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712

查看

6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49#
发表于 2012-11-5 05:0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2-11-5 11:40 编辑

这款唱片难道在许多朋友器材中无法分别两把琴不同音色??或者用别的唱片采用相同方式聆听,我很想知道结论。。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得对shinelb兄致歉一下,因为这里完全离题了。

首先我得再次强调一下,我们这里只谈从听CD来判断演奏者是用什么样的琴。现场先不讲。

关于你的问题是否可以从CD中听出两把琴的不同音色,我的回答是可以的。但这些不同是可导致听者进一步独立地判断出这是什么样琴,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换句话说,这种差异的信息还不能大这个程度从而会让听者准确地判断出这是把什么样的琴。当然,有人会说我讲的太绝对,那好,我退一步。那么就是万分之一的人可能判断出,就是这万分之一的人也要具备下面的条件。

1,他必须非常孰悉他要判断的那个琴的音色。这是因为任何人都要有个参照系统才可作出判断。而在实际中,有条件建立这种正确参照系统人则是很少的。最准确和有效建立这种参照系统是实际有机会接触和拥有这特定类型的小提琴。比如,Zimmermann或许可准确地判断出Stradivari的音色,而对其它的古琴就或许不能判断的这么准确。而我们是没有这种机会来建立这个正确的参照系统的。

2,他必须具备一个准确的听音系统和听现代的录音。如果象你这样把线材的作用讲到可以改变音乐表达的内容的话,那么不同系统间的差别就更大了。

3,他必须保持对某种特殊琴的音色的良好的记忆。人类对听力的记忆是最短暂的。要保持这种记忆,唯一的方法是经常,反复不断地听这某一琴的声音。上面我提到的那个实验中也说明了很多专业提琴手也没有机会经常和反复地聆听古琴,估他们没有正确的对古琴的参照系统和记忆,这样他就选择了新琴。

反而言之,凡是不具备上述条件者,要从听CD中准确判断出某个古琴就是不可能的。

下面为说明我的观点,我先上段ZimmermannBachViolin Sonata,其用的琴是Stradivari


由于演奏者也可能造成音色的不用,我这里再上段他的MozartViolin Concerto,很明显,琴的音色很接近,尽管整个录音和那巴赫的那段相比稍稍暗些。但琴和巴赫的那段不是同一把。


再上段他的西贝柳斯的小协。这是2010的录音。录音很好,音色细节都录下了。无疑这是和巴赫那段同一把琴,但要独立地说出这是Stradivari,我看大概还是不够的。


这里我再上两段费城交响乐团首席DavidKim的演奏。他的琴是1757年的Guadagnini。从总的来说,他的琴声稍稍浑厚点,细节没有ZimmermannStradivari来的多。但这到底是录音的关系还是琴本身的音色区别?我无法下判断。



从上面的例子来说,我可以说,要从CD的聆听来判断是什么样的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或许有人讲,你不行不等于人家不行。这个我留给大家去判断了。我在前面已举了人家的实验,我也说过这是无法证实的命题。如果大家感到有趣的话,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点评

LEE
支持下Jwang  发表于 2012-11-5 09:25
JWANG兄不用客气,喜欢您的严谨的作风。  发表于 2012-11-5 08:57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2-11-5 05:48: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单开一个帖子吧,搞一个“猜琴大会”,大家都来玩玩。

点评

这个主意不错,很好玩  发表于 2012-11-5 06:30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2-11-5 07:17:05 | 只看该作者
Zimmermann是New York Philharmonic 去年度的Artist in Residence。我听过他的Brahms, Violin Sonatas的现场。当今年青的小提琴家,我是比较喜欢他,而不是Joshua Bell。

点评

me too, 在上海近距离听过他的小协现场,加演一段巴赫小无  发表于 2012-11-5 09:57

使用道具 TOP

LEE

52#
发表于 2012-11-5 10:17:32 | 只看该作者
LEE先生,我毕竟按你的提议从网上找来并链接这些资料,如果我说错了,也请你将依据来源指点我,谢谢了。
670707 发表于 2012-11-3 21:11

670707兄,如果我们是依据网上的视频或音频来判断,那我看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Hahn所有的录音,我查看过CD小册子,只有在SONY的那张Hahn play Bach中注明用琴是Vuillaume 1864,之后所以的唱片都没有注明用琴(包括DG)。我又看了DG出品的其它几个独奏家的唱片小册子,发现如果是使用名琴录音的,一般都会加以说明,譬如《LISA BATIASHVILI Echoes of time》就注明是使用Stradivarius。
另外,照了解Hahn出道一来就是用Guadagnini(这个是在国外的论坛讨论了解到的),如果认真对比听过《Hahn PLAY BACH》与《BACH Violin and Voice》这两张CD的话(不是网上的音、视频),很显然是两把琴,至于是不是另一把是不是Guadagnini,我也是根据以前的所知和个人主观听感判断,因为找不到官方注明。
至于对名琴的音色辨识,我认同Jwang兄的看法,很难从CD里听出这就是某某某琴,一般都是根据说明或其它资料来分辨。如果大家想考考自己的系统或耳朵对提琴音色的辨识度,可以买张James Ehnes 《Homage》来测试下,这张CD就是分别用九把名琴演奏,里面还有一段分别用不同琴演奏同一曲目的测试。
http://www.onyxclassics.com/cddetail.php?CatalogueNumber=ONYX4038
其实哪怕是同一把琴,在不同的演奏家手里也会呈现不同音色,比如DUPRE & YOYOMA,如果大家没看资料,我想光听CD,是没有相信会是同一把琴。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2-11-5 10:50:4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的是:
1.音乐载体(或称软件),越往前走,信息度越高;黑胶能实现小提琴演奏时音符以外的演奏技术和乐器物理之声,而CD则未必。
2.某把名琴在某大师手中演奏,并在不同唱片公司灌录唱片,一般而言是能够听出同一把琴的音色,即便他换用它琴,也能辨别其差异性。
3.对于发烧友而言,听小提琴演奏,一般是将资料记载和聆听过程同时或先后进行,并记住此声,然后有机会去现场欣赏演出(有的已经不可能实现),进行比较;我通过录音寻找名琴之声,是有收货的,有些不是立体声发烧唱片而是单声道录音。
4.我们听小提琴录音,是人的演奏,也就是说会带有演奏者赋予此琴的音色,这需要区分。
5.小提琴中的名琴会有不同音色,一些著名钢琴同然;即便交响乐团一样有此状况,维也纳爱乐乐团,我们从其50年代至今的录音中便可发现,乐团成员几经更换,但其乐团固有的音色保留至今;柏林爱乐在卡拉扬棒下的音色和阿巴多指挥后期便能发出不同乐队音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音乐爱好者尤其是器材发烧友不可不查的问题。
6.坦诚的说,我的器材中前后级、解码皆为胆机,以“技术派”之观点,失真率大得去了,在此论坛我以“场面”讨论为主,少有机会论及“细微”问题,借版主之贴“发挥”一下,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7.唱片公司会有不同录音风格,这也给烧友聆听带来“困惑”,如抓其要便能判别。
8.我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在“演奏之声”问题上,演奏者在某些乐章中那些节拍处理上因理解和诠释不同,产生的“演奏音响”,我努力使其表现得更好。

点评

几位兄台的辩论,我获益良多的。  发表于 2012-11-5 10:56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2-11-5 11:2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11-5 11:33 编辑

版主好,我前面言及“演奏者赋予此琴的音色,这需要区分”,可以举例说明,斯维特拉诺夫 李赫特灌录很多唱片,他分别在斯坦威、贝森朵夫、雅马哈上演奏巴赫键盘音乐作品,我们不会应使用不同琴而误判为不同人演奏,因为他“清、冷”的音色,是其造就的,吉列尔斯弹奏贝多芬,右手紧密的三十二分音符,能产生“喘不过气”感觉,当的“音柱”最后一颗音符“砌成”突然止住,停顿一拍后,左手弹出绵延的低音和弦;我们会产生“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敬畏心理。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2-11-5 11:5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2-11-5 11:56 编辑

演奏者是不是会给琴的音色造成不同,我想这问题比较复杂。我不想扯出去,我是认为把一个问题讲清就很好了。但我为了避免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我尽可能用一个演奏者来讲。

下面这段是Zimmermann 演奏的Ligeti的小协。很明显,这琴不是演Bach那段的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琴。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2-11-5 12:29:08 | 只看该作者
我前面已经说过,这种试听方式有失公正,我此刻在外地,用网络在IBM x60笔记本上进行判断,能行吗?好在前面的试验我能肯定得出是“是老琴、不是瓜内利”,对吗?上述是我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音响器材选择和调声之法,就像隔壁“木内和夫”一帖,有那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是毕竟人家是搞乐器出生;我赞同他的观点,却至今没有上网查他的相关资料,因为我知道会用“无线电”向真实乐器发声靠近这个方向。先生能看到几贴在讲技术数据中联系乐器发声之理:乐曲演奏中踏板运用在其设备上的反映?特殊连音的弹奏在其设备中如何表现的?包括上述小提琴走那几根弦在其设备中体现出固有的音色?可能话有点绝对了,请包涵。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11-5 13: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2-11-5 13:17 编辑
我前面已经说过,这种试听方式有失公正,我此刻在外地,用网络在IBM x60笔记本上进行判断,能行吗?

我看我好象并没有要你给出答案。不用急。

上述是我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音响器材选择和调声之法,就像隔壁“木内和夫”一帖,有那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是毕竟人家是搞乐器出生;我赞同他的观点,

关于那个木内和夫讲的东西,我没讲他胡说八道就很客气的了。

因为我知道会用“无线电”向真实乐器发声靠近这个方向。先生能看到几贴在讲技术数据中联系乐器发声之理:乐曲演奏中踏板运用在其设备上的反映?特殊连音的弹奏在其设备中如何表现的?包括上述小提琴走那几根弦在其设备中体现出固有的音色?

好啊! 你可分不同的贴子来谈你的想法。我很有兴趣了解你的想法。特别是那“无线电”是什么种内含。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11-5 13: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回先生,开帖之事就不必了,我在帖子里说话,也是尽可能“看苗头”,不适合就不会多聊了。我把音响器材看成是“设备”(或称“无线电”产品),外表的威猛和高价,不会太在意,关键是听其“声底”是否具备音乐还原与体现能力。论坛给了我什么?是一种信息,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些给我长进的机会,解决问题和答案还得到老师哪里请教,说个打趣的话:黑胶系统的搭配与调试,我仅用了半年时间便能听到并在坛内告知别人,小提琴演奏中CD系统无法展现的东西,尤其在四弦的表现力上名琴的音色更丰满、清晰。。。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11-5 15:08:32 | 只看该作者
“152-159小节,左右作为定音鼓性质的低音声部重复音,将重复音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再一次体现“命运”主题旋律的同时,也引出呈示部第一主题的节奏型,为第一乐章再现部做好了准备。”
上述是引子他人在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中音乐分析,那么我们就抓住“定音鼓性质的低音声部重复音”,将施纳贝尔、肯普夫、布伦德尔(几次录音)、波利尼、埃德温 费舍尔等人录音进行聆听,看他们是如何演奏的,思考其区别原因。如此,积水成渊,汇尘成山。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11-6 00: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先生,开帖之事就不必了,我在帖子里说话,也是尽可能“看苗头”,不适合就不会多聊了。我把音响器 ...
670707 发表于 2012-11-5 13:57


670707兄,之前也有人建议您单开一贴,您总是不屑,而坚持在别人帖子里跑题。这我觉得不大好。您说的东西很多人──包括我──都喜欢看,您应该系统地说一说,大家受益。看苗头说话不能算是一种很负责任的态度。既然喜欢看论坛,就应该做一点贡献嘛。

点评

R兄不愧是教授啊,负责,奉献!  发表于 2012-11-6 08:43
附议!我早提过了。  发表于 2012-11-6 00:1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2:19, Processed in 0.049566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