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2444

查看

13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morefeel

25#
发表于 2011-1-23 03:0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23 03:11 编辑

你会发现,无论是专业训练还是业余欣赏,重要的是你的眼光和听力。要把那些哗众取宠和蜻蜓点水的演绎剔除。古典乐并不怕收到了垃圾,怕的是流过了那一小段一小段小一段小一段精华的演出。

就这点来讲,宋思衡并不差啊。差的是我。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1-23 07:55: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很对,受过训练的耳朵容易扑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精华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1-27 08:4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1-27 11:08 编辑
尘客兄好,咱俩那个就互当磨刀石吧。谢谢您的回帖。

我觉得音乐的全部内容,汉斯利克已经说清楚了, ...
alma 发表于 2011-1-27 01:19


汉斯利克?一个老时代的乐评人?他说清楚了什么?既然他说清楚了,那谁能解释,巴赫的内容是什么?莫扎特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的内容又是什么?音乐的内容可以用文字来说清楚么?可以用形式来说清楚么?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1-25 14:59:5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宋思衡在微博上的这段话,也许可以成为我们极品人生论坛一个重要的议题;我这样说请大家先不要感到惊讶。
最近大家乐忠于探讨什么是音乐的本质、为什么会喜欢听古典音乐、以及音乐与音响的关系,这些讨论非常生动而且深刻。这是一种自觉的反馈,说明大家在积累了一段时间的聆听经验之后,开始由表象转入内里,内里是什么?内里就是自我。在深入体会音乐的时刻回到内里面对自我,所以引发了一些问题的探讨,这些探讨几乎同时建立在精神与哲学上。

那么,让我们理性的回到宋思衡在微博上说过的话,来探讨一些隐藏着的问题。大家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不要带着枷锁,不要作茧自缚;有些作者其实很小气、偶尔就喜欢作些这样的圈套,让读者白受气;其实有些话语,这位读者读出了气,那位读者读出了力,这往往都是一场心病,我们不要犯这样的毛病。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1-25 15:32:2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很对,受过训练的耳朵容易扑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精华
zlot 发表于 2011-1-23 07:55


不认同,如果转瞬即逝,就谈不上精华了。一部伟大作品和一个伟大的演绎,绝不是少数人才能听出来的。那种所谓受过训练才能听出来的东西,与音乐无关,只是一些技巧罢了。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1-25 16:2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25 16:43 编辑

音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即便同一人在不同的时候意味也不尽相同),何必绝对。

“音乐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听懂好坏的,不是凭着一己之审美就可以领会的。”——这只是其中一种,懂、理解、欣赏、玩味等等,与训练、职业什么的可能有直接关系。不错,同情;

“音乐开始于语言终结处。”——这是另一种,感知、感动、激动、亢奋等等,这些东西与所谓专业训练的关系我觉得不大,还可能适得其反,倒是需要有一些能够触类旁通的底蕴。

所以我乐于接受音响和声音方面的知识及其训练,而对音乐专业知识及其训练则心存疑虑,敬而远之。要是再加上一句“不是什么人都能训练出来的”,怎么办?

一种音乐,当它的“形式”(结构、旋律、节奏、乐音、表演因素等等一切,包括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华”)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内容和情感,或者可以独立地被作为欣赏对象时,这种音乐可能发展到了高峰,但它的生命周期也就所去不远了。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1-25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宋思衡在微博上的这段话,也许可以成为我们极品人生论坛一个重要的议题;我这样说请大家先不要感到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1-25 14:59


好!顶!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1-25 21:2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25 21:27 编辑
听不懂音乐就只能整天讨论音响音质,这是必然的。音乐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听懂好坏的,不是凭着一 ...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20 20:28



除了第一句我不同意以外,其他几句都说的不错。

---------听不懂音乐就只能整天讨论音响音质,这是必然的。
           我一直认为音响音质是音乐的一部分。

---------音乐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听懂好坏的,不是凭着一己之审美就可以领会的。
          这句话有问题吗?你把蔡琴的歌声和贝多芬小奏往哪儿一放,你看看有多少人会跑向蔡大姐,有多少人拥抱贝多芬。

---------大家要想听懂古典音乐,必须要有一个耐心学习的过程,绝对不是一撮而就的。
         这话有问题吗?多听难道不是学习的过程吗?

---------他的审美原则和当今世界的便捷快速是背道而驰的。
          我一直赞同这句话。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1-25 23:0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25 23:36 编辑
音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即便同一人在不同的时候意味也不尽相同),何必绝对。

“音乐是需要经过训 ...
尘客 发表于 2011-1-25 16:26

尘客兄好。您下面这段我有不同意见,与兄探讨一下:“一种音乐,当它的“形式”(结构、旋律、节奏、乐音、表演因素等等一切,包括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华”)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内容和情感,或者可以独立地被作为欣赏对象时,这种音乐可能发展到了高峰,但它的生命周期也就所去不远了。”

菜鸟觉得恰恰相反,当形式的重要性可以超越内容存在的时候,特别是可以作为独立欣赏对象的时候,这个形式就有了永恒的价值而被流传。对建筑来说,当一个立面的比例、节奏、韵律、尺度、颜色等形式可以独立欣赏,而不是因为加上所谓风格标签而被欣赏的时候,这个立面就是经典了。对音乐来说也是如此的,只是音乐更抽象一些。当音乐最后回归到形式层面的时候,譬如和声、节奏、动机、主题、变奏等时可以作为独立欣赏,而不是主要是体验到了音乐的所谓内容而欣赏的时候,这个形式就可以作为经典了。

菜鸟一直认为,宋思衡首帖里的那段话,一直在为古典音乐做辩护。你让古典音乐去和流行音乐拼内容吗?流行音乐几句歌词就可以把古典音乐的所谓内容PK掉了(如果古典音乐有内容的话,譬如贝小奏如果有内容的话)。我恰恰认为,古典音乐是最不讲内容的,而流行音乐更讲内容。如果拿掉了流行音乐的歌词,剩下的音乐部分会怎么样子呢?

古典音乐能傲立历史的,就是它的形式部分。
内容啥都是扯,都是附加的。自我也很扯。我可以这么说,换个音乐你一样有相同的自我,或者是换个时间听这段音乐却发现原来那个自我找不着了,你见过会经常变化的事物的本质吗?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1-25 22:26:18 | 只看该作者
@宋思衡: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关键在于,音乐的种类确实是千万种的,然而音乐的本质却只有一种。音乐的变化,音乐最本质的变化发展不是以乐器的组合,音的多少而是严密的组织逻辑为根本的。 http://t.sina.com.cn/songsiheng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1-25 23:40:59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好。您下面这段我有不同意见,与兄探讨一下:“一种音乐,当它的“形式”(结构、旋律、节奏、乐音 ...
alma 发表于 2011-1-25 23:02

尘客兄非痴迷的巴赫迷,忘了这茬。
不过你们俩吧,我想一个喜欢“矿泉水”,一个喜欢“纯净水”。或者以某种类似的眼光来看待、分析古典音乐罢了。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1-25 23:43:25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非痴迷的巴赫迷,忘了这茬。
不过你们俩吧,我想一个喜欢“矿泉水”,一个喜欢“纯净水”。或者以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25 23:40


我喷了那么多,老念也不上来喷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4 15:32, Processed in 0.041025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