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767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109#
发表于 2013-10-20 09:48:01 | 只看该作者
我写得够清楚了,你还是分不清侧压和针压,只能搁置争议了。
J版应好好研究sme的V和3009R了,我斗胆说你从未调准过他们的侧压,因为你没有弄懂他们的抗侧滑装置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3-10-20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20 10:11 编辑
我写得够清楚了,你还是分不清侧压和针压,只能搁置争议了。
J版应好好研究sme的V和3009R了,我斗胆说你从 ...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0 09:48

我讲话用词很严格的。我没有否认V臂上有弹簧调侧滑,但V臂是动态平衡的臂。3009是小吊锤来调侧滑。我可以明确地和你讲3009不是动态地调侧滑。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3-10-20 10:08:20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愿意听你讲一下什么是动态调侧滑力。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3-10-20 10:15:58 | 只看该作者
吊锤的拉线与唱臂的夹角,随着唱臂的移动而改变,就等于改变了他的矢量牵引力,所以他的抗侧滑力可以随着唱臂的移动产生变化。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3-10-20 10:22:27 | 只看该作者
吊锤的拉线与唱臂的夹角,随着唱臂的移动而改变,就等于改变了他的矢量牵引力,所以他的抗侧滑力可以随着唱臂的移动产生变化。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3-10-20 10:27:5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v臂,它是个动态臂。它的针压不是重量平衡静态来调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3-10-20 10:40:2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提过针压!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3-10-20 11:1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20 11:27 编辑
没有提过针压!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0 10:40

到目前为止,这都是我第一次听到的

动态抗侧滑。
移动的线圈比移动的磁铁更准确地拾取电信号。

呵呵!故我看到你讲动态抗侧滑,我想一定你是把动态平衡臂搞混在一起了。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3-10-20 12:11:31 | 只看该作者
按现在的观点来看,在黑胶系统上你没有听过的论据还有很多。

点评

阿杰哥哥,百无聊赖?!两个字:嘥氣。  发表于 2013-10-21 19:11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3-10-21 22: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中山张 的帖子
写这个帖子只是以实际调整为依据的探讨,并不针对任何人。
音响以及黑胶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和黑胶唱片大行其道时大不相同了。
对于以前的经验,常常在实际调整中产生新的疑问,觉得有必要对以前的论据再作重新的认识和探讨。
既然J版没听过动态抗侧滑,估计也不会知道V臂抗侧滑的工作原理了。
支点臂在唱片正常的循迹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向心的侧滑力(产生的原因有机会再探讨),造成唱片坑纹内侧的压力较大而外侧的压力较小。
为了使针压能够平均地分配给左右两个声到,必须加入一个向外的牵引力,使唱臂在循迹过程中处于平衡,这就是抗侧滑力装置。
所谓弹簧回转抗侧滑装置,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弹簧丝(或弹簧拨杆),将向内作循迹移动的唱臂拉(推)回原点。
当唱臂处于外圈时,弹簧丝的拉伸(或弹簧拨杆的受压)距离较短,所产生的回转力也较小。
当唱臂处于内圈时,弹簧丝的拉伸(或弹簧拨杆的受压)距离较长,所产生的回转力也较大。
这就是弹簧回转式抗侧滑装置的动态增强抗侧滑力的工作原理。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3-10-21 23:53: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留待探讨侧滑力的成因再探讨,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3-10-22 09:4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22 10:16 编辑

动态抗侧滑这个概念是好的,但在实际中没有的。不信的话,我给阿杰兄一个课外作业。看看哪一个我们大家认可唱臂厂家说他们的臂上的抗侧滑装置是动态的。要直接引用厂家的说法。也就是说抄书。

呵呵,当然我是讲道理的,我们从道理上来看看。现在目前市面上典型的抗侧滑装置大致为四种(知道有更多类型的朋友可补充)。

1.垂重式。比如SME 3009。这种垂重的重量是不变的。
2.杠杆式垂重。比如Graham的臂,由于垂重杠杆的作用,臂的位置移动,垂重的重量会有微小的变化。
3.磁铁式。它是利用磁铁的吸力来抗侧滑的。比如Graham的Phantom。
4.彈簧式。它是用弹簧的张力来控制侧滑的。比如SME V。1976年就有人申请了这个美国专利。下面是这个专利的介绍。

http://www.patentstorm.us/patents/3948529/fulltext.html

后三种装置当臂的位置移动后,其重量或张力会有少许的变化。当然,从这点来说,我觉得把这种微小的重量和张力的改变误认为是动态地抗侧滑是情有可原的。尽管是种误解。

抗侧滑力在理论上和针压有种比例关系。粗略地可为1:1。即针压为两克时,抗侧滑力也为两克。比如SME的V臂,它用弾簧来控制针压,也用弹簧来控制抗侧滑力。看看SME官方的说法

Anti-skate control operates through tension spring and filament. Dial corresponds with VTF and has positive OFF position.

同时,抗侧滑力的装置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作用时对臂的影响,又可调节。这时垂重和弹簧等机制就应运而生。在这同时也导致了这些机制在臂位移时有微量的变化。假如这种变动是为了动态地控制抗侧滑力,这些厂家是不可能只字不提的。

单就目前的抗侧滑力装置来说,绝大部分的玩家和专业人士都认为抗侧滑力是个静态的作用力。故我在我的调节LP的文中也采用了这个观点。如果我还记得对的话,我曾经看到过有个日本玩家提出过类似动态抗侧滑力的说法。但这不是主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观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1:59, Processed in 0.041191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