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251

查看

15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Ein Deutsches Requiem的汉译:德意志安魂曲?德语安魂曲?

1#
发表于 2015-7-26 09:19:0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ypyp 于 2015-7-26 09:35 编辑



参看链接: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286986-1-1.html

论者以为,Ein deutsches Requiem,该译为“德语安魂曲”,不该译为“德意志安魂曲”。

可读完 富特文格勒谈勃拉姆斯音乐的文字,我可以说,把 Ein deutsches Requiem,译为“德语安魂曲”,犯了望文生义之误。

如果如此译法是准确的,那么 Deutsches Reich 该怎么翻译?“德语帝国”还是“德国帝国”?不是闹笑话么?“德意志帝国”,才是当然不二——音译与意译都准确的译法。同理,上面的“德意志安魂曲”,也是准确的译法。

有人还提到了 German 的英语译文。类似地,问题出在,论者浅源有些误读了语词,深源可能未必了解了历史。

奥地利,瑞士,.....不少现代民族国家,都集聚有说德语的人群。他们说的确实是德语(= German),却断不会自称为德意志人,只要他们不是德(意志)国的公民。

德国,是德意志国家的简称,绝不是德语区国家的简称。历史表明,日耳曼人,日耳曼语,都比德意志这个概念更加古老和广泛。公元十世纪,始有德意志王国(第一帝国)之称。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按普通话发音,该译成 逼死马克 才对!)为首相的普鲁士王国,以战争手段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871年4月16日通过的帝国宪法,宣告国号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的君主立宪制联邦国家正式成立(第二帝国)。俾斯麦之后,容克精神与军国主义凝结成的德意志铁血意志,便成为了德意志民族思潮的一个符码,这符码在历史的浪潮里隐显起伏跌宕着,却无疑是第三帝国纳粹崛起的精神象征。

说到此,该明瞭了:富特文格勒在1933年论勃拉姆斯音乐地位和风格的讲话,其后他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与纳粹的合作行为,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他彼时嘴里的Deutsch(e),确切的中文译法就是“德意志(的)”;富于德意志文化传统和音乐使命感的他,提到此词时的意识形态自豪感,是所有在场的听众和今天的知者都理解无误的。

富特说的是音乐,他何尝不知,曾经在欧洲辉煌了六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不仅统治有奥地利,也曾经统辖着德意志地区的人们,那时的音乐中心维也纳人流露出的文化上的骄傲感(我旅游到那,明显察觉到),可不是德意志地方的人们可以比拟的(想想:贝多芬、勃拉姆斯跑到维也纳学什么?怎么在不在自己的德语区学习音乐?)。据此,他在维也纳的这个讲话,很难没有一种后来居上的政治霸主子民的神气。做个未必不着边际的联想,借商海弄潮而起的马云,不久前在德国和美国的讲话,也透露出不无相似的气息。当然,就知识积累和理论水平看,做过英语教师的商人马云,无法望音乐指挥大家富特文格勒之项背。

一句话,我们应该尊重1949以前中国先贤们的翻译,对“德意志”或者“德语”,他们已经审慎地斟酌过了。我上面说的,对他们应该是常识。网络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出现这样的不自觉误译,不怪。何况英国人对德意志人那种历史上的纠结心态,使 Deutsch(e )在一般意义上,不可能简单等同于German,译为“德语”还是“德意志”,要甄别具体的语境。对此,我们继续仔细聆听德意志、奥地利和英国属地的古典音乐,再抽空读点史书,应该有所了悟。

ypyp,20150726,凌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5-7-26 12:4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5-7-26 12:52 编辑

有关《Ein Deutsches Requiem》的翻译,早十几年前就争论许久,也早就有定论了。无论是否学过德语,结论都很明确:《德意志安魂曲》。个中的回味,不一而足,但跟政治、民族优越性毫无瓜葛。曲目的翻译问题,绝非仅仅是从德到中的翻译,德到英,不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吗,但从没见到有这方面的纠葛。从来翻译成英语就是《German Requiem》,直接引申过来,不就是《德意志安魂曲》么。学过德语的,对德意志/日耳曼历史熟知的,就更不会狐疑不定了。

同一曲目的德、英、法名称,还不清楚么,中文的翻译有什么好搞不清的,无非就是庸人自扰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第一张是李格的签名?牛!  发表于 2015-8-14 11:25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5-7-26 14:12:22 | 只看该作者
德语就是德意志(Deutsch)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5-7-26 15:4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zinante 于 2015-7-26 20:19 编辑

唉,很多时候觉得咱中国人似乎是没过过民族主义的瘾,一说起德意志民族啊、犹太民族啊,比人家自己还激动。

《安魂曲》是天主教的音乐体裁,是拉丁语的。勃拉姆斯作为新教徒,写了一首德语的关于死亡的作品,起了《一首德语安魂曲》这样一个简单(而且低调——开头还加了个不定冠词)的题目。如果这是德意志民族的安魂曲,那南部巴伐利亚等天主教区的人咋办?

福特怎么解释Deutsch这个词也不能改变勃拉姆斯的原意,何况福特是在纳粹时期说的这话。

至于“德国”在历史上是什么概念?演《茜茜公主》的罗密施奈德跟阿兰德隆好上的时候,报纸说“德国皇后嫁给了法国流氓”。我有一回跟一个德国人聊天,说到维也纳为什么音乐那么繁荣,他说“因为那是德国的首都啊”。——不过说实话这跟本题没什么关系。

为嘛英译的"A German Requiem"应该翻译成《德意志安魂曲》啊?难道不应该翻译成《日耳曼安魂曲》吗?

反正论坛马上关门了,不多说了。

-----------编辑线---------------

再补充一句,《德语安魂曲》的完整题目是:Ein deutsches Requiem, nach Worten der heiligen Schrift,即“一部德语安魂曲,据圣经字句”。Deutsch这里到底是指民族还是语言,还不够清楚么?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5-8-6 07:25:29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的勃拉姆斯的作品。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6-8-27 14:16:05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争议。。。人性的证明。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6-8-27 22:2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6-8-27 22:30 编辑

才看到一年前Beethoven兄的问题:封面上是施瓦茨科普夫的签名,签的是是她婚后的名字,伊丽莎白·莱格·施瓦茨科普夫,中间加了她的夫名“莱格”。从来没有见过莱格有签名唱片、照片在散间流传。

说道《德意志安魂曲》,克廉佩勒的录音不得不反复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首版不便宜。  发表于 2016-8-28 16:06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6-8-27 23:15:24 | 只看该作者
二楼上的黑胶有Schwarzkopf的签名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6-8-28 16:03:54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名版非常多。这是勃拉姆斯纪念他母亲的音乐作品。
两个古乐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6-8-29 12:5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6-8-29 13:10 编辑

理应为《一首德语安魂曲,词据圣经》,纯为了悼亡母而已。旧时翻译误读,今人抱残守缺。

再者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德国恰处于立国之际,俾斯麦等人引领的德意志民族复兴运动正如火如荼呢,而奥匈帝国幅员辽阔雄霸东北欧。这会儿给“德意志”安哪门子魂,报哪门子丧啊?德奥战败是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事了,那时或有德国民族主义者欲借题发挥,当为后话,远非勃拉姆斯写作本意。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6-8-31 12:29:1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要掌握艺术史,对历史学的学习也挺重要的。
国内有几个著名爱乐者大学时学的就是历史学。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专业人士,又有几个人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人类学这些学科呢。

点评

我只学过生命科学,其他啥也没学过。  发表于 2016-8-31 18:31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6-8-31 16:13:48 | 只看该作者
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喜欢考古学,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5:15, Processed in 0.055073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