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674

查看

7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舒存

25#
发表于 2010-7-12 13:4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12 13:52 编辑
“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是好声音?”

舒存老师的这个题目,我觉得和老师稍后的一些发言一样,极富舒存老师一贯的特色。

在晚辈看来,欣赏音乐不同于谱写或者演奏音乐,前者是私人和主观的,后者是公众、较客观的 ...
scfan 发表于 2010-7-12 09:17

有同感。
听了这么多,作为一般烧友,我给自己做的学习总结是:主管标准(或喜好)和客观标准不能偏废。在验证自己系统的声音时,首先要多少了解一些声学知识,其次要把对声音客观标准的认识建立在自己能够接触和了解的各种器材和空间的特点与局限之上,而不是泛泛的普遍标准之上,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虽然追逐客观的好声是值得的,但既非易事也并非你享受发烧的全部,老想到评判声音或器材反而会本末倒置,除非你想加入更专业些的小圈子。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7-12 14:0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12 14:09 编辑

在这个认识和学习的基础上,我完全接受舒老师验证好声的三个要点:
一、特定人群中的多数人有共识,大家认可的。
二、唱片重播没有大的障碍。
三、音乐特别感人,很有现场感。
很有意思,这三个要点掌握起来其实满因人而异、因个性和条件而异的,也难以完全客观。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7-12 15:07:07 | 只看该作者
兄的这句经验之谈足见兄的功力之深厚了
scfan 发表于 2010-7-12 08:57


scfan兄这句赞扬话如果成立,放在音乐鉴赏上区区勉强过关吧。放在音响,尤其是音响技术层面上,在下差得实在是远,惭愧!

实话说,我真正对音响感兴趣并有那么一点发烧起来到现在最多也就两年时间,经验,阅历,见识都严重不足,实在跟舒存兄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如果说堪堪可以交流一下的话,完全是靠了那么一点音乐鉴赏的底子以及基于此而对美声的判断吧。

谈不上任何功力,只能算是切身体会而已。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7-12 20:15:0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的声音,不过就是自己喜欢的声音而已。至于是不是“好声音”,这个有大众审美观的问题牵扯在中间,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有共鸣,而不应有绝对,高下之说大可不必。否则一定要把“好声音”定成一个标准,用科学民主的逻辑观念来包装审美,即泯灭了人的创造力,又泯灭了人的想象力。用一个开放轻松的心态更合适。这是艺术范畴,我们都不应该有壁垒。

而舒存前辈认为可以无限接近现场的音响,才可以作为“好”的“标准”。我大胆以为,这个想法,也偏执了一点。音乐是一种美学形式,放在哪里都可以产生音乐感染力,这是音乐本质决定的,只要是用音乐的心态去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那种感染力。反而如果听出来“高音调整不到位”,那么证明是一种音响的心态在聆听,那倒是一种影响接收音乐的感染力的不良心态了。顺便说一句,我从来认为那些说“器材升级到位”终于可以“静下来欣赏音乐”的豪言都是口不对心,只要心态不从紧张的音响变成凝聚的音乐,是不可能“静下来”的。
还是举个例子,音响爱好者都是拿古典音乐做参照物来调整音响系统的。似乎没有说拿麦当娜或者芭芭拉史翠珊做调整的。恰恰这两个歌手我都非常喜欢。然后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那就是我在听他们的音乐的时候,往往是最“安静”的。精力更加集中,反而更加容易触动情感。思考之后,我明白了——因为我不懂得在她们的音乐当中听出“高音不够贵气”“低音不够扎实”“音场不够辽阔”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所以我听的时候,也就没有受到音响概念的干扰,直接听到了音乐……这真是个奇怪的收获。

当然,您可以说,因为音乐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了,不能满足于原来的音响效果,所以有“重现大师音乐原貌”的冲动。但是这似乎只能说明“人欲而无穷”,并不能说明听音乐的心态还是跟以前一样单纯。

所以我觉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恰恰是要忘记“好声音”,才能获得“好音乐”。如果不能忘记,那么,让自己听到“音乐”的系统,就是好系统。而每个人对于听到“音乐”的要求都不同,所以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7-12 20:31:49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下:我认为舒存前辈所提到的那些方法都是他宝贵经验的积累,这是非常可贵的财富,但是如果只是用语言,却无力表达这些财富。因为这些因地制宜的经验内容,必须到现场,结合现实情况,才可确定,才有评价。用文字来表达这种实际操作才能表达的经验之谈,所谓纸上谈兵庶几近之。这跟舒存前辈提到的用音响模拟“敲门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唱片的感受反而更适合交流,听过相同一张音乐的,大家基础是一样的,或者相似的,总多少有共鸣。而调整器材的方法其实有太多主观性,我不明白文字怎么能谈的出来个所以然。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7-12 22:4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7-12 22:52 编辑
这个帖子讨论和交流的话题: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声音是好声音,不是什么扩散板一类的话题,所以,我不得对scfan版主说,对这个话题不兴趣,或觉得很无聊,大可不必参与,但不该灌水涟涟。如果愿意做交流,请具体说明自 ...
舒存 发表于 2010-7-12 18:35



老片也太紧张了,君见草木皆兵,其实风和日丽。
谈谈我对好声音的粗浅见解,虽然都是些拾人牙慧的东西:器材在播放音乐时具有流畅性和连续性,这种器材的声音就算是好声音了。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7-12 22:50:32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觉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恰恰是要忘记“好声音”,才能获得“好音乐”。如果不能忘记,那么,让自己听到“音乐”的系统,就是好系统。而每个人对于听到“音乐”的要求都不同,所以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20:15 [/quote]

牛!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7-12 23:18:29 | 只看该作者
老片也太紧张了,君见草木皆兵,其实风和日丽。
谈谈我对好声音的粗浅见解,虽然都是些拾人牙慧的东西:器材在播放音乐时具有流畅性和连续性,这种器材的声音就算是好声音了。alma 发表于 2010-7-12 22:47


哪有什么草木皆兵?不经一驳的谬论和错误,何来紧张?我是觉得失望。后面的话,就不再多说了,至少不再跟你们讨论什么音响和音乐的话题了。

粗浅见解也好,深刻见解也好,见解可能很多,但是,这个帖子要讨论的,只是“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好声音,只是从哪里去把握声音的要点,不是什么“流畅性”“连续性”这种泛泛而谈的主观感觉,这种结论的定性定调东西。真要参与讨论,不妨静下心来具体展开说,你通过什么方式方法,从什么特征上来把握这种“流畅性”“连续性”?!

有的朋友还是认为我说的太主观。真是这样吗?难道音量是大声,是小声,这种都是主观属性吗?我所谈的真那么难理解?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7-12 23:29:12 | 只看该作者
哪有什么草木皆兵?不经一驳的谬论和错误,何来紧张?我是觉得失望。后面的话,就不再多说了,至少不再跟你们讨论什么音响和音乐的话题了。

粗浅见解也好,深刻见解也好,见解可能很多,但是,这个帖子要讨论 ...
舒存 发表于 2010-7-12 23:18


那就再拾人牙慧几句了:何为连续性和流畅性呢?打个比方,拿大家所熟悉的电视机来讲,好的电视机播放图像的色彩是有层次的,并非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黑白过渡之间颜色的层次变化就多,图像的质量就越高。因此器材能流畅的播放音乐而不是跌跌冲冲,能基本反映音乐宏大韵律的就是好器材。

刚才s兄已经说明了某些部分,譬如他说,“听感上的高频“飙出”,可能并非简单的高频过多,而是在高频的部分频段的频响有大幅的凹陷,或者整个或部分高频频响曲线相对于中低频的频响曲线过于突出”,就是属于流畅性和连续性不够。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7-12 23:32:31 | 只看该作者
我忘了刚才这段正好可以补充或是部分解释你提出的第三个观点:
让音乐流畅起来才能让人感动。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7-12 23:48:33 | 只看该作者
唱片的感受反而更适合交流,听过相同一张音乐的,大家基础是一样的,或者相似的,总多少有共鸣。而调整器材的方法其实有太多主观性,我不明白文字怎么能谈的出来个所以然。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20:31


我的看法完全不同。其他不说,仅从声学的角度来说,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没搞清楚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很多听觉现象,理论上都说不清楚。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本身就不能用文字表达,声音也一样,但凡涉及听觉审美的东西,更复杂了,怎么说的清楚,但总是被当做可以用文字大谈特谈的话题。

即使大家听的物质基础一样,听后感觉完全可能两样,也经常是两样的。这是不同审美造成的分歧,往往是很大的。像唱片的听后评价,现场音乐会的乐评等等,涉及音乐欣赏的文章或帖子,真要离开了声音的分析介绍,更是说不清楚的感觉。相对而言,音响系统的调整,如果声音取向相近,相通的成分则要大的多。

我的坚持和偏见是,通过什么渠道和途径来认识声音,把握声音,提高对声音的听觉能力,这个实际可操作的具体讨论,意义远大于泛泛而谈个人主观审美情趣。我敬佩,也敬仰一种人,他们的听觉能力超强,不经培养和激发,天生一对金耳朵,他们甚至可以弃音响器材和空间建声和系统调整这些物质属性的东西,融音乐于心神,轻松获得音乐史上那些大师的经典之声。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7-13 00:42:27 | 只看该作者
何为连续性和流畅性呢?打个比方,拿大家所熟悉的电视机来讲,好的电视机播放图像的色彩是有层次的,并非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黑白过渡之间颜色的层次变化就多,图像的质量就越高。因此器材能流畅的播放音乐而不是跌跌冲冲,能基本反映音乐宏大韵律的就是好器材。

刚才s兄已经说明了某些部分,譬如他说,“听感上的高频“飙出”,可能并非简单的高频过多,而是在高频的部分频段的频响有大幅的凹陷,或者整个或部分高频频响曲线相对于中低频的频响曲线过于突出”,就是属于流畅性和连续性不够。

alma 发表于 2010-7-12 23:29


这么说简直就是忽悠人啊!我最后做一次回答。

电视机或图片的比喻,非常不恰当。音乐的乐音和音响重播的声音,不只是图象,或黑白效果这种二维的概念,前面多次提到了纵向波和横向波,说的就是这个声学的特点,声音是多维的概念。

按你们现在这种理解,流畅性和连续性是非常容易获得:只要把高频衰减掉一点,把低频截止掉一些,一定听觉上连续性和流畅性都非常好,所谓全频喇叭就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全频喇叭如果可以胜出分频设计,今天的音响还有必要搞这么多繁琐的分频设计吗?!

另外一个说法,也值得商榷。高频“飙出”,或频响曲线不平坦,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假设音箱设计是成功的,这种反证法,很容易推翻你们所提出的结论。具体到上面提到的用家朋友,他所用的音箱一定没有这种大的瑕疵。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频响曲线不平坦?从现实来看,高频“飙出”的问题,往往并不是音箱的高频本身真有什么大问题,而是调整中其他因素影响,造成了低频出了问题。换个角度说,是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调整不当,造成低频不够,或其他低频问题,影响到高频。所以,此时不是一味衰减高频,或处理高频,不妨关注一下低频。

好声音可以包含这二点,但不该是主要的。我想直接指出,果真都这么“听”,不会有什么“好声音”,原因上面分析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23:27, Processed in 0.043710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