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011

查看

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Rockport Technologies專題報導之一

1#
发表于 2006-7-21 10:43:5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折翼天使Andrew Payor
作者:劉漢盛

前言
他平日只開豐田貨車,穿T恤牛仔褲,一份雞肉三明治配薑汁汽水就是人間美味,一般生活開支不大。住所附近都是樹林,3000人的小鎮沒有SOGO百貨,也沒有華納威秀,只有滿山的樹林與寧靜的海灣湖泊,清風明月不需付錢就可享受,所以不需要也不必汲汲營生。他最注重的反倒是傳統家庭價值,珍惜與妻子、孩子們相處的時光。

Andrew H. Payor,44歲, 手腳因罹患肌肉萎縮症而輕度殘障,育有二男二女,居住在美國最東北邊的緬因州小城Rockport(人口只有3,000人)的山丘上。喜歡老汽車、老帆船,自己設計修改,請別人施工。經常在湖邊木屋靜坐沈思,聽松濤與松果掉落。有時自己駕著小帆船到湖心垂釣,為的就是享受湖水與風對話所產生的天籟。他認為人類生而為了享受生活、追求夢想而工作,而非僅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這與我所接觸過的音響工廠老闆截然不同。對了,他是自由業,賴以維生的是接受訂貨製造世界上最好的LP唱盤系統與喇叭,還有替許多廠家設計與音響有關的產品。
生活哲學家
我與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創辦人Andy(Andrew的暱稱,有如Robert暱稱Bob)說起來並不陌生,十幾年來我們就不斷在CES中碰面,不過僅屬點頭之交,從未深談過。當2003年9月8日我們(我與此間代理商亞柏利老闆張志能)在緬因州波特蘭機場見面時,他第一句話就是:原來Jack是你,我還以為是別人。既然是熟人,Andrew Payor的話匣子大開,從上車那一刻開始到他湖濱小木屋,一直都沒有停過。以前在展覽會場碰面,只是感受到他很友善,沒想到他還這麼健談,一點都沒有肢體殘障者的心理陰影,反而不斷向我們灌輸生命的意義與工作的真諦。
真的,與我所訪問過的音響器材設計者相比,Andrew Payor更像是一位生活哲學家,夢想家而非製造音響器材的工程師。他的工廠雖然有人幫忙(因為手腳無法承受重物),但基本上卻是個人工作坊的型態,我說他是「自由業」,意思是他想做音響時才做,上班時間完全「自由」,不受交貨日期束縛、不受製造數量束縛、不受賺錢多少束縛、不受物慾束縛。先賢嘗言:無欲則剛。難怪他雖然身體殘障,但卻能自由的掌控生命與生活,作自己的主人。向他訂貨,代理商要先把錢匯入他的戶頭,他才開始生產。跟他爭辯進出口貿易常規?他會很溫文的回答你:「對不起,這是你跟我訂的貨,不是我拜託你進的貨,我不會給你壓力,你能賣多少才訂多少。」代理商想想也有道理,是自己有求於他,不是他有求於我,於是乖乖把錢奉上,剩下的事就是等Andrew Payor通知何時裝船。
注重傳統家庭觀念
Andrew Payor真的不想賺錢嗎?他當然想,他有四個孩子、一個妻子要養,還有山坡上的一棟房子與一棟工作坊要維持,當然必須賺錢。不過,他平日只開豐田貨車,穿T恤牛仔褲,一份雞肉三明治配薑汁汽水就是人間美味,一般生活開支不大。住所附近都是樹林,3000人的小鎮沒有SOGO百貨,也沒有華納威秀,只有滿山的樹林與寧靜的海灣湖泊,清風明月不需付錢就可享受,所以不需要也不必汲汲營生。他最注重的反倒是傳統家庭價值,珍惜與妻子、孩子們相處的時光。當他得知此間代理商一星期工作七天,精神上全年無休時,他馬上力勸此間代理商要懂得生命的意義,不要活著只為工作,他說工作只是支撐活著的手段而已,千萬不要把手段與目的搞混了。他認為孩子們的青春成長期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不再來,為人父母的在孩子們成長的重要階段應該要多陪孩子們,做為孩子們的生活楷模與學習對象,千萬不要以事業工作忙碌為藉口而錯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聽他這一席話,此間代理商將眼光投入遠遠的湖心,凝視著恬靜的的湖光水色,若有所思,也若有所悟。
恬靜小鎮大同世界
Andrew Payor並非緬因州Rockport小鎮在地人,他本是俄亥俄州人,1981年來到此地之後,愛上這裡的自然風光與純樸無爭,並結識了美麗的妻子,二人在1983年結婚迄今,也在這裡落了戶。當我們下車用餐時,提醒他車門沒鎖,他說住在這裡二十幾年來,他連家門都從來沒有鎖過,也沒遭過一次小偷,更遑論鎖車門。我們在餐廳裡用餐時,與鄰座不相識者可以在目光相交之後立即熱烈攀談,彷彿老友重逢。我很驚訝這裡還屬於美國,美國給我們的印象不是充滿幫派、搶匪、毒品、色情、殺人強盜嗎?他搖搖頭,說這些犯罪此地沒有,孩子們在這裡可以健康成長。的確,這裡是緬因州最美的地區之一,鄰近的Rockland、Camden小鎮與Rockport一線都是海灣深曲、風景秀麗之處,每到夏天就會湧來許多觀光客,但卻仍然保持古風。沿途看不到水泥大樓,反而只見維修得很好的老木屋散落樹林間。每每經過一處,他就指著房屋上的建築年份標示,告訴我們,這是二百年前的建築、或這棟建築已經一百多年。這些上百年以上的建築都是美國政府的文化遺產,內部可以裝修,但外部不能改建,悠遊其間彷彿時光倒退百年。
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坐在湖濱自家碼頭上,遠眺平靜的湖水,他告訴我們此處一種水鳥Loon(體型如鵝,加幣20元紙鈔背面就是印著這種水鳥)的鳴叫聲可以在恬靜的湖上傳聲數哩之遙,為了引起Loon鳴叫,他還當場發出鳥鳴聲,果然引起遠處鳥鳴應和。剎時,我感覺自己彷彿進入沒有時間流動的空間中,沈靜無慮。當我們駕著他的小船靜靜泊在湖心時,他指著周圍環繞的蔥鬱樹林說,再過一個多月,整個湖邊的樹林就會轉成各種深淺\的橙紅黃綠,斑爛的色彩倒映在湖裡,彷彿人間幻境。到了十一月底,湖水開始結冰,四、五十公分厚的冰層可以讓卡車在上面奔馳。夏天,湖水湛藍溫暖,有空他就會帶著全家來到湖濱小木屋,駕著小帆船、划著獨木舟、下水游泳,上岸烤肉。冬天,他與妻子陪著孩子們在湖上滑冰,爐邊取暖,從來都不需要去都市裡消費花錢,他說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他是一位四肢輕度殘障者,步行時小腿要穿上支撐物,走路稍遠還需要柺杖,滿滿一杯馬克杯的咖啡需要雙手才能捧著,使用電腦時左手五指因卷曲無法張開而需要以一支鉛筆來戳鍵盤。然而,卸下我們的行李時他卻堅持要「爬」上卡車幫我們推下行李,這份真誠\的待客熱情我從未見過。他對生命的熱愛讓我們覺得他是個藝術家與哲學家;他對生活的無慾讓在都市打滾營生的我們感到汗顏;他對產品設計製造的嚴格要求則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是天才的作品。
折翼天使的藝術品
來到Rockport小鎮不到一天,我們心靈上的收穫已是滿滿一缽。晚上就寢前,望著皎潔渾圓的明月灑在海面上的粼粼銀光,我對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它們不是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是一位隱居在美國東北角小鎮的折翼天使,以瘦弱的雙手、無比堅定的毅力與熱忱創造出來的藝術品。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06-7-21 10:44:51 | 只看该作者

Rockport Technologies專題報導之二

Rockport Technologies簡史
文/劉漢盛
Andrew Payor在1981年康乃迪克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就進入一家專門生產測試助聽器儀器的公司工作,由於公司裡有許多測試儀器(例如B&K),因此他經常在下班之後留在公司,利用那些測試儀器研究與音響有關的知識。到了1984年,他做出自己的第一對喇叭,模樣不算漂亮,但是聲音不錯。他拿給一家音響店聽,店主聽過之後,建議他拿給Transparent Audio的人聽,他們會有興趣。看到此處,讀者或許會覺得奇怪,Transparent不是線材公司嗎?怎麼會與Andrew Payor扯上關係?其實他們的關係可深著呢,因為二者都在緬因州,而且當時Transparent並不是線材公司,而是一家音響進口商與代理商,他們是在1981年創立的,創立者有三個人,Karen Sumner,Jack Sumner(Karen的老公)以及Carl Smith。有關Transparent Audio的詳情請參閱另篇訪問稿,在此按下不表。
啼聲初試的喇叭
當Andrew Payor把自己做的喇叭拿給Transparent Audio的人聽過之後,他們也給了他一些修改的意見,那對喇叭後來就是Payor Acoustics(當時尚未成立Rockport Technologies公司)DM-2。由於經常與Transparent Audio的人往來,剛好當時他們進口瑞典Respons的一款三音路落地喇叭型號叫Grand,Transparent的人看出這個小伙子有喇叭設計的天分,於是請他依照這款喇叭的設計,將它體積改小,稱做Baby Grand。這是Andrew Payor的第二對喇叭產品,當然此時只是為他人做嫁,尚未成立自己的公司,但也因此而奠定了日後替許多產品做設計的機緣迄今。至於他曾設計過哪些產品?Andrew Payor說有些已經不是秘密,可以透露;但有些還不可透露,因為一直到今天他都還在替他們設計產品,有保守秘密的義務。
以上這二對喇叭只不過是Andrew Payor啼聲初試而已,並不是他的正式音響產品。他正式進入音響界的工作其實是替Well Tempered LP唱盤打工,組裝唱盤唱臂。為什麼Andrew Payor會與Well Tempered扯上關係呢?因為當時Well Tempered是交給Transparent銷售的(一直到今天都還是如此),透過Transparent的介紹,Andrew Payor在Well Tempered找到工作。據他說銷售高峰時,他一個星期要組裝40套唱盤唱臂(台灣當時也曾經進口過),可見當年Well Tempered頗受歡迎。在那邊工作的二年中,Andrew Payor回憶說連續二年每週至少也要組裝25套唱盤唱臂。也因為有了這個組裝唱盤唱臂的機會,培育了Andrew Payor對唱盤唱臂的興趣,這才有了日後的Rockport Technologies最有名的氣浮唱盤唱臂系統。
一樣通,樣樣皆通
Andrew Payor大學主修電子工程,而LP唱盤唱臂幾乎都是與物理有關的機械工程,他怎麼會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呢?我把這個疑問請教Andrew Payor,他笑著說:「其實一樣通,樣樣皆通,我自己研究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獻,加上有自己動手做的經驗,所以很快就摸熟了。」在組裝Well Tempered唱盤唱臂時,他就發現有設計不合理之處,也提出修改意見,可能是因為當時銷路太好,所以老闆也沒有修改的意願。一直到1989年,才採納他的意見,請Andrew Payor設計了Well Tempered Signature唱盤唱臂系統。這套唱盤唱臂系統到現在都還在賣,沒買到Rockport Technologies唱盤系統而感到遺憾的人不妨試試看這套唱盤系統,畢竟這也是Andrew Payor的手筆。
有了豐富的唱盤唱臂設計經驗之後,Andrew Payor終於在1990年推出石破天驚的Sirius(天狼星)第一代氣浮唱盤唱臂系統,那也是第一個以Rockport Technologies為名的產品。日後,Rockport Technologies就成了公司名稱迄今。1992年,Rockport Technologies推出改良型System Ⅱ Sirius,我記得差不多就是那個時候,我第一次在CES中見到Andrew Payor與他的氣浮唱盤,當時就對他的獨特設計印象深刻,不過那時並未與他深談。
System Ⅱ Sirius 推出之後,Andrew Payor又把研究重心轉回喇叭,並且在1993年推出Procyon (南河三星,宇宙最亮的星球之一),這是一對低音採用主動驅動的落地式喇叭,設計構想正確,但或許是因為「主動式」仍然也是音響店的「拒絕往來戶」(因為少賣了擴大機),所以不久就停產了。1994年推出純被動式(也就是一般的喇叭)喇叭Syzygy(沒拼錯,天文中朔望的意思,從一連串產品皆以星球為名,可見Andrew Payor對天文很有興趣。)當年除了Syzygy喇叭之外,還推出比較平價的的唱盤唱臂系統Capella(拉丁文小母羊,宇宙星球之一)以及Series 6000唱臂。
System Ⅲ Sirius誕生
1995年,System Ⅱ Sirius改款為MKⅡ,不過旋即於隔年1996年升級為SystemⅢ Sirius。1997年,Andrew Payor又把Capella升級為第二代,同時還推出Series 7000唱臂以及Merak(天璇星)喇叭與Sheritan Bass Module(搭配Merak用的)。Merak體型雖然不大,但其實作為獨立的喇叭在小空間中已經足夠。不過為了滿足追求完美低頻的音響迷,他才又設計Sheritan超低音與之搭配。1998年,Andrew Payor對號角喇叭產生興趣,開始著手研發以平面振膜單體(請注意,非一般壓縮式驅動單體,也不是鋁帶單體)來驅動的號角喇叭,稱為Xenia。這對號角喇叭包括一個大約二公尺多高的直立式號角(一般號角呈鴨嘴扁平狀,Xenia號角則是倒轉180度豎起來的),以及幾乎與號角等高的平面振膜,還有一個裝有八個低音單體的獨立低音柱。其實這對號角喇叭還在繼續研發修改中,並非成品,我去採訪時也僅看到號角這部分而已,低音柱只有在電腦上看到設計圖。Andrew Payor說大約還需要二年才能真正完工。
推出Mira以饗大眾
1999年,Rockport Technologies推出Antares(天蠍座的某個星球)喇叭,這對金字塔造型的落地式喇叭不需要另加超低音,其驚人音響效果想必許多音響迷都已經領教過。2000年推出旗艦喇叭Hyperion(土星的衛星之一,也是北美一家很有名的碳奈米纖維公司), 這款喇叭以漂亮的碳纖維(說不定就是前述碳奈米纖維公司的產品)為外殼,精緻的程度令人愛不忍釋。2001年與2002年Andrew Payor為了市場需求,埋首研發較平價喇叭,2003年終於推出他家「最便宜」的Mira(也是星球名)。為了讓成本降低,Mira的箱體首次採用MDF板製成,但其聲音成就仍然保持Rockport Technologies一脈傳承。目前,Andrew Payor正傾全力完成號角喇叭,我期待這會是前所未有的四件式號角喇叭系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06-7-21 10:49:40 | 只看该作者

Rockport Technologies專題之三

失落的藝術
作者:劉漢盛
無論多麼精密的唱臂支軸都難免會有摩擦,有摩擦就會產生細微振動,而任何細微的振動對於針尖而言就等於是在音樂訊號裡加入不該有的訊息。最好的唱臂支軸就是沒有唱臂支軸,而唯一能夠做到沒有唱臂支軸的作法就是氣浮。

「每一代生活中正確的事物都會穿越時空的限制,被永遠的留下來,那就是所謂的經典。」當我們坐在Rockport小港灣的椅子上,邊吃三明治邊欣賞港灣裡的波光帆影時,Andrew Payor這樣對我說。的確沒錯,無論是人文思想、生活習俗、建築、各種藝術品、工業產品,只要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而流傳下來,那必然就是經典。家庭價值觀如此、百年老屋如此、汽車如此、帆船如此、音響器材也是如此。指著泊在遠處的一艘木製帆船,Andrew Payor告訴我那是帆船設計名家Herreshofe的經典之作。無論是正面弧形、側身線條以及船身的木作都是那麼的優雅,比起旁邊的玻璃纖維帆船,他認為玻璃纖維船一點品味都沒有。迎風御帆是很悠閒的生活品味,Andrew Payor無法忍受讓玻璃纖維破壞悠閒的心情,他認為唯有精緻的木作才能散發出溫暖的人文自然氣息,也才配得上美麗寧靜的海灣湖泊。
天分洋溢的音響設計者
來到Rockport小鎮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道Andrew Payor除了設計音響器材有天分之外,竟然還涉獵廣泛。他自己也擁有一艘1945年製造的Herreshofe小帆船,還有一艘自己改裝設計的桃花心木動力小艇。到他湖濱小木屋休憩時,我還看到桌上攤著木船的設計圖,他說自己正在設計一艘新艇,完成之後準備交給造艇工廠製造。除了設計船艇之外,Andrew Payor對汽車也很有興趣,各種年份汽車的價值、不同的引擎、不同的車身特色如數家珍。為了一圓小時候對汽車的夢想,他還買了一部1965年份的Pontiac GTO(義大利文Gran Turismo Omolagato,英文的意思是Grand Touring Homologated,法拉利在1962年首次推出,可以同時滿足賽車場與道路飆車需求的跑車,當時只生產40部。Pontiac於1964開始也以GTO之名生產大汽缸車,到1974年才停產),6,500CC引擎、雙排氣管,超寬輪胎,裡面儀表改了一堆。他說收藏這部汽車並不是用來飆車,而是要圓他小時候對這部汽車的夢想,同時也要保存經典之作。
為了證明這部1965年的Pontiac GTO寶刀未老,他特地載我們飆了一段路。您知道嗎,那種瞬間加速的貼背感驚人極了,絕對比現今一般跑車還要快。而且,加速時引擎怒吼伴隨著源源不絕的扭力輸出,那種強大的力量真是令人敬畏。難怪現在還有許多美國年輕人喜歡找大汽缸舊車來改裝,原來美國汽車界也曾經有過那麼一段大汽缸車的黃金時代。我想,終結這段黃金時代的應該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LP藝術即將失落
話鋒一轉,我們談到LP唱盤。「可惜的是,歷經一百多年流傳下來的唱針接觸式音樂播放系統(這裡狹義的指LP唱盤系統),恐怕就要在這一代手裡消失了。」Andrew Payor感嘆著,這也是他下決心不再繼續生產LP唱盤的主因。最後二部他的經典之作System Ⅲ Sirius 氣浮直驅正切LP唱盤唱臂系統完成之後,Andrew Payor將完全停止LP唱盤唱臂的生產,把心力完全轉入喇叭的設計生產上。「我無法想像,LP唱盤系統在短短20年之間就幾乎被人遺忘了,目前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懂LP系統,只有老一輩人還保有相關知識。等到老一輩的LP迷凋零之後,LP系統也將成為失落的藝術。」Andrew Payor充滿感傷的說著。
「失落的藝術」?或許您對Andrew Payor的這番話不以為然,認為台灣目前還是有許多年輕人陸續加入LP行列,市面上也還有那麼多LP唱臂唱盤系統可以購買,LP唱片也可以買到許多二手或復刻片。既然如此,LP系統怎麼會成為「失落的藝術」呢?其實,如果您真正瞭解Andrew Payor心中所想,以及他對LP系統唱臂、唱盤的嚴苛設計要求之後,也會同意他的看法,就如我一般。
三明治式結構是剛性抗震基礎
對於LP唱臂與唱盤,Andrew Payor的確是世上罕有的天才。不!或許我應該說,無論是LP系統或喇叭系統,他都是這個行業裡少見才華橫溢的天才。他的智商高達144,但是仍然自謙排不上天才的行列,他說智商160才真的是天才。在Andrew Payor的工作坊裡,他從頭到尾向我詳細解說他的唱盤唱臂設計理念,毫無藏私。不過,為了守住他的一些設計秘密,我答應他有些詳情不會寫出來。事實上只要寫出他的設計原則,我想讀者們應該就能瞭解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盤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與迷人之處了。
第一天到他的工作坊,Andrew Payor就拿著一塊薄薄的玻璃纖維板以及一塊厚厚蜂巢結構體給我,要我試著分別彎曲它們,其結果當然是很輕易就可以彎曲。接著,Andrew Payor再拿出另一塊薄薄的玻璃纖維板,把蜂巢結構體夾在二塊玻璃纖維板之間,然後要我再用力彎彎看。其結果我想您也知道,無論我怎麼用力,這塊三明治結構體就是一點都無法彎曲。Andrew Payor指著這塊三明治結構體告訴我:「這就是Rockport Technologies產品箱體的基本結構,無論是LP唱盤座或喇叭箱體皆然。只要上下二夾層的距離增加一倍,這塊三明治式結構的剛性就會變成八倍,所以三明治式結構越厚,剛性就越強。這樣的箱體結構原理可以發展出各種作法,例如如果要求結實堅固阻尼恰當,可以在玻璃纖維模子裡灌入環氧樹脂複合物;要求輕盈堅固,可以用蜂巢式結構等等。」除了玻璃纖維,當然還可以採用其他材料當模子,例如碳纖維(假若要減輕重量)或其他金屬材料。總之Andrew Payor說這種作法早已廣泛用在包括航太工業上的多種用途上,只不過音響界極少採用而已。

沒有焊接,由整塊金屬車成
說明過箱體基本結構原理之後,Andrew Payor拿起一旁早已準備好的唱臂某個部分要我仔細看,這個唱臂零件包括一根中空小管子以及複雜鏤空造型,我怎麼看也看不出那根小管子是怎麼黏上或銲上的,因為表面一點接著痕跡都沒有。Andrew Payor看我百思不解,笑笑指著旁邊一塊厚重的鋁塊說:「其實你手上拿的這個部分是由一整塊金屬去車出來的,沒有任何部分是黏著上去的。車出這樣一個零件需要30小時,由此你可以想像這些唱臂零件的昂貴成本。」什麼!這麼複雜的結構竟然是由一整塊的金屬去車出來的?真是不可置信!您想想看,這個唱臂部分還有一根細長的中空管子,這到底要用什麼車床才能車出這樣的零件?
看到我驚訝的表情,Andrew Payor說:「許多人都說我的產品太昂貴,其實他們不知道我的零件是怎麼製造出來的,所以才嫌貴。我的零件都是由世界第一流的工廠製造出來的,而且往往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家工廠才有能力生產,像車你手上這個零件的工廠全世界才二家,你可以想見這個零件成本有多貴!」原來如此,Rockport Technologies的任何一個零件都是由Andrew Payor在電腦上設計繪圖完成,然後交給世界第一流的工廠加工承製。由於Andrew Payor要求的精度非常高,所以僅有少數工廠有能力承製;又由於訂製數量很少,所以不僅製造成本昂貴,還要等該工廠有空閒時才能替他做,難怪Rockport Technologies產品生產速度那麼慢。
唱臂管以碳纖維多角度編織而成
為什麼這個唱臂零件一定要由整塊金屬車出來、而不用簡單的黏著方式呢?Andrew Payor搖頭說:「凡是用在LP唱盤上的零件,能夠不用黏著拼湊就儘量不用,這樣才能讓共振與振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既然如此,為何不乾脆用整塊金屬去車出完整的一支唱臂呢?我的意思是:從唱頭蓋開始,連接到唱臂本身、唱臂支點總成、唱臂底座、平衡鎚等等都「一體成型」這樣豈不是更好嗎?Andrew Payor笑著回答我這個有趣的問題:「唱臂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材料需求特性,所以無法全部用一塊金屬車成,例如臂管用鋁就不如用碳纖維來得好。」說著,他拿起旁邊的一支臂管,告訴我:「這支唱臂管大家都看得出來是用碳纖維做成的,但是其加工複雜程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是先以正、負15度的角度交織二層,再以正負45度角交織二層,最後又以0度、90度二個角度交織二層,總共織了六層才完成這根碳纖維臂管。」
交織六層就能夠完成一根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臂管嗎?還沒有!Andrew Payor接著拿起另外一根外型一模一樣、但小一號的碳纖維臂管說:「剛才那根比較大的是外管,我們還要以同樣的方式織另一根比較小的內管,將內管緊密套入外管裡,這樣才算完成一支唱臂管。」什麼!原來我們所看到的一根碳纖維臂管竟然是內外二根套在一起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別忘了一開始Andrew Payor就告訴我們三明治式結構的好處,臂管也是如此,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得到最好的剛性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很好的臂管阻尼特性,降低不必要的振動。
既然唱臂管以那麼複雜的工序完成,為什麼唱頭蓋是另外黏著上去的呢?我注意到唱頭蓋並不是用碳纖維一體製成,所以向他提出這個問題。Andrew Payor回答:「目前的碳纖維編織加工技術還無法一體成型的把唱頭蓋織出來。」原來是技術限制,否則Andrew Payor早就讓唱頭蓋與唱臂一體織出來了。
阻尼油槽有其好處
解釋過碳纖維唱臂,Andrew Payor接著拿起長長的唱臂油槽,告訴我這個金屬油槽也是旁邊那塊鋁金屬一體車出來的,沒有一點接縫。為什麼唱臂要有油槽呢?用過LP唱盤系統的人一定看過各種唱臂油槽,大部分人對於油槽的經驗是負面的,認為會影響唱臂的循軌能力,讓聲音變得呆呆的。可是,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臂也使用唱臂油槽,它利用一根槳片結構伸入油槽,讓唱臂產生阻尼,難道這樣做有益無害嗎?我問Andrew Payor。他說:「許多人對唱臂油槽有負面印象,那是因為油槽設計不佳以及施用的阻尼油不當所致,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唱臂阻尼油槽是利多於弊的。我們的LP唱盤每分鐘轉33又三分之一轉,換算成頻率,大約是0.5Hz,以這麼慢的擺動頻率而言,槳片在油槽裡所受到的阻力很小,所以理論上並不會干涉到唱臂的循軌。假若擺動頻率升高到5Hz,也就是每秒擺動五次,那時阻尼油對於槳片的阻力就不能忽視了。到底阻尼油有什麼作用呢?那是用來吸收12Hz以下唱臂/唱頭結合之後的共振頻率的。可不要以為12Hz以下的頻率人耳不容易聽到,這段共振頻率其實經過唱針拾取之後,會調變成為1000Hz左右的頻率,那時就對聽覺有負面影響了,所以必須用阻尼油來吸收12Hz以下的共振頻率。」
原來唱臂阻尼油有那麼大的學問,難怪他堅持要用阻尼油。既然如此,阻尼油到底要選用那一種油呢?記得以前許多LP迷曾經嘗試過許多種油品,最後都是以耳朵驗收,取自己聽起來最順耳的那種油品來用。Andrew Payor拿出一罐油讓我看,說這就是他經過多次實驗嘗試之後所找到的最佳油品。我知道您一定很想知道那是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油品?對不起,我看過就忘了,而且也不好意思拿筆抄下品牌型號,畢竟那是他吃飯的Know How之一。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06-7-21 10:50:2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正切、氣浮是最高要求
唱臂一定要用正切唱臂嗎?一定要用氣浮嗎? 針對我的問題,Andrew Payor很堅定的說:「無論多麼精密的唱臂支軸都難免會有摩擦,有摩擦就會產生細微振動,而任何細微的振動對於針尖而言就等於是在音樂訊號裡加入不該有的訊息。最好的唱臂支軸就是沒有唱臂支軸,而唯一能夠做到沒有唱臂支軸的作法就是氣浮。」回答過氣浮問題之後,他接著說:「固定支點唱臂在LP唱片上循軌時,理論上只有二個點是零循軌誤差,其他時間都處於循軌誤差狀態下。要避免唱臂產生循軌誤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以刻片機唱臂進行刻片的方式來循軌,那就是正切循軌。」
短短幾句話,斬釘截鐵的道出唱臂設計的「必要」條件,那就是「正切氣浮」。沒錯!這個唱臂設計道理我想即使論壇的讀者都懂,不需要什麼大學問去理解。問題是:要怎麼把氣浮與正切這二件事做得百分百正確呢?我想這才是讓人頭痛的問題。Andrew Payor似乎知道我內心的疑惑,接著說下去:「要設計一支趨近完美的正切氣浮唱臂,需要考量許多細節,並且克服技術上的困難。例如空氣通過唱臂軸心間隙時,其強度要恰好能夠浮起唱臂而又不會引起亂流而導致唱臂震動,而且氣流要非常穩定,不能忽強忽弱。再者,唱臂訊號線的安裝與柔軟度也是學問,因為不能讓唱臂訊號線的拉力影響到唱針循軌。此外,唱臂必須在絕對水平的狀態下循軌,這樣才能讓唱針與唱臂順著唱片溝槽的自然左右微幅擺動而運\動。你知道嗎,針桿與唱臂管必須隨時處在同一條直線上,一旦它們不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就意味著針桿與唱臂管的循軌速度有落差,此時唱臂管會牽制唱針的循軌,而針桿末端的線圈(MC唱頭)或磁鐵(MM唱頭)也會因為無法維持處於唱頭發電中樞的中心位置而產生失真。」
以真空來吸住唱片
說到這裡,Andrew Payor稍微停頓一下讓我整理思緒,再繼續說道:「你心裡一定有一個疑惑,LP唱片本身就很難平整,既然如此,要如何讓唱臂處在絕對水平的狀態下循軌?在此我用的是真空,我用真空來吸住唱片,讓它緊緊貼著轉盤。當真空啟動時,等於在唱片表面上施加每平方英吋2磅的壓力。換算成整張唱片,等於有240磅的壓力壓在唱片上,遠遠勝過任何唱片鎮的壓力,而且是平均壓在唱片的每一平方英吋上。您知道嗎,以前有許多唱盤設計者設計了重壓或旋緊式唱片鎮,那都是錯誤的設計,因為無論怎麼壓怎麼旋緊,都只會讓唱片處於更不平整的狀態,你可以想像唱針好像一個人坐著臉盆從山坡上跌跌撞撞的滑下來,那是多可怕的情景。」
「還有,一般人對於用真空吸住唱片的作法也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用真空吸住唱片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唱針在溝槽內循軌時所產生的撞擊反作用力能夠被傳導出去,不要讓反作用力回輸到針尖上,而造成音樂訊號的失真。我想你一定知道,要阻隔機械振動,最好的方式就是採用不同材料組成的三明治式結構,這樣的內部阻抗會是最強的。反過來說,如果要讓振動傳遞時的內部阻抗最小,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相鄰接合的物體採用相同的材質,這樣振動才能在阻抗最小的情況下傳遞。我的轉盤結構非常複雜,在最上面與唱片接觸的那層採用的就是與唱片材料相近的材質做成,有0.5公分厚度。當真空把唱片緊緊吸附在轉盤上時,唱片與轉盤最上層結為一體,針尖的震動就能夠在阻抗最小的狀態下傳遞到轉盤裡,這樣才能解決針尖震動時對溝槽產生的反作用力。」
哇!原來這裡面還有那麼多的「眉角」(閩南話,秘訣的意思),如果光看唱盤外表,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奧妙。說到這裡,Andrew Payor請同行的此間代理商張志能把轉盤拿過來。那個金屬轉盤看起來不很巨大,但是我看張兄拿起來卻相當吃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光是那個轉盤就大約重達30公斤,難怪張兄要咬牙憋氣。看張兄拿得那麼吃力,Andrew Payor告訴我:「這個轉盤是用編號303的不銹鋼去車出來的,用來車轉盤的不銹鋼塊重達490磅!」沒搞錯?為什麼30公斤的轉盤要用490磅重的不銹鋼塊去車呢?難道不能用小塊一點的不銹鋼塊嗎?對不起,當時我的腦海中並沒有閃過這個問題,所以也沒問他。
轉盤拿過來之後,Andrew Payor要我仔細看轉盤的最上層,他說:「一般人不知道,我們在轉盤最上層的地方還鍍有一層很薄很軟的膠質,它的厚度大概與一般灰塵差不多,這是做什麼用的呢?當唱片被真空吸附在轉盤上時,轉盤上原有的灰塵就會被壓進這層薄薄的軟膠裡,而不會壓入唱片溝槽中。假若沒有這層薄薄的軟膠,灰塵會讓唱片與轉盤無法緊密接合,這樣就會減弱振動傳遞的能力。」
原來這裡面還有那麼多的學問,以前我從未想過細微的灰塵也會影響轉盤表面與唱片的密合。灰塵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嗎?我心裡這樣想著,不過嘴上可沒提出這個問題,畢竟我是客人,不好提出這麼尖銳的問題。雖然我認為考量灰塵影響的設計有點吹毛求疵,不過這也充分顯示Andrew Payor思慮的周到與細膩。
金屬轉盤也是三明治式結構
轉盤的設計僅此而已嗎?不!Andrew Payor請我拿筆敲敲看轉盤。咦?按理說這個轉盤是金屬製成,敲起來應該會有清脆的鏗鏘聲音才對,怎麼我聽到的卻是「篤篤」的沈悶聲音呢?原來這個金屬轉盤也是三明治結構,裡面夾的是一層藍色阻尼膠狀材質,能夠抑制轉盤本身的震動,所以敲起來才會是「篤篤」的聲音。其實不僅轉盤本身以這種三明治方式處理,甚至連唱臂座以及連接著唱臂座的轉盤副底座(用來容納空氣,把重達30公斤的轉盤浮起來之用)也都是採用這種三明治式處理。總之,Andrew Payor的設計原則就是:凡是會引起共振的地方就要讓它「死」;凡是無法讓它「死」的振動就要把它吸收;凡是無法吸收也無法讓它「死」的振動就要徹底避免;凡是有摩擦的地方就要以氣浮來根除摩擦;最後,唱盤與腳架之間也要氣浮以杜絕地面傳來的振動。
氣浮馬達直接驅動
唱臂氣浮我懂,唱盤與腳架之間氣浮我也懂,轉盤氣浮我也懂,然而,氣浮轉盤用馬達「直驅」我就不懂了。噢,我可能忘了告訴您,Andrew Payor的頂級唱盤System Ⅲ Sirius並非採用皮帶驅動,而是由馬達直接驅動的。什麼!我想許多讀者與我一樣,一定張大了嘴不可置信:最頂級的唱盤不都採用皮帶驅動的嗎?直接驅動早已被證明聲音不好而下台一鞠躬了不是嗎?Andrew Payor似乎早已料到我會有這種反應,慢條斯理的對我說:「很多人都認為皮帶驅動是最好的方式,其實不對。因為無論你採用的是何種型式的馬達,都一定會產生細微的規律間歇性抖動,這種抖動隱藏在每分鐘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內,也會產生人耳可聞的調變頻率。此外,皮帶驅動時,一定會把轉盤軸承朝一個固定方向拉過來,此時軸承與軸套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持續摩擦,有摩擦就有振動,這種振動會經由轉盤傳遞到唱針上,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唯一能夠去除傳統直驅與皮帶問題的就是我所用的氣浮直驅。」
「氣浮直驅」?怎麼可能?傳統的直驅方式是把轉盤套在馬達軸心上,讓馬達直接驅動轉盤每秒轉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難道Rockport Technologies的「氣浮直驅」是將轉盤以空氣浮托在馬達上方,利用磁感應的方式來控制轉盤的轉動嗎?看到我不可置信的模樣,Andrew Payor拿出紙筆,畫了氣浮馬達直驅轉盤的簡圖,並且告訴我這是非常尖端的科技,目前據他所知全世界只有一家能夠製造這樣的馬達。全世界只有一家能夠製造?那成本豈不貴死了?我提出這個問題,Andrew Payor回答那是當然的,因為一來那是特殊技術,二來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定貨量實在太少,所以幾乎每個氣浮直驅馬達都是特別定貨生產,所以價格很昂貴。到底有多昂貴?Andrew Payor要我猜猜。讀者們,在此我也請您猜猜看,我相信沒有人能夠猜中價格。來!謎底揭曉:這套氣浮直驅馬達(包括空氣軸心與相關控制線路)每個要價一萬五千美金以上!我的天!一個LP唱盤馬達要價一萬五千美金以上,難怪System Ⅲ Sirius唱盤唱臂連腳架比一部大汽缸賓士汽車還貴。
售價昂貴但利潤很少,決定停止生產
看到我驚訝的模樣,Andrew Payor嘆了一口氣,慨然的說道:「你們一定以為我賣唱盤賺了很多錢,今天看到這裡簡單樸素的一切,我想你們應該知道我並沒有賺很多錢,事實上我也不想賺很多錢。雖然我的唱盤賣價那麼貴,但是你知道嗎,從向廠方訂製零件開始,到零件交貨,組裝完畢大約要花半年。時間耗費那麼多,我要求的零件品質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成本非常昂貴。最後算起來實際得到的利潤真的少得可憐。如果定貨量多那也罷了,問題是定貨量少到我無法維持生存,所以我才會決定在現有的訂單交清之後就不再生產LP唱盤了。」
聽到Andrew Payor這麼說,我的心裡一陣不忍。可惜啊,這麼傑出的唱盤以後永遠看不到了。當下,我有股衝動,差點脫口告訴Andrew Payor:「就是因為很少人真正瞭解System Ⅲ Sirius的與眾不同處在哪裡,所以才會嫌貴啊!如果能夠透過適當管道,讓多金的LP迷瞭解它的珍貴與稀有性,一定會有更多人想要擁有它的。你現在不想繼續生產System Ⅲ Sirius,萬一以後你的手腳完全萎縮了豈不永遠都買不到這麼傑出的唱盤了?」不過我還是忍住了,天才藝術家的作品本來就不宜多, 如果LP唱盤的藝術真的注定要失落,那就讓它失落吧!
LP唱盤系統不能悖離物理原則
由於我以前對各種唱頭唱臂相當熟悉,同時也瞭解唱盤系統,因此我與Andrew Payor聊了很多有關唱頭唱盤唱臂諸事,歸納起來,Andrew Payor對LP唱盤系統的觀點完全從物理原理出發去設計,並非天馬行空憑經驗瞎子摸象。他說許多市面上賣得不錯的LP唱盤系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因為它們的某些設計根本就違反了物理定律。例如唱臂支軸與唱針針尖之間的距離要儘可能的長;唱臂支軸中心點要盡量與唱片表面處於同一高度上;平衡錘要能夠儘量往後移;彈簧懸吊避震讓問題更加複雜等等這些基本設計原則許多LP唱盤系統都沒有做到,這樣的唱盤系統重播音樂時,可能用家覺得好聽,但一定充滿音染。他說LP唱盤系統要做到完全無音染很難,但是設計者必須秉持良心,不能故弄玄虛欺騙消費者。他也很遺憾許多音響評論員不懂LP唱盤系統的基本物理常識,以致於誤導了消費大眾。聽Andrew Payor這一席話,突然渾身一陣燥熱,暗忖自己不知是否在不自覺中也誤導了讀者,戒之戒之。
不必多費手腳修改幫浦
除了唱臂、轉盤、直驅馬達之外,System Ⅲ Sirius還有許多可談的地方,如底座、腳架、伺服控制、空氣幫浦等,不過這些比起唱臂、轉盤、直驅馬達等已經算是小Case了。底座的製造方式與他家喇叭箱體製造方式一樣,先以0.8公分厚的玻璃纖維製成模子、再灌入環氧樹脂混合物,最後再打磨,您所看到的就是重達180磅的漂亮黑色沈重實心底座,用手敲起來聲音篤篤的,感覺不到絲毫振動。而腳架與底座的接觸則以氣浮行之,這樣一來,任何從地板傳來的振動通通無法傳到唱盤底座裡。至於伺服控制線路,那是直驅唱盤所不可少的。最後則是空氣幫浦,我知道台灣有許多使用氣浮唱盤的用家都更改過原廠所搭配的空氣幫浦,那表示原廠空氣幫浦並不適合台灣用家需求。Andrew Payor說他的空氣幫浦具有過濾除濕能力,空氣壓力也經過仔細計算,可以適合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需求,用家不必多費手腳。
失落的藝術
看到這裡,我想讀者們已經對Andrew Payor這個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當然也對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有了全新的印象。而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唱盤系統,在您看到這篇文章時,它們早已不復生產,即使您有錢也買不到。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寫這篇文章來吊讀者胃口呢?或許您要這麼質問。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推銷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唱盤系統,而是要告訴讀者們:世界上曾經有過這麼精彩的LP唱盤系統;世界上還存在著Andrew Payor這麼天才洋溢的音響器材設計者,我們要珍惜上帝賦予他的天分。或許,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唱盤系統在Andrew Payor的眼中已經是失落的藝術,但是,我相信千年以後,當世界上所有的LP唱盤系統都已化為朽土時,唯一還存在地球上的可能就只剩Rockport Technologies的LP唱盤系統了。那時的人類才會驚覺人類文明史上真的有過這麼一段輝煌的LP時代。或許,那時的人類會稱我們這個時代的LP唱盤系統為:失落的藝術。
後記:由於我答應有些事情不能公布在媒體上,所以最後一段話的源由我不能說,就讓讀者們自己去想像吧!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06-7-21 10:51:19 | 只看该作者

Rockport Technologies專題報導之四

絕不妥協的喇叭
作者:劉漢盛
前言
Andrew Payor說喇叭箱體的要求有四項:第一是要擁有高質量(Mass),第二是要擁有高硬度(剛性,Stiffness),第三是要擁有高阻尼(Damping),第四是箱體的每一個面都必須非平行,而且正面要盡可能的小。

絕不妥協的喇叭?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絕不妥協的喇叭」,它包含二個意義,一個是喇叭成品本身絕不妥協,另一個意義則是設計喇叭的人絕不妥協。通常,擁有「絕不妥協」個性的人大多是理想主義者,他們往往為了追求那最後一絲的完美而寧願付出極大的代價。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設計者Andrew Payor就是如此,他的喇叭也是如此。而他,也不折不扣是個絕不妥協的音響藝術家。
要怎麼設計出傑出的喇叭?
為什麼我會說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是絕不妥協的喇叭?當我看到Andrew Payor為了替Mira喇叭設計出最適當的分頻網路,而在電腦上設計並試做了幾十種分頻網路時;當我看到一支400磅重的Antares喇叭箱體是怎麼做出來時;當我看到Andrew Payor是怎麼找尋最佳單體時;當我看到Andrew Payor在電腦上秀給我看的各式測試圖形時,我充分感受到他絕不妥協的決心:他一心一意就是要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把產品的品質提升到最高水準,不管成本與製作難度。當然,也因為如此,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售價並不便宜。然而,只要您瞭解這些喇叭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只要您拿他家的喇叭去比較市面上其他喇叭,我相信您不會嫌它貴。
要怎麼樣才能做出一對傑出的喇叭?Andrew Payor說箱體設計、分音器設計、單體選擇三者缺一不可。老實說,這是老生常談,連我也知道。然而,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最佳的箱體設計、最適當的分頻網路以及與箱體、分頻網路搭配得最好的單體呢?這三者的組合最少也有三的十次方以上的可能性,您要怎麼去找出其中最佳的組合呢?其實這就是功夫高低的所在。Andrew Payor說要找出最佳的喇叭設計,設計者必須擁有物理的知識(箱體)、電子的知識(分頻網路)以及電腦的知識(設計、模擬測試)。說著,他就打開電腦,一個一個的秀出他的喇叭箱體設計圖、分音器線路設計圖以及喇叭成品電腦模擬測試結果給我看。
分音器設計看似簡單實則繁瑣
從一頁頁電腦圖像中,我很驚訝Andrew Payor竟然能夠用不靈光的雙手畫出那麼複雜細微的設計圖,為了一釋心中疑惑,我問他那些設計圖都是他親手畫的嗎?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全部都是他親手設計繪製的,完全不假手他人。他說要設計一款新喇叭對他而言很不容易,因為設計圖印出來後,要找別人替他試做箱體。至於分音器他可以自己銲,單體他也可以自己挑。等到三者結合在一起之後,他除了在電腦上先模擬測試之外,還實際以麥克風以及MLSSA軟體來測試各種規格。這其中最繁瑣的工作恐怕就是實際聆聽之後更換分音器的設計或零件數值。如前述,他說光是Mira喇叭的分音器就經過幾十次的嘗試之後才定案的,難怪他要花二年的時間才推出Mira。說著說著,他打開分頻網路的設計軟體,並且示範更動其中一種零件的數值之後,各種測試結果會有什麼改變,藉此來告訴我分頻網路設計的複雜。
看著他那麼方便的隨意更動零件數值之後,各種相關測試結果就跟著改變,我忍不住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一般人擁有這樣的分頻網路設計軟體,是否也能夠很輕易的設計出優秀的分頻網路呢?」Andrew Payor搖搖頭說:「不!即使你擁有這個設計軟體,如果沒有其他經驗與知識配合,還是無法設計出好的分頻網路。例如分頻點的選定就必須靠經驗,因為一旦選錯分頻點,則頻率響應就會在分頻點附近產生過度的凹陷或突出。而分頻點的選定不是光看喇叭單體廠商所給的建議資料就能完成,你必須對喇叭單體、箱體條件以及分頻網路有深入的瞭解與豐富的經驗之後,才能判斷出該把分頻點設定在哪裡。」
人耳的聆聽至為重要
說到此處,Andrew Payor馬上在Antares的分頻網路上更改分頻點,結果電腦顯示的頻率響應曲線馬上在80Hz的低頻處呈現出過度的凹陷。Andrew Payor接著說:「除了用電腦來做模擬測試之外,人耳的聆聽更為重要,你必須把喇叭原型做出來,實際放在聆聽室裡搭配不同的器材聆聽,這部分的工作最繁重。像我聆聽Mira的分頻網路,前後就改了二、三十次才找到最平衡的聲音。我相信你聽到Mira的聲音之後,會發現它的體積雖然不大,但是卻可以發出龐大的音場與平衡的聲音,尤其是低頻段的表現更是優異。」的確,我才剛評過Mira不久,相信讀者們也已經看到我所寫的評論,它的確是非常傑出的喇叭。
分頻網路談過,接著我們把話題移到單體的選擇上。我注意到Andrew Payor喜歡採用丹麥Dynaudio的Esotar高音單體以及丹麥Audiotechnology(Dynaudio創始者所創立的)的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問他為何對這二個品牌情有獨鍾?Andrew Payor說:「在研發喇叭的過程中,我幾乎把世界上所有有名的單體都買回來試過了,最後才選定它們。這其中包括各類金屬單體與陶瓷單體等。我發現Audiotechnology的單體雖然並不是最昂貴的單體,但它們無論在規格特性與聲音表現上都最契合我設計喇叭的要求。」
聽他講到這裡,我突然回想到今年八月音響大展時,我訪問加拿大VerityAudio喇叭設計者,問他為何喜歡選擇Audiotechnology單體,他也回答這是他認為目前最好單體。有意思的是,Verity Audio的喇叭箱體也與Rockport Technologies一樣,同為沒有二個面平行的金字塔型設計。難道這種喇叭箱體都適合採用Audiotechnology單體嗎?這件事情值得觀察。
買來單體之後,Andrew Payor並不是沒有經過篩選就通通用上,每個單體他都接上擴大機與頻率產生器,先重重的操過一段時間之後確定沒問題才使用,尤其是低音單體。他說低音單體通常都處於長衝程狀態下工作,所以他都是以極低的頻率與極大的功率去折磨它。此時如果低音單體有問題,很容易就會發出異聲。如果經過這番折磨沒有出現問題,以後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箱體四大要求
看過電腦上的工作與單體之後,我們的話題又回到箱體上面。Andrew Payor說喇叭箱體的要求有四項:第一是要擁有高質量(Mass),第二是要擁有高硬度(剛性,Stiffness),第三是要擁有高阻尼(Damping),第四是箱體的每一個面都必須非平行,而且正面要盡可能的小。要擁有第一個條件高質量並不困難,市面上許多喇叭的重量都是上百公斤以上。要擁有高剛性也不算難,有些喇叭箱體是用花崗石做成的,夠硬了吧?要讓喇叭箱體找不出平行的二個面也不難,目前許多喇叭箱體都是這樣設計的。至於要擁有高阻尼,那就有學問了,因為不是任何材料都擁有高阻尼特性。至於為何要有高阻尼特性呢?Andrew Payor說高阻尼特性就是要防止喇叭箱體產生振動。他說如果喇叭箱體光是注重剛性,就無法消除喇叭單體振動時所產生的振動,而即使是微小的振動也會讓喇叭產生Time Domain與Frequency Domain方面的失真。
到底要如何做出具備以上四種條件的喇叭箱體呢?用杜邦人造石Corian材料嗎?用花崗石嗎?或者用壓克力嗎?不!Andrew Payor說依照他的研究心得,必須採用複合材料才能同時達到質量、剛性與阻尼的三項要求。怎麼做呢?Andrew Payor拿起示範唱盤底座製程的二片玻璃纖維與蜂巢狀厚片來,告訴我:「如果箱體採用單一材料,絕對無法做到這種三明治式結構的剛性。我的作法是在玻璃纖維內模與外模之間灌入環氧樹脂混合物,玻璃纖維模子與環氧樹脂混合物結為一體之後,就能夠產生我想要的剛性與阻尼。」
400磅的箱體
為了讓我更清楚的瞭解喇叭箱體的作法,他繼續更深入的說明:「以Antares喇叭為例,我先做出一個公模,在公模內一層層的施加玻璃纖維,一直到厚度達到12mm為止,這就是Antares的箱體外層。接著還有一個母模,也是一樣一層層施加玻璃纖維,達到12mm厚度,這就是Antares箱體的內層。當外層與內層都完成之後,就在夾層之間灌入不同比例混合過的環氧樹脂,這就是中心層,中心層厚達30mm,因此整體箱體的厚度達54mm。你知道嗎,光是外層的玻璃纖維就重達100磅,內層比較小,也有60磅,而灌入中間的環氧樹脂重達240磅,所以一支Antares箱體就重達約400磅。此外,玻璃纖維的剛性是MDF板的三倍,環氧樹脂的密度也是MDF板的三倍,這樣相乘起來,你就知道Antares箱體的抗震能力了。」一支箱體重達400磅!老天,真看不出個頭不算大的Antares竟然有那麼重,難怪此間代理商一直不願意把Antares喇叭送評,您想想看連包裝該有多重!
其實,當Andrew Payor告訴我Antares喇叭的箱體作法時,我只是驚訝它的重量而已,並沒有真正體會製造喇叭箱體的難度。等隔天Andrew Payor帶我們到喇叭箱體的粗胚工廠參觀時,我才真正體會到400磅的箱體是多麼困難製造。當天我所看到的確確實實是「純手工」製造,因為無論是玻璃纖維內、外殼或灌注環氧樹脂,都是人工去做的,並非以機器生產,現場樹脂味衝鼻,工作環境並不好。要以人工來翻轉移動400磅的箱體,您可以想像有多辛苦!或許您會想問一個笨問題:「怎麼不採用機器鑄模生產呢?」其實當場我也想問這個問題,但我馬上就把話吞回去了。為什麼?我想到的答案是:「一切都與數量有關,如果Rockport Technologies喇叭的生產數量夠大,當然可以建立一間鑄模工廠,以機器來操作。如果生產數量不多,工廠設備費用如何攤提得回來?」
每個箱體要110個工時才完工 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量不可能大,所以注定要用純手工生產。您知道每生產一對粗胚大約要花多少時間嗎?60-70小時工時。箱體粗胚完成之後,還要送去打磨,才會顯出您所看到的黑色光亮外表,這外表打磨的功夫又要另外花40小時。算起來,還沒算到烤漆的部分,平均每對箱體大約就要花110小時才能完工。像這種既要求技術、又粗重、工作環境又差的工作,我估計每個小時的工時至少也要30美元以上才有人幹。這樣算下來一對喇叭箱體光是「人工成本」就至少要3,000美元以上,還不論烤漆、材料成本或其他衍生成本,難怪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必須賣那麼貴。對了,Antares的烤漆是送到替美國Steinway鋼琴烤漆的那家廠裡上漆的。
或許讀者們早已注意到,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箱體並不是只用玻璃纖維內充環氧樹脂灌模而成,Mira就不是採用這種作法,而是傳統的MDF板製成。而旗艦喇叭Hyperion的內外殼則採用碳纖維,裡面再灌入環氧樹脂。難道這些不同的作法聲音會更好嗎?我提出這個疑問。Andrew Payor回答道:「Hyperion會以碳纖維取代玻璃纖維,這是因為碳纖維比較輕。你應該注意到Hyperion是三件式疊在一起的,假若與Antares一樣的作法,勢必非常重,要把上面那截疊上去就會有困難。為了減重,所以才改採碳纖維的,即使這樣,Hyperion一支的重量還是高達585磅。如果採用玻璃纖維,恐怕一支就會重達七、八百磅。」
為了降低成本而採用MDF板
Hyperion是為了減重而改採碳纖維,那麼Mira呢?對於這個問題,Andrew Payor很誠\實的回答:「Mira採用MDF板來製造箱體,純粹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因為許多代理商要求我要生產一款比較便宜的喇叭,讓更多人能夠買得起,所以我才決定以MDF板來製造Mira箱體。不過你可不要以為用MDF板聲音就會不好,為了讓箱體振動降到最低,我在Mira箱內設計了許多補強樑柱,實際測量起來,Mira的箱體振動還是遠比一般MDF板製造的箱體還低。當然,用玻璃纖維灌入環氧樹脂的作法幾乎測不出箱體的振動,這是最好的箱體。此外,你應該也注意到,無論是哪種箱體,我在箱體內都有補強樑柱,這些補強樑柱全都用MDF板去做的。除了補強之外,我在箱體裡還依照不同的需求而放置羊毛或泡棉類吸音物質,用來吸收箱內聲波。」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06-7-21 10:51:52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為什麼補強樑柱要用MDF板而不採用玻璃纖維或環氧樹脂?對不起,這個傻問題也不能問,答案很簡單:因為玻璃纖維或環氧樹脂都是灌模成型的,箱體內部橫的直的補強樑柱要怎麼去灌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只好等箱體灌模成型之後,再以MDF板來做補強樑柱。其實,Andrew Payor真的很用心在做事,您知道嗎,Mira的MDF板箱體並不是在美國做的,而是遠赴丹麥去做。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因為丹麥做不出Andrew Payor想要的黑色鋼琴烤漆,所以箱體在丹麥完成之後,還要送到英國去做黑色鋼琴烤漆。等烤漆完成之後,才送回美國組裝。您看看,經過這一番折騰,Mira的箱體成本還會便宜嗎?唉!像Andrew Payor這種絕不妥協的理想主義、藝術家個性,我看他的產品要有多便宜也有限。
金字塔箱體有其必然性
除了箱體的高剛性、高質量、高阻尼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問題要談:為什麼箱體正面要盡可能的小呢?Andrew Payor說這是為了要避免每個單體在箱體邊緣產生聲波繞射的缺點所致。我們都知道,聲波繞射現象最容易發生在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身上,只要是箱體正面尺寸大於該單體所再生的頻率波長,就有可能在箱體邊緣產生聲波繞射現象,而形成單體之外的假發聲點。為了減少聲波繞射的問題,許多喇叭都把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處的箱體切成窄斜角,或把箱體邊緣做成弧形。Rockport Technologies則採用更徹底的方式,不僅箱體正面大小依照使用單體的大小去設計,而且還切成斜角。假若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箱體正面寬度剛好就是能夠容納喇叭單體而已,並沒有多餘的寬度。也因為高音單體最小、中音單體次之,低音單體最大,所以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箱體自然就形成上窄下寬、各面不平行的金字塔造型。這並不是Andrew Payor刻意設計的藝術造型,而是順應喇叭設計基本要求而「必然」產生的造型。
除了箱體正面儘量窄之外,Rockport Technologies喇叭為了吸收箱體面板上的聲波,還特別以史坦威鋼琴內部用來吸收高頻的黑色纖維吸音材質貼在面板上。Andrew Payor告訴我這塊黑色吸音物質上的喇叭圓孔是用雷射光去切割的,我拿起來仔細看內緣,果然有燒灼痕跡。
甚至自己做電容器
Rockport Technologies的喇叭箱體都採用金字塔式造型,箱內沒有任何一個平行面,所以箱內駐波相對降低。再加上幾乎測不出共振的箱體(連低音反射管都為了避免共振而採用厚重鋁管),這使得Rockport Technologies喇叭的箱體音染可說等於零。在這樣的箱體上裝入嚴選單體以及適當的分頻網路,就塑造出優秀的Rockport Technologies喇叭。您知道嗎,Andrew Payor甚至自己做分音器內使用的電容器,可見其對零件要求之挑剔。
聽過Andrew Payor對喇叭設計的詳盡說明,以及看過諸多電腦上的設計圖、測試結果之後,我對Andrew Payor這個人可說越來越佩服。這個人幾乎是無所不能,只要坐在電腦前面,肢體殘障對他而言就沒有任何影響,一切的設計理念都自他腦海裡源源流出,在電腦上變成一張張的設計圖,難怪有些音響廠商善用他的設計長才而委託他設計產品。下次如果您在市面上看到類似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時,請不必驚訝,因為那件產品極有可能就是請Andrew Payor設計的。
新的聆聽經驗
二天的時間中,Andrew Payor除了詳細解說產品的設計細節之外,還有一樣事情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實際聆聽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在Andrew Payor的工作坊內,目前只有一間聆聽室,但是另外有二間更大的聆聽室正在動工,Andrew Payor說半年內應該都會完成。完工之後,Andrew Payor就擁有大中小三間不同條件的聆聽室,他可以利用這三間聆聽室來修正自己的產品。
在這間現役使用的聆聽室中,Andrew Payor擺放了一對旗艦喇叭Hyperion,不過用來推它的卻是每邊只有75瓦的加拿大Tenor Classic Series OTL(沒有輸出變壓器)真空管後級,另外還有Mark Levinson後級擺著沒用。前級採用的是Gryphon早已停產的機種,CD訊源也是已經停產的Tabu CD唱盤。至於LP唱盤呢?對不起,連他自己都沒有貨,做好的成品都被搶光了。
為什麼要採用每邊只有75瓦的OTL真空管擴大機呢?Andrew Payor回答這是他發現的絕配之一,雖然功率不大會影響到龐大的氣勢,但是他認為無論是低電平的解析力、活生生的音樂律動以及音質音色的表現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寧可捨大功率晶體機而用它。至於前級與數位訊源,他則表示一來自己也沒錢去買昂貴的器材,再者如果用了昂貴器材,來聽的人可能會說:「哦,這是前級與訊源傑出的關係才會有的好聲。」這樣反而會忽略了喇叭的聲音表現。所以這套舊前級與CD訊源就一直用下去。
除了搭配器材不算耀眼之外,整個聆聽室的布置看起來也很自然,不過牆面上還是用了許多RGP公司所生產的聲音處理器,不過並不是台灣常見的木製二次餘數擴散器。在這個聆聽室內拍手講話,都可以感覺聲音相當平衡,殘響時間適中,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短。
細節超多,活生感十足,動態範圍寬廣
聆聽音樂的時段分三次進行,播放的音量並不大,但是我所聽到的音樂細節卻非常非常多,好像那些音樂細節本來就漂浮在空氣中,而非從喇叭單體裡擠出來的。由於音樂細節多,使得各種音樂的活生感特別足,弦樂輕輕挑弓、撥奏、揉弦的演奏細節通通那麼的清楚,這也讓各種樂器演奏的質感顯得非常真實。或許每位音響迷所收集的示範片都差不多,Andrew Payor所播放的CD有許多都是我自己有的,所以對於聲音的表現差異印象深刻。老實說,在Andrew Payor聆聽室所聽到的輕鬆、順耳、自然、超多細節、演奏質感的真實在在都是第一流的,我相信居住在吵雜環境的台北人一定沒有享受過這樣的聲音表現。我的意思是:由於Andrew Payor所居住的環境非常寧靜,因此即使小音量播放音樂,我們實際所聆聽到的音樂動態範圍卻超過在台北大音量播放音樂所得,這種聆樂經驗絕對不是台北的音響迷所能體會的。
絕不妥協的音響藝術家
這次的Rockport Technologies採訪之旅可說是個奇妙的經驗,我所面對的並不是一家生產工廠,也沒有一堆工作人員,而是Andrew Payor一個人。然而,我所獲得的收穫卻不比歷次採訪工廠還少。我與Andrew Payor一同在湖上泛舟談人生哲學;在海灣碼頭旁坐著邊吃三明治邊回想彼此小時候的夢想;在漁夫餐廳剝著龍蝦殼交換中西美食經;在工作坊內看著他眼神發亮談著自己的設計。雖然僅有短短三天時間,但卻足以讓我揭開Rockport Technologies以往的神秘面紗。沒錯!Rockport Technologies的產品的確昂貴,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份昂貴並不是功利主義所堆砌出來的,而是成本昂貴的必然結果。從Andrew Payor所開的貨車、從他儉樸的居家生活、從他對物慾的低需求中,您幾乎無法把他這個人跟那麼華麗高貴的產品聯想在一起。一位生活儉樸的音響藝術家創造出耀眼昂貴的音響藝術品,但是昂貴的產品並沒有為他帶來財富。我想,除了稱他為絕不妥協的音響藝術家之外,很難再有其他適當的封號了。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24-1-10 12:53:1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现在读起来仍不过时,真实。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24-1-28 21:16:3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的一个牌子,最近推出了orion,好评也不少,不过就是价格确实越来越贵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24-1-29 08:20:28 | 只看该作者
天鹅座升级猎户座,差不多要翻倍的投入。。。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07:26, Processed in 0.04373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