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713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go

Matt Haimovitz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全集

1#
发表于 2021-10-31 17:32:0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犹太裔美国大提琴家 Matt Haimovitz,1984年,13岁的他出道开独奏音乐会,17岁发行第一张专辑(DG),第一张专辑是浪漫主义的协奏曲,而后又录制了一些20世纪的大提琴作品。2000年,29岁的他开始录制巴赫,在郁郁葱葱的时光,若即若离的年纪。

因为最近在重听巴赫大无,从第四组曲听到第二组曲的时候,我想到了这套唱片,所以是从第二组曲开始听的。第二组曲与第四组曲很像,但它们又是相对的,第二组曲古朴、第四组曲则有英伦的晴朗和正统的古典主义风格(虽然对巴赫来说 古典主义是他没想过的下一个时代 但可能古典主义时代 在冥冥之中 就是音乐的终极奥义)。所以如果说第二组曲是暗淡的,那么第四组曲就明亮一点,但它们在如此相对的侧面之下,内里却很像。

Matt Haimovitz在第二组曲的演绎,我想到了仙风侠骨这个词。在听到第二段阿勒曼德舞曲的时候,我就开始喜欢这个人了。他的演奏抓住了前辈大师们总结下来的最动人的节奏,大提琴最抚慰人心的律动,那个节拍与速度,他抓住了,因此他深抚人心。第二组曲本身气质古朴,稳定的节奏就能够展现出悠悠的静懿,但他的演奏又具有自己的变化,这种变化十分灵动,因而提供了流动性。他像穿林的侠客,身法风轻云淡,只足尖轻点一下枝头,便已飞出丈许,森静的林仍然森静,似无人经过一般,足见此人内力之深厚。

=================================================

巴赫大无第一组曲是明媚和欢乐,这部作品修正了大提琴过于深沉的形象,给足了大提琴表达乐观情绪的空间。Matt Haimovitz(以下简称少侠)在这里的演绎仍然添加了很多细节,特别是在第二段阿勒曼德舞曲中,真切的让我感受到舞蹈的动机,这是有别于其它演绎的。这部作品演奏难度不大,通篇可以令大提琴持续饱满的发音,少侠在这里的演绎没有问题,但是少侠的发音问题在第二组曲的终段吉格舞曲中已有显露。

第三组曲的前奏曲,我以为是全篇大无最难的一段,这里的三声部复调,犹如蒙古人的呼麦,是全篇难度的至高点。用一把大提琴同时演奏三个声部,且要保证每个声部的歌唱性与发音的能量,目前只见闻富尼埃与纳瓦拉齐肩而立。少侠在此处逐渐的压低了发音,略显疲态,竭力在于保持声部的歌唱性,但不得不承认,只如辽原下的雏鸟一般。第三组曲已无辽远胸怀。

发音问题,就好比人在歌唱之时,高音将将可及之处,可以瞬态大声而过之,高音不可及之处,通常细如蚊吟而愈难发声。

第四组曲是简洁的古典主义气质,非常着重于框架的树立,是无波澜的虔诚体现圣洁之感,作品本身的调性(降E大调)已经足够表达出一种克制的晴朗,而音乐中克制的晴朗,就是虔诚。少侠在其中添加的细节,些许弱化了作品的气质。

则第五与第六组曲不便再絮。

但整体来说,这是一套杰作,录音也很好。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第二组曲,可能就是我的最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5:50, Processed in 0.027911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