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328

查看

7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ikushi

25#
发表于 2010-7-12 11:14: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不够,愿兄长多解释:

11042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1 10:22

呵呵,兄台较真了,在下逗逗念经兄的。
不过,与其把巴赫创意曲作为枯燥的钢琴复调练习曲,我宁愿将它们看作有血有肉“30个生活片段”或“30个情感片段”,巴赫的天才也在于此,正如肖邦能把练习曲的旋律写得那么优美,巴赫的创意曲也能将枯燥的音符化为情感的潜流,我确实将BWV791的浅吟低唱当作恋人的情书来解读,而BWV777主旋律的欢跃和左手声部略带苯拙的唱和不就是处于热恋中欢喜又矛盾的心情吗?
自我浅陋之见,博版主和乐友一笑。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7-12 11:34:07 | 只看该作者
《二、三声部的创意曲》,聆听起来非常象一种游戏;
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
在古尔德那个版本,是很另类的:他把一共30首曲子按照调性来重新组织和安排,
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性相同的三声部创意曲。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按照他这种安排来演绎这部作品?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7-12 11:34: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您的摄影作品,以后多来一些,论坛喜欢多种艺术并存。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1 10:25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捷克啤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7-12 11:3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3 22:20 编辑
《二、三声部的创意曲》,聆听起来非常象一种游戏;
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
在古尔德那个版本,是很另类的:他把一共30首曲子按照调性来重新组织和安排,
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2 11:34

据我所知,除了古尔德外还没有人这么干过,古也算特立独行侠了。
里帕第也曾把肖邦圆舞曲次序打乱。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7-12 11:44:24 | 只看该作者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11069

捷克啤酒
11070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2 11:34


这么漂亮的照片真是多多益善!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7-12 11:4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2 11:52 编辑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11069

捷克啤酒
11070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2 11:34


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己亲身到雅纳切克故乡捷克莫拉维亚后,才深刻体会到雅氏“杂草丛生的小径”中的描绘和这方土地多么水乳交融。

杂草从生的小径(摄于捷克莫拉维亚乡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7-12 11:48:45 | 只看该作者
24# shinelb
                                       钻石与雪花的爱情
勃拉姆斯说:也许别的女人也可以给我一个天堂,但我心里的天堂早已被克拉拉占满。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奔走在欧洲大陆。他正绝望而痛苦的从瑞士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
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永眠着朝思暮想的女人。
孤独的他站在墓前,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静静地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   
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是1856年。   
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
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
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
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而他却终生未婚。   
1859年,勃拉姆斯写下了他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勃拉姆斯一生中只写了两首小夜曲,他当然会珍惜这《第二号小夜曲》。这一年的9月13日,他将这首小夜曲的第二、第三乐章寄给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这一天,是克拉拉40岁的生日。这一年,是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这一年勃拉姆斯26岁。
1885年,勃拉姆斯写完了的最后一部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指挥家克雷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将这部交响曲诠释得无比精美。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优美忧伤的旋律,从头至尾回荡着无可奈何的叹息。
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家约阿辛曾这样描述勃拉姆斯,说他像“钻石般纯真,雪花般柔软”。这样的描述,不仅是对他的人格,也是对他的音乐。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回荡着深沉挚切的赤子之心,倾诉着对爱情的渴望。在钻石般透明澄澈的天空中,飞扬着晶莹柔软的雪花。
1897年,就在克拉拉逝世的第二年,64岁的白须老人终于在天堂与他的爱人重逢,长相厮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7-12 14:41:36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是献给克拉拉的,
其中第三乐章被克拉拉称为森林田园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7-12 14:55:24 | 只看该作者
施版的文章让我想起了这幅画

后面弹钢琴者为Clar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7-12 15:00:16 | 只看该作者
拉小提琴的是不是约阿斯姆,我乱猜的哈。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7-12 15:03:39 | 只看该作者
猜不中。没奖品!
是勃拉姆斯。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7-12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不会小提琴吧?
但他是钢琴家。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3:44, Processed in 0.03570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