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019

查看

7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13#
发表于 2011-3-6 15:29:21 | 只看该作者
(二)《安娜卡普里的山丘》
  《安娜卡普里的山丘》是前奏曲中的第五首。卡普里岛是意大利的旅游胜地,岛上有两个小城镇,卡普里是其中之一,景色秀丽,树木茂盛。音乐的速度适中,B大调很适合表现那里晴朗的天空。德彪西用音乐描绘出一幅小城镇的民俗生活场景,带有意大利民间音乐风格特点。一开始的引子是五声音阶的动机,和弦像是远方的钟声,力度较轻pp,非常静寂,加弱音踏板,半连音下键要有控制,声音柔和富有共鸣。第3小节,出现象征舞蹈的动机,注意十六分音符不要漏音,弹得清晰均匀。第4小节出现了复合和弦,演奏印象主义作品要特别注意和弦和声的处理,与浪漫派作品一般突出和弦的外声部不同,印象主义的和弦应按其不同的和声结构处理。在这里协和程度较高的左手和弦应略突出,另一个不协和程度较高的右手和弦则奏得稍弱些。紧接着是钟声的重现,力度渐弱,第6小节结束时有点渐慢加上音乐呼吸,第7小节速度渐快。第11小节开始是舞蹈的序曲,左手伴奏声部的十六分音符要求非常均匀的连奏,手指贴键,但切忌声音含糊不清。14小节右手出现轻快的塔兰泰拉舞曲的音调,演奏注意歌唱性和句子的起伏。32小节速度要还原,左手出现民间的船歌旋律,八度力量要稍突出些,右手是属音的持续,拍子要非常准确。45小节,左手也在歌唱,稍微突出切分节奏。49小节开始,另一条伤感旋律构成了较慢的中间部分。这一段落要注意声部层次,旋律层和和声层要有音色上的区别,要弹得柔和、富有歌唱性,不能拖沓。中间插部后,柔和的铃声再次出现,舞蹈重新开始。66小节踏板需保持两小节,低音需保持住并做出渐强。进入结束部分后,力度越来越强由f—ff—fff,最后以火焰般明亮的音色结束全曲,情绪振奋充满激情。演奏这段音乐时要有一定紧张度,用手臂力量弹奏,安排好力度层次,一环扣一环,两手交叉时应流畅均匀,连接不应有缝隙。德彪西是位细致的作曲家,他在力度和速度的层次变化上十分用心。 在这首乐曲里,rit、cedez、a Tempo等速度标记频繁地出现。演奏时应掌握好速度变化的尺度,严格按照谱上的标记去演奏,不要出现过于自由的快慢变化,滥用弹性节奏。如果忽略这些音乐术语、表情记号,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演绎他的作品。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1-3-6 16:04:20 | 只看该作者
最伟大的印象派音乐阐述者--Walter Gieseking
季雪金1895年生于里昂,1956年卒于伦敦,虽然父母亲是德国人,但他的幼年时光是在法国南部度过。4岁开始学习钢琴,1911年搬到德国去,在汉诺威音乐院开始向卡尔.莱默有系统地学琴,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即开始演奏生涯,第一场公开演出是在1920年的柏林,以后常在意大利与瑞士演出;当他在1923年于伦敦首演时,已经名满欧洲了;1926年开始巡回美国、南美与欧洲其它地方表演。1939年回到德国,在战时也继续举行演奏会,但也因此阻碍了他在战后到美国演出的机会,一1953年才又到当地演奏。在1956的慕尼黑举行了他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季雪金的演出不同于当代其它音乐家的重要一点是他以20世纪法国音乐的演奏出名,数量众多的录音可以证明,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演奏德奥音乐作品的名家。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1-3-6 16:06:12 | 只看该作者
季雪金是出生在法国(1895年12月5日出生于里昂)的德国钢琴家,而他是以诠释法国作品得到欧洲与美国乐迷的肯定。他从小没有正式进入学校而是*自修学习读与写,因此所受的基础教育并非完全德式也非完全法式;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汉诺威音乐在1911年创设后,季雪金才进入学校成为莱梅的学生。虽然季雪金二十岁就以六场独奏会演出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德国音乐圈也认为他是由莱梅启蒙学习,所以二○年代早期出版的书籍只要提及季雪金都会形容他是一个「优异、见识广博的钢琴家,特别长于诠释极度现代的作曲家作品」。浦朗克(FrancisPoulenc)、普费茨纳(Hans Pfitzner)都写了协奏曲献给他,而季雪金也在1922年为亨德密特的的组曲、托赫(Ernst Toch)的钢琴协奏曲做世们首演。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布西与拉威尔的作品在现代已经被纳入标准曲目,但是他们在二○年代仍然不被肯定。除了追求精致的感官享受,印象派曲家把音乐原有的声响提升到更优雅的境地,他以声音来表现具体的事物或精神感觉,而不是像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般的强调戏剧性、情感或梦幻效果。印象主义运动对于法国写实主义作曲家,如:库普兰、拉摩与其它大键琴家极度感兴趣,他们一心一意要扭转世纪交接时德国音乐所持观点,反对当时广受喜爱的理查德.史特劳斯式纯哲学写实主义,里格(Max Reger)改变了舒曼与门德尔颂以降的作品风格与传统。当时几乎没有作曲家不狂热追求声音的变化,如:史特拉汶斯基、巴尔托克、荀伯格、贝尔格,甚至杨纳杰克与亨德密特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各种声音变化的可能性以呼应当时的印象主义运动。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1-3-6 16:06:47 | 只看该作者
对钢琴家而言,印象主义的「十诫」就是德布西在1909年到10年及1910年到12年完成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前奏曲」原本的意义是指「介绍」或「预备」,但是肖邦已经打破这样的观念。德布西拒绝跟从传统原则:「我愈来愈相信音乐的本质是无法强被归为严谨的规则教条。它是由音色与节奏构成。」德布西为每一首前奏曲加上有如脚注的标题,好像在提示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为何;这些前奏曲的顺序也不再有周期性,每一首都有自己个别的创作基础。德布西不觉得这几首前奏曲应该一起演出,他认为《特亚非的舞姬们》与《雪上的足迹》应该在私人场合单独为一个听众演奏。季雪金在1936年到39年间录下了两册前奏曲,而这些录音也是他最好的德布西。季雪金在1921年投入演奏事业的时候,曾经带着这套曲目在全欧洲巡演,慕尼黑乐评人贝尔雪(Alexander Berrche)是个强硬的浪漫主义者,他形容季雪金1922年的演出「除了什么都能演奏的艾德温.费雪,大部份钢琴家都会选择自己专精的曲目。在这些曲目狭窄的钢琴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季雪金。他演奏的新兴法国学派(包括他们的前辈与来者)作品有着丰富的音色、动态对比及Z由且出色的迷人诠释,每一次都能让最顽固的听众臣服在他的脚下。我们德国的钢琴大师则缺乏巨幅动态、对作品全盘理解后的远见以及柔韧、能够振奋人心的感觉和对音色敏感度。简而言之,这个法国人知道如何利用钢琴的色彩并让演奏效果令人激赏。他的演奏中有着钢琴最原始的音色、如竖琴般的声浪以及丰富的变化、法国号与木管乐器中间音域的音质、钟琴的高音音色与低音域钟响般的色调,这些声音非常适合作品的幻想性。」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1-3-6 16:07:22 | 只看该作者
甲米兄的文字是原创的还是转贴的?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1-3-6 16:07:44 | 只看该作者
「版画」(1903年)有雕版、雕刻的意思,它不只表示雕刻音符注记,还意谓着描绘与模仿各种线条的技巧,这个想法似乎与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流畅相互抵触,不过德布西却让旋律线清晰的音乐散发出受到西班牙影响后的异国风味,从季雪金的节奏性与美学观点可以知道他明白德布西喜爱远东地区的甘美朗音乐(《宝塔》);谨慎地重塑伊比利亚音乐及微妙的和声。无论在古或今,这都是诠释这部作品的典范。哈洛德.荀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1965年出版的《伟大的钢琴家》一书中描述季雪金演奏德布西「最初(1920年到1939年)的音色并不细腻。他运用踏板的技巧相当优秀,特别善于运用半踏板的效果。他从来没有弹出难听的声音。即使音乐里的情感还不令人满意,全然透明与清澈的琴音也会让人永远难忘。季雪金长于控制德布西作品中最弱音的音色,所以这些音符即使是在大型音乐厅里也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而且优美依旧。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实现德布西的音乐中全部的特点,他是自己世界中的主人。」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1-3-6 16:10:34 | 只看该作者
季雪金德彪西钢琴作品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1-3-6 16:14:19 | 只看该作者
甲米兄的文字是原创的还是转贴的?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6 16:07



不好意思,转的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1-3-6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版画」(1903年)有雕版、雕刻的意思,它不只表示雕刻音符注记,还意谓着描绘与模仿各种线条的技巧,这个想 ...
甲米 发表于 2011-3-6 16:07

\
哈洛德.荀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1965年出版的《伟大的钢琴家》
就是这本英文中文我各有一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1-3-6 16:30:36 | 只看该作者
《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出版于1915年,这是德彪西最后的钢琴作品,为纪念肖邦而写,每一首都针对不同的训练课 ...
甲米 发表于 2011-3-6 15:26

练习曲还是这个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1-3-6 16:35:1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单声道时代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代表是季雪金,那么立体声时代最伟大的可能就是米开兰杰利了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1-3-6 16:56:07 | 只看该作者
米开兰杰利在生时一直是个乐坛传奇。他的琴声具华丽的色彩感,轻妙的触键和踏板造出纤细的音色变化。听德彪西的“儿童园地”,米开兰杰利的演奏雅致有魅力,人们说他的演绎偏冷,但你听他在这里的温暖诗意,结合起惊人的键盘控制力,让人目眩。德彪西企图令我们忘记钢琴有琴缒,而老米正好是圆滑奏的超级高手。德彪西的幽默、轻妙和讥啸,全在老米的演奏里表现无疑;天真而略带神经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7:01, Processed in 0.03932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