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273

查看

6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urt5177

37#
发表于 2011-2-11 20:55:1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Burt 老师,我国传统的调式和西方调式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宫调式的Do的音高是否和西方的C吻合?还是为了简便起见将宫调式的主音等同于C音?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1-2-11 21:10:5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Burt 老师,我国传统的调式和西方调式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宫调式的Do的音高是否和西方的C吻合?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1 20:55

您的意思是C宫调式和C大调的区别?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1-2-11 21:19:19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意思是C宫调式和C大调的区别?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1 21:10

我是泛指,比如说按照西方调式理论,某个调式是由一个音为中心,几个音组成的体系,这种调式是否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适用?换句话说,中国是的宫商角徵羽调是否也是如西方调式一样由一个主音和其他音组成的一个体系,如果不是,它又是怎样组合的?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1-2-11 21:5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1 21:59 编辑
我是泛指,比如说按照西方调式理论,某个调式是由一个音为中心,几个音组成的体系,这种调式是否在中国传统音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1 21:19

大概是一样,西方的调式如:大调:12345671,4是下属音,5是属音、7是导音,他们强调下属音和属音对主音1的支持,特别是导音7到主音的倾向,也就是导音7一定要解决到主音。
中国的的调式就不是这种理论,宫调式12345671,4和7是偏音。我们强调的是宫音上方的大三度1-3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旋律一听就是民族的12356而不是451,西方特别强调451古典乐派时期判断调性基本上离不开451这三个音和这三个功能,4下属功能、5属功能、1功能。如我们的大调式结束大部分是561、231。而西方古典音乐71,271。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1-2-11 22:12:12 | 只看该作者
B教授资料好丰富啊!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1-2-12 06:55:22 | 只看该作者
B教授资料好丰富啊!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11 22:12
是的,B老师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是我等乐迷的福气。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1-2-16 00:2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6 00:28 编辑

5、和声:音乐的“血肉”
和音:几个不同的音在同一时间结合(发声)叫做和音。
和弦:三个、四个或五个音高和音名都不相同的音组成的和音就是和弦。
和声:两个和弦以上的连续进行。
和声的作用有功能性和色彩性等不同侧重面。
一、功能性
在多声音乐作品中句子之间、终止之间都要通过和声体现。
解决:不协和的音进行到协和的音叫解决
阻碍终止:
古典音乐一般是两个乐句或者三个乐句为一段,第一句一般落在属(五级音)和弦上,第二句落在主和弦上,如果是三句的话,第二句落在六级和弦上叫做“阻碍终止”,第三句要结束在主和弦上。
二、和声的色彩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方面之一。如:印象派的和声与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和声有很大的不同,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和声已经失去了古典音乐的功能意义,还有七和弦的七音不解决等等(以后会谈德彪西与拉威尔的不同)。
三、用和声来表现音乐(人物)形象
(1)
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柴可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开始的几个和弦了,在这里老柴用几个和弦来表现劳伦斯神父的形象,这些四部和声的平稳进行十分接近古老的格利戈里圣咏与古俄罗斯教堂音调。

(2)
格里格《皮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曲《朝景》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声的三度色彩性转调来描绘清晨阳光是如何让穿进树林的。

(3)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集第二集的第一首《雾》,就是用C和降C和声的叠置来描写模糊不清的雾。这套唱片季泽金的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太“给力”了

(4)
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序幕中的第二景开头的钟声,用两个不断反复的和弦来描绘钟声。

(5)现代音乐中还有同时使用不同调的和弦,如前面提到的《春之祭》就是用两个不同调的和弦来表现人们的舞步(春之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1-2-16 16:56:58 | 只看该作者
burt老师能否就德彪西的“雾”详解一下季雪金处理的特点,用您的话就是,“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到底“给力”在何处?和米开兰杰利(Burt老师想必也收有此套)比较高哪里?这是我一直以来困惑的地方,对季雪金广受推崇的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的漠然。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1-2-17 00:12:40 | 只看该作者
burt老师能否就德彪西的“雾”详解一下季雪金处理的特点,用您的话就是,“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6 16:56

我白天把这两张唱片找出来听一听(对比),再回复广兄。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1-2-17 00:46:30 | 只看该作者
音程、时值、力度不变,但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上,出来的音响是这么不同。吉泽金的奥妙何在?请B教授解惑。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1-2-17 11:51:35 | 只看该作者
我白天把这两张唱片找出来听一听(对比),再回复广兄。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7 00:12

Burt 兄请随意,不着急,在您工作之余空闲时比较也未迟。而且我的感觉是听德彪西极需环境心境的配合。多谢了。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1-2-18 16:5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伯恩斯坦老柴和积雪琴德彪西太馋人啦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1:12, Processed in 0.035108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