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9631

查看

6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中庸无为

49#
发表于 2011-10-12 19:07:38 | 只看该作者
预言者的报酬?
水天堂 发表于 2011-10-12 11:23
这里有一篇文章介绍这幅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bd5700100iy6r.html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1-10-12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席里科值得一再解读。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0-11 23:20
席里科和基里科是不同的,但两人都是画家。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1-10-12 19:33:13 | 只看该作者
席里科和基里科是不同的,但两人都是画家。
shinelb 发表于 2011-10-12 19:12

一个Giorgio de Chirico ,一个Theodore Gericault,当然不同。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1-10-12 19:42:0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Giorgio de Chirico ,一个Theodore Gericault,当然不同。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0-12 19:33
我对基里科不太了解,席理科就比较了解,
《梅杜萨之筏》太有名了。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1-10-12 20:31:15 | 只看该作者
杜普雷的接班人,加拿大大提琴家哈诺伊演绎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1-10-12 22:13:23 | 只看该作者
《琶音琴奏鸣曲》(熟知的《阿佩乔尼奏鸣曲》)是一部十分奇特的作品。这种乐器1823年由维也纳人G.Saufer发明,但十分短命,几乎不为世人使用,甚至于连这种乐器的名称在二十世纪初都被世人遗忘了。然而,舒伯特却为这部不流行并且很快凋亡的乐器写作了一部不朽的奏鸣曲。琶音琴实际上是尺寸小一号的大提琴,有六根弦,外型很像吉他,类似于古小提琴,最早在巴赫时代就有雏形。琶音琴演奏时使用和吉他、曼陀铃类似的指板,六根弦以四度音程的E、A、D、G、B、E调弦。由于琶音琴如今已经失传,但舒伯特这部作品被后人发现作品绝美,具有不朽的演奏价值。所以,被改编成大提琴与乐队及大提琴与钢琴的版本,加以演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1-10-12 23:4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nake 于 2011-10-13 18:57 编辑



专辑介绍:
  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是1823年维也纳人施陶费尔(Georg Staufer)发明的弦乐器。琴上有张弦六根,调音也与吉他相同,但却用弓拉奏。也可说是吉他和大提琴的混合体。因为演奏这种乐器十分困难,故从发明至今都无法流行起来。现代演奏大多用大提琴或小提琴结合钢琴来取代。
  1824年舒伯特创作这首a小调吉他形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又译阿贝鸠奈奏鸣曲。舒伯特就是特别为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和钢琴共鸣而写的,也是唯一一部这件乐器作品。若无此曲,这一乐器可能已被世人遗忘。舒伯特的这一奏鸣曲今日演奏家们大多用大提琴演奏。虽然六根弦的Arpeggione换成了四弦的大提琴,但大提琴的演奏手法基本上可以保证演奏者能把原作六弦琴的音色表现出来。而且时至今日,舒伯特的这部奏鸣曲也成为大提琴演奏曲目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全曲分三个乐段,在开篇的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里令人感到愉悦又热情奔放的a小调第一主题,与欢快如涓涓细流的C大调第二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在接下来的奏鸣曲形式的乐旨较为简单,但其富有想象力的特质依稀可辩认出自于舒伯特的灵感,以F大调优美的钢琴在轻触中开始发展到与吉他形大提琴的拨弦交相辉映。大调与小调间的对比,以及左手弹奏的十六分音符中,主旋律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乐章E调的“柔板”如同一首没有词的歌曲,在极为纯朴自然的变化无常的伴奏中呈现,然而却增强了舒伯特在转调时所作出的富有想象力的冒险,在更为神秘浪漫的第二部分尤为明显。最后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个如炫技般的独特设计的回旋曲。曲调优美迷人,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如艳阳高照,其光芒四射的格调是无法被那段突如其来的小调禀性所遮掩的。
 麦斯基在大提琴的演奏上跟罗斯特罗波维奇(Rostropovich DECCA版)一样有显著的速度变化,有些乐段尤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音乐的流动感和连成一气的魄力,似乎更胜一筹!麦斯基演释的特点,是内在里有股忧戚怅然的情绪。他按弦时的揉音,快慢变化很多,也许部分原因是为了遵循原作和Arpeggione的音色特点使然,使得即便是应该欢笑的地方,也好象是心存郁结。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跳跃性强、音色变化多端,流畅婉转处甚至能弹出近乎竖琴的效果!她的钢琴伴奏与麦斯基的大提琴主奏对答如流,但却不过份突显自我。琴瑟共鸣出的那种雅致、又带有一丝哀怨音色,完全呈现出舒伯特这部奏鸣曲那种幽思缥缈的独门境界。同一专辑里,我们还可以欣赏到麦斯基和阿格里奇合作演释的另外两组舒曼作品,分别是三首幻想曲(Fantasiestucke Op.73)和五首民谣小品(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专辑曲目: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Schubert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D.821
01. Allegro moderato
02. Adagio
03. Allegretto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Fantasiestucke for cello and piano, Op.73
04. Zart und mit Ausdruck
05. Lebhaft, leicht
06. Rasch und mit Feuer
5 Stucke im Volkston for cello and piano, Op.102
07. Vanitas vanitatum (Mit Humar)
08. Langsam
09. Nicht schnell, mit viel Ton zu spielen
10. Nicht zu rasch
11. Stark und markiert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1-10-13 11: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我也不太刻意去记名字,包括人名。所以老是有人说俺不重视他...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1-10-19 10:34:10 | 只看该作者

有同学听过这个吗,Ignaz Moscheles 与贝多芬同时代,这个大提琴奏鸣曲很优美。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1-10-21 01:16:42 | 只看该作者
拿索斯的那几张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卖的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1-10-25 14:41: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好听,充满了莫名的犹太人的忧伤。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1-10-25 16:53:55 | 只看该作者
斯塔克和斯波尔的勃拉姆斯等人的大提琴奏鸣曲很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4:46, Processed in 0.04102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