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156

查看

1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61#
发表于 2011-8-10 23:49:29 | 只看该作者
//@上交杨妈妈:据有关人士说,琴声音不灵,炸。不管炸不炸,反正我睡了好几觉。这么慢,手指就是不愿往下按,帮他倒计时也没用。慢到根,不睡也难。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1-8-10 23:55:56 | 只看该作者
@姚伊为上海交响乐团:当时我快急死了,有几个地方心脏病了。。。不顾那堆错音,那力量是后无来者啊!//@garry_wang:波格莱里奇音乐会归来,他用正常速度放慢两倍的速度来弹,弹到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结尾部分的时候,几乎是10秒钟弹一个音,真是对耐心的折磨。。。我终于有点理解当年肖邦钢琴大赛上为什么评为对他的演奏毁誉参半了,有人觉得他是天才,有人觉得他弹的离经叛道无法忍受。

2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2) | 评论(6)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1-8-11 10:0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luesky 的帖子


    33分钟绝对正常。这场波哥三段耗时分别是18、11、18,最后的极慢板比正常还要慢一倍,几乎让人心跳骤停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1-8-11 07:08:18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唱片里33分钟的B小调录音还算正常…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1-8-12 17:41:02 | 只看该作者
谢力昕老师的评论

听波哥莱里奇的现场之后
2011-08-12 13:36:09

前天晚上听的波哥的音乐会,印象恐怕是难以磨灭。但这种记忆的深刻,却不是正面的,而是痛心无言,不知如何面对,不知如何反应。

和一些朋友交流,浏览了一些微博上的只言片语,发觉自己的“症状”相当典型。我在回应孙颖迪的微博时,说自己在现场突然有个极为“不敬”的念头,这简直是虐待狂式的演奏,虐待钢琴,虐待他自己(有人回应说,也虐待了观众),而音乐伤痕累累。

当然,也有击节叫好的,有位我夫人以前的钢琴学生(编者注:莫非是既望童鞋?)说,那是她现场听到的“最好的”李斯特《b小调》。在流行文化中,偶像和粉丝之间常有施虐和受虐倾向,但放在这里并不合适。我觉得这牵涉到舞台表演中,某种迹近摩西十诫的律令——为圣灵们(作曲家)代言的祭司呈现的是刻有律令的诫板,还是金牛犊?

所谓违背作曲家谱面的某些指示,反而是更体现作曲家精神的说辞,如今早已不新鲜了。但波哥的演奏非但是违背作曲家谱面指示,他还失去了b小调最本质的东西,正与邪、光明与黑暗、爱情与魔道,类似摩尼教善恶二元的冲突对峙,被消解掉了。原因不全是他采用了稀有的慢速,而是他的基本策略——他滥用了里赫特曾津津乐道的把戏(“演奏b小调,走上台,坐下,什么也不做,心里默默数到三十,然后轻轻弹下G音,能在观众中造成惊悚效果”)。波哥在每个小段落都在运用这类“把戏”,从纯技术角度看,的确叹为观止,因为这需要的技术上和心理上的超人控制力,波哥独步乐坛的秘宝,我猜也是他日复一日,每天超过八小时苦苦磨练的屠龙术。作曲家所规定、听众所期待的戏剧性对峙被拉长、变形,被整合到一个无法喘息的密闭空间中。我在现场被他拖得喘不过气,他的演绎是如此自足,如此封闭,似乎已经不需要乐谱(吊诡的是,他偏偏是看谱演出)。或者说,他只是在利用乐谱,找机会释放出音与音之间的巨大“空白”,但却错失了音乐——这门时间艺术的精要,没有了戏剧性,空白就是空白,休止就是休止,其中空空荡荡。我曾经听陈宏宽演奏b小调的现场,体会到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大休止,在波哥的处处“留白”中彻底失效。波哥不会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除非他存心要取消天堂和地狱的对峙。有朋友说,在他的演奏里,听到了宗教感。我不知道波哥心中的祭坛上,供的是哪位神明?

杨燕迪老师曾引用傅老爷子的说辞——听波哥演奏,会感到莫名和愤怒(大意如此)。我猜除了无法接受他的演绎方式外,其愤懑还来自于如此卓绝的天资、非凡的机能,居然走火入魔(请对照傅爷那双缠满胶带的手,不公平啊)。十四年前,曾经听过他在商城的现场,对他那如涅高兹所说“天鹅绒上的钻石”般的音质,犹有印象。这次,“钻石”上却蒙上阴影。他的看家技术,小音符的快速均匀跑动依然超绝,肖邦第二末乐章,几乎给他弹成了一条又匀又直的“线”,只有配合微妙的踏瓣,下键速率和深浅绝对一致才能做到这点。形成反差的是,震耳的密集和弦像是怒气冲冲、毫无来由的发泄,但奇怪的是,有不少失误。我倒很想求教方家,像波哥这种追求手指技术动作绝对精确的练琴方式,是否会造成密集和弦的准确性下降?此外,明显能感觉到他心态不好,怒气也影响了演绎,传说文化广场电力站施工队的噪音,让波哥在中场发作,是否属实呢?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1-8-13 01: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8-13 01:24 编辑
我听波格弹琴不会睡觉,但会心肌梗塞
波格应该学的不是钢琴而是古琴,那么他就可以根本不受乐谱节奏速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8:20


对我来说,这场波哥莱里奇上海文化广场广场的演出,绝对是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
虽然下半场睡了一会,但是张开的耳朵倒是也一直能飘进断断续续的琴声。真是惊世骇俗啊。

有趣的地方是,一个琴声如何产生到终止的时间进程;不太理解的地方,音符之间的关系被彻底瓦解。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1-8-13 10:2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8-13 10:29 编辑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确实如此。
 
“我最最不能适应的是,在听他演奏时,那种无法呼吸的封闭感觉,他是瑜伽大师,一口气,够常人喘十口的。这让我想起,他的演奏现场有点接近祭祀仪式,催眠或作法。”
http://www.douban.com/note/166551370/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1-8-13 10:30:58 | 只看该作者
我听波格弹琴不会睡觉,但会心肌梗塞
波格应该学的不是钢琴而是古琴,那么他就可以根本不受乐谱节奏速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8:20


广陵散君这个说法高妙。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1-8-12 18:20:11 | 只看该作者
我听波格弹琴不会睡觉,但会心肌梗塞
波格应该学的不是钢琴而是古琴,那么他就可以根本不受乐谱节奏速度的拘束,更加自由的发挥而不被诟病。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1-8-13 01: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ma 的帖子

“睡了一会儿”的音乐会居然还能成为“刻骨铭心的体验”,或者说“刻骨铭心”的音乐会居然还能睡一会儿……看来波哥莱里奇真是创造奇迹了,哈哈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1-8-16 09:2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ma 的帖子


    说实话我上半场是被雷到了,下半场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反而心态好了很多,以欣赏的眼光去听,还津津有味呢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1-8-16 11:47:35 | 只看该作者
我更多关注的不是波格在“艺术”上的探索,而是其商业成功的奥秘。

西方乐谱相对精确机械的记谱方式已经限制了演奏者在速度和节奏上的处理,波格极端的速度的处理,特别是某些慢板中大打太极拳,不说是哗众取宠,至少是有悖作曲原意的,试想如果肖邦认可他的速度的话,恐怕应该将乐谱中音符作修改,比如32分音符改成16分。

而不管是波格如何惊世骇俗的表演,均能激起大众的极大兴趣,正方和反方的激烈交锋是他每次音乐会后的常态,更为有趣的是,即使是对他演奏非常反感的也抑制不住现场聆听他折磨的冲动,这种受虐式的激情正是波格的可怕之处。

联想到当年波格当年参加肖邦钢琴赛的一幕,因阿姐的退出而名声大噪,是一个无意的炒作,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是如何在保持自己一贯的怪异风格时,一直抓住大众的兴趣的呢?是他虽然怪诞而能自圆其说的演绎?是良好的演唱会时机选择?还是在让听众心惊肉跳时,自己保持泰山崩于前大师风范?还是背后不为人知的商业运作?我想这应该成为哈佛商学院的又一经典案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4 14:36, Processed in 0.04755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