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955

查看

3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3#
发表于 2013-5-30 10:43:3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原始声音p(X)本身就有密度高低的问题。alma的意思就是,古典音乐的声音密度高,摇滚乐虽然响但密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5-30 10:31


有时大家讲的"密度" 与电声学的"密度"不一样...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3-5-30 10:31: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声音的密度我以前思考过。声音的密度应定义为一种声音包含的信息量。既相对熵的慨念。相对熵是指Kullba ...
Jwang 发表于 2013-5-30 10:02


首先,原始声音p(X)本身就有密度高低的问题。alma的意思就是,古典音乐的声音密度高,摇滚乐虽然响但密度低。

其次,这个相对熵在这里用反了:p(X)和q(X)越接近(即在Jwang兄这个模型里,录音越接近真实),相对熵就越小;理想情况是相对熵为零。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3-5-30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声音的密度我以前思考过。声音的密度应定义为一种声音包含的信息量。既相对熵的慨念。相对熵是指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它的本意是指一个真实的概率分布, p(X),然后有个随意arbitrary的概率分布q(X)。这个q(X)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概率分布, p(X)。然后经过对q(X)的压缩和调整,这里有数据来表明这种调节的程度。再下去,不行了,呵。我不是搞信息的。

从概念上来讲,一个乐器有其真实的质地和音色等, p(X)。在音响重播中,一个重播的声音q(X)中,这个声音在多大程度表达了真实的声音就是个密度量。这个重播的声音是个对原始乐器的信息量反映多少的指标。

点评

是信息熵吧,看看能不能用最大熵原理来分析分析?  发表于 2013-5-30 11:22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3-5-30 08:29:1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是真实的乐器,一个是插电器材。
一个无法音量调整,一个可随意调整。
环境对现场不插电声音影响是巨大的,但对立体声录音重播影响就有限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3-5-30 08:2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30 08:25 编辑

这个很没道理。

声音作为一个物理现象不用讲就具备客观性。而音乐不是,尽管音乐要用声音这个客观物理要素。就象绘画一样,要用颜料等客观物理要素,但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品不是客观。

看看这是什么音乐?但白讲这个实验不表明任何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3-5-30 02:43:07 | 只看该作者
你提醒我了,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音乐类型还原到一个标准的时间段落。我觉得,一个舒存老师很关心的问题 ...
alma 发表于 2013-5-30 02:36


放大到一秒钟,也许可以看出来什么叫“声音的密度”。我瞎猜的。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3-5-30 02:36:24 | 只看该作者
图上有坐标啊。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5-30 02:34


你提醒我了,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音乐类型还原到一个标准的时间段落。我觉得,一个舒存老师很关心的问题:声音密度,是否可以测量?


点评

还要测吗?翻开乐谱看看不就一清二楚了吗?走火入魔了吧?  发表于 2013-5-30 11:48
当然可以测量...声音是一种波, 单位空间的能量可以等同密度.  发表于 2013-5-30 10:41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3-5-30 02:32:05 | 只看该作者
豆瓣那个实验里几种音乐的时长不一样。古典16分钟,Ambient只有4分钟;把长度统一了,两者的差异会更明显。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5-30 02:29


你说的有道理,我也不太清楚它们是否在一个标准时间段落中被测量的。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3-5-30 02:34:03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有道理,我也不太清楚它们是否在一个标准时间段落中被测量的。
alma 发表于 2013-5-30 02:32


图上有坐标啊。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3-5-30 02:29:40 | 只看该作者
豆瓣那个实验里几种音乐的时长不一样。古典16分钟,Ambient只有4分钟;把长度统一了,两者的差异会更明显。

当然,这跟alma说的主题似乎没有关系。我想这种实验大概属于alma说的“当我们将声音还原到一些物理量变化形态的时候,我们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

使用道具 TOP

alma专栏《声音》四:声音的客观性

23#
发表于 2013-5-30 01:47:4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6-3 01:55 编辑

声音当然有客观性,因为声音本质上可以用物理量来表示。但是显然我们谈的不是这些物理量,而是古典乐中的声音,有哪些客观的地方。一周前,学院的西班牙和德国的研究生在我的办公室里做了个实验,她们用发令枪作为声音刺激,以声音测试仪作为评价工具,测出我办公室里的声音混响时间,结果当然与不同频率的声音有关,混响时间也因为不同频率而不同,我记得500hz声音的混响时间,我的办公室是1.03秒。这当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测量。

最近豆友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声音测试,可以测出各种不同音乐类型的频谱取向,这个实验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发现古典乐与其他音乐声音的巨大差异。实验中的音乐类型的选取分别是:

拉三第三乐章,
Elliott Smith - Between The Bars
条纹Seven Nation Army
Portishead - Glory Box
NIN - Mr. Self-Destruct
MBV - She Found Now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 - Deadbeat


这个实验的具体请看这里:高科技地告诉你各音乐类型的区别  http://www.douban.com/note/264690600/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音乐的声音走向,与ambient音乐的走向比较接近,而与其他音乐类型的走向大相径庭。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声音频谱的话,你会发现古典和ambient声音是一种有规律的有节奏变化的弹性声音。

我们缺少对声音客观性的测量工具,这是我想说的话。如果我们要强调声音的客观性,偶们需要一种非常理性与一定敏锐度的测量工具。但是,当我们将声音还原到一些物理量变化形态的时候,我们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我建议的是对声音认知的测量,也就是把声音的认知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量表来测试。关于这个事情,我手上就有一本书,关于声音的心理学评价。放在案头多时,我却没有时间看她。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3-5-31 10:5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尽管我不是神经科学的专业人士,但我也想人脑的体系是异常复杂的,她的感应机制应该是多层次的,上面论文中所建立的感应模型我认为仅仅代表了一种而已,更深层次的感应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音乐也是有可能被接受的。
这些研究有其科学意义,但是跟创作音乐与欣赏音乐无关。对于我们来说,还不如花时间尽情享受音乐本身吧。人生苦短,让科学家们去研究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4:51, Processed in 0.048163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