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470

查看

14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49#
发表于 2012-9-12 07:5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2-9-12 08:06 编辑
我明白了。我还以为是二者不相关。其实,我觉得兄说的能量主要还是力度响度的意思。兄说这个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和瘦马兄近似。我很赞同他说的极弱的地方,能量不见得小。再进一步说(兄不见得赞同),内在能量大,极强的地方,力度也不见得极大。
桂猪 发表于 2012-9-12 02:59

完全同意桂兄对能量的阐释,其实念经兄说的能量也是差不多的含义。这个能量不是响度,而是音乐家通过高层次的演绎充分表达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对听众内心造成的震撼程度。


点评

那我就还是没明白,你这么说了,我才明白哈哈。  发表于 2012-9-12 22:06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2-9-12 08:0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2-9-12 08:09 编辑
卡尔·穆克应该算是速度稳定的典型吧。他指挥的《帕西法尔》片段,似乎什么招儿都没使,可是力拔千钧。我解释不了他是怎么做的……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9-11 21:53

穆克的录音没听过,就和他风格一脉相承的托斯卡尼尼来说,似乎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大部分持此观点的指挥通常会发展成一个冷静的、异常客观的节拍器。的确,早年的托斯卡尼尼曾遭此诟病,正如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被人称为冷酷的钢琴家,因为他拒绝使用李斯特学派的惯用手法去改变节奏、扭曲音乐。朱利奥·里科尔蒂不断在《音乐报》(Gazzetta Musicale)上攻击托斯卡尼尼,说他顽固僵化,追求数字化的准确,缺乏诗意。里科尔蒂说托斯卡尼尼指挥的《法斯塔夫》像一个“巨型的机械钢琴”。后来不仅里科尔蒂改变了想法,几乎每个人都改变了想法。托斯卡尼尼一旦占领了整个世界,接下来的几十年都面对批评而岿然不动。他被视为一个奇迹,一种自然的力量。“托斯卡尼尼的秘密是什么?”1926年的伦敦《泰晤士报》如是发问。“他是最伟大的指挥,大部分人都同意这一点。”一位法国乐手发誓托斯卡尼尼指挥时不是在看乐队,而是在看音响本身,“他在看声音。”这位强势人物身上有种神秘感,直到他生命的晚年,才有一种新批评流派敢于提出质疑。”

1931年厄内斯特·纽曼(Ernest Newman)在拜罗伊特听托斯卡尼尼指挥了《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纽曼是当世最伟大的瓦格纳权威,这出歌剧他自然烂熟于胸。“我想,”纽曼写道,“那部作品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我都很熟悉,但我很惊讶地发现,有些段落不时地在挠我。”纽曼在乐谱上找到了这些段落。“然后我发现,差不多他所做的就是按照瓦格纳指示的方式去演奏那些音符。”托斯卡尼尼总是有能力平衡音乐线条,并让每一种联系都被清楚地听见,这种荧光镜式的指挥艺术他比任何人处理得都要好

听托斯卡尼尼的音乐会,听众们总能得到一种鞭打式的冲击和释放,那难以置信的完美和谐,那种对音乐横向多于纵向的把握(这对托斯卡尼尼来说是一种对位,旋律线与旋律线之间的平衡,比和声更重要),那种清晰,那种力量,那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正是托斯卡尼尼的特殊贡献。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2-9-12 11:56: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那能量是神马呢?我说我“解释不了”,是说没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解释。音乐演绎肯定是有技术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9-12 00:53


哈哈,既然是演绎嘛,技术总是引领全局的。无论是硬技术也好,软技术也好,想让被聆听者了解到演绎者想表达的内容,就是要靠技巧。。。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2-9-12 12:01: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能觉得技巧这两个字有点刺耳,可能会和天花乱坠,肤浅,表面等词结合起来,其实技巧是每个音乐家之大本。
富特善于弹性速度,是他控制乐团的技巧
索尔蒂善于营造光辉灿烂的音色,也是他控制乐团的技巧
海菲兹外冷内热的演绎,是他把琴的技巧
帕尔曼被骂得狗血的油腻的音色,同样也是他把琴的技巧
再加上大家听到的唱片有制作人,录音师的技巧等等等等,我们是被多少Skill给忽悠到现在啊。。。。。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2-9-12 12:03:0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音乐性,思想性,内涵性。。。等等或实体或虚幻的东西,若不能通过技巧被人于理解,神马都是浮云。。。。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2-9-12 12:04:25 | 只看该作者
俺就等着接板砖了~!~~!!!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2-9-12 12:14:50 | 只看该作者
俺就等着接板砖了~!~~!!!
bluesky 发表于 2012-9-12 12:04

非技巧派先来安慰安慰,俺以为角度不同罢了。不过,现在的技巧审判肯定要刷下去很多大师,西盖蒂之类相信会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批,可我就喜欢他那种技巧。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2-9-12 12:4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2-9-12 12:55 编辑
我的第一反应也和瘦马兄近似。我很赞同他说的极弱的地方,能量不见得小。再进一步说(兄不见得赞同),内在能量大,极强的地方,力度也不见得极大。
桂猪 发表于 2012-9-12 02:59

看来还是我表诉不够清晰,不得不解释解释我所理解的张力(老李这家伙没先界定何为张力,只留下一个坑让俺这样的往里面跳):我看了维基以及百度的解释,都有些“腻歪”,我自己定义我所理解的张力(主要是更容易把握音乐),那是一对对矛盾的综合体,是意欲挣脱的某种事物和情绪间的反向力度。也许,我这力度应该来个引号,以免再次误导瘦兄、桂兄等。

基于我的理解,张力如果只是外在层面地理解的话,可能会认为那是分贝数的瞬间爆增或者逐渐增强(scfan看来是理解了我的意思),某些情况下俺以为是这样的。另一些情况下,比如响度一样,可质感和密度增强了。但如果从内在层面关注,如果再考虑bluesky的技巧观点的话,某些情况下,弱是比强更强的“力度”,一般水准们在很多情况采取“放”的那些点位,一流及超一流水准很可能恰恰在“收”(科尔托的肖邦那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这一“收”所形成的张力经常会远远大于“放”所释放的表面能量和力度而让音乐内在更具能量和力度。

再来,我晕了!

点评

我也晕了,大家对张力、能量这些概念的认知都很私人化。  发表于 2012-9-12 22:03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9-12 12:49:50 | 只看该作者
非技巧派先来安慰安慰,俺以为角度不同罢了。不过,现在的技巧审判肯定要刷下去很多大师,西盖蒂之类相信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2 12:14


那狗兄你说的都是硬技巧拉。。。我还提到软技巧呢。。。否则科尔托之流就不用混了。
事实我说的就是关于节奏的把握,音色的处理都是靠技术来支撑的。所以我个人很喜欢西盖蒂的节奏,这也是他的技术之一嘛!
我提这点主要是对应于老李的问题说的。。。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9-12 12:54:07 | 只看该作者
那狗兄你说的都是硬技巧拉。。。我还提到软技巧呢。。。否则科尔托之流就不用混了。
事实我说的就是关 ...
bluesky 发表于 2012-9-12 12:49

软技巧看来就要握个手了,其实我也一直在强调软的,硬的俺也不会,你会吗?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9-12 18:34:10 | 只看该作者
非技巧派先来安慰安慰,俺以为角度不同罢了。不过,现在的技巧审判肯定要刷下去很多大师,西盖蒂之类相信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2 12:14
西盖蒂初听不讨好,听多有收获。他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巴赫无伴奏都是极品啊。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9-12 19:22:14 |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技巧”也主要是指软技巧,即不是能否把一个快速音阶弹匀,而是指能否通过架构和细节等营造效果。这类软技巧确实很难解释。很多时候,心里有东西,手上自然就能体现出来,根本不用过脑子。但这大概只限于技巧已经烂熟于胸的音乐家;像我这样的半瓶醋爱好者常觉得:只专注于体会音乐家的“精神境界”对于提高欣赏水平帮助不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8:16, Processed in 0.03601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