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2412

查看

7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ach111

13#
发表于 2010-5-29 09:26:08 | 只看该作者
能流传下来的作品都不平庸的,大部分平庸的作品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买唱片是同样道理,那些经典版本是最值得购买的。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5-29 09:34:10 | 只看该作者
平庸与否与经历简单与否没有关系,康德一生从未离开过哥尼斯堡,谁能说这位哲学巨人平庸呢?与3B相比,德沃夏克经历可能还更丰富一些,曾经的一个小屠夫六十岁后还跨越大西洋当上了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这本身已经够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5-25 09:19

罗老师的真知灼见,学习ING!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5-29 09:35:11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有疑惑,为什么要将通俗易懂的作品名之为平庸之作呢,按我菜鸟来看,那应该是最伟大的作品啊。
alma 发表于 2010-5-29 01:54

好论断,不顶不得行!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5-29 10:3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5-29 10:39 编辑

德沃夏克可能不“算”最伟大的音乐家,不过这对我没有意义,他是我最喜欢的不多几位音乐家之一。
我喜欢他的清新、健康、自然,没有情感过分堆积或掩盖之后的某些扭曲、激愤、晦涩。
不知道平庸这标签是如何贴上去的。在这个平民的时代,牧神和英雄们都已渐行渐远,3B1M带给我的,更多是某种属于“过去”的体验,虽然时不时也勾人魂魄,但我更愿意亲近德氏的入世之美,让你能够在现实中获得平静与和谐。
除了“平庸、高尚、伟大”等等,音乐肯定还有其他的分类标签,
管他的!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5-29 14:31:55 | 只看该作者
徳伏夏克是个感情比较真挚的音乐家。德九体现了一种去国怀乡的真挚情感,德大协也表现了对故土、故人的缅怀。徳伏夏克这种感情是从作品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我想这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吧?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5-29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徳伏夏克是个感情比较真挚的音乐家。德九体现了一种去国怀乡的真挚情感,德大协也表现了对故土、故人的缅怀。徳伏夏克这种感情是从作品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我想这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吧?
op25 发表于 2010-5-29 14:31


简单点说就是含蓄而细腻的乡愁。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5-29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的大协不错。瓦莱斯卡的演奏值得一听啊!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5-30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除去九交和大协,钢琴三重奏《杜姆卡》、弦乐四重奏等也非常亲切、真挚、耐听。
另外,不少乐队作品民风淳朴,可听性不错,如斯拉夫舞曲等,并非可以简单归入平庸一类的。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5-30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的大协不错。瓦莱斯卡的演奏值得一听啊!
牛仔 发表于 2010-5-29 18:17

我还没听过她的唱片,据说她被杜普蕾的光芒盖住了。LP里见过她的唱片。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5-30 18:21:49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听过她的唱片,据说她被杜普蕾的光芒盖住了。LP里见过她的唱片。
shinelb 发表于 2010-5-30 15:53

她拉的德大协,初听你会觉得是小提琴在演奏。她手法细腻,很柔美。曾经受到很多小提琴大师称赞,包括海飞兹,格吕米欧等。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5-30 18:45:58 | 只看该作者
她拉的德大协,初听你会觉得是小提琴在演奏。她手法细腻,很柔美。曾经受到很多小提琴大师称赞,包括海飞兹,格吕米欧等。
牛仔 发表于 2010-5-30 18:21

这里有一篇文章是介绍她的,仅供大家参考(转载自:http://dzb.sg.com.cn/tradingup/wh/474169.shtml

克里斯汀娜·瓦列芙斯卡(Christine Walevska)美国大提琴家,擅长演奏德沃夏克、海顿、舒曼的作品,她演奏中展现了近乎完美的技巧以及丰富多变化的内在神韵。

  听古典派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要在留声机上放一张黑胶唱片才是对了味的。那个傍晚,我推开了半山弯道上一家古董店的玻璃门,“咣当”一声,一扇时光之门不小心开了,迎面的台子上摞着厚厚的一打黑胶唱片,我翻到了一张华丽的美女侧面像,标着Haydn Cello concerto Cmaj, Dmaj Christine Walevska Philips 6500381的字样。老板“噌”地从唱片堆里探出头来,“黑胶唱片哦,古典音乐才配它。”我想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

  克里斯汀娜·瓦列芙斯卡,那名字,让看了的人不免有些唏嘘,如若当年杜普蕾不是太红,她是要红透半边天的。所以,等到杜普蕾死后,再听瓦列芙斯卡,不免觉得有种宿命的安排在里面。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过于悲壮绝望,杜普蕾的辉煌也有着同样的调子,而擅长拉奏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瓦列芙斯卡却是继承了“海顿爸爸”的品行,温和而又宽广。古典派的海顿,作品灿若繁星,初听海顿,还得是他的大提琴《C大调协奏曲》,温和淳厚的旋律从他的性格里衍生,而大提琴显著的男性特征需要女性的柔美去中和,瓦列芙斯卡的演奏仿佛能把大提琴阴柔的一面抽取,使它浮现在音乐里,浑然出恬淡的和谐。

  维也纳乐派那种特有之美, 在《C大调协奏曲》的弹奏里无尽止地“冒”出来,瓦列芙斯卡把海顿音乐中那种衷心热爱和感谢生活的东西表现得一览无余,大提琴的声音变得格外温暖,像孩子单纯又而表情丰富的脸庞;柔板乐章的演奏十分恬淡,没有刻意地煽情;听起来我们会因欢乐而手舞足蹈。

  瓦列芙斯卡与巴西交响乐团合作的德沃夏克音乐会最能展现她音乐生涯低调的辉煌。特有的斯拉夫人的强烈气场弥漫了整个大厅,有传染性似的,现场的观众也得了斯拉夫人的精神,在她的音乐里兴奋莫名。当她谢幕的时候,观众们如潮的掌声是她所能尝到的最甘美的果实。

  我想借用谄媚的语言来形容瓦列芙斯卡,“瓦列芙斯卡的音乐让人忍不住要改写希腊神话,她是生出了双臂的维纳斯,在阿波罗的神殿里弹奏里拉(古希腊一种弦琴)。” 当我把瓦列芙斯卡的名字与托特利埃、卡萨尔斯等大师放在一起时,不免有些犹豫去做这样无意义的比较,我们只需要去感觉,她密密匝匝的如银丝网般的纤细与柔韧,大提琴在她的音乐里会有完全不同的表演,是贴了瓦列芙斯卡标签的。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5-31 05:42:58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大提琴,我最喜欢的是大无。
听过王健的现场,那种在空旷舞台上的人琴合一,
周围一片寂静,这场音乐会非常难忘。
另外我最早听的德大协是卡萨尔斯的,
那时刚入门,没有很深印象,今天值得重温一下。
最感动我的版本是杜普蕾的版本。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4:59, Processed in 0.03718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