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512

查看

9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37#
发表于 2011-3-8 14: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首我的爱乐经历,想当年哪有啥版本可比?能听到的无论啥响,啥乐都一股脑儿装进了我这记忆力尚优秀的脑袋里。而且,即使根本不知道一段古典音乐是谁谁谁演奏的,甚至是什么作品,只要乐曲一出来,那种初夜般的兴奋劲和激动至今也记忆犹新!

那时候,除了欧美流行、轻音乐、港台流行外(粤语歌我不太听,所以四大天王之类跟我无缘)我能接触到的古典之前也说过,大抵都限定在主流作曲家的主流作品上了。指挥家诸如萨金特、克里普斯、尤金.谷森斯、奥曼迪等接触很多;演奏家比如科岗(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为他是世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了,因为不知天外有天)、斯特恩、霍洛维茨、鲁宾斯坦等;歌唱家那时候能听到的以及可靠的资讯来源无非也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十大”之类男女高音了。有个很关键的因素不得不说一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82年之前),外文书店很长一段时间里引进的古典音乐大都在此范围,我因为“开化”得早,所以那时候能近水楼台先期接触到的也就只能限定在此范围之类了。至于卡拉扬、海菲茨等天王巨星那都是后话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的资料越来越多,最多时候,转录的磁带加上外文书店购进的原装磁带总计差不多有两千盒左右了。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收集(我以为还不能叫收藏)还跟版本比较沾不上任何边。那是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见着啥就买啥,见着啥就录啥的年代。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因为自己所痴迷的爱好而投身唱片经营行列始,关注版本才被纳入自己不得不重视的程度上来。但老实说,即使如此,那时候的我也还谈不上自觉,而是迫不得已罢了,因此经常有“言不由衷”的表现那是肯定的。好在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皆追随企鹅、TAS、日本唱片艺术、留声机大奖等各大榜单按图索骥,我也倒是省心不少。事实上,在我经营唱片零售最“风光”的那一两年间,我已经觉得大公司没啥可听可进的曲目了,翻来覆去都是那些东西,基本集中在二三十位作曲家各自的几十部经典作品之上了。于是乎,我开始关注非主流唱片公司了;于是乎Chandos、Hyperion进入了我的眼界,因为在这两家公司的目录上,有大量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作品和曲目。。。。。

接下去的事我不说诸位估计也知道了:我这个也许起步甚早的“曲目派”因为大量引进在当时尚且不为人知的Chandos、Hyperion的唱片而导致生意逐渐下滑,尚自为TAS、企鹅三星带花等榜单兴奋着的市场谁来买Chandos 、Hyperion的帐呢?接下去的事不再回首了。。。。

我要说的是:至此为止,我的爱乐之途一直都走在“曲目派”的道路上!

歇口气,待会儿接着来。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1-3-8 14:2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3-8 14:24 编辑
人声大美啊!上周六收了两枚流行,中岛阿姨和Zard妹妹,听得直流耳油
scfan 发表于 2011-3-8 13:46
人声是测试器材的利器
牛仔 发表于 2011-3-8 14:01


试机子、招待客人和换换口味的人声碟还是有的,不会有目的地去收集,除了汽车上也少听。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1-3-8 14:46:59 | 只看该作者
试机子、招待客人和换换口味的人声碟还是有的,不会有目的地去收集,除了汽车上也少听。
尘客 发表于 2011-3-8 14:23


尘客兄既然喜欢室内乐,为何不试试收些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呢?人声和钢琴的完美结合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1-3-8 16:15:53 | 只看该作者
真正让我走上版本比较之途的结点还要归结到切尼比达克身上(呵呵,又说到切尼了)。当年初听切尼的布鲁克纳,尤其是贝多芬,比如我很喜欢的贝七交,说句实话:这部在我十几岁时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的交响曲,听切尼的演绎跟没听过似的(优劣暂且不论),处处透着新鲜,交响织体中那些以往忽略的,或者根本闻所未闻的细节都猛然间浮现了出来,我不由得惊叹同样的曲目演绎之间居然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而且,切尼老头子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给我的全新体验也是那么的具有颠覆性,第二乐章在我看来简直是个“神迹”!自那以后,可以说我开始走上了一条版本比较的不归之路。也是自那时候开始,我所喜欢的作曲家的主流作品的版本就开始纵向增加起来。

这么多年来,版本比较至少给我带来了一些体会,归结如下:
1. 通过同一曲目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演绎可以更为全面地把握作品本身的全貌,并更加熟悉各种演绎风格的特征和要领;
2. 通过版本比较,指挥者、演奏(唱)者的风格也越来越清晰;
3. 随着版本比较的深入,自我的审美聚焦更为清晰,目标更为明确。某种意义上,版本比较之途实际上也是一条自我认识之途;、
4. 对我来说具有实际意义的是:随着版本比较的逐渐深入以及范围的逐渐拓宽,唱片选择的自主性越来越强,这是建立在自信心上的一种体现,因此,在给他人推荐唱片时,成功率以及事后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5. 版本比较越深入,对不同风格以及流派演绎的鉴赏力和预知度越来越高,选择的准确率和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同时,盲目的版本选择几率在逐渐降低;
6. 版本比较进入到一定深度以后,实际上眼界也更加宽广了,深度与宽度并非矛盾的,在相同曲目上它们是高度的统一体;
7. 版本比较是对人性特殊性以及文化多样性把握必不可少的途径,与曲目拓宽之途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体现为“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8. 既然人生有限,而且很可能最后随着“视力”越来越差,我们的“视角”也很可能最后都归结到为数不多的东西上了,那么,深入也许将继续下去,也许这才多少有些目的。

以上忙中偷闲,难免疏漏或偏颇,望诸位同好继续添砖加瓦,各抒己见!
再罗嗦一句,我大概仍然会一如既往地,但却悠闲地继续拓展曲目。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1-3-8 16:50:2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fengfan兄在《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一帖中亮出了39个版本,待feng兄评点一出来,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一部经典作品在深度和视野宽度上的精彩个案的呈现,很值得期待!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1-3-8 17:19:4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fengfan兄在《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一帖中亮出了39个版本,待feng兄评点一出来,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一部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8 16:50


39个版本,耳朵都听麻掉了。一天一个版本也要一个月以上啊!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1-3-8 17:21:05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既然喜欢室内乐,为何不试试收些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呢?人声和钢琴的完美结合
scfan 发表于 2011-3-8 14:46

谢谢,我会尝试。其实也有一些啦,不过是撞上的,没有计划。
室内乐方面也比较少听独奏钢琴,感官和生理偏好原因?卡玛播钢琴本不错的。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1-3-8 17:2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3-8 17:28 编辑
既然人生有限,而且很可能最后随着“视力”越来越差,我们的“视角”也很可能最后都归结到为数不多的东西上了,那么,深入也许将继续下去,也许这才多少有些目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8 16:15

听音犹如旅游。对于发烧友来说,无论软件硬件派、版本曲目派,如果没有了未知的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困境和麻烦。
还好......。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1-3-8 18:08:46 | 只看该作者
尤其是贝多芬,比如我很喜欢的贝七交 ...第二乐章在我看来简直是个“神迹”!...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8 16:15


握手,老贝七交第二乐章我也很触电哇!特别是大提中提二小提一小提一层层的搏动... 入迷至极啊~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1-3-8 20:43:30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候买不同的版本纯粹是为了猎奇,不知各位大佬有没有如此感觉?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1-3-8 20:49:46 | 只看该作者
版本狂人飘过。。。

曾经贝交和勃交各有四、五十套。。。《冬之旅》也有五十几个版本吧。。。。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1-3-9 09:04:59 | 只看该作者
握手,老贝七交第二乐章我也很触电哇!特别是大提中提二小提一小提一层层的搏动... 入迷至极啊~
主锁 发表于 2011-3-8 18:08

呵呵,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是一个慢板、行板迷了。在选择很多交响曲或者协奏曲的版本时,都会直接冲慢板乐章而去。比如拉威尔钢协,第二乐章能基本过关的我就会拿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3:46, Processed in 0.04453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