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6159

查看

37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是墨香尽染还是墨香尽失?

1#
发表于 2013-7-8 22:21:2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记得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曾说:“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一个汉字就是一方天地,一个哲理思辩,一个包容万象的文化世界。

大漠孤烟、残阳如血、小桥流水、烟花三月、滚滚红尘、大江东去......意境之美,蕴藉深远。古老优雅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回首千古华夏,优雅汉字以蓬勃之姿饱满之态凝聚之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由它凝练而成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风流千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是一潭春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却是一丝羞涩;“月是故乡明”,藏着无尽的相思,“梦断梅花落”更是无法取代的情感。李太白吟流水或悲鹦鹉怆行于天姥山中,苏东坡亦“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于”赤壁矶下…… 它是痴情女子“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是英雄出师未捷的泪涕满襟,它是关西大汉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是屈大夫离骚九歌独吟于泪罗江畔,它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逐鹿,是满纸荒唐言红楼梦断,是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汉字之韵,汉字之美,墨香尽染,谁可媲美?然至今日,着眼之处,老师变老湿,帅锅妹纸满大街,摊开地图找不到帝都,那人问你有木有?这人问你肿什么了?于是,小儿好奇地问:“妈妈,他们是不是语文没学好,尽写错别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7-8 22:48:19 | 只看该作者
可悲!但浮躁过后必然回归。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7-8 23:05:1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雨姐。汉语现在太需要净化了。

这个问题管宣传的大人们恐怕也难辞其咎:不少网络错别字都是为了避开敏感词而造出来的。当然雨姐举的这些例子不在此列。

检讨一下:我有时候也故意写些错别字。写得最多的是“神马”——我觉得这个词念着实在太得劲了。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7-8 23:2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车间 于 2013-7-9 12:00 编辑

语境为本、各行其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7-9 09:53:13 | 只看该作者
雨版文笔犀利!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7-9 10:13:12 | 只看该作者
西方文明在衰落,中华文明在堕落!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7-9 11:21: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妨先抛开孩子的基础语文学习不谈,我想到了
(1)语言的艺术性: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有着几千年了的历史,其中沉淀了独特的韵味和意境;(2)语言的工具性:语言首选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所以民间日常汉字使用并非是从美学出发的,而是简洁易懂,如许多民间的哩语;(3)文字的承载媒体的变化:自文字发明以来,其承载的媒体有变化,从竹简到纸张,现在有是网络后来居上,文字承载的媒体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汉字的发展;(4)另外一个是全球化的影响,多种文明和语言的交流从来没有那么的频繁和密切,也必将影响汉字。
我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7-9 11:58:04 | 只看该作者
墨香尽染,谁可媲美?”一个汉字就是一方天地,一个哲理思辩,一个包容万象的文化世界。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一段舞就是一份情感演绎,一个心灵空间,一个超越身体的灵魂世界。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7-9 19:2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gziyuang 于 2013-7-9 19:43 编辑

      “节奏感”和“优雅的文体”并不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恰恰是现代汉语中缺少的特质。我在本地的《宁波晚报》上读过莫言的小说连载,其磕磕碰碰的(或者说笨拙的)节奏叫人不忍卒读,和“优雅的文体”也沾不上边。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有上述两个特质的现代汉语作品还真不多,王小波或者算一个(至少在文字节奏上)。
    舞版的例子都是古汉语的,自有其简洁曲折和余韵悠长的优点。但毕竟比较原始,其口语和书面语分离的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使其没有充分发展,不能跟上社会的现代化。这从明清的“小品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上都可看出来,应用的范围日趋狭窄,文章本身也日趋烂熟刻板,后世的文章再好,好的过《左传》,《庄子》吗?   
    而且这些例子在几十年前还是被严厉批判的,固然有政治的因素,但也可看作社会对陈腐的语言的一种反动。只是由此形成的断层,不是太容易弥合的。旧的打到了,新的建立不了,我们小时候只能学拗口的鲁迅。
    “大杂烩”的现代汉语缺少的是它自身的大师们,按说网络环境是文字作品最合适的环境,可大师级的作品始终没有涌现,我们只能在失望中继续等待了。
    舞版反感的“网络语言”在口语层面倒有其恰当之处(个人觉得有些真的挺妙,十分传神),当然正式场合还是要慎用。“净化”的话只能从自己做起了,政府一来没有这个权力(也不能拥有这个权力,其危害奥威尔在《1984》的结尾已指出了,我们自己也深有体会),二来其从来是以把汉语低俗化作为己任的,看看“接地气”,“正能量”等这些不伦不类的词就明白了。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7-9 20:46:54 | 只看该作者
诚然,没有一种语言是一成不变的,必然会随着时空的转换推移而生发新意。现在是一个网络即是生活的时代,几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少不了刷屏,连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都懂上网查资料,娱乐打游戏。网络语言的盛行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的产生,当中有充满活力和新意的成分,比如,我自己也喜欢以“宅女”自居,喜欢一种事情也会用“给力”去表示。但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应当遵循一种规范,不能以扭曲文化、肢解文化,甚至是消灭文化作为代价。现在的网络语言更多的是将汉语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还结合英语、数安、各种符号等。而现在网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传统媒体亮相,并且出现在了校园的正常作文中。这就是一个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一段话出于我一朋友小孩的日记:“今天是偶们老湿的生日,我们全班童鞋都猪他生日快落,老湿很基动,O,MGD,大家都晕死了!”当朋友看到后,他表示他晕死了,但没有批评小孩,因为处于基础教育的小朋友哪分得清那个是网络语言还是正常场合使用的语言。小儿昨天还在作业中组词“不同凡享”,并坚持他是对的,说电视上就是这么播的,后来才知是一食品广告把“不同凡响改成了不同凡享”。

我不反对网络语言,网语轻松幽默的风格,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我反对的是那种不健康而且有害于文化生态的语言,比如呕像、神童(有神经病的儿童)、GGJJ等,当语文老师的表妹说她现在的备课任务中有一项就是要知晓网络语言,因为她必须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7-9 21: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淡淡幽情 的帖子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就词而言,李后主可算第一人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7-9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节奏感”和“优雅的文体”并不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恰恰是现代汉语中缺少的特质。我在本地的《宁波晚 ...
wangziyuang 发表于 2013-7-9 19:22
哈哈,奥威尔,《1984》:

你知不知道新语是世上唯一词汇每年减少的语言? 你没想到吗,新语的最后目标是把思想的范围缩小。到时要犯思想罪也不可能,因为根本没有语言构成异端邪说。 词汇每年减少,而我们意识活动范围也相应缩小。 语言改革臻至善境时,革命也就完成了。 语言系统内的词汇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个思想萎缩的社会,就必然要求一个词汇萎缩的语言系统。 自由的观念已经废除了,你还说‘自由是奴役’,谁懂?整个思想的习......

点评

舞版,这个我们都领教过了吧。在父辈年青的时代光说出“爱情”两字,恐怕也不太容易。  发表于 2013-7-9 21:26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20:51, Processed in 0.042079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