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326

查看

74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关于情爱的那些事

1#
发表于 2010-7-10 18:42:4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情与爱是个永恒的主题。
发现自己最近爱听的一些作品,多少都跟情与爱有关。贴一张出来,请各位也继续介绍一些,好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继续小资一番。

我要贴的一张是柏辽兹(1803-1869)《幻想交响曲》。这个法国浪漫派代表人物,生性狂妄,多愁善感,带着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的激情,写就了《幻想交响曲》。作品中有为青年为爱服鸦片自杀的倾国倾城女子正是1827年自爱尔兰来巴黎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名伶亨利叶塔•史密逊小姐。穷音乐家的情书没能打动女人的芳心,却意外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1830年这部专门为史密逊小姐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首演时,柏辽兹却没能看到自己梦中情人的倩影!这让他失望之余也说了一句很没有风度的话:有啥稀罕!不就女人一个嘛。。。。。
然而,多情的柏辽兹又怎能忘怀这个令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史密逊小姐!于两年后的1832年12月9日,又在巴黎举办一场演奏会。巴黎各界的名人如帕格尼尼、海涅、雨果等都应邀前来。这次,已经发胖不再那么红火的史密逊小姐终于出现。这位多情公子与她四目交投时,定音鼓的声音便变得狂乱不已。
1833年10月有情人终成眷属。
柏辽兹一生只为女性和艺术而燃烧自己,他并不在乎爱情的成败是否会招致旁人的热嘲冷
讽,为艺术他宁愿挨饿受冻。一位典型的法国浪漫派代表人物。

乐章概述(以下内容是转贴)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
  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7-10 21:42:16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陷入爱恋之中,他和贵族的女儿——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后来老贝和这位勃伦斯威克小姐订了婚,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如《第23(热情)钢琴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等著名作品,不过他终究无法与人结合,几年之后婚事告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7-11 00:31:37 | 只看该作者
2# shinelb
今晚等看德国战车的表现。有空再贴一张雅纳切克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心言)。
1917年,63岁的雅那切克(1854-1928)与小他38岁的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相识继而相恋期间,前后给这位可爱的小情人写了600多封情书。而这首四重奏正是作曲家为纪念这段恋情而创作。
1928年初,雅那切克将满载这段火热恋情的600多封情书“缩写”成了这部原题为《情书》的“心言”四重奏。
从初识的美妙,到相知的喜悦,从相爱的纠结,再到分离的惶恐。。。。。。
半年之后,作曲家带着遗憾辞别人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7-11 03:3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7-11 03:39:54 | 只看该作者
以色列犹太裔女歌手伊斯特·奥法林,自1970年起她就是音响发烧友的梦中情人凡男性听到了她的嗓子,就想向她求婚;她的歌声太美了,太亲切了。”假如你没有听过她的歌,那你赶紧找一张回家听听,说不定还会写情书给她。这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佳女声天碟之一的专辑1972年由德国ART唱片公司录制,由大眼妹Esther Ofarims 主唱,当年的确是发烧友人手一张 LP 或 CD做为人声试音之用。Esther她以德文、拉丁、法文、土耳其、意大利和希伯来唱出很多国家的民谣,比如说Rataplan这是根据法国民谣改编的歌曲,叙述着国王追求臣属之妇的过程.....;Hayu Leiloth这首歌是希伯来文,描述一对犹太情人,在埃及相恋的过程中,虽然双方发誓要同生共死,但是有一天男方被征召去服劳役之后再也没有看过他了,女生悲伤之余不禁问着苍天.....;Nique Nac No Muse这是法文歌,藉以表达对缪斯女神的赞叹,缪斯女神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掌管诗词、歌曲、舞蹈、历史等女神的称呼,一般也作为对诗人的雅称;La Scillitana这是意大利歌谣.......。虽然全碟录音时间长度才35分钟多一点,但我们听听Esther那清丽脱俗、磁性中充满真挚情感的声音,就不难感觉出她是绝对的实力派。(转帖)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7-11 03:51:3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陷入爱恋之中,他和贵族的女儿——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0 21:42

有人认为贝多芬只写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与他的爱情有关。
估计他每想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会感到伤感和痛苦。
可怜的乐圣!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7-11 03:52:47 | 只看该作者
因情所触动灵感而诞生的作品中,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为丰碑!那也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并由此导致了古典体系瓦解的逐渐瓦解。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7-11 03:5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7-11 05:11:03 | 只看该作者
天气太热了,想到冬天。尽管南方的冬天不下雪,但我以前在北方住过一段时光。听巴赫的《法国组曲》,那种优美的意境,让我想起北方的冬天那落在窗台上的雪花,优美曼妙而晶莹。每当冬天聆听席夫的《法国组曲》,他的演绎优美而如歌,令人心底倍感温暖。而聆听古尔德的版本,则会令我不住地在室内度步,仿佛就要随着巴赫的舞曲而手舞足蹈…….

巴赫有三部键盘组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帕蒂塔》(又称为《德国组曲》和《古组曲》),这次先谈《法国组曲》,以后有机会再谈规模更宏大的《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法国组曲》是巴赫非常浪漫,多情,优雅的作品,因为它是献给他的第二任妻子的。《法国组曲》,感情较为柔软而温馨,具有法国风情的洗练和简洁明了。《法国组曲》创作于巴赫的克滕时期,这是巴赫器乐作品创作最多的时期,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巴赫一生的创作分为3个时期。即魏玛时期,克滕时期和莱比锡时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7-11 05:1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7-11 05:27:24 | 只看该作者
莱昂哈特的黑胶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7-11 05:33:07 | 只看该作者
瓦尔哈的版本,变化较多,非常耐听。我感觉要比莱昂哈特的版本更为生动、鲜活、节奏感更合理。相对来说,莱昂哈特的版本要显得暮气沉重一些。对于巴赫《法国组曲》这部名作,我最喜欢瓦尔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3:08, Processed in 0.03937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