼.....响了,在耳贴扬声器听一下底噪,哦,非常宁静。启动唱盘,9点钟正式开声 !


       顺手拿了ARCHIV Rosenkranz Sonaten , 这是两张一套折页装的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奏鸣曲集。一出声,Melkus 的小提琴演奏无比娇艳和滑顺,听了几十小节我一直悬着的心此刻完全放了下来!谢天谢地,是我想象的声音也是我需要的声音!!


       接下来试听的是大型作品。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在我心里是大提琴协奏曲之王,优美深邃的旋律、绚丽斑斓的配器、气势如虹规模,让人百听不厌。罗斯特罗波维奇录制的这首作品我收集的就有5个版本,其中最喜欢的还是他与布尔特皇家爱乐的录音。
       新系统呈现的大型管弦乐团规模感极佳,无论是弦五部、木管声部、铜管声部以及打击乐的位置都有精确的定位。主奏大提琴宽广的音域、温暖的鹅绒班的音色充满了活力与激情。这次试听让更加喜爱这个演绎,因为新系统对录音的水准体现的更加充分。


       M&K 的录音都有极高的水准, FOR DUKE 可以说是典型的一列。好的系统播放 FOR DUKE 可以让你身临其境陶醉其中,CELLO audio 系统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听这样的音乐可以随意一些,喝一点清咖啡,呵呵,非常放松的感觉。


       经过几天的试听,新系统的综合表现令人满意。12 粒均衡器还没有调整,近期将用声级计对听音点(皇帝位)进行测试调整。喇叭线临时用的是VDH 红衣主教,有待更换 CELLO STRINGS 2 或者 STRINGS 3。 还有电源线等其他一些细节需要慢慢调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很细致的说明和记录,非常有看头。  发表于 2013-10-29 18:03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10-30 12:48:39 | 只看该作者
王兄详尽报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垂涎欲滴、受益开眼!
请继续。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10-30 12: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ecords33 的帖子

楼主恭喜!墙上的时钟、温度湿度计哪里淘的!
   

点评

大概是1997年在上海徐家汇东方商厦钟表专柜买的。 谢谢yun0251、rover、AML1 几位朋友关注支持!  发表于 2015-9-25 20:00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10-30 15:57: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如此细心,不好声都难!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10-30 16:0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09:29 编辑



      差不多所有使用 CELLO AUDIO 器材的烧友都要备一套或多套转换插,方便成品平衡线和单端线材的驳接。利用信号线拆剪下来的 FISCHER 插头和 STRINGS 线头,DIY 了几对转换插,这是第三次重新制作了,算是有了点经验,做出来有点像模像样了。










      给平衡线制作的一对公插转换插,一对母插转换插。




      另外制作了一对 FISCHER 至 RCA 转换插,虽然少用,但还是要备一对。


      2015.12.03,再次焊制 CELLO 转换插(输入转换)。这是 FISCHER 插与全金属外壳 XLR 插的安装组合,这算是 DIY “ 四代 ”  转换插了,比起以前制作的三代漂亮太多啦。








      晚饭后再接再厉,焊制一对输出转换插头。







      输出输入的转换插都有了,这就可以让 CELLO 系统连接普通平衡的其他前后级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11-1 13:20:46 | 只看该作者
看其贴,识其人!楼主的帖子很有叙事性,让我不懂音响的内人都能略知一二!帖子干净,简洁,图文并茂。图片,叙述详细,中规中矩。整套系统出来的声音应该也是中规中矩。楼主认真的态度以及对音响追求的执着让小弟汗颜。看了楼主的房间小弟突然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点评

谢谢关注和鼓励!  发表于 2016-7-21 04:02
谢谢关注和鼓励!  发表于 2016-7-21 04:01
谢谢AML1 兄褒奖!欢迎来合肥做客!  发表于 2013-11-3 06:59

评分

1

查看评分记录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7:47, Processed in 0.06345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