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994

查看

18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原创】他们令我想起勃拉姆斯

1#
发表于 2010-2-21 16:54:3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2-21 16:55:0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重听了贝努姆的勃拉姆斯第一、第四交响曲,精神可以说是又受到一次洗礼。因为我除了前段时间听了瓦尔特的勃拉姆斯第三、第四交响曲。可以说有点感触,其实人的感受和很多原因有关的。我已经很久没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了,要是听,也是了了几次。我记得10几年前我入门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我是多么的着迷。尤其克莱姆配勒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是多么的浩大和令人振奋。听卡拉扬的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我又是多么感动。总之,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雄伟,第二交响曲的抒情,第三交响曲的浪漫,第四交响曲的沧桑。都深深吸引了我。那时听古典音乐刚入门,但我对古典音乐接受能力还比较强,我第一次听勃拉姆斯就开始喜欢勃拉姆斯了。

我第一次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是在一个音响演示会。在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厅,听的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的宽广的气息深深打动了我。那时我还没有勃拉姆斯的唱片,我买的第一张勃拉姆斯的唱片就是克莱姆配勒的版本,这部作品被他表现得沉稳大气,气势如虹而又洋溢着诗意。今天,尽管我听过了无数的版本,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我还是最喜欢克莱姆配勒。而克莱姆配勒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更被我认为是勃拉姆斯最好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这是题外了。在我对勃拉姆斯一往情深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感慨:为什么勃拉姆斯不像贝多芬那样也写九部交响曲呢?也许是勃拉姆斯过于追求完美了,也许是他再也无法超越自己了,所以他就只留下四部交响曲了。还好,在后来。我听了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也很喜欢,我觉得我得到了补偿。由此可见,我曾多么热爱勃拉姆斯的交响曲。

随着听乐范围的扩展,我开始听肖邦、听马勒,只要是不太偏门的古典音乐的作品,我几乎都听过。很多年来,我慢慢淡忘勃拉姆斯,只是经常还在听的就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了。前段时间,当我听瓦尔特的勃拉姆斯时,我感觉我的内心又受到了触动。我听的是瓦尔特的第三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我真为瓦尔特没能君临柏林爱乐而觉得有些遗憾。瓦尔特指挥的勃拉姆斯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稳重、忘我、深情而又温和。深情款款,但不滥情,他的感情朴素而又显高贵。速度不急不缓,有人说瓦尔特早年喜欢在自由速度做文章以求得特殊的音响效果,但在他的中后期,他似乎更喜欢平淡和恬静了。后来听了贝努姆的版本,是第一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我仿佛在瓦尔特和贝努姆身上找到了一致。也许这就是老派的指挥:忠于乐谱,沉稳内敛,有波澜起伏但又略显平静。贝努姆后来倒在指挥台,指挥的就是他一生钟爱的勃拉姆斯。

听瓦尔特和贝努姆的勃拉姆斯交响曲,他们没有给我太多激情,也许我的激情早已在蹉跎岁月中消磨致尽了。他们令我想起我的青春,那些爱乐的美好回忆和青葱岁月。一位朋友曾对我说:我很羡慕你会听古典音乐。其实,我也很感谢勃拉姆斯,他让我懂得很多…….

附:我以前编写的勃拉姆斯交响曲曲式分析。

第一交响曲,完成于1876年,自腹稿起,耗时二十一年,是世界交响乐史上的丰碑。乐曲在整体构思,思想气质,都很接近乐圣贝多芬。尤其是明显受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影响。它创造地体现了胜利、欢乐战胜一切苦难困境的思想,彪罗因此称之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快板、引子带有悲剧性色彩,定音鼓的敲击,构成阴沉沉的背景气氛,展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主部是暴风雨般展开的快板,激烈地表达了内心冲突。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优雅抒情。第一段从小提琴和大管奏出的柔弱哀婉的音调开始。中段亲切感人,采用对位手法写成。再现段配器有所变化,格调高雅气质纯朴。第三乐章小快板,忧郁略含幽默,秀丽典雅的第一主题由单簧管诉说,具有维也纳舞曲风味,在主题发展间隙有一段诙谐穿插,中部是管乐与弦乐的对话。第四乐章:柔板,不太快的快板,有一个忧郁的引子,可听到阿尔卑斯山的牧歌与庄严的由铜管奏出的众赞歌。末乐章主部主题与贝多芬的欢乐颂极为相似,乐章在辉煌灿烂中结束。

第二交响曲。这是勃拉姆斯的《田园》,D大调,OP73。1877年作于奥地利避暑胜地沃特湖畔的一个小村庄,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乡间湖畔。1878年1月10日在莱比锡布店大厦大厅首演,指挥是勃拉姆斯本人。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浸透着置身于宁静柔和的大自然中特有的开朗喜悦的情绪,基本主题类似幽雅美妙的维也纳圆舞曲。第二乐章:不过分的慢板,三部曲式,充满沉思和冥想,严峻和壮美兼具。有三个主题相互变化,是勃拉姆斯的哲学抒情诗.第三乐章:优美的小快板,回旋曲式。勃拉姆斯更喜欢把第三乐章的速度写得较为松弛,而不用传统的快速活泼的谐谑曲。但是在第二交响曲中,他保留了谐谑曲形式,近似古典的维也纳圆舞曲或连德勒舞曲。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坚毅果断有力,正如乐圣经常做的那样。勃拉姆斯也把他的末乐章写成整部交响曲的高潮,这个乐章有点接近英雄气质,但仍保持这部交响曲的基本抒情特征。

第三交响曲。这是勃拉姆斯的英雄交响曲,也是本人最爱的勃拉姆斯交响曲。F大调OP90,作于一八八三年,维出纳爱乐乐团于一八八三年十二月二日首演,指挥是汉斯李赫特。一八八三年五十岁的勃拉姆斯爱上当时只有二十六岁的海敏娜施比斯。在充满激情的爱恋中,他创作了这部辉煌的作品。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奏鸣曲式。引子是三个有力的和弦也是全曲的基本动机。刚劲的主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这个主题带着活跃与欣喜。低音提琴不断反复动机音型作背景,单簧管和大管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副部主题。它源自维也纳民间舞曲。第二乐章柔板,三部曲式。宁静致远。首部主题纯朴高雅,中部主题悲戚忧郁,再现部后尾声明朗而平静。这个乐章崇高恬静又带点忧郁。第三乐章:小快板,三部曲式,浪漫热情。松弛速度的谐谑曲。首部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柔美阴郁。变化反复后,中部主题哀婉地出现。再现部后是短小而美丽的尾声。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极富戏剧性和英雄性是全曲的重心所在。开始是激昂的情绪,中间经过一段戏剧性冲突后,转到光辉的F大调结束,肃穆崇高带点平静。

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勃拉姆斯能象乐圣那样也写九首就好了。这部作品体现了一种近乎严峻的矜持以及一种忧郁,然而并非浪漫的愤世疾俗,而是一种伤感与理解融为一体的少有的情绪。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具有悲壮浩大的气势。一开始便由弦乐器呈示宁静伤感的主部主题。反复变奏中情绪激烈。副部第一主题在号角般引子后由贺号和大提琴奏出,明朗而宽广。副第二主题由部分管乐器吹出,平静而柔和。第二乐章中速的行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是支优美的浪漫曲。主部主题委婉明净。副部主题在小提琴装饰音型的背景上由大提琴奏出。,深沉诚挚, 经过一系列变奏,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宛如一首无伴奏的合唱曲。第三乐章欢快的快板,在奔放中有优美也有幽默的插入。主部主题具有粗犷的舞曲特点,副部主题则柔美抒情。第四乐章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快板,变奏曲式,满含壮丽的英雄悲剧性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这是一首宏伟的变奏曲,尤如一支圣咏旋律,整个乐章共三十二个变奏。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2-22 21:39:3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请S兄推荐几张对应的CD,或套装..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2-23 04:36:08 | 只看该作者
阿巴多全集。演录俱佳。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2-23 04:3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2-23 04:3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2-23 04:3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2-23 04:3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2-23 09:52:0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了..准备去买一套.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2-23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单张一般要比盒装的要好,看能不能凑齐?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2-24 19:26:37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古典音乐的二块试金石之一。名家名演名版众多,不胜枚举,是我手上版本最多的一套曲目。关于阿巴多的录音,说一句坦率的话:去年,从阿巴多的现场归来后,感慨良多。我的失望多于兴奋,为此,跟北京好友还发生了争论。个人觉得,阿巴多还达不到重量级大师级,他的布拉姆斯只可能流于一般化。借用一个朋友的观点:阿巴多的演绎,空有漂亮的声音,缺乏灵魂。

勃拉姆斯交响曲,需要勃拉姆斯之声,一种标志性的中欧之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首先还是要他乡里乡亲的演绎,演录俱佳的代表,首当其冲自然就是旺德和北德的录音。多纳依带北德访华的现场演奏,再此让人重温了北德的实力。其次是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的声音,典范的勃拉姆斯之声。再者,卡拉扬和柏林爱乐最后的演绎,也值得品味。卡拉扬不是什么都好,也不是什么都糟。

我最推崇的的版本,相对来说,演绎和录音都比较好的,还是前东德著名指挥家休特纳的录音,档案系列,日本版,4张大盒子装。除了风格地道,声音纯正,还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建筑结构感。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2-24 19:51:57 | 只看该作者
舒存兄:你说得很好。我个人认为阿巴多那套全集有很大的优点,但也有缺点。她给人很完美的感觉,但可能与录音的后期制作有关,不过这些事情我们就不知道了。这套全集结构非常清晰,但格调显得过于明亮。我觉得声音偏暗一点的勃拉姆斯比较耐听。象瓦尔特,稳重、沉着甚至有些浩瀚。克莱姆配勒和卡拉扬都有一些作品比较出色,甚至是一流的,估计大家都知道,就不重复了。万德我都没听过。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4:58, Processed in 0.036019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