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768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73#
发表于 2013-10-12 21:01:03 | 只看该作者
电子当然不如拉线差别明显,但也是一个理。

点评

车的例子是如果车重才800公斤,那么它即使配一台差一点扭矩的2.0也会比一台1800公斤的3.2更迅捷。这就是互为作用的结果  发表于 2013-10-12 21:13
微动态的展现应该与细节是否有丢失有关,而细节再生的多寡并不取决于单一因素,应该是互为作用的结果  发表于 2013-10-12 21:08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3-10-12 22:5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10-12 23:05 编辑

提供几张图片,转载于JDBBS-执迷尔悟兄的帖子

唱头1



唱头2



针尖1



针尖2



针尖3



针尖电子扫描放大1



针尖电子扫描2



音槽扫描放大200倍



音槽扫描放大500倍



音槽扫描放大1000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谢谢好图!解构得一清二楚。  发表于 2013-10-13 23:52
这个图片好!!  发表于 2013-10-13 06:19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3-10-13 07: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13 08:04 编辑
从悬挂点来看,唱针部分比磁体部分还重,只需稍加阻尼,就完全可以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磁体悬浮在线圈中,完全没有阻力地接受针尖传过来的震动,也不会干扰唱针的循迹活动。

这是不对的,由于MM是天平式的,针尖的振动必须通过阻尼才能传到磁铁。阻尼材料必然影响到振动传输的有效性。fs兄讲“我还是认为软阻尼吃细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很赞同。MM的阻尼对细节的影响要大于MC的阻尼。这是因为它的构造。阻尼总是会影响细节,但在不同的位置,其影响会不同。

而且由于力矩较短,在接受同一张唱片的震动时,磁体的摆幅远大于线圈的震动摆幅。如果按J版所述,动磁和动圈功能完全相同的话,能够获取的细节以及动态反差比就明显好于MC了。

这也是不对的。磁铁或线圈越接近针尖,其感受到的振动越精确。London Decca的MI中的铁(注意不用磁铁是为了减少移动质量)离针尖大致为1mm,就是为了精确传输针尖的振动。下面是London Decca 的图。




而且由于线圈较重、唱针的力矩较长,必须使用较大阻尼系数的橡胶片来将线圈悬挂在固定磁体上。

这也是不对的。MC的底部阻尼不是你这样想象的。MC的阻尼在针杆㡳部这要优于通常的MM的天平式的悬挂。MM的阻尼会加大MM的移动质量。

而且由于力矩较短,在接受同一张唱片的震动时,磁体的摆幅远大于线圈的震动摆幅。

这没有多大关系,振幅大,输出高罢了。并不表明信号拾取的准确。

我为什么赞同FS的讲法,这是因为他注意到了MM和MC构造的不同及它对声音的影响。

1.由于杠杆作用,MC的构造使得它的移动质量要小于MM。
2.MC的线圈比MM中更接近针尖,这样它可更好地感应到针尖的振动。
3.通常MM中的阻尼要比MC中的阻尼更对振动有影响。这是不利于拾取信号的。

为了有效利用阻尼在针杆底部的优越性,有的MM唱头设计为如图。这图是我画的,不太精确,只是示意。这是MMC,Moving Micro Cross。它针杆上有两块磁铁,一块传左声道,一快传右声道信号。这种MMC的移动质量可比MC更小。


我们不应怀疑MC的移动质量小于MM,故MC优于MM这个讲法。我们可讨论的是为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3-10-13 12:33: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结构图貌似只能说明是省力杠杆,针尖需要的力矩小。
是否能小于传统MM结构的力矩并不确定。
从针压和循迹看,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3-10-13 17: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明明MC的阻尼既大又硬(这其实是有利于声音稳定的,有机会再探讨),唯有使用比MM唱头更长的力矩、更大的针压才能处于平衡,为什么还一直强调MC线圈的移动质量要比MM的磁体轻呢?
懂杠杆力学原理的都会明白吧。
从针压的大小,就已经清楚唱针的循迹能力了。
磁体移动质量小、需要的阻尼也较少,对针尖循迹的牵制自然较小,用较轻的针压就能够顺利完成循迹任务。
线圈的移动质量较大,需要的阻尼也较硬,对针尖循迹的牵制较大,要用较重的针压才能应付。
其实影响细节信息的获取并不在移动质量的大小已及阻尼的大小,在此纠缠毫无意义。
加入合适的阻尼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循迹任务,这就够了。
阻尼的大与小,对声音的稳定已及循迹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那是另一个范畴的了,只是不把阻尼的原理弄清楚,是很难再探讨下去的。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3-10-13 18:03:38 | 只看该作者
杰哥,我觉得单独去讨论移动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和阻尼大小(里面也应该包括针杆材料、形状等等参数)、针杆力矩各力臂比例等各项参数一起结合讨论才有意义。

在细节再生这一点上,我也比较认同感生元件越靠近振动源的越不容易丢失细节。

前面BJMA和时光也提到过MC的针杆结构都是省力杠杆结构居多,就算相对重些也可以利用更小的振幅来完成工作,而MM的杠杆比则明显偏小,就算轻些也只能靠较大的摆幅去产生电压,大摆幅相对而言其实是对细节再生完全不利的。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3-10-13 18:29:35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也觉得,在满足循迹能力要求的前提下,移动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并不是引起MC与MM在获取信息上的差异所在。
归根结底就是在于动磁与动圈的物理差异。
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证明:“MC唱头移动质量比MM轻,所以获取的信息也比MM多”这个观点完全不成立。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3-10-13 19:38:3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观点和杰兄比较相同。
这里提供几个思路,各位老大看是否在理:
1,我们先短路针尖和针杆,那么MM就可以认为是磁体振动,线圈产生感生电压。因线圈是被动产生感生电压,所以存在耦合损失和迟滞。而MC是线圈振动,线圈产生感生电压,因线圈是主动产生感生电压,是否可以认为不存在耦合损失和迟滞?
2,出于物理条件限制,MM一般是大线圈小磁体,而MC一般是小线圈大磁体,MC的线圈基本可以认为是在很强的等磁场内振动(反之常规MM很难做到这点),是否MC相对来说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失真?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3-10-13 21:22:2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MM唱头来说,反应迟滞是必然的,至于耦合暂时还想不明白。
所以采用较粗的针尖,已经足够应付固定线圈的感应速度了。
即使再精细的针尖,对于增加线圈的反应速度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增加了调整的难度。
由于敏感度低,再加上阻尼系数低,唱针跟随性好,循迹能力较强,
在当年对于只喜欢音乐、对声音没有太高的要求、也不具备动手能力的朋友来说,简直就是大救星。
可是到了现在,可以用CD或者是MP3来替代,完全不需要构建黑胶系统。
所以说MM唱头没有存在的必要。
反观MC唱头,线圈通过阻尼胶片直接固定在磁体上,再加上针尖直接传过来的震动,使线圈具有良好的同步反应,直接将动能转化成电能。
不过由于阻尼较高(原因再探讨),循迹能力会有所下降,再加上MC摆动幅度很小,为了不让微小的坑纹震动信息丢失,需要使用精细的针尖来捕捉唱片信息,就更加重了调整的难度。
调整不当的话,轻则会丢失信息,听感上不如MM。重则会产生严重的失真(拆声)。
对于想加入黑社会的朋友来说,一定要三思啊!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3-10-13 21:28:35 | 只看该作者
初步结案!
更深层次的解析二者差别的原理、技术手段,希望有专业高人来解答,比如唱头有直接设计、生产商!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3-10-13 21:33:54 |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都已经诸多争议了,还更深层次?
估计能有多少人看的明白呢?

点评

呵呵呵,这里不乏高人,但可惜愿意发言的不多,我感觉着帖子才刚刚开始。  发表于 2013-10-13 21:48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3-10-13 23:2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14 04:55 编辑

这里我上几篇有关唱头的文章,可是都是英文的。读的懂的话,可帮我们了解唱头的构造和原理。













其中一篇有关如何计算移动质量的文章。其计算过程并不简单,而且就是你了解了计算过程,你还得有很精确的对这些小的部件的测量。这对很人都无法做到的。但这里我把这文最后一页摘了出来。这里你可看到,虽然针的总质量(Total Mass)可以是大,但其移动质量(Equivalent Mass)可以是轻。看图中唱头A,其总质量是5.31克,其移动质量为0.56克。唱头B的总质量为9.28克,这个总质量要重于唱头A的。但是唱头B的移动质量要轻于唱头A,只有0.337克。从这个例子,我再次说明了单是看照片中的体积大小并不能说明移动质量这个概念。再看唱头D,其总质量为4.88,要轻于唱头B,但它的移动质量要大于唱头B,为0.747克。




不过由于阻尼较高(原因再探讨),循迹能力会有所下降,再加上MC摆动幅度很小,为了不让微小的坑纹震动信息丢失,需要使用精细的针尖来捕捉唱片信息,就更加重了调整的难度。

MC的振幅也是可以大于或等于MM的振幅的。MM的振幅不是绝对大于MC的。看下图。




0处为阻尼,从0到a和b的矩离相等。如MC的线圈在a,MM的磁铁在b,这样两者振幅相等。如MC的线圈在c上,这时MC线圈振幅大于MM的磁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J版忽略了阻尼大小的区别了,MC阻尼大于MM,一般而言线圈的振幅也会低于MM磁体  发表于 2013-10-13 23:4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2:16, Processed in 0.057075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