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6085

查看

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13#
发表于 2013-12-7 08:44:29 | 只看该作者

改善空气基本上靠俄罗斯蒙古那边来点儿冷气,等几天吧。这可不是谣言,央广说的。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3-12-7 10:18:0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空气口味很有层次感,入口微涩,带有淡淡的烟熏味,完全与味蕾接触后,余味是带有土壤气息的苦味,细细分辨,还可感觉到轻微的粉尘颗粒。”上海市民以无奈的幽默,调侃空气污染指数爆表。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3-12-7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一些市民在社交平台微信上疯狂转发帖子,表明自己正以“雾以吸为贵”的实际行动,打造“新上海精神”的升级版:“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3-12-7 19:28:12 | 只看该作者
都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色彩调配师,可多年以后会不会只能戴着防毒面具看灰色调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3-12-7 20:33:14 | 只看该作者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3-12-7 20:34:42 | 只看该作者
4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西南海岸的洛杉矶,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从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这就是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矾在19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物和700多吨一氧化碳。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这个小镇坐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高约120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镇上居民们对空气中的怪味都习以为常。
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
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胸闷、呕吐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这次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多诺拉烟雾事件和1930年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3-12-7 20:35:39 | 只看该作者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在逆温层天气下的不断积累发酵。可悲的是,10年后,伦敦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才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3-12-7 21:18:08 | 只看该作者
发财致富的后果。由于缺乏公共意识,前三十年每个人都在全力构筑自己的小巢,物质的和精神的。然而客观世界给我们一个讽刺和教训,自己一个人、一家人有钱了有思想了,又有什么用?依旧被大潮裹挟着走向灭亡。

点评

照这个样子,伦敦烟雾事件在我国重演不是没有可能!  发表于 2013-12-7 22:06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3-12-7 21:2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甲米 的帖子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3-12-7 22:01:11 | 只看该作者
有网友比较了北京和上海雾霾的味道,认为:上海的口感虽然层次感强,但缺少北京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而且少了那么点老灰的醇厚。上海的PM2.5虽然在气场上小了一圈,却多了些小资的味道,同样是PM2.5,北京的更接近PM3,上海更接近PM2。硬要说的话,一个带有涮肉的酣畅感,一个带有猫屎咖啡的细腻和情趣。

点评

哈哈!鲁迅先生太伟大了!老兄妙言。  发表于 2013-12-7 22:15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3-12-9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成都56,良;
北京27,优;
上海309,严重污染;
广州126,轻度污染;
南京211,重度污染;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3-12-8 22:12:54 | 只看该作者
  大范围雾霾应视为生态危机的预兆,也是经济成就的副产品。在这个大雾锁国的天气里,翻看生态经济学家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的那本《经济到底为了什么》,再一次回想,在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石油峰值、物种灭绝、贫富差距加剧、人人自危的时代,如果只一味地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而忽视基本的生活品质,如清洁的水和空气,它们和社会公正、医疗保健、退休保障、经济收入一样,都是百姓生活安全感的基本元素那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难言有一个更加幸福、健康、公平且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8:03, Processed in 0.04497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