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54

查看

1

回复
返回列表

go

福斯特的美国民歌

1#
发表于 2009-8-31 17:23:1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谈谈福斯特的美国民歌。福斯特的美国民歌非常有名,脍炙人口。他同情美国黑人。他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朴素简单、充满温情。创作素材大多来自民间黑人习俗。我国著名音乐翻译家邓映易翻译过他大量的作品。包括:《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中人》、《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其中很多都是广为流传的著名歌曲。《美丽的梦中人》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歌曲,充满梦幻色彩的动人旋律令人心驰神往。《噢, 苏珊娜》完成于1847年。同年9月11日在匹兹堡的“雄鹰沙龙”上首次演出后,便逐渐风靡全国。翌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后,大批的淘金者就是唱着这支生动、活泼的歌直奔加利福尼亚的。后来这首歌曲又飘洋过海,传遍了整个世界,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这支歌的产生经过据说是:当时在匹兹堡担任仓库点收员的福斯特,发起并组织了一个业余男声五重唱团。其中有位团员的妻子叫苏珊•肯脱莱脱,相貌十分美丽动人,除了一头金色的卷发外,她爽朗、活泼、直率的性格也非常惹人喜爱。作者福斯特正是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本曲的。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故乡的亲人》,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这是因为福斯特自幼喜爱音乐,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给予他很深印象的缘故。当时美国的一家音乐杂志叙述了本曲风靡美国的情景:“《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无与伦比的、具有黑人音乐旋律的歌曲。所有的人都在哼唱着它。钢琴、吉它不分昼夜地弹奏着它;伤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绅士在唱它;潇洒的青年在唱它;歌星们唱着它;街头的手风琴艺人也在边拉边唱着它……”1852年夏季,福斯特偕妻子到肯塔基州的巴特士顿去看望他的堂兄弟,费特里奥山丘美丽的风光,以及肯塔基农村的景物打动了他的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抒情优美、朴实真挚的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并流传至今。福斯特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来解放黑奴的时代,他对美国黑人的同情,可以从他的许多著名歌曲创作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些歌曲,罗伯特.肖出过唱片。我在中学时代经常学唱这些歌曲,现在回想起来,很温馨的。(这篇文章是我根据一些资料编写的)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09-9-1 04:39:42 | 只看该作者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歌曲的翻译者:邓映易。她是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邓映易先生先后译配出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舒伯特《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舒伯特歌曲集》(200余首);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正当年富力强时,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支援边、老、山区教育事业,毅然从北京中央乐团调至条件艰苦的山西工作。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任声乐、意大利语、外国音乐史等课教授,为山西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声乐演员和教学骨干。最令世人敬佩的是:为填补我国音乐译配工作的空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她自1957年开始,主动在工作之余译配外国歌曲。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推敲、从不懈怠。那一字一句、一篇一页,都浸透着她超人的智慧和心血;那一章一节、一本一部,都映射出她毕生的信念和追求。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说过:“我们是唱着邓映易老师译配的歌曲走上音乐之路的”;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广大群众也从邓映易先生译配的《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铃儿响叮当》等歌曲中,获得无限的快乐和教益。这些流传人世间的宝贵音乐遗产将使人们世代怀念她,感谢她。山西音协已为她呈报了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金钟奖,中国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在人们心中,她早已获得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3:01, Processed in 0.02881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