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570

查看

36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20位演奏家演奏比较

1#
发表于 2016-2-12 13:02:2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这几天用了数十个小时对着德国原作版乐谱听了20位钢琴家演绎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有小塑料片也有黑胶,主要想对比一下这些钢琴家不同的触键方式、触键力度与速度、演奏个性以及如何演奏慢板乐章。如果说“音乐”一词中“音”可以理解为技术性,“乐”可以理解为思想性,那么这次对比主要是从“音”的角度出发,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重点,在此分享。
在这些录音中,我认为最有个性的三个版本分别是:古尔德、普莱特涅夫、科瓦谢维奇。
古尔德:虽然这些版本的速度整体上趋于一致,但古尔德的演奏在一些渐慢渐快的处理上节奏更自由一些。同时,在一些琶音、分解和弦、分解八度的地方,古尔德有意识地强调了左手。
普莱特涅夫:普莱特涅夫的演奏很大程度上基于他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他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间有比较大的不同。在演奏跑动的长句子时,他喜欢在句子中改变触键音色。
科瓦谢维奇:与其他人相比,科瓦谢维奇仿佛刻意去模仿古钢琴的音色,触键方式特殊,音色清脆,颗粒感强。在谱子上没有标记力度的地方,他根据音乐的走向自己进行了演绎。乐队也配合他的音色,整体音量较小。
目前我最喜欢的三个版本分别是:柯曾、费舍尔、巴克豪斯。
柯曾:无论是演奏的分句、强弱处理还是触键,柯曾的版本都非常优秀。柯曾的小臂和手指的力量分配非常有特点,出来的效果既流畅又有力量。乐队的音量也比较还原贝多芬的时代特点。我认为他的第二乐章是所有版本中最好的,体现出了贝多芬内心的独白、灵魂的倾诉。
费舍尔(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下,这个版本绝对还原了贝多芬的风格。喜欢这个录音版本一方面是因为它在细节上表现得非常细腻,有人情味,富于情感;另一方面是费舍尔把贝多芬的分解和弦处理得非常优美,长线条跑句感觉扑面而来。而且在乐队奏旋律时,费舍尔把自己藏在乐队后面,甘愿做一片绿叶,真正体现了钢琴与乐队的“合作”。
巴克豪斯:“狮王”巴克豪斯的演奏是典型的力量型。他的音乐处理得大气磅礴,充满贝多芬式的英雄气概,非常经典。
除此之外,这次对比还涉及到了其他14位演奏家(排名不分先后)。
劳德·卢普:劳德·卢普像一个认真的学生,十分规范地按照谱子来演奏,完全不会偏离贝多芬的原意。
范·克莱本:克莱本的演奏节奏整齐、声音清透、技术轻松、速度从容,给人以“逍遥自在”之感。但整体上不是德国风格的贝多芬,带有美国风味。
肯普夫(莱特纳指挥):和其他人比起来,肯普夫这个版本听上去明显手指技术有些吃力。由此可见为什么肯普夫最受推崇的是早期的单声道版本。
霍洛维茨:霍洛维茨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充满戏剧性,技术过硬。倔强有力的动力性织体与行云流水的大线条跑动形成对比。分解八度中能找出旋律,是他辨识度的体现,但整体上个性有所收敛。有别于很多版本大线条的八度侧重力量,他侧重旋律的走向。
阿什肯纳吉(索尔第指挥):阿什肯纳吉的处理整体上理性、温和,略带诗意。他的演奏技术非常全面。开始的华彩部分为了营造气氛踏板使用的多了一些。整体上非常均衡。
塞尔金:塞尔金每一个音都处理得很认真,因此非常坚定有力。慢板乐章听起来很飘逸,很精细。
佩莱西亚:因为之前经常看佩莱西亚的演奏录像,因此对他的触键有所了解。他触键极富弹性,乐感极好,抒情性强,是典型的美国人演奏贝多芬的代表。贝多芬传记电影《不朽真情》的钢琴录音就是由他来担当。
齐默尔曼(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齐默尔曼华彩部分过多使用踏板,录音不是很清晰。在钢琴双手大和弦与乐队竞奏的部分,他的音量几乎是这些版本中最大的。他的双音技术没有瑕疵。同时乐队和伯恩斯坦配合的非常到位。这个版本比较适合学生学习。
波利尼(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波利尼的演奏一贯客观、冷静、理智,技术完备。钢琴的声音在他手下十分干净。在风格上他整体师承于米开朗杰利,但相比于老师,波利尼更厚重一些。
米开朗杰利:米开朗杰利的风格也以冷静、理性见长,钢琴的声音非常通透。他的踏板非常干净,不露痕迹。指尖控制键盘的能力强大。
内田光子(桑德林指挥):因为喜欢内田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以及德彪西钢琴练习曲,所以也收入了她的贝多芬全集。她的演奏力度惊人,某些地方棱角异常鲜明,完全不像一个女人在演奏。
弗莱舍(塞尔指挥、手伤前版本):从师承关系上看,费莱舍不折不扣是贝多芬的“传人”。他演奏的贝多芬是典型的德奥风格,每一个音符都十分严谨,但又不失热情,试图表达音乐的深层内涵。
阿劳:阿劳的演奏充满着“禅意”。他的演奏是内敛、平静的。与其他演奏家相比,他的诠释不是很热情激动,但是带着演奏家本人的思考。
布兰德尔(早期梅塔指挥、后期海丁克指挥):布兰德尔后期的录音在诠释上与早期没有太大差别。80年代音乐学院首批购进的贝多芬钢琴作品的LP的录音就是他,因此对钢琴老师的影响可能会很大。在分解和弦、分解八度的段落,布兰德尔的录音中能非常清晰地找出一条隐伏旋律。他的触键方式基本上就是现在钢琴教学在德奥作品方面的主流。具体表现包括:和弦要贯穿整个手臂,掷地有声(发烧友常说的“刨地声”);左右手声部清晰;触键比较厚重;结构非常清楚。他的演奏钢琴音量宏大,乐队音效磅礴,也许是很多人心中贝多芬音乐的样子。但是我在现场听维也纳爱乐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并不是这样,效果完全没有录音中的夸张。所以,是如今音乐厅建设的太大,还是贝多芬本来就是另一种样子?
    整体比较下来,虽然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可能有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版本,但我的体会是,不管是学习者、爱好者或者发烧友,基本上有五个版本左右就足够用了,除非遇到特别喜欢的演奏家,可以额外收藏。在这20位演奏家的诠释中,有两个是我自己一定要拥有的:一个是费舍尔和富特文格勒的版本,另一个是巴克豪斯的全集。其中费舍尔的版本是德国著名钢琴家贝斯勒建议我收藏的,他看过这个版本的现场演出,认为非常值得入手。几经周折,终于买到了黑胶。巴克豪斯的版本从演奏、音效、录音等各个方面整体来看都非常优秀,因此也是一个必收的经典版本。遗憾的是,这次的比较没能包括古尔达和吉列尔斯,因为他们的唱片不知道被我遗忘在了哪个角落。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6-2-12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牛!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6-2-12 14:25: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最爱皇帝!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6-2-12 15:04:5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古尔达的也一定得要听听!不过我更喜欢第三和第四钢琴协奏曲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6-2-12 15:13:53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好奇楼主听的柯曾 米开朗杰利都是哪版,米凯和切利的应该说是价值最大的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6-2-12 16:15:42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布伦德尔的现场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6-2-12 16:16:0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奇burt老师听完之后人是个什么状态……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6-2-12 16:17:5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B老师,兄台随意,我在168论坛看到您正在谈论贝多芬的皇帝,我也经常去那边的。

《不朽真情》这部贝多芬的自传电影我看过。电影最后的配乐就是皇帝。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索尔蒂指挥的,钢琴应该是佩拉西亚。我曾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不采用阿斯肯纳齐的版本。后来明白,因为这部电影是美国人导演和制作的,所以选择佩拉西亚。

古尔达在迪卡,吉列尔斯在EMI应该都有录音。古尔达的版本不错的。我没有象B老师听过那么多版本。我自己最喜欢巴克豪斯和克劳斯的版本,是MONO录音,克劳斯没有立体声录音。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6-2-12 16:53:30 | 只看该作者
奇怪,刚刚听了一下巴克豪斯,觉得伴奏很好,但是弹的中规中矩而已。跟他弹的奏鸣曲感觉不太相同。不知道是不是音响的原因了。

点评

好的演绎就算是电视机外放电脑外放都觉得好,差的录音用天价音响还是差,毕竟演得好不好可不是用声场多大微动态多么拳拳到肉来衡量的  发表于 2016-2-12 17:17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6-2-12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爱德华的版本是不是应该是爱乐乐团伴奏?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6-2-12 17:36:2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6-2-12 17:49:14 | 只看该作者

古尔达这套我收了Eso的sacd,非常棒,尤其是贝森朵夫的音色,啧啧

这两位合作的皇帝有不听的理由?只是现场错音和小失误有点多,但不影响整体开挂
米凯和切利合作!米凯最重要的贝五钢协演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14:54, Processed in 0.040052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