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846

查看

37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苏联音乐与俄罗斯音乐闲谈:商榷一些观点

1#
发表于 2010-3-3 11:09:1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基本属于不听肖斯塔科维奇的人。他的作品录音,只有一点点,三首交响曲和四重奏。说实在话,从头到尾,根本听不下去。巴伐利亚广播的现场,以为有了一点感觉之后,也只能勉强听完手上的三首曲子。主要还是想听听海汀克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声音,不完全是他的作品。

另外,请问一下,《见证》是不是已经肯定为他所写的?

http://www.hiendlife.com/bbs/vie ... &extra=page%3D1

我在前面链接说的,有的朋友认为,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非常难懂”,“特别是四重奏,神经质的音符......”。

这里主要想谈谈对网友狗儿念经一些说法的个人观点。

狗儿念经说,“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我想不是那种愉悦人的音乐”。绝对不适合“下午茶”。还有,大意是,40岁以上才会真正喜欢老肖,因为40岁的人至少赶上了文革的末梢,60后以上的人因为不同程度的经历了那个年代,比较容易与肖斯塔科维奇产生精神上的认同感。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3-3 11:22:40 | 只看该作者
坛子上一些网友的帖子,我很喜欢,如狗儿念经的。但是,关于老肖的,特别是延伸到前苏联音乐的,很想多听听一些意见。

我自己亲历过文革,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估计比现在坛子上任何一个网友都更大?!所以,我可以坦率地说,真正亲历过文革的人,是不愿意谈及文革那些事情的人,不愿意再想,再听,再看那些苦楚。

关于下午茶的话题,可以换个角度来说说。年轻时候,曾经听过BBC介绍爱丁堡艺术节,印象深刻。其中介绍到一个画家,画家说自己画风的变化,是缘于一次很深刻的体验。他的画展,创作了很多煤矿工人的生活作品,但是,煤矿工人没有一个喜欢的。他问这些矿工为什么,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不要再看到这样的东西,我们要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美人......

音乐是感情,更是一种宣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问题,老肖作品,无论是什么茶,如果还只是受苦受难,只能是背离了音乐的根本。说白了,就是赋予了音乐更多政治的要素。这个做法,似乎是很多想脱离德奥音乐的民族音乐的一种现象,更多的是前苏联的误区。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3-3 11:26:35 | 只看该作者
老肖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标题性音乐的局限。

北京有朋友说老肖和马勒,他说,老肖作品,抒发的是亲历的苦难,马勒只是想象的苦难。但这么说,似乎忽视了一点什么?忽视了音乐的本质特性。越是纯音乐的,越有想象的空间,越能承载更多的情感。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3-3 11:34:28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的音乐,不完全等同俄罗斯音乐。

前苏联提出的所谓音乐流派,如所谓的俄罗斯5大钢琴流派,其实是排除了俄罗斯钢琴大家的前苏联的流派。

在前苏联的这个音乐流派之争中,少数民族始终被压制;东部的莫斯科派,一直压制西部的圣彼得堡派。相比较而言,西部的风格,更靠近西方;东部的,更有民族个性。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3-3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说,前苏联音乐,主要就是政治音乐,阴谋音乐,不同于俄罗斯音乐。这种音乐,对其他民族的危害,是颠覆性的,如对中华民族音乐,几乎就可以视为是一种毁灭性的影响。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3-3 15: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3-3 15:35 编辑

每当听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尤其是室内乐作品时,经常都会联想到索尔仁尼琴,这位写下《古拉格群岛》,写下《癌病房》的伟大作家,在精神上他们是那么的相通,两位真实的个体,通过作品,用良心记录和关照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令人痛心疾首的一段历史。

我想,听肖斯塔科维奇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能从中享受到什么,而在于我们能通过音乐晦暗的迷雾“读”到什么。就历史的意义来说,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很成问题的,至少在音乐以及艺术史上我们只有官方的历史,官方的定制“作品”,知识分子群体无意识的“失声”我不知道是否该用一个轻描淡写的词汇来事后感叹——遗憾!

一个朋友说的好:我们是一个缺乏痛感的民族!正因为此,我们才会在经历无数次的浩劫以后选择遗忘,因为遗忘让我们觉得安全,好像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一样。遗忘符合人的本能,本能最新鲜的结果就是5.12几乎已经淡出我们的记忆了,许许多多在这场自然的浩劫中倾注了极大人性关怀的那些个体们,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被遗忘”了,甚至不少人最终“被动地”成为了国家的对立面。呵呵,这些当代滑稽剧不得不让我想起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来——至少我们作为个体还可以选择讥讽和嘲笑。

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苏维埃作曲家,我想是的,至少他得加入音协;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擅长歌功颂德,那听听官方定制的第九交响曲吧,肖氏用一部几乎比莫扎特交响曲还短小的作品为伟大的卫国战争“颂歌”了一把,第三乐章那尖利的小号“甚嚣尘上”。。。。。。

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意识形态作曲家,我想这绝对是一种误读!我只知道,他也绝非一只鸵鸟,脑袋往沙土堆里一钻就能遗忘现实,花前月下!所以,我始终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绝对意义上的俄罗斯作曲家,而且是双重的俄罗斯!第十一交响曲“1905”的第三乐章是真正的俄罗斯,广袤无际,沉重地消失在地平线上。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3-3 15:31:52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说,前苏联音乐,主要就是政治音乐,阴谋音乐,不同于俄罗斯音乐。这种音乐,对其他民族的危害,是颠覆性的,如对中华民族音乐,几乎就可以视为是一种毁灭性的影响。
舒存 发表于 2010-3-3 11:36


舒兄,颠覆中华民族音乐的我想并非苏维埃的前苏联,恰恰是我们自己,1949就是一个断代史的元年。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3-3 15:38:54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的音乐,不完全等同俄罗斯音乐。

舒存 发表于 2010-3-3 11:34


这个很对!春晚音乐也不等同于中华民族音乐!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3-6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硬把文革和老肖联系起来没有必要,肖的音乐天赋并不能被所谓的政治压迫掩盖,我个人认为他是俄国土地上有史以来诞生的最伟大的作曲家,其音乐天分可以和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并列。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3-6 16:24:29 | 只看该作者
硬把文革和老肖联系起来没有必要,肖的音乐天赋并不能被所谓的政治压迫掩盖,我个人认为他是俄国土地上有史以来诞生的最伟大的作曲家,其音乐天分可以和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并列。
scfan 发表于 2010-3-6 15:26


肖斯塔科维奇在我的心目中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我一点也不觉得老肖的音乐难以理解,相反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辨。

对于我个人而言,文革对我没什么影响,相反,因为父母经常去干校,给我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广阔的个人空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很多情节都让我回忆起童年时代极其相似的“天马行空”的种种顽劣行径,那是一个多么自由,无牵无挂的年代啊!可以说,文革对于我是以后置的方式,通过成年以后的阅读和其他经历而植入我的心灵历史的。所以它本身对我不具有亲证“苦难”这一词汇的意义。

之所以和文革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对于听不明白老肖音乐的朋友可以在一个相对类似的背景上去理解,感同身受。这无疑是一条途径,借此可以进入肖斯塔科维奇晦涩的音乐氛围中去。不过,要是足够敏感的话,晦涩本身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变得清晰异常。

任何作曲家的音乐,无论是巴哈、海顿、莫扎特的绝对音乐;还是浪漫主义的标题音乐,音乐本身都是可以自在自为,自我言说的,这是叔本华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所以我个人听什么样的音乐都不需要什么背景,无论是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摇滚、电音,甚至最先锋的电子实验音乐,都不需要。但是,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的了解倒是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产生标志性的音乐。放大开来,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呵呵,人是一个小宇宙,既受限于于时空也可以超越时空。

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对意义的言说上,我也同样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和天才!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3-6 17:39:35 | 只看该作者
青年时代的肖斯塔科维奇常常去电影院为电影配乐。那时候的电影大部分还是默片,而肖斯塔科维奇的工作就是根据电影情节的发展,即兴地配以音乐以使电影的戏剧性更加生动。仅此一点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天才!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3-10 10:42:25 | 只看该作者
舒兄,颠覆中华民族音乐的我想并非苏维埃的前苏联,恰恰是我们自己,1949就是一个断代史的元年。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3-3 15:31


你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不对,是可能还不够确切。对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颠覆行为,不是1949年开始的。从我所知道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最早是从上个世纪初,从蔡元培他们开始的。他们试图用西方的音乐,改造民乐,或者说用德奥的那一套来改造。真正的改造,是在一大批从事音乐工作的从前苏联学成回来之后发生的......

中国围绕着音乐的艺术,歌舞、歌剧、音乐的变化,很少真正意义上民族的,更多的是前苏联的痕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3:36, Processed in 0.05000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