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565

查看

19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密爾斯坦最後音樂會 ── 謝政達

1#
发表于 2010-5-15 12:39:3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5-15 12:41:28 | 只看该作者
「密爾斯坦是小提琴王子( prince of the violin ),但很不幸地,終其一生,多數人卻視海菲茲( Jascha Heifetz )為小提琴之王」。 從這句話來看,國王與王子似乎有價值判斷的意涵,也因此才有幸與不幸之別。如果我們從錄製唱片的數量來看,海菲茲的確遠遠高於密爾斯坦,但是,唱片量的多寡與小提琴家的技巧、成就並沒有必然關係,唱片公司的策略、音樂家的個性等等也許才是影響的關鍵,若真是以此判定誰為國王、誰是王子,也顯得荒謬。另外,每個音樂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優劣或可比較,但幸與不幸之別恐非他人所能置喙。本文以「小王子」為名並非「貶抑」密爾斯坦,而是他堅持的高貴風格與王子的尊貴氣質的確若合符節。

    1903 年 12 月 31 日,密爾斯坦生於敖得薩( Odessa )的中產階級猶太商人之家,自小習琴,先拜於 Pyotr Stolyarsky (柯岡 Leonid Kogan 與歐伊史特拉夫 David Oistrakh 亦是其學生)門下,對密爾斯坦而言,這段期間最重要的一件事發生在 1915 年:他在作曲家葛拉祖諾夫( Glazunov )親自指揮下演出其小提琴協奏曲。之後兩年,他在聖彼得堡音樂院( 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 )接受名師 Leopold Auer 的指導,不過,他與老師並未建立密切關係。然而,在聖彼得堡的這段期間卻是密爾斯坦日後覺得最愉快的時光。 1917 年紅色革命前,這個城市是當時的文化重鎮,各種建築、街道、廣場、文化活動都深深吸引他,對照革命後的蘇聯,這個城市所具有的復古、懷舊氣氛,時常縈繞在他的心中。有人認為,十月革命對他造成相當深遠的影響,並因此形成他日後極關注政治事件(特別是關於蘇聯的政治事件),卻又極為輕鄙政治人物的態度。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5-15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有時候,人生的際遇相當微妙,雖然密爾斯坦親身經歷了俄國歷史的關鍵轉變,卻極為幸運地沒有遭到當時政府的嚴重迫害,另外,也在日後巡迴演出中,與廿世紀最偉大鋼琴家之一的霍洛維茲( Vladimir Horowitz )結為莫逆,不但在巡演中成為知名的二重奏組,還共居了三年。往後,幸運女神依舊眷顧密爾斯坦, 1925 年聖誕節前,他與霍洛維茲接受善心政府官員的建議,以「文化大使」的名義拿著特別護照出國為蘇聯宣傳,正好避開了日後史達林的極權統治。自此之後,密爾斯坦未曾回到祖國。

     相對於霍洛維茲到西方之後立刻成為耀眼的明星,密爾斯坦則是向比利時籍小提琴大師 Eugene Ysaye 學習不同的音樂技巧。有人認為,雖然密爾斯坦成名較晚,但是他紮實的功力對其未來的藝術成就的確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他於 1928 年移居美國,先後與史托科斯基( Leopold Stokoski )的費城愛樂以及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帶領的紐約愛樂合作演出。 1936 年托斯卡尼尼在紐約愛樂任期屆滿的最後音樂會中,還曾特別要求與密爾斯坦合作。其實,由上述提到與密爾斯坦相善的幾位傑出音樂家,不難想見密爾斯坦在當時樂壇的份量。旁人的評價對這些音樂家來說或許根本不值一哂。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5-15 12:42:31 | 只看该作者
從 1920 年代在蘇聯開始巡演,到 1986 年的最後音樂會,可想而知,密爾斯坦曾經舉行過多少演出。為了應付繁重演出對手指可能產生的傷害,也為了使音樂更生動、活潑,密爾斯坦練就了各種不同的運指法( fingering ),他可能沒想到,這項技巧在自己的最後音樂會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話說 1986 年密爾斯坦接受經紀人的建議,於 6 月 16 、 17 日晚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電視台演出並錄影,但是,在首演日早上,密爾斯坦卻發現左手食指疼痛僵硬,在工作人員的堅持下,音樂會仍然如時舉行,雖然在上場前,密爾斯坦試圖改變指法,希望盡量在不影響傷勢的情況下順利演出,然而結果卻無法盡如人意。這是密爾斯坦極為難得的電視錄影演出,結果如此之糟對他情緒的影響可想而知,小提琴家本身以及工作人員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為了第二晚能夠順利演出,密爾斯坦不斷以他平日練就的變換指法努力練習所要演出的曲目,以結果來看,命運女神再度眷顧了他。從文藝復興時期的觀點來看,想要獲得命運女神的青睞必須具備某些特質,密爾斯坦這種不斷努力練習、堅持到底、力求完美的性格,正是他一生如此順利、成功的憑藉。

     這張唱片就是密爾斯坦經過一番嚴峻挑戰之後呈現給我們的成果。先不論這張唱片的歷史意義,單是其曲目就非常吸引人:貝多芬的《克羅采》( Kreutzer, Op.47 )、巴哈的夏康舞曲( Chaconne, BWV1004 No.5 )、韓德爾的小提琴奏鳴曲 Op.1 No.3 、薩拉沙泰的《序曲與塔蘭特拉舞曲》( Introduction et tarantelle )以及其它由密爾斯坦改編的提琴小品。由於密爾斯坦的錄音本就不多,這些錄音本身就極為珍貴,更何況他的演出亦是不凡。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5-15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們光就演出的水準來看,實在很難令人相信它是出自一個 80 多歲老人之手,整張唱片的速度偏快(就與其它版本或他自己早期的演出比較而言)。舉例言之,《克羅采》給筆者的感覺是,他刻意表現速度與力量,試圖展現寶刀未老的功力,整首曲目的演出令人感到淋漓暢快,越聽越過癮,如果再回想他的年齡,真是只有「匪夷所思」所能形容。另外,巴哈的「夏康舞曲」應該是我們能夠比較他在此高齡演出水準的最佳標的,但是,以密爾斯坦對音樂嚴謹的態度,只能對想要批評的人說聲抱歉,他的表現絕對不遜於以往。這就是他對其出版錄音一貫的態度 ? 不發行低於其要求水平的錄音。因此,關於這張唱片的演出水準,讀者毋須過慮。

     音樂會不久,密爾斯坦因為手傷被迫退休,這張唱片便成了小提琴王子最後的告別演出,它紀錄了密爾斯坦最後音樂會的完美實況,歷史地位無庸置疑。另外,這張唱片也提供了我們親近 20 世紀小提琴巨匠最後身影的機會與經驗,推薦讀者珍藏。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5-15 12:50:3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5-15 13:17:28 | 只看该作者
可与海菲兹比肩,代表了两种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5-15 16:41: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两大天皇巨星的告别!
米尔斯坦那种优雅和清晰的层次感是其招牌特色。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5-15 17:55:21 | 只看该作者
将一生奉献给巴赫的音乐家!致敬!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5-16 02:09:01 | 只看该作者
将一生奉献给巴赫的音乐家!致敬!
xiaobei 发表于 2010-5-15 17:55

很多大师在晚年都经常演奏巴赫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5-16 07:16:44 | 只看该作者
8985
shinelb 发表于 2010-5-15 12:39

这张唱片再版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5-17 03:22:4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从来不找绝版唱片,她总会再版的。唱片公司比我们精得很!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3:18, Processed in 0.062925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