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909

查看

15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ach111

37#
发表于 2010-5-7 03:09:53 | 只看该作者
对艺术我也是只懂得一些,哪比得上兄台博学多才。
起码兄台读过大部分诗歌,这是我很羡慕的。
现实的生活已经令我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了,
这也是我的局限。
其实学习艺术很有趣的,美术、音乐、建筑三位一体。等等。
从平时的交流来看,兄台已经掌握艺术的真谛,兄台是我的榜样。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0-5-7 03:48:37 | 只看该作者
学艺术我是主张融会贯通的,一通百通的。比如建筑师贝聿铭对雕塑很有研究,他特别喜欢亨利.摩尔的雕塑。贝聿铭本来学的不是建筑学,而是结构专业,但他对艺术特别有天赋。建筑也是艺术,贝聿铭对雕塑的运用已经出神入化。下面这幅是贝聿铭设计的很著名的建筑——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门口就放置了亨利.摩尔的雕塑。是右边那个,左边这个不一定是,因为风格与亨利.摩尔不同,但艺术感觉也很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0-5-7 13:37:25 | 只看该作者
文明交流艺术心得,我就喜欢这种氛围。两位大哥继续啊。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0-5-7 14:03:31 | 只看该作者
贝聿铭对建筑语言的把握,现代性与地域文化传统的融合确实很到位,苏州博物馆也是很经典的设计范例。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当年很多人不习惯,但越看越顺眼。

十年前成都市政府曾经请来贝大爷父子设计天府广场,后来不知为何此事搁罢了,现在的天府广场从空中俯瞰俩太极图案。。。。呵呵,低能的设计师遇到低能的官员审美就会产生这样自以为是的拙劣方案。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0-5-7 14:08:02 | 只看该作者
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当年很多人不习惯,但越看越顺眼。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5-7 14:03

帮大师打打下手,上个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0-5-7 14:11:4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念经大哥:这10封信的精华是怎样的?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0-5-7 14:3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9 04:06 编辑
请教念经大哥:这10封信的精华是怎样的?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5-7 14:11


我以为:是里尔克关于人当如何认识自我的经典阐述,不独单单针对诗人而已。

人的内心世界是可以广大到无边无际的,但我们都被外部世界种种表象迷惑了,尤其一个诗人若不能深深走入自己的内心(简单说就是在内部建构颠覆不破的价值观)去关照,那么当你面对外部世界时永远只可能随波逐流,永远不可能找到可以抛锚的驻留之地。所有这一切,里尔克都强调要在寂寞中去寻求,因为只有寂寞才能给我们展示清澈和澄明的视野。

不甘寂寞的人可能会取得世俗领域种种的成功,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至少我本人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一点也不认为我比他们活得差劲。当然,我也不甘寂寞,但我一直在试着寻找“抛锚”之地。

与兄共勉!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0-5-7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为呼应念经大师,我想谈谈圣雄甘地,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内心要坚持什么?其实在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堡垒,也就是我们的底线,不管我们失去什么,但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没有一个人的生平可以在一个故事里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每年发生的时间都给予同等篇幅,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也都写进去,只能在精神上符合原来的人物精神面貌。不漏掉重要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把人物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0-5-7 15: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溯到1893年,甘地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他在南非的21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06年,甘地第一次宣传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领印度人向南非当局抗议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选举权的提案,举行了游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签名,后又成立了国大党-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1914年他回到印度,积极投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他仍坚持深入群众宣传他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手段是绝食。他为了抗议加尔各答的群众暴乱和促进印度各教派之间的联合而几次绝食。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而使印度与1948年1月正式独立。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印度独立后四天,甘地即遭暗杀。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0-5-7 15:41:34 | 只看该作者
奥斯卡大片《甘地传》就是讲述这个故事的。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看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思考呢?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0-5-7 16:56:06 | 只看该作者
徐悲鸿画的《甘地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0-5-7 17:05:50 | 只看该作者
甘地是个伟人,但放在这里主题太大了。而且,甘地也没时间关心艺术。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5:51, Processed in 0.07810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