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64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室内乐课【转自豆瓣】

1#
发表于 2015-4-1 08:59:0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室内乐课

dqu 2015-04-01 05:22:32

周末旁听了一次给音乐学院预备班的室内乐大师班(master class)。所谓大师班,就是请远处某个有些名气的人来指导一下学生。所谓有些名气,其实也只是行业内部有点小名气,可能只是教学的名气,行外人往往是不知道的。这次请的是北卡某个学校的音乐系主任,是个室内乐钢琴家,专门教室内乐的。

上课的孩子们有四组,老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准的学生,指导的内容很不一样。头两组的小朋友分别演奏海顿钢琴三重奏39号“吉普赛”乐章,和莫扎特钢琴三重奏K548第一乐章。孩子们技术上还相当不过关,相互合作还基本没有,一组人只有30分钟,自然不是抠个人技术的时间。老师就讲合作,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要互相看。为了让他们理解对话的感觉,老师把对话环境彻底抽去,他让仨孩子各自面对不同墙壁,然后试图交谈,结果,“Hi”,“Hi”...沉默... 半晌,“Hi,I'm trying to talk with you",“Hi,but how?" That's the point! 老师说,how?不看是很难交谈的,连谱架距离的远近都很关键。为了交谈,大家需要靠得近一点。而在关键时刻,起拍或者重音的地方,特别要相互用眼睛和身体动作示意。因为海顿那个作品的大提琴部很容易,大提琴不小心就会陷入无聊地跟随状态,他对大提琴说,你其实是这部作品的power house,正因为你的声部容易,你才特别要匀出精力来去激励你的同伴,要把舞蹈的节奏掌握在你手里。

第三组是一对大孩子,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这组的水平非常高,其中17岁的长笛男孩横扫周围地区六个青年与半专业乐团的长笛首席,现在已经手握好几个一流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对这样的选手,老师自然不再讲基本规则。他说,长笛和钢琴的音色是相差极远的,怎么能够完成一部统一的作品?他问长笛,你在钢琴独奏而自己等待进入的这几小节在想什么?长笛手回答:“想我紧接着该怎么进,要什么音色,旋律起伏的dynamics该怎么表达”。老师说,这就是问题,你想自己想太多了,你应该去听钢琴、想钢琴,你的这种做法,会把钢琴变成一个纯粹伴奏,但这是一个奏鸣曲,是两个人共同演绎的。你的站位也有问题,完全背对着钢琴,你完全看不见钢琴,现在你站到钢琴背后(左边)来试一下刚才那段,事实上十八世纪就是这样站的,只不过后来面对音乐厅观众演奏才改成长笛站到前方,但你仍然要把身体和谱架都侧转过来,让你和钢琴的目光能够相遇。钢琴,你的演奏是要流入长笛接下来的那部分的,而长笛,你的起音是要汇入钢琴中的。之后又讲到另外一部分,钢琴,他说,这部分音乐中,你的右手部分和长笛的旋律非常接近,你必须把自己的音色区分出来,怎么区分呢,这种时候,你要把右手减弱一些,而把左手声部加强,只有这样,你也才能让长笛的音色漂浮出来。他讲之前,我觉得他们的演奏基本无可挑剔,讲了之后,才发现有如此多的细节可以改进,才明白音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不是靠自己的用气(对于长笛来说是用气,对于钢琴是触键,对于提琴是用弓和揉弦)就可以独立控制的,连音色也有赖于合作,有赖于合作时的相互理解与照应。

最后上的一组三重奏演奏皮亚佐拉的《春》。感觉老师对这个曲子不太熟,可能还是对传统曲目更得心应手,但即便如此,还是提出了几点令我耳目一新的指导。这是一个糅合了爵士风格的探戈舞曲,节奏非常分明,中间有些部分声部交错极为复杂,速度又快,要说混也很容易能混过去,但是就差了点。他说,需要用节拍器慢练,但是演出时不能用节拍器怎么办呢?他问大提琴和小提琴,你们听到节拍器了吗?两位小朋友面面相觑,不明白怎么回事。你们仔细听钢琴的左手,那里是节拍器。果然!练习的时候,你们可以让钢琴只弹左手声部,慢练。然后他扭头问钢琴,你拉过什么弦乐器没有。“拉过一点大提琴。” 你知道拨弦的音色吗?大提琴,你拨一段弦给钢琴听听,钢琴,你仔细听那种音色,然后试着在钢琴上弹出来。对了,就是这样的,这种好像快速反弹回来的staccato,在提琴拨弦的时候,你需要也模仿它们的音色,而不是这种沉重的(示范)。另外,平时排练时,如果提琴在单独研究弓法的时候你干什么?什么都不干?你应该也参与进去。我自己的钢琴三重奏时,提琴怎样拉对我很重要,我需要根据它们的拉法改变我的弹法。同样的音、段落,如果他们决定用上弓演奏staccato,我就要发出这种音色(示范,很类似刚才的拨弦音色),但如果他们选择用下弓,我就会换成这种音色(示范,比较结实的音色)。

老先生很和蔼,但是没有美国常见的过分夸奖,而是立刻进入实质。一堂课下来,获益匪浅。

最后感叹,什么时候咱们的音乐评论也能达到这种级别就好了,别整天就是什么凌厉啊、大气啊、理性克制啊、一堆虚词儿,既不能说不是那样的,可到底什么意思也搞不清楚,这种评论之下当然也谈不上什么改进,满足一下评论人的唠叨欲而已。

原帖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491724623/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5-4-1 09:33:3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意义的课,文字有影感。赞!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5-4-1 10:39:10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上课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5-4-1 14:09:33 | 只看该作者
技术素养啊,赞!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07:53, Processed in 0.04077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