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6478

查看

24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obinwood

49#
发表于 2010-10-28 17:11:24 | 只看该作者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个干净 的少女,虽然漂亮。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7 23:15

卧槽!这不是昨晚的“精妙”语言了,Robin还是保持本色好,俺就还喜欢那么本色的Robin呢!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0-10-28 17:12:45 | 只看该作者
42楼SCFAN版主说得对。全新黑胶是不是复刻版的意思,这种声音一般更差。但老的未开封的黑胶很难找,即使有也不便宜。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0-10-28 17:12: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真是惹祸贴,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也无所谓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0-10-28 17:15:57 | 只看该作者
42楼SCFAN版主说得对。全新黑胶是不是复刻版的意思,这种声音一般更差。但老的未开封的黑胶很难找,即使有也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12


没错,全新的老版黑胶很难找。但是说句实话CR的复刻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差啊!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0-10-28 17:16: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真是惹祸贴,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也无所谓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17:12


好一个“上下而求索”,尤其对象是“成熟的少妇”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0-10-28 17:21:04 | 只看该作者
没错,CR复刻是很好。但如果真的认真玩的话,CR复刻还是比不上头版的。(并非我鼓吹头版)。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0-10-28 17:27:46 | 只看该作者
没错,CR复刻是很好。但如果真的认真玩的话,CR复刻还是比不上头版的。(并非我鼓吹头版)。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21


这个我完全同意啊!模拟录音的母带放一年,信号会损失一点。

不过还好有Hobson,我们还能听到如此经典的唱片!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0-10-28 17:34:2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那么多人去追头版,越炒越高。已经完全失去性价比,一张唱片往往要过千。其实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玩这些,一般买些平价黑胶,结合着CD玩。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0-10-28 17:45: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那么多人去追头版,越炒越高。已经完全失去性价比,一张唱片往往要过千。其实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玩这些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34


没错,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听CD的!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0-10-28 17:5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18:05 编辑

开个补习班:




文‧郭漢丞

每每有朋友來家裡聽音樂,看到架上的LP收藏,總不免問起:「現在還買得到新的片子嗎?」對於黑膠愛好者而言,這個問題看似多餘,但對市場銷售總量不到百分之二(美國市場統計)的黑膠唱片,確實有許多人不曉得,現在還有這麼一群人窮畢生之力復刻唱片。

其實,Classic Records投入復刻LP的時日已久,早在1993年就和RCA/BMG簽約,重刻Living Stereo系列。當時他們就採用180克原生膠片製作。這次參訪行程由Hobson主持,邀請音響專業媒體參觀Classic Records的Mastering錄音室:位於好萊塢的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同行參訪的媒體還包括德國Vinyl雜誌與美國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而我則是在Classic Records代理商Joy Audio邀請下前往採訪。

好萊塢的著名錄音室

稱為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顧名思義老闆就是Bernie Grundman了。沒錯,Bernie在好萊塢的音樂製作業界可是名人,早年他在A&M唱片公司的Mastering部門工作長達15年,1983年用自己的名字創辦了這家公司,專門從事母帶後製,長達30年的期間,眾多世界級知名藝人都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製作唱片,包括麥可.傑克森、珍娜.傑克森、昆西.瓊斯、Ry Cooder、Alanis Morissett、Joni Mitchell、Steve Ray Vaughan等等,近期如「哈利波特」、「星際大戰」原聲帶,也在這裡完成母帶製作。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的牆上,掛著琳瑯滿目的白金唱片,代表著30年來豐碩的成果。國內也有知名藝人慕名而來,譬如任賢齊的「心太軟」也高掛在此。

追求純粹主義

錄音室老闆Bernie Grundman,進了錄音室,馬上掌控全局,神采飛揚。
Bernie表示,他們嚴格遵守「純粹主義」(Purist)的路線,從錄音到母帶製作皆是如此,以追求錄音的原汁原味。換句話說,他們盡量降低電子元件對於聲音的影響,減少人為的修改。Bernie表示:「我們不會將自己的音樂認知加諸於客戶,但我們的確會以我們在音樂的經驗,進入客戶的夢想之中。」

在Bernie為我們解說的開放空間當中,其實也曾拿來當作錄音場地,這張唱片將由Classic Records發行,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在錄音過程當中,他們盡可能調整麥克風架設,避免過多的參數調整。在地上還留著白色的膠布,則代表樂手的位置。或許你會猜想:這樣的開放現場錄音,應該會採用像是「當鋪爵士」的2支麥克風錄音,不過別忘記,我們身在好萊塢,他們是多麥克風的信奉者,所以當然採用Multi-Mic的架設,但是盡可能讓錄音成現有如2-Mic的定位感,如此一來可以兼顧樂器的形體與均衡,還能有精準的定位。要讓參數調整盡量減少,就得要反覆的測試收音,決定麥克風擺設的最佳位置。Bernie表示,原本他們以為因為空間缺乏吸音,必須降低收音音量,但實際測試後,他們才發現聲音比他們想像中還要好。

不過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主要的工作還是母帶後製,因此錄音工作比較像是錄音工程師的樂趣,而不是主要的獲利來源,甚至連復刻唱片,其實也是興趣大過於獲利,因為重刻片的發片數量,依然遠低於新發行的CD,對於Bernie而言,錄音室存活的利基,還是在於流行音樂。其實1960年代Bernie從鳳凰城來到洛杉磯,一開始就在Contemporary Records錄製爵士樂,當時是唱片的黃金年代,所以製作重刻片,對Bernie可說是溫故知新。

復刻並不容易

在正式參觀復刻的過程之前,讓我們先瞭解復刻到底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基本上,你必須先取的「Master Tape」,然後試聽母帶,決定刻片的電平與等化,接著上機刻製漆盤(Lacquer)。漆盤完成後,接著送到鍍片廠(plating plant)進行電鍍(electroplate),最後上機壓片。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這裡,我們只能看到母帶刻片的程序,原本我們計畫到RTI(Record Technology Inc.)參訪壓片的過程,可惜最後沒有成行。

簡短的敘述,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讓我們跟著Bernie的說明看下去。首先要取得「Master Tape」,然後決定使用哪一張「Master Tape」。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多餘,取得「Master Tape」不就可以準備上機刻片了嗎?實際上因為「Master Tape」還分為「Production Master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你必須決定重刻片的聲音走向,才能決定要選擇哪一種「Master Tape」。

這個開闊的大廳算是穿堂的一部份,大夥在這裡聚精會神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瞭解LP復刻的過程。

母帶選擇是第一要務

所謂「Production Master Tape」,指的是經過處理,修飾錄音瑕疵的母帶,可以直接用來上機壓片。而「Original Session Tape」則是原始錄音記錄的母帶,若要追求錄音的原汁原味,似乎「Original Session Tape」更為適當,但實際上要採用卻困難重重。如果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復刻唱片,已經在編輯過帶時經過壓縮,讓刻片刀可以在正常的動態範圍之內工作,不過也因為事先經過瑕疵修飾、頻寬壓縮,音質有所妥協,但早年刻片的時候,工程師都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

為何以前的工程師都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刻片?原因無他,就是方便,直接可以上刻片機作業。別以為以前的工程師偷懶,因為如果早年要採用「Original Master Tape」,程序繁複得很。「Original Session Tape」錄製時都採用30 ips(inch per second)的盤帶,如果要放到刻片機上面刻製唱片,需要12吋盤帶,但以前的刻片機只能採用10吋盤帶,所以「Original Master Tape」必須先從30 ips過帶到15 ips的後製母帶。而1957年RCA開始採用15 ips的三軌錄音座,讓麥克風的擺設也比較具有彈性,但三軌的「Original Session Tape」一樣必須先混音製作2-track才能上機刻片。這些規格上的不方便,讓早年的母盤刻片都直接採用「Production Tape」,而不使用更接近錄音原始面貌的「Original Session Tape」。

Neumann刻片機搭配WestreX刻片刀,這裡準備了兩部。

此外,Mastering母帶後製的觀念,其實在早期並不盛行,而是在Bernie Grundman、Doug Sax、Bob Katz這些錄音工程師的努力下,Mastering的工作才逐漸成為錄音工業的「標準」。早年過帶的工作就像是「謄寫」工作一般,就是過帶而已,沒有調整電平、動態的觀念,所以「Production Tape」雖然接近原版刻片面貌,但和原始錄音卻已經有了差距。

反覆比對選出最佳版本

從以上的說明,你應該瞭解「Production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的差別,基本上如果要接近早年發行的LP,選擇「Production Tape」既方便又簡單,只要買下狀況良好的盤帶,即可上機復刻,但是已經修整過的原始錄音無法回復原貌。採用「Original Session Tape」最為接近原始錄音面貌,在Bernie與Hobson的心目中,選擇「Original Session Tape」才是復刻唱片的終極目標。為了達成這項目標,他們廣泛蒐集「Production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交替比對,此外,他們還修改了Studer A80盤帶機,可以裝上14吋盤帶,讓30 ips的「Original Session Tape」直接上機使用。經由工程師共同設計修改的Mastering Console也可以直接執行三軌混為二軌的混音工作,克服了過去錄音器材上的使用限制。

技術的演進,不僅讓錄音過帶的次數可以減少,也為復刻工作帶來新的創意發展空間。所以,當我們比對原版片與Classic Records復刻的新片,可以聽出兩者在動態範圍、噪音水平以及音質上的差異,顯示復刻黑膠在母帶工程師的巧手下,賦予其現代風格。

驅動刻片機的Ampex 350真空管擴大機,他們把功率修改提升了一倍,以符合現代錄音的動態水準

此外,即使是「Production Tape」,Bernie表示,因為過去暢銷的唱片,歷經多次發行,「Production Tape」也會有好幾個版本,他們盡可能蒐集各個時期的母帶,把每一個版本反覆試聽、仔細比對。反覆試聽的過程,基本上透過耳機來鑑聽比較。Bernie表示,唱片的中頻表現是他最為關注的部分,只要中頻好聽,聲音就對了。談到這邊,我們還沒有進入刻片的階段,原來母帶的聆聽、選擇,其實才是復刻唱片最重要的基本功,這好像廚師挑選食材一樣,真正快炒不過幾分鐘,但事前得要細心挑選最好的材料,大火快炒不過是引出食材本身的美味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0-10-28 18:59: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0-10-28 20:2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20:32 编辑
我的唱头是针压值是1.8~2.0,我调的时1.8.
sm163 发表于 2010-10-28 11:55

声音会轻盈一些,但噪音会增多一些。针无两头利。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6:26, Processed in 0.05735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