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253

查看

56

回复
12345
返回列表
楼主: circle

49#
发表于 2015-12-13 12:24:47 | 只看该作者

其中首《情歌》
手机录音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75293796&uk=49436872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5-12-13 14:49:5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几位网友指正,哈哈。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5-12-14 10:20:15 | 只看该作者
台湾马水龙先生的“邦笛协奏曲”,另一面是“孔雀东南飞”交响诗。


手机录音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46&uk=49436872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5-12-16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电声录音相对于声学录音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真实地把声音本身记录并还原出来,而立体声录音相对于单声道录音的突破,在于可以让人感知到每件乐器的发音位置,并还原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声场环境,无论这个声场是对原始录音环境的真实再现还是工程师在后期混音过程中的人工构建。在20世纪60~70年代前后,唱片录制效果的主流追求在于希望听众就像坐在“一个声学环境完美的音乐厅内最好的位置”,这时的录音在音质、声场和动态等方面都已基本趋于完善。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6-5-25 10:4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ircle 于 2016-5-25 10:48 编辑

最近换了部手机P9PLUS,试了下这机子的录音效果,整体看要比原来的机子好了很多。
朱哲琴《阿姐鼓》中的“转经”LP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79&uk=494368727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6-5-26 10:25:24 | 只看该作者
CD、数码流、LP谁更好争论不休,实际上这三者最终目的是一样,如论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谁更简单直接,CD和数码流就比不过LP了。
《龙迹》LP唱片中的“松则亚拉”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33&uk=494368727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6-5-27 11:03:47 | 只看该作者
数码靠的是运算,而算法好坏决定着输出的质量。一般的800万镜头只能输出200万左右有效像素的图片,而苹果能在800万镜头下输出3、4百万像素的图片,靠的就是先进的算法,在这方面苹果拥有800多人的工程人员,光养活这帮人成本就不小了。
中国音乐大全中收录的龚一演奏的古琴“古风操”LP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87&uk=494368727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6-5-29 14:39:36 | 只看该作者
算法不断的更新换代,追赶潮流的人们自然就要多掏点腰包喽。反观LP这种“古老”的读取方式却永不过时,这得益于唱片记录的内容不同。几段录音下来已很清楚说明LP不但能听小曲,而且还能比CD更好地还原大作品。
古尔德的勃拉姆斯钢奏LP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43&uk=494368727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6-5-30 09:5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ircle 于 2016-5-30 09:58 编辑

CD、数码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不管它如何牛最终还得回到模拟上来。
市面上有不少数码录音制作的LP,就拿这个与CD做个简单比较。拾取、解码、D/A转换是CD工作的过程,是玩CD的人都必须用到的东西。数码录音制作的LP同样也有这个过程,不过这类东西全由唱片公司负担。唱片公司为了保证唱片的质量,就会用到最好的东西,如加上数码母带,这不是让数码录音制作的LP站上了比CD更高的高度了?
米尔斯坦的维瓦尔第LP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 ... 26&uk=494368727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7:24, Processed in 0.06253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