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362

查看

7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0-3-25 04:3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3-25 04:3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3-25 04:3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3-25 04:3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3-25 04:3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3-25 04:3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3-25 04:4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3-25 04:4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3-25 04:4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3-25 07:02 编辑

那萨姆·米尔斯坦

在他去世后,《纽约时报》发表的讣告说:“米尔斯坦是他那个时代中最接进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米尔斯坦这个名字在听众中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无论过去和现在,这都是小提琴界一件悲哀的事情。米尔斯坦是一位不向被商业化屈服的音乐家,他深居简出,对成为名人的欲望感到厌恶。
  另一个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事实是,米尔斯坦的职业艺术生涯长达72年。从他于1915初次登场同作曲家合作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1987年最后一次音乐会同纽约爱乐(指挥Erich Leinsdorf)合作贝多芬协奏曲。之后米尔斯坦因手臂受伤而结束职业生涯。若非如此,他的演艺生活会更长。
  米尔斯坦于1903年12月31日出生于乌克兰黑海边上的城市奥德萨,他是七个孩子中的老四。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本身并没有音乐背景(不象海菲兹,其父是一名狂热的小提琴手)。海菲兹于11岁举办独奏音乐会,而当时(1912年)7岁的米尔斯坦刚刚开始练习小提琴——米尔斯坦不是一名儿童天才。
  米尔斯坦的琴声十分独特,其贵族化的质感使听众充满敬畏,这种音质被描述如银铃一般,但由于50年代的录音技术所限,这种声音被表现得过于尖锐刺耳,对于听众来说太具穿透力。基于这个原因,听众对米尔斯坦的演奏颇有微词,并有些人排斥他,其对音准的表现技巧和准确性被称为海菲兹后第二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牺牲了一点点声音的表现来抒发其情感。他对于琴弓的驾驭也对此有帮助,被称为“弓之王子”也不足为奇。米尔斯坦对于揉弦表演不属于20世纪,只有上个世纪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那一代才有这种技法。通常米尔斯坦演奏时不使用过多的揉弦,他的方式是在高潮时用极高的频率扩展弦的震动,而平时的演奏则多使用滑奏。一般的小提琴手用琴来表现多愁善感,但米尔斯坦则用琴来显示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也被称为“小提琴的贵族”。这种区别语言无法表达,只有听他的演奏才能感受到。
  米尔斯坦的第一位名师是斯托利亚斯基(他也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老师)。米尔斯坦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拒绝被老师所左右。1915年米尔斯坦被邀请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以庆祝作曲家50岁生日。在米尔斯坦的自传《从俄罗斯到西方》(SolomonVolkov代笔,Limelight出版)中有这样记述:“在第一次彩排时,我按自己的路子来演绎这部作品,显而易见我有点喧宾夺主,完全无视作曲家的存在。格拉祖诺夫从他的眼镜上方注视着我,喃喃自语道:你不喜欢我所要表现的方式吗?如此我才开始按作曲家的本意来演。但在彩排结束后,格拉祖诺夫对我说: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演吧!因为我觉得你的方式比我的要好。”
  斯托利亚斯基充分发展了米尔斯坦的天份,1916年把他推荐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奥尔教授门下(海菲兹的老师)。教授十分高兴的辅导米尔斯坦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习(其时该学院的院长是格拉祖诺夫)。但是,米尔斯坦本人对奥尔的评价并不高。在一次接受访问时,米尔斯坦表示:“你们听到的伟大的老师的事不过是无稽之谈……奥尔根本算不上是老师,他只会挑选根本不需要他的学生。”在另一次访谈中,他又说:“我不认为奥尔教授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学习的周围有一种氛围,这么多有天赋学生,在这里从同学中汲取的东西要比从老师那里要多。”尽管如此,米尔斯坦还是承认在此的生活是此生中最快乐的,还经常回忆起这个城市高贵的氛围。
  米尔斯坦在1945年得到一把由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Goldman。此琴伴其一生的时光。他把此琴重命名为Maria Teresa,其中"Maria"指他的女儿,而Teresa指他的妻子。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来临,奥尔离开俄罗斯,米尔斯坦回到家乡。从此他开始了职业生涯。十月革命席卷全国,开始米尔斯坦不觉得生活有任何变化,后来他在基辅遇到钢琴家霍洛维兹。1921年二人在全国展开演出,主要是一些俄罗斯风格的协奏曲,这时他们被誉为“十月革命的孩子”。其中最令人铭刻在心是彼得堡音乐会,最后米尔斯坦又一次登场同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演奏其协奏曲,而霍洛维茨演绎了李斯特的作品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
  米尔斯坦的事业的转折点是Leon Trotsky邀请他和霍洛维兹赴欧洲演出,名义是“要让他们(西欧人)知道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那时米尔斯坦从没有想到此行将永远离开故土(霍洛维茨于1987年回国)。从此米尔斯坦在欧洲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并跨过大西洋到达南美。尽管他同许多大指挥家如Mengelberg, Furtwangler, Knappertsbusch,Muck一起演出,但直到他在维也纳的登台后才开始为公众所注意,那一次的观众包括Arnold Schoenberg, Alban Berg, Karl Aeus Hartmann 和评论家Julius Korngold。他们对本次音乐会都大加褒评。
  1926年夏天米尔斯坦拜访小提琴家伊萨依。伊萨依对他说:“你的帕格尼尼和巴赫都演得不错你还想得到什么呢?”但米尔斯坦还是与伊萨依学习了几个月。事实上他没有从技巧上得到什么,离开巴黎时他得到了灵感。1928年米尔斯坦在美国第一次登台,演出戈得马克的第一协奏曲,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协奏。二次大战中米尔斯坦得到美国公民权,此后他侨居伦敦和巴黎。晚年米尔斯坦执教于朱利亚音乐学院和苏伊士音乐学院,但社会影响没有梅纽因大。他的教学原则是:”我从不用我的方式来刻画他们,不教他们怎么演而教他们怎么想。”阿卡多和Friedman都曾受到他的指点。米尔斯坦82岁时在斯托克海姆演出了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他也没有想到)。本次音乐会被名为"Master of Invention",此时是1987年。
  1992年12月21日,米尔斯坦在伦敦逝世。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3-25 04:5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3-25 04:5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3-25 04:5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5:02, Processed in 0.14291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