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9819

查看

59

回复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从索尔蒂谈起

1#
发表于 2010-11-18 11:03: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在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索尔蒂并不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不过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索尔蒂即使不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起码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

最初认识索尔蒂,是在贝多芬的传记电影《不朽真情》里面,所有贝多芬的音乐都是索尔蒂指挥的。我有DVD(其实这部电影很久以前就有VCD的了),呵呵,扯远了。其实我很理解大家为什么不喜欢索尔蒂,有些爱乐者甚至认为索尔蒂“假、大、空。”这是很严格的批评,呵呵。

不过我不是这么认为的。索尔蒂的指挥其实和美国文化有关。我们经常一提到芝加哥交响乐团,就说铜管辉煌,其实不错,芝加哥交响乐团参与的唱片一般音效都特别好。象索尔蒂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马勒》全集,都是音效特别好的作品。但一般音乐爱好者音响没有那么好,所以更注重演绎,但是就体会不到索尔蒂的唱片的魅力。我的观点是,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唱片是很注重音效的,演绎其实不差。索尔蒂获过很多奖的,他也带领芝加哥乐团到欧洲巡演,获得巨大声誉。

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与美国文化息息相关。因为美国人性格热情奔放,他们喜欢美式橄榄球和篮球,他们崇拜英雄和伟大之类的东西,象美国电影,经常会看到布鲁斯.威利一人如入无人之境。美国人就是喜欢Tas这类文化的。因此,谈索尔蒂,不能离开美国文化来谈。延伸开去,我们很可能发现,音乐是根植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等等。

所以谈索尔蒂,会联想到很多关于音乐、音响的问题,这也是我发这个帖子的原因。另外我顺便说一下:我特别喜欢索尔蒂的交响诗:象《人生序曲》和《塔索》。就写到这里吧,请大家指正。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1-18 11:27:22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来跟这个贴呢??有点为难了!

solti的指挥应该说是很带劲很给力的那种。但是别忘了,跟在他后面的录音师是天才极威尔金森。所以说他的唱片几乎张张爆棚。至于演绎的话就各有所爱啦!伟大的录音师会给这个指挥和乐队把优点和缺点都放大!美国的TAS基本上是不大关注演绎的。但是演绎这玩意儿,每个人心目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其实我并不反感solti,也喜欢听他指挥的录音。但是远没有达到每回必听的境界。

如果说讲音效,他的前辈,也是他同一公司的指挥大师安赛美的录音也绝对是爆棚无比的。而后面也有迪图瓦之类的爆棚作品出现。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11-18 15:56:5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各位同好更加深入的探讨此帖,特意摘录几段网络的有关点评文章,供参考)
作为一位学养深厚的指挥,索尔蒂的指挥风格严整而精密,他可以将整个乐队的各个声部尽情发挥,同时又能完美体现作品的内涵和意境,非常富于结构美。他训练乐队十分认真而严厉,但人缘却很好。每到一国一地,他工作的地方都视他为自己人。在德奥两地工作期间,德国政府力邀他加入了德国籍。70年代中,他又被英国政府封为爵士,并邀他做了英国公民。而美国人也多次诚邀他入籍。
   "我的祖国只有一个,护照却有好几本。其实,我真正的国籍是音乐。"

索尔蒂对《时代周刊》如是说。
DECCA资料显示,索尔蒂是有史以来获得最多格林美奖的指挥家,自1962年以来共得32个奖项,加上其他唱片公司的7个奖项总共有39个奖项,这在现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除了创下格莱美获奖次数最多的记录之外,Sir Georg 还获得了很多其他的国际大奖。1989年,他获皇家爱乐乐团金奖--英国的音乐最高奖(以前的获奖人包括了 Johannes Brahms、Richard Strauss、Arturo Toscanini 和 Igor Stravinsky)。他还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名誉会员。1985年9月,他在德国被授予 Professor Honoris Causa 称号,还被联邦德国授予二级爵士十字章(Knight Commander’s Cross)和1987年的 Loyola-Mellon 人文学奖。那一年,在他75岁生日时,Solti 大师被授予芝加哥的最高奖--Medal of Merit,林肯公园里也树立起他的铜像。匈牙利共和国授予他 Order of the Flag,美国音乐协会则授予他"年度最佳音乐家(MUsician of the Year)"。
1988年,芝加哥的 Union League Cicic and Arts 基金会授予他 Edward Moss Martin 奖。1992年,他获丹麦的 Leonie Sonning 音乐奖。1993年,获匈牙利共和国 Middle Cross of the Order of Merit 和德国的最高奖--Grosses Verdienstskreuz mit Stern und Schulterband。同一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为了庆祝他80岁生日及合作40年,赠予他 Hans Richter 奖章。1993年12月,他被授予肯尼迪中心荣誉奖及比利时 Commandeur de l’Ordre de Leopold 称号。1994年,他被葡萄牙总统授予 Ordem Militar De Santiago De Espada --该国最高荣誉(上一个获此荣誉的音乐家是1954年的 Stravinsky)。他还获得了法国的 L间ion d’Honneur 及1995年的 Commandeu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1996年,他在巴黎被授予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Merit of the Republic of Italy 荣誉称号,同时还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Solti 奖,每年用来奖励表现突出的年轻歌手。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得者是美国女高音 Ren闲 Fleming。
Decca 唱片重新录制了 Sir Georg 的两张古典唱片--97年重新发行了传奇的 Ring,98年秋天,发行了歌剧 Strauss。
  1998年十月,Sir Georg Solti 逝世一年多后,在伦敦皇家艾伯特音乐厅举行了纪念音乐会,Mstislav Rostropovich, Angela Gheorghiu, Anne Sofie von Otter, Maxim Vengerov 和 Zubin Mehta 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在音乐会上为新成立的 Solti 基金会募集资金。该基金会是 Georg Solti 逝世前开始构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音乐教育,并帮助全世界年轻的音乐天才们。

1972年,为了表彰 Georg Solti 对音乐作出的重大贡献,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骑士称号。从79年到84年,他在伦敦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和音乐主管,并被英国的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达拉谟大学、利兹大学、萨里大学,美国的耶鲁、哈佛、芝加哥 De Paul 大学等世界上众多著名学府聘为名誉教授。
读到这里,内心不免有些感慨。
索尔蒂呀,索尔蒂!一生最爱女人、音乐和美酒的指挥大师!
我本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音响迷,爱屋及乌又成了一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但是,作为一名爱好者的我,喜爱“杂食”,只有理想,没有偶像。索尔蒂大师也就是我所钦佩的大师之一,收有他不少作品,其中包括《马勒交响曲全集》等。
不久前,我还专门邮购了卜大炜先生翻译的《索尔蒂回忆录》,读完后,对这位大师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轨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1-18 11:37:53 | 只看该作者
我写这个帖子确实是有点为索尔蒂“平反”的意思,不过这也是我的主观认识。
我个人对索尔蒂当然不反感的,不然我就不会写这个帖子了。
我也想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尤其是欣赏唱片。
当然我还想谈谈交响乐团、指挥(其实是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1-18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索尔弟及CSO,并不能代表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奔放、热烈,并不能套用到古典乐团的演奏风格上。奔放和粗放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美系乐团(也许有这么一种分类,实际上不科学,全美五大乐团加上洛杉矶、亚特兰大等二线城市乐团都各有风格,从细腻、精致到大刀阔斧、辉煌等不一而足,而这些特征在美国各大乐团身上显现得较为明显,往往有棱有角,不像欧洲乐团表现得很全面)并不是粗浅的代名词,而索尔弟也不是粗浅的指挥家的代表。相反,在他擅长的领域,索尔弟的成就可以说是特别杰出: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在某些世人认为他必定出错的领域:莫扎特歌剧(实际上和部分R.施特劳斯的歌剧一样),他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风格的把我随着作品、作曲家形成各自的系统,并不都是大刀阔斧,往往会细腻传神、鞭辟入里;他的舒伯特《伟大》交响曲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翘楚,这部作品可以被富特演成混沌的宇宙,却也可以被索尔弟演绎成回归古典主义的正剧。
以前,我评价过索尔弟是四方形的指挥家,也有偏颇之处。他的那种整体布局四方、工整,外观辉煌、热烈的风格,与美国文化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他的学养、成长都在欧陆、甚至于偏于奥匈,实际上是正统的德奥指挥系列中的异类。
先说这些吧。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1-18 13:10:57 | 只看该作者
先不说索尔蒂如何。音乐、交响乐团和指挥的关系、乐团的性质这些可以归之于文化艺术现象,与美国文化肯定是有关的,因为这也是上层建筑,是根植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所以美国的交响乐团与欧洲肯定是不同的。

索尔蒂来到芝加哥交响乐团,作为一个著名指挥家,他肯定会有自己的主见的,他当然也会想办法使芝加哥交响乐团更上一层楼的。所以,索尔蒂肯定会坚持一些他原有的理念。但是为了使自己和芝加哥交响乐团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如果不这样做,乐团肯定会脱离大众。)索尔蒂肯定会考虑美国文化以及美国人的精神需要。这是“融合”的问题,而不是“迁就”。

我的观点基本上就是这样。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1-18 16:27: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I兄的补充,我其实不知道索尔蒂获过这么多奖,我只知道他是格莱美奖的常客。不过格莱美奖在古典音乐界分量并不是很重的。我谈索尔蒂,源于我90年代听过索尔蒂的芝加哥版马勒。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的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他的第二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都给人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非常大气。而听他的马勒第三交响曲,尤其第一乐章,这个乐章很长,从里面能听到非常多的细节,乐队层次感也极好。我对索尔蒂印象是比较好的,当然,他也肯定有缺点的,欢迎大家谈谈。我是看到索尔蒂经常“挨骂”,对很多人对索尔蒂的偏见实在不能苟同,所以才写了这个帖子。当然我也希望听到相反意见。大家共同探讨。谢谢大家。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11-18 17:19:3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世纪被称为伟大的指挥只有两位
现代指挥艺术的伟大开拓者----托斯卡尼尼
主观即兴风格的伟大体现者----富特文格勒
而索尔蒂被称为:融技艺、胆识为一身的天才指挥家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1-18 17:24:43 | 只看该作者
牛仔兄这样说,我当然高兴,因为我是拥护索尔蒂的,
但我希望大家更加客观地来谈索尔蒂。
他有优点,当然缺点也要一起谈。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1-18 21:08:1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爱乐者中有多少人会去听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这类大家的演绎?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1-18 21:14: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索爷当初的全本《指环》,是一座很NB的丰碑。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1-18 21:15:53 | 只看该作者
福特迷还是有一些的,他们主要注意福特文格勒的录音,专门收集福特文格勒的唱片。在日本有专门的福特文格勒协会。
托斯卡尼尼的听众应该少于福特文格勒。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7:35, Processed in 0.034764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