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2343

查看

48

回复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分享】我的至爱民乐——闵慧芬演绎的《江河水》的几个珍贵版本!

1#
发表于 2012-1-22 16:59:1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1-22 17:05 编辑

平时很喜欢听民乐,尤以闵慧芬大师演绎的《江河水》为至爱,手上有几个珍贵版本,拿出来与同样喜欢民乐的烧友分享一下,分别是:SACD限量珍藏版(编号:FIM SACD 032);XRCD24限量珍藏版(编号:FIM XRCD24 006)与UDC御碟(编号:FIM K2HD 077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1-22 17:04:0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张是郭雅志以唢呐吹奏的【江河水】(编号:M074A)也颇有特色,一并放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1-22 17:1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1-22 22:12 编辑

      下面引用百度百科的【江河水】简介,以便加深对该曲的了解。
    《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音乐背景】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   
      与其他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一般而言,人心里有了痛苦情绪,宣泄了、倾诉了,心情就会好些,老百姓的话说:“哭完了,心里就好受点儿。”但《江河水》的宣泄,是宣泄过后更觉凄凉无助。这是一个未经后人加工的故事,还没有赋予这弱女子的哭声以任何“回报”。孟姜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会想到她哭倒了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虚”得到了弥补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绝望。   
    《江河水》乐曲的结尾,不是女主人公哭过之后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脱,是哭累了,是泪水哭干了。乐曲结束了,故事无法完结,给人们留下的是对她以后生活的担忧。



【作者简介】
      作者:黄海怀,1955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学习胡琴专业。黄海怀的二胡演奏细腻柔润,韵味独特,尤其是他的运弓,犹如太极长拳,秀美内在,绵绵不断。黄海怀的艺术创造力,更直接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赛马》和《江河水》上。 1962年,黄海怀将东北民歌《江河水》改编为二胡独奏曲,取得成功。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出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19635月的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中国二胡独奏大赛。大赛中,黄海怀演奏的《赛马》和吴素华演奏的《江河水》,引起了轰动。师生不仅同时获奖,还录制了密纹唱片,发行中国。


【管子曲】 
    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以引出主题。主题为起承转合四句。
    第一乐句旋律色彩暗淡,管子近似人声哭泣的情调,音乐凄凉悲切。
    第二乐句旋律突发性的十度上起,并两次向上冲击,表现出无比悲愤的情绪。
    接着第三乐句节奏顿挫。断后即连,似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最后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尾部变宫音被强调(以变宫为角),为中段从已羽调式转入同主音徵调式作了准备。
        中段“对仗”式的结构句法,上下呼应。平稳进行的旋律,音乐深沉。
    在经过中段的对比以后,紧接着双管和乐队用强力全奏,犹如强压心头的怒火爆发。这个动力性再现段落,以与前段不同速度、力度和奏法,表现的情绪更为激越。 



【二胡曲】
    乐曲引子为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散板式乐句,旋律精练、概括、引人入胜。
    音乐开始,二胡从低音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有如江潮掀空,又似被压迫者心中的滚滚心潮,迸发出悲愤的情绪。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达到了这段曲调的顶点音,加之强有力的弓法回转滑音和滑揉音的强烈效果,音乐迸发出很大的感情冲击力量,宛若惊涛拍岸,表现出劳动人民愤怒的心声。随后旋律分解和弦式下降,引出主题。音乐显现出深沉和压抑的性质,透露出那孤苦妇女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心境。音乐进行中几处停顿,似哭诉的间隙,又似悲愤的抽泣,预示着一场悲剧的来临。
    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采用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显示方法,即用「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主题。其中合尾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素材精练、统一,乐思完整。开始的乐句由于采用暗淡的羽调式色彩,速度缓慢,旋律呈波浪式起伏,加上特殊揉弦和直音的交替使用,音乐呈现近似人声的特殊音色,有倾诉性的语气旋律,音调显得凄凉而悲切。接着第二乐句,曲调以十度音呈向上跳跃,旋律线两次向上冲击,音乐显出悲怆激愤的性质,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接下去,第三乐句,其节奏顿顿挫挫,情绪抑抑扬扬,变化有致,对比鲜明,音乐透露出悲痛欲绝的情绪,给人以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之感。最后一个乐句则是第一个乐句的再现。中段音调平稳,又用较弱的力度演奏,好似人们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难的原因。由于由A羽转入A徵,同主音转调使它和第一段产生调性色彩的对比,同时也为再现作铺垫。紧接着二胡和乐队用强力全奏,压在人们心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虽然它是一个再现段落,但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奏法,使表现的情绪更为激越。为了音乐感情的发展和乐段结束的需要,在句末扩充了一个小节,使乐段首尾呼应,旋律的终止意味深长。
    第二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二胡旋律和扬琴伴奏旋律交替出现,乐句句法采用了对仗的结构,上下呼应的乐句,好似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音乐在语调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富有民族特点的同主音转调方法,加深了曲调的感染力。在旋律上与前一段形成了对比的变化。形成了一、二乐段间在调式色彩、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整个乐段为弱力度(mppp)进行,乐思为沉思状态。加之演奏上虚虚实实的运弓走指,直音和轻吟慢揉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一派凄清荒凉的景象。使人仿佛看到那江边哭诉的妇女内心的隐痛,她思索着,仿佛似询问又像自问,却无处寻找慰藉,她被种种复杂的情绪缠绕着、烦恼着,心中的苦楚无处诉说。
    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是第一乐段变化再现。曲调以激烈的推进为开始,加之第二乐段情绪的铺垫以及二胡和伴奏乐器在力度、速度上的鲜明对比变化,所以乐曲展现出激愤昂扬的情绪,使音乐曲调由哭诉、沉思一变为愤怒和声讨,表现出激昂、反抗的气质。
    乐曲虽然着重表现了劳动人民对黑暗的旧社会、罪恶势力的控诉、反抗,但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渴望幸福、自由生活的心声。  


【悲剧之美】  
      1、旋律与节奏
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节奏是旋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音乐的骨架,《江河水》凄婉的旋律与独特的节奏生动地刻画出悲剧性的音乐形象,带给人悲剧美的情感体验。引子部分旋律从低音起奏,然后连续四次四度上扬,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6”,然后旋律连续下行,音乐呈现出深沉、压抑的性质,透露出可怜的妇人哀伤、无助的心境,旋律进行中出现几处停顿,似断断续续的哭诉,抽泣,预示着悲剧人生的开始。乐曲第一部分开始乐句旋律呈波浪式起伏,犹如低声的倾诉,音调凄凉而悲切;第二乐句旋律以十度大跳,表现出极度的悲愤、激动;第三乐句节奏抑扬顿挫,似句句血泪,表达出妇人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最后的再现乐句加了一小节扩充,首尾呼应的同时,又显得痛苦无奈而意味深长。

  2、调式
  
调式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调式由于音程结构不同,会造成音响色彩的差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效果。乐曲第二部分音调平稳,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转调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转入暗淡的A徴,同主音转调使它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好似如梦如痴,百思不得其解,茫然无奈。

  3、速度与力度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是
速度力度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由哭诉、沉思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音色
  《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经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双管
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不论是作为双管独奏曲,还是作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与双管和二胡这两件乐器独特的音色是分不开的。双管是一种加哨子的管乐器,由两支形制完全相同的管并列在一起构成,演奏时,两支管子同时发音,高音区激越嘹亮,中音区柔和圆润,近似人声呜咽哭泣。以双管演奏《江河水》能充分发挥其近似人声的特殊的音色,逼真地表现出乐曲的痛苦、哀伤,凄凉、悲愤。二胡是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乐器,其音色有着明显的忧伤、哀愁,具有令人难忘的感染力。以二胡演奏《江河水》,区别于双管,它更加深沉、细腻,它那种内敛的忧伤和凄美,更加痛彻心肺。因为它甚至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伏案痛哭,并道出:《江河水》拉出了人间悲切!当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还离不开传神的二度创作。《江河水》的悲剧美同样体现在演奏家的高超演奏技艺之中。闽惠芬演绎的《江河水》无疑是最优秀的代表。著名二胡演奏家闽惠芬的演奏,完全是将身心与胡琴和为一体,用生命去演奏,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满腔悲愤,时而柔情诉说,时而长歌当哭,似乎要将所有的生死苦痛全部诉诸那把二胡之中,其感染力之强叫人肝肠欲断,裂人心肺!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1-22 19:31:59 | 只看该作者
最早认识闵慧芬,是在上海的一位记者周玉明写的《最耐读的是人》,这是一本中国艺术家的传记。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1-23 00:02:46 | 只看该作者
民乐好听,但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1-23 10:55:1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介绍!谢谢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1-23 12:13: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能否比较一下三个版本音效上的区别?我只收藏了第一个版本。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1-23 22:30: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能否比较一下三个版本音效上的区别?我只收藏了第一个版本。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1-23 12:13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XRCD24限量珍藏版与K2HD UDC御碟是使用同一时间录音的母带来制作的(当然了,XRCD24与K2HD技术不同,因此出来的效果也不同),SACD限量珍藏版的录音时间较早。XRCD24限量珍藏版结像较前,音色暖一些;SACD限量珍藏版结像靠后,音色显得更加自然细腻,由于是SACD的缘故,在两端延伸上较XRCD24版更胜一筹;K2HD UDC御碟的结像也是相对靠前,但胜在声音细节,动态,空气感,像真度在三者中最好,那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感染力最强。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我有的朋友说更喜欢SACD的自然细腻。我想音乐审美是很个性化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是自己听着舒服享受就行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1-24 11:05: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了几张K2HD的,但是在我的系统上播放声音虽然润泽高频却不是通透,不知道是不是录音的处理就是这样?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1-24 18:5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asylee 的帖子
谢楼主的介绍!看来收了张SACD足够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1-24 18:52:1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了几张K2HD的,但是在我的系统上播放声音虽然润泽高频却不是通透,不知道是不是录音的处理就是这样?
huasao 发表于 2012-1-24 11:05

感觉环球最近再版的流行K2HD,高频量感偏多,不耐听。相反FIM的K2HD没有这种感觉。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1-25 13:48:5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比较喜欢FIM版本的,H2HD,SACD.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2:01, Processed in 0.04137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