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357

查看

77

回复
返回列表

go

【群星璀璨】著名小提琴家

1#
发表于 2010-3-25 04:00:2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3-25 05:30 编辑

本帖简单介绍一些著名小提琴家及他们的一些唱片。

(注:以下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列奥尼德·柯岗

列奥尼德·柯岗是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

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他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斯拉夫风格,感情丰富 ,轻松自如,纯净精确,明快优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能提示乐曲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3-25 04: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3-25 04: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3-25 04:1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3-25 04: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3-25 04:1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3-25 04:1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3-25 04:1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3-25 06:57 编辑

拉宾

美国小提琴家,4岁从父母学琴,有神童之称,9岁进朱利亚德音乐学院,是加拉米安的得意门生.1947年还不满11岁就作首次职业性公演,1949年在美国音乐俱乐部联盟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一等奖,1950年两次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获辉煌成功,从此引人注目.拉宾的演奏,音色浓烈,富有激情与动力感.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伊萨伊,是他激情与辉煌技巧的结晶.拉宾成名后,很快就染上毒瘾,因吸毒而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因神经系统不平衡而英年早逝.评论家说,他若多活几年可以与海菲兹并驾齐驱。

迈克尔•拉宾(Michael Rabin1936-1972),是加拉米安门下出名最早、才分最高的学生。他过早地去世令许多乐迷深感惋惜。加拉米安在1977年仍然动情地说道:"他是个非同凡响的才子,没有任何欠缺,从来没有!"钟爱之情依然可见。
  1936年5月2日,拉宾生于纽约。父亲是纽约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母亲是朱利亚德音乐学院毕业的钢琴教师。1岁的拉宾可以准确地打拍子;3岁已经表现出有绝对音高的听感;5岁母亲开始教他弹钢琴。但是命中注定小提琴才是这孩子的乐器。一天,在一位医生家里,拉宾看见了一把玩具提琴,他抓过去就玩了起来。临走时,他不想与这把小琴分手。医生让孩子把小琴带走。回到家后,父亲就教儿子学。才教了4次课,父亲已经明白儿子的才能不知胜过自己多少倍。他给拉宾请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刚刚从巴黎移居纽约的加拉米安.拉宾拉了段维瓦尔弟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困难乐章拉给加拉米安听。尽管印象很深;加拉米安还是先让拉宾跟自己的助手学习了一个夏天之后,才接收为正式学生,先是私下从学,后进来利亚德音乐学院学习。
  拉宾第一次职业亮相是1947年在古巴,演奏的是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他当时还不到11岁。1950年,他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奏了维厄唐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评论界和音乐界对这位少年的成功感到十分振奋。著名指挥家塞尔说:"他是二三十年来我注意到的最了不起的小提琴才子。"据说米沙•埃尔曼也拍着拉宾的肩膀对他的演奏表示赞赏。这也难怪,拉宾极富肉感的琴声和埃尔曼的美学理想多少有些合拍。
  拉宾的艺术尚未完全成熟即已夭折。他缺乏必要的感情源泉来保证自己的艺术之树长青。他在如日中天时,事业因个人问题而屡屡受挫,先是吸毒丑闻,再添大脑不稳定。 1972年1月19日是寒冷的一天。拉宾在地毯上滑倒,头撞到桌子上述然而逝。加拉米安说:"他不是死于吸毒。那时,他已经戒掉了毒品。"但是纽约市药检部门的报告表明,拉宾正是在毒品的作用下失控跌倒致死的。
  拉宾在五六十年代录下了一些唱片,忠实地保留了他的艺术风貌。维尼亚夫斯基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是拉宾喜欢演奏的作品。他的琴声浓烈,富有动力感,技术上应付裕如,感情上颇有几分硬汉气派。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拉得迅雷不及掩耳,一串一串的三度双音乐句活蹦乱跳、欢快自如。技巧轻松滞洒的同时,也暴露出粗心大意的毛病。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拉来确实畅想如意。帕尔曼在1972年灌录同曲目唱片时,还不断受到拉宾的这张唱片的激励,但在技术上同样有一些不够细心的小毛刺。1956年录制的两首伊萨伊独奏奏鸣曲(NO.3和NO.4)十分出色,第4首中哀怨的情调似乎特别适合拉宾的气质。他演奏的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技术精湛,非常讲究乐句的呼吸调控,感觉敏锐,把如泣如诉的旋律拉得催人泪下,是这支名曲最感人的演奏。圣•桑的两首音乐会曲《哈瓦纳斯》和《引子与回旋随想曲》都有绚丽的色彩,前者散发着古巴哈瓦那的雪茄香味,后者荡漾着19世纪的花饰涟游。西盖蒂改编的难度极高的斯克里亚宾《三度练习曲》,拉得镇定从容。恩格尔的《海贝》是一首富有演出效果的迷人小品。拉宾处理得令人神往,恨不能亲眼一睹奇妙的海底世界。
  拉宾为以后的师弟们树立了一个高标准。他的音乐智慧停留在青春上,他生来就是个青春永驻的人。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3-25 04: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3-25 04:2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3-25 07:00 编辑

亨里克·谢林

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1918年9月22日-1988年3月8日),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墨西哥籍波兰人。五岁学钢琴,后迷上了小提琴。幼年的演奏给著名小提琴家勃·胡贝尔曼留下难忘的印象,遵照他的提议,被送往柏林随名师学琴。1933年在柏林首次公演,后又去华沙等地演出。在巴黎随那·布朗热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8年起在墨西哥音乐学院任教。此后去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奏。他知识渊博,懂七国语言,演奏风格高雅、安详,充满美感,被誉为真正拥有“古典的心灵”。对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有很深的研究,享有“权威”的盛名。
  亨利克·谢林(1918年9月22日-1988年3月8日),波兰裔墨西哥小提琴家。
  谢林出生于波兰Zelazowa Wola,自幼在柏林师从著名小提琴及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希。1933年,以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其个人首场演出之曲目。1933年至1939年,在
  巴黎师从娜迪亚··波朗瑞(Nadia Boulanger)学习音乐作曲。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七种语言的他作为译员服务于波兰流亡政府,并在世界各地为盟军部队举办演奏会。在一
  次墨西哥城演奏会后,他接受了墨西哥大学的邀请,主持该大学的弦乐系。1946年加入墨西哥国籍。
  从此他热衷于教学,直到1954年才重开演奏会。1954年,他在纽约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为了表彰他对墨西哥的贡献,该国政府特别授予他外交官身
  份。1988年,他在德国卡塞尔旅行演出期间逝世。
  他的演奏以成熟、简朴、忠于原作闻名。他曾与另两位大师皮埃尔·富尼埃和阿图尔·鲁宾斯坦组成三重奏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3-25 04:3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3-25 04:3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3-25 11:19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5:14, Processed in 0.03649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