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390

查看

10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八缸

25#
发表于 2011-3-25 00:04: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感觉,大剧院的声音风格像听jbl大箱,雄壮有余,润泽不足。还有种号角feel。本人买的低价票,坐在4楼 ...
极品人生则师奔 发表于 2011-3-24 23:31


星海常去,大剧院今晚第一次尝鲜,确实星海和大剧院的声效差异颇明显。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3-25 00:14:59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建成的音乐厅,声音本来就不会很理想的。她的声音还在调整期和适应期。
alma 发表于 2011-3-24 23:58


今晚听后感觉个人对大剧院的声音同样需要适应期。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3-29 07:04: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去广州大剧院做这个实验,有点太贵了哈...
倒是想去去星海音乐厅感受下现场,比较下系统是不是更有 ...
deepspace2007 发表于 2011-3-29 03:45


老吴有机会在星海前排中间位置听场交响乐,现场的宽度,层次是很吓人的,但质感和深度就没有高级系统来得那么夸张,另外,细节和音色的真实是任何器材都给不了的。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3-29 12:37:04 | 只看该作者
知道院士在广州看我这早早交功课算是抛砖引玉啦
八缸 发表于 2011-3-29 12:34

小黄同学没能拿住我八缸兄不介意吧?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3-29 12:41:50 | 只看该作者
就本场音乐会说点个人看法:
1. 广州大剧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都很壮观,属于我喜欢的建筑风格之一,其内部空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2:16

完全赞同院士的第九点!这曲费家罗婚礼弦乐群展示了高超的水准。对一个乐队来说这种快速段落每一个演奏者都要保持节奏一致和轻响度的一致难度很大的。十大之一名副其实!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3-29 12:47:15 | 只看该作者
小黄同学没能拿住我八缸兄不介意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2:37


院士哪里话来!每个人对音乐和演奏者的感知都不同,为什么要强求一致呢?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3-29 12:23:41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观看了这个乐团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虽然大剧院参与了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但丝毫 ...
babebr 发表于 2011-3-27 22:23

似乎德国的管弦乐队都爱这么排座。多少年来俺看只要是德国的音乐会DVD,不论是交响乐,还是歌剧演唱会之类的,乐队好像大致上都是这么排座的。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3-29 12:34:26 | 只看该作者
24号晚上回到住处,上网一看,八缸兄已经发了帖子,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八缸兄也在广州看的,待看到下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0:11


知道院士在广州看我这早早交功课算是抛砖引玉啦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3-29 02:31: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广州大剧院的身上,一是歌剧院体积比星海音乐厅估计大一倍以上,180度舞台离大部分听众较远了,星海是360度的观众包围式设计,让更多听众能更接近演奏者;二是歌剧院高度较大,中间顶部为了不挡住3楼的视线,没有学星海哪样垂吊许多巨大的碟型反射器,所以,大部分位置靠直射声为主,当然就显得不够声压,即使是齐奏爆棚时永远像差一口气一样,与用100w功放推B&W801感觉差不多。三是,不知道是否歌剧院设计突出人声,感觉弦乐的中段有些过了,像有个峰,但是低频又不够饱满,清晰,高频又缺飘逸和空气感,擦弦质感和松香味很淡化,本来编制就以弦乐为主的德累斯顿却并不能让我中毒。反而,此前的周日,和打后的周六我与自文在星海听了两场广交的音乐会,效果比大剧院好多了!打个夸张又容易理解的比喻,一个是干瘦薄的数码录音,一个是生动饱满的黑胶!听了二次大剧院了,第一次1880元的票,第二次是880元的票,我没有信心去试2880元的(财力有限,省下买星海的头等可以买到十几场)穆特了,估计也应该没有我前几年在星海听她的效果好,郁生,老吴没听过她,无论如何也应该一亲芳泽!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3-29 03:45:12 | 只看该作者
郁生,老吴没听过她,无论如何也应该一亲芳泽! ...
百线生 发表于 2011-3-29 02:31

呵呵,去广州大剧院做这个实验,有点太贵了哈...
倒是想去去星海音乐厅感受下现场,比较下系统是不是更有味?是味不是真哈!这个味是指因为拾音器位置的原因,在系统上我们可能听到一些质感非常强烈的声音和音场比较宽深的效果。反正在较大的现场(如此次的大剧院)我们也听不到期望的现场声音(平时对系统要求的若干特性),还不如在系统上好好比较下不同版本给出的不同演绎的乐趣。要想既有现场感又有系统的某些特别突出的声音特性,估计得站在指挥的位置上了!
当然,这不是说听现场不好,而是说不期望在现场听到我们关于声音方面期望的一切。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3-29 12: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3-29 12:22 编辑

就本场音乐会说点个人看法:
1. 广州大剧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都很壮观,属于我喜欢的建筑风格之一,其内部空间以我不全的视域感觉应该是够水滴型,水滴的尖端被切掉后就是大剧院的空间内部情形了;
2. 进到里面,看到那么大的空间,有点担心声音传递是否能量足够,扩散来是否能比较均衡的覆盖全场每一个角落。不过我想建筑师哈迪德是对此动了一番脑筋的,内部结构中墙面与墙面之间没有直线型的连接,全是曲线,墙面也整体呈现出弧形的扩散状,我想这样的结构大概声音的温润是可以基本保证的吧?视觉上不太清楚在哪些地方做了吸引,整体上直观瞧上去这是一个重扩散,轻吸收的剧院。
3. 全场曲目几乎都属于我烂熟于胸的,尤其《魔弹射手》序曲与布鲁赫小协,十几岁时已能倒背如流,演出还未开始,脑海中已经充斥着让我兴奋的演绎了,无数的版本在脑子里“左冲右突”,不可开交。。。。。
4. 总体上说来,摈除声学上某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层面来看,演出是成功的。对于广州大剧院的声音,总体上比我期望的差,但比我“心理准备”的好,比国家大剧院更是好不少,单纯从音乐的层面出发,我完全能够接受。《魔弹射手》中弦乐群之间的呼应以及高中低几个声部间的和声泛音还是能被捕捉到,铜管的泛音听上去虽不够清晰,但颗粒感仍然保持的很好。中场休息时跟自文兄提到:我觉得混响时间稍短了一些,导致高音部分延伸不够顺畅,空间中音乐细节的鲜活度打了一定的折扣,稍稍显得“闷”了点。不过,我大概跟alma持有同样的期待和看法,场地也是需要“煲练”,新建的大型场馆,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物理特性的进一步稳定,磨合到一定层度,出好声的可能性还是可以期待的。
5. 德累斯顿国立没说的,整体声音丰润,厚实,饱满,尤其拨弦的整体统一度之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弦乐群拨弦时与定音鼓之间的呼应让我真实体验到了音响系统中不可能感受到的那种和声效果,即使在不完美的空间声学条件下仍然能听到相互之间产生的泛音共鸣,这绝对是超一流的乐团素质所带来的效果,刚与舒存兄通过电话,他对德累斯顿国立的形容很形象——具有咖啡般的浓香!对此,我高度认同。
6. 指挥齐莱德外形看上去风神俊朗,身材高挑,对所有曲目的把握和整体结构的掌控显示出来一定的功力,不过总体上属于“保守”的演绎,四平八稳吧,我个人没有明显的“不适应”,但也没有明显的“兴奋点”。本来去听这场音乐会我就不是冲着指挥而是奔德累斯顿国立而去的,而且这些曲目脑子中已经有自己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的版本做了三十多年的铺垫,齐先生能够带动乐团演奏出稍显“中庸的”演绎,我已经很满足了,为之喝彩是理所当然的!
7. 小黄同学一出场,掌声雷动,但他往舞台中间一站,那位置我就开始犯嘀咕了,站得那么进去会不会琴声被如此强大的乐团给埋没了?果不其然,整部协奏曲下来,黄同学的琴声都没能发出强大的“琴腔共鸣”,能量感更无从谈起,即使在华彩乐段,小黄同学的琴声也不是那么具有能量(后来的帕格尼尼安可同样如此)。对我来说,尤其对我极其喜欢的布鲁赫第一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情感的张力少了很多,管弦乐团为了迁就小黄而不能尽显能量,这张力从何谈起呢?老实说,八缸兄的感动我没能体会到,即使抛开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海爷后,然后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聆听我也没能被感动,个人以为,布鲁赫是这场音乐会相对弱了那么一点的环节,可能上海那一场好一点?私底下,我觉得黄蒙拉大概更适合室内乐,不太适合协奏曲,至少不适合布鲁赫这样的厚重需要极强能量感的协奏曲。小伙子技术无可挑剔,音乐也没一点时下某些少年天才们那种普遍油腔滑调的成分,但还是缺了那么一点磨炼,但完全可以期待!
8. 不知道国内音乐厅是否普遍存在两端延伸有所欠缺的特性?如果是的话,我可以肯定乐团事先做了排练,然后针对具体场馆的特性进行了位置上的调整,德累斯顿国立在上海与广州的两场音乐会都将整个低音声部移到了与传统交响乐队相反的位置上,等于直接将高低两端融合到了一块,乐队面向观众的右边整个安置了中提琴声部。这样做的优点是很明显的: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德累斯顿之声的总体“形象”,那就是,在厚重浓郁的暗涌中全频段温润流畅的连贯性!
9. 依我看来,整场音乐会最出彩的不在节目单上,而是安可的《费加罗》序曲,呵呵,我觉得即使齐莱德不站在那儿,德累斯顿国立也能流畅无比的将之演绎得完美无暇!!!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3-29 10:11:48 | 只看该作者
24号晚上回到住处,上网一看,八缸兄已经发了帖子,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八缸兄也在广州看的,待看到下半场曲目才回过神来,呵呵。。。。。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6:47, Processed in 0.04303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