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297

查看

156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唱片里的极品人生】本坛网友2010年十大唱片选

1#
发表于 2011-1-5 10:18:2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1-6 16:05 编辑

公历新年已过,农历新年将至。评选个人年度十大唱片是个好习惯,请坛里的诸位大佬拨冗参与!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1-5 22:5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7 00:47 编辑

欠了一屁股作业,其中就包括这个。先把唱片贴上,文字部分慢慢补。

1。切利的莫扎特&海顿。今年是我的莫扎特年,听了不少莫扎特,所以肯定要选点莫扎特。切利这张的莫扎特的四十还不是特别过人,但他的海顿92 实在太精彩了。除了更加浑厚的配器,更加绵密的音色,更加精致的组织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强化了本曲丰富的情感上变化,极其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我下一年准备多听点海顿。
关键词:海顿的浪漫

2。萨尔兹堡音乐会2:弦乐四重奏与教会音乐的神圣夜晚。 由萨尔兹堡独奏家乐团演绎莫扎特、Wolfgang Hein、 Joseph Messener、Johann Michael Haydn、Johann Baptist Vanhal等的作品,其中包括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k160\K158,Wolfgang Hein的圆号组曲,Joseph Messener一个女高音圣咏,Johann Baptist Vanhal 的一个管乐组曲。时任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院长的伯恩哈德·鲍姆加特纳(Bernhard Paumgartner,1887-1971)想要寻求真正的“室内乐之音”(Camerate Sound)。他对声音的精确度要求极为严格,鲍姆加特纳认为,室内乐是还原巴洛克及浪漫乐派最好的途径,音色应该做到简洁、丰厚、匀称,于是组织莫扎特音乐学院的教师、毕业生和优秀学生组成了萨尔茨堡独奏家乐团。所以,这张唱片就是古乐。在这张唱片里我比较惊艳的不是莫扎特的2个弦乐四重奏,而是Wolfgang Hein的圆号组曲和 Vanhal 的管乐组曲。
我在维基上看到这段很有意思:Haydn, Dittersdorf, Mozart and Vanhal played String Quartets together. Haydn and Dittersdorf played the violins, Mozart the viola, and Vanhal on cello。。。。。。
关键词:莫扎特时代的声音

3。塞尔金、阿巴多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12、20钢协。音色纯净清澈、演绎明快洗练,不故做忧伤而直达人心。这里的12钢协太赞了,非常雅致愉悦,应是塞尔金毕生最伟大的录音之一。他的境界太高了。塞尔金清除莫扎特钢琴曲某些令人感到浮华的表象,减少速度的变化和弹性,以呈现出精神内涵上的高远。
关键词:塞尔金的高远


4。Sofronitzky:  俄罗斯钢琴作品
关键词: 言不可及Sofronitzky

5 。Tipo 的巴赫。Tipo 的巴赫有非常丰富的色彩,迷人的节奏,充满活力。这是现代版的巴赫,非常甜美。极品人生对这个版本有所讨论,如下: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31&page=1
关键词:妖娆的巴赫

6。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四弦乐四重奏,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如同圣马丁一样,是一直全弦乐乐团。我在现场听过他们的演出以后,非常疯狂的将他们带来的所有四张唱片全部买下,我被他们的音色迷住了。这个乐团由极好的弦乐特点,饱满温暖富有一种弦乐的香味。将老肖的四重奏演绎成弦乐的篇章,显然是化简为繁,举轻若重,但是这个演绎处理我觉得值得,这个演出既保留了弦乐组的精致,并通过更丰富的音色变化、更有情感性的演奏获得了精妙绝伦的效果。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已录制了数量惊人的CD唱片,其中沃尔顿的《弦乐奏鸣曲》和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135号》唱片荣登2006年3月《留声机》杂志的"本月最佳经典CD"排行榜。错过这场演出的朋友们有点可惜,因为这个小交响乐团与著名的RCO,在荷兰的名声一样。我现在是他们的忠实粉丝。关于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在上海的演出可见这个帖子:
http://flamesky.gamefm.com/info/728
关键词:弦乐之美

7。Chant:music for paradise. 话说Universal 公司的一名探子偶尔听到了几段STIFT HEILIGENKREUZ熙笃会修院僧侣唱的日课经,脑子一动,找到该修院的院长商讨,签约出碟。没想到此碟一出即登上畅销排行榜第九位。圣咏作品居然可以和流行音乐一样畅销,实在是很少见的。不过我听完后觉得确实比格里高利耐听一点,多声部的歌唱确实可以迷死人。我有段时间非常喜欢听圣咏,以前喜欢听女高音的圣咏,现在这张男声圣咏一样出色。
关键词:心灵的宁静

8。于红梅:刘天华十大名曲:于红梅是二胡新生代演奏家,这个唱片于红梅把她的演奏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细腻感情真挚,琴的音色也不错。关键词:弦韵犹闻,大师尤存

9。周云鹏:中国孩子。啥都不说了,这张唱片我要掉眼泪。
最给力歌词: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10.珍藏顾圣婴:这2 张唱片里顾圣婴弹出了她的内心诗意。她确实非常适合谈肖邦,极佳的乐感,天然的气质。关于这张唱片可以看这个地方:http://music.douban.com/review/3694454/
关键词:被背叛的遗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1-5 14:04:26 | 只看该作者
不敢在大佬面前班门弄斧,期盼大佬们的佳作,我等小字辈们好按图索骥。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1-5 14:1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购买。。。。。。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1-5 14:16:53 | 只看该作者
2月17日晚19:30,上海音乐厅英国古乐协会乐团(AAM,霍格伍德当年的亲兵)由他们的新指挥Egarr带领,上 ...
scfan 发表于 2011-1-5 13:16


谢谢思凡兄推荐,这场音乐会我也在关注;上周收到一张上交的明信片,上半年排的满满当当的演出计划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1-5 14: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1-1-5 22:28 编辑

手头有些事情,另外8张/套稍后补上

PS:已完成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1-5 14:27:24 | 只看该作者
十部现代音乐作品(也可以看做十篇随笔吧。)

响应SCFAN版主号召,交作业。我把一些自己写的现代作品的文章修订了一下,就作为“十大”的作业吧。(本帖并非全部原创。)

1、勋伯格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后来他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跟他学习对位法,这就是他所受到的唯一正规音乐教育。1897年,他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首先出版。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的作品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勋伯格除写有大量音乐作品外,还有许多音乐理论著作,其中有《和声学教程》、《和声的结构与功能》和《风格与思想》等等。1951年7月13日,勋伯格在美国的洛杉矶逝世,终年七十六岁。勋伯格的最大贡献在于继承、发展并最终打破了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系统地创建了序列主义的音乐理论和方法,从而完成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历史性任务。

勋伯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5年至1936年,呈献给韦伯恩,1940年由克拉斯纳演奏,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演,用十二音体系作曲。第一乐章为三段曲式,首先在模仿性节奏下出现半音阶动机。音列照原型出现独奏小提琴形成高潮,中途出现切分音节奏,速度减慢后,小提琴在高音区域奏分散和弦性音型,发挥独奏技巧;第二段为不太快的活泼的行板,中段有舞曲风格,接近末尾出现开头的半音阶动机;第三段为再现部,回到原速,安排了一段华彩,在强调半音动机下结束。第二乐章以优雅的行板开始,结构为缩小的奏鸣曲式,前半段为歌谣曲式,后半段为即兴形式。第三乐章类似回旋曲式,小提琴如歌地奏第一插句,接其后推移部,以片断性素材推向高潮,主题再现后小提琴形成华彩导向结尾。这部现代作品音乐语言非常奇特、晦涩,但整首作品又非常耐听。她表达了现代人的种种复杂思想和情绪…….(部分资料来自网上和书籍,仅供大家参考)

2、阿尔蒂尔.奥涅格及其艺术!!

阿尔蒂尔?奥涅格1892年生于法国勒阿夫雷;1955年卒于巴黎。是瑞士作曲家。学于苏黎世音乐院(1909-11)和巴黎音乐院(1911,是维多尔和丹第的高徒)。1920年起成为被称作“六人团”(Les Six)的法国作曲家小组的成员。他接受的是德国人的音乐教育,巴赫、贝多芬、瓦格纳是他的导师,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称巴赫为“伟大的榜样”,在作品中经常采用巴赫式的复调音乐进行创作。他后来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受印象派音乐影响,但他的音乐更加继承了德国的传统,作品浑然天成,雄浑而辉煌。缺点是缺少法国式的轻灵,显得质朴、敦厚。1921年《大卫王》(Le Roi David)问世,为他赢得巨大声誉。

“做一个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是阿尔蒂尔?奥涅格终生的信仰。其实他的作品除了具有德国传统特点,他还是比较前卫的,不受德国传统限制。奥涅格的最大特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就是追求作品的真情流露,很难说他的美学准则是什么,他为真诚而写作音乐。他广泛采用过去和同时代的各种手法,如多调性、四度叠置的和声、不协和的对位、各种复杂的节奏等等。他从格里戈里圣咏、爵士乐、十二音体系等许多完全不同样式的音乐中吸取他所需要的养料。他说:“我的愿望和志向是创作这样一种音乐:它是广大听众能够理解的,但是,为了使音乐爱好者感兴趣,它又是尽可能摆脱陈词滥调的。”如果一定要说他的特色和风格, 他的风格接近新浪漫主义风格,不过,出于他对巴赫的景仰,他的作品深受把洛克影响,并且贯穿到他的很多作品里。他的音乐大多是有调性的,而且具有深厚的真挚情感。有时爆炸力非常惊人。

在西方现代音乐中,阿尔蒂尔?奥涅格不属于那一派。有时,他的音乐中的不协和音响可与勋伯格的新维也纳乐派相媲美,然而他没有建立自己的流派,他走得小心翼翼。不象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或勋伯格。在20世纪,有这样一批作曲家,他们利用现成的手法,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写了很多独具价值的作品,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种种风貌。在这当中,无意中对很多作曲手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他们对20世纪音乐的贡献。奥涅格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奥涅格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约200部。其中,如管弦乐曲《太平洋231号》(1923)非常有名。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1935),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美丽的作品”,用了圣咏、舞曲、民歌和奥涅格自己的富有浪漫主义激情的音乐语言。《第三交响曲》(1946)很有新意。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成名作《大卫王》(清唱剧,1921年)、《第二交响曲》(1941)、《第五交响曲》(1950)等。此外,他还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我是一个作曲家》(1951),记载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触。

简单地说,阿尔蒂尔?奥涅格是我行我素的,不太受其他流派左右,而是坚持自己的个性风格(尽管这种个性风格最终没有形成流派),但他对现代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

3、肖斯塔科维奇的悲歌

从整个音乐史来看,肖斯塔科维奇无疑是最有才能、非常全面的作曲大师之一。他是真正真实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真诚地在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音乐家。从欣赏这个角度来说: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无疑是最好的入门之一,而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会感觉比他的交响曲更为内省,更加耐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继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以来最为深刻、更为辛辣的室内乐。我们更能从音乐中了解他的人生。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无疑具有自传性质。我想在168,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象马勒那么有争议的,哈哈。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我接触得比较早。在90年代听过一些肖斯塔科维奇的现场,当时为他的交响曲震撼而开始对他感兴趣。如果你对肖斯塔科维奇一时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用耳机来听。肖斯塔科维奇并不艰深苦涩,我觉得我对他的作品有比较大的兴趣,和他的音乐的音响性、思想性、人生哲学有关。最早基本上是喜欢他的交响曲,感觉非常丰富、震撼。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创作重镇,庞大的结构,黯然的色调,冥想的气质以及间或爆发出的狂烈的激情等特点在这里得到集中而全面的体现。我想马勒之后,只有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比较吸引我了。对很多他的交响曲我并没有对他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更多是聆听音乐本身,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很合我的口味。听多了巴赫,换换口味,听肖斯塔科维奇很有感觉的。我几乎是听了很多音乐家的作品,才开始系统地听肖斯塔科维奇的,感觉他的音乐世界是个巨大的宝库。爱乐早期,我经常会为勃拉姆斯只写了4部交响曲而耿耿于怀,但今天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里得到了最大的补偿,因为他写了15部……他的作品太多但又太好了!

肖斯塔科维奇小时候是个神童,11岁时开始写音乐作品。第一交响曲是他的毕业作品。我很早就听过他的第一交响曲,记得是伯恩斯坦的版本。会感觉与别的作曲家明显不同,此时他已经初步在他写的音乐作品中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天才总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对肖斯塔科维奇具有极大吸引力,从而导致他开始走他完全与众不同的道路。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在30年代后期,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完全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老肖的交响曲特质。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中后期创作,他的作品数量非常多。他有许多作品我还没听过,慢慢挖掘这些音乐宝藏吧。我感觉对一般爱乐者而言,肖斯塔科维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要完全进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世界是需要一定人生经历的。他不像莫扎特,谁都很容易欣赏……

对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象交响曲、协奏曲等作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刚开始听时会有这种感觉的),只要你深入下去,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独特音乐语言,很多作品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听他的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会感觉到他写慢板写得非常优美而不俗气的。他的很多作品基本上是熙嚷,忙碌的节奏,无与伦比的优美的慢板乐章,间或火爆的喷发,基本上他很喜欢这种多元、复杂的混合体。如果听肖斯塔科维奇一下子找不到感觉,可以先听他那些优美的慢乐章。像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都非常容易理解和共鸣的。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听肖斯塔科维奇也不是一定要听。但听肖斯塔科维奇,会令我们对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忆苦思甜吧。其实我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人很感兴趣,我经常在晚上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不乏尖刻,睿智和幽默,表达了作曲家的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因为通过他的音乐,我们会真正理解他。“研究”多一些肖斯塔科维奇,我们的内心世界会更加丰富、更加沧桑、也获得更多一些的音乐感受。多年以前李德伦去过苏联,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苏联人问李德伦感觉如何啊?李德伦苦笑:“怎么如此沉重呢?”哈哈。1992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指挥家李德伦来到清华大学,义务普及古典音乐欣赏知识,其间向清华学生们讲述了这一典故,谈了他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不理解到经历沧桑世事而慢慢领悟这部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4、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

很久好朋友就向我推荐肖斯塔科维奇这首交响曲了。周六,周日反复听了多遍,既发烧又好听。本来想买一套黑胶听了再写些感想,无奈黑胶太贵。所以现在先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买黑胶呢?因为自己是个发烧友,而这部作品非常非常猛烈。1905年革命的主题以前就引起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兴趣:它反映在他的一些诗歌里。套曲的核心长诗是《一月九日》。它的主题材料运用在第十一交响曲 里。此外,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里还运用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革命歌曲 —《听》,《囚犯》,《你们牺牲了》,《发狂吧,暴君》,《华沙革命歌》以及选 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T.斯维里多夫的轻歌剧《亚洲金莲花》的一个主题,剧情发生在二 十世纪初.........

四个乐章分别是《冬宫广场》,《1月9日》,《在记忆里》和《警钟》。这部作品最明显有两个特点,音响性和戏剧性。这部作品虽然也有一些传统性,但她更是现代的。乐曲配器极具特点,尤其鼓声非常震撼。发烧友可以在第二乐章得到巨大满足。但我更看重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因为她是为纪念1905年的俄国革命而作的。

5、悲剧场景——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第8交响曲,C小调,Op.65,作于1943年,同年在莫斯科首演,由穆拉文斯基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创作这部作品时,正是卫国战争走向转折的时期。肖斯塔科维奇称:“第7和第8交响曲是我的安魂曲。”相比较,这部第8交响曲充满了悲哀的气氛。当初,这部作品首演后曾被说成是反苏维埃与反革命的“因为肖斯塔科维奇在战争开始时写了一首乐观主义的交响曲,现在却写了一首悲哀的交响曲。”“因为现在我们在进攻,在消灭法西斯,肖斯塔科维奇却悲悲戚戚,这意味着他站在法西斯一边。”这部作品包括5个乐章:1.柔板转不太快的快板。这个乐章充满那种面对焦土的沉郁与悲哀气氛。2.小快板。3.不太快的快板。4.中板。5.小快板。这部作品的精华在于第1乐章于第3乐章的对比。第3乐章那种鼓和号的出色运用,那种速度的节奏把握真是动人心魄。肖斯塔科维奇对此曲解说:“如用短语来描述这首作品的内容与根本思想,便是‘人类是快乐的’。暗淡的一切都会消散,美丽的人生从今天开始。”。(待续)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1-5 10:39:32 | 只看该作者
2010没买什么唱片,CD多年没买了,黑胶都是普通货色。
现在又在外地,没听不能乱说啊。
不过支持SCFAN兄这个建议,到时我凭记忆看能写几张。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1-5 12:0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1-1-9 11:41 编辑

2010年,我的十大唱片:
1、克莱默与阿格里奇的舒曼第一&第二小奏

这张唱片不仅演的好,让我喜欢上了小提琴家克莱默,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张唱片是我第一次得到的奖品,意义非凡。

2、EMI RABIN 6CD套装

这套唱片是女友给我的礼物,我女友平时不感冒我的爱好,刚认识的时候还对我买唱片比较反感;但是今年她居然会送我这样一套唱片,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感动,也因此赋予了这套唱片更加珍贵的意义。我先前也表示过,我今年会带我女朋友多听听音乐会,我尽量挑大家都听的开心的曲目。


3、施耐德汗与肯普夫的贝多芬小奏全集

施耐德汗的琴声一直会柔软到我心底,再加上肯普夫朴素稳重的钢琴伴奏,使得这套唱片内敛深省,透露出贝多芬性格中孤独而又温柔的一面。(我非常喜欢这套唱片,恰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又多收了一套作为备份,这一年里、我前后共收留了2套)


4、鲁宾斯坦与莱纳合作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这以前我非常讨厌勃拉姆斯的这部钢协,我认为这是一部没有美感的作品,只是强硬的弦乐;正是这张唱片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现在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但我一年里几乎只听这个版本,而且每一次聆听都会有新的发现。现在我才知道,勃拉姆斯这部作品实际上还有些含蓄,很多隐秘的弦律埋藏在其中,需要多次聆听来发掘。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巨大的转变,一切还要归功于鲁宾斯坦独到的处理,以及莱纳携手芝加哥交响乐团作出的极具精神与浪漫风格的合作,录音也是非常棒的。
(这张唱片同样也是一波三折,以至于同一年里我连续买来了两张,为什么这样?因为第一张被我不小心弄坏了。)


5、李赫特演奏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专辑

“5”在个位数中是个比较中立的数字,在中国人的心中,“5”也是个比较重要的数字,在西方人眼中,对称也是哥特式建筑的精髓。
所以在这个位置上,我要放上一套由李赫特演奏的以浪漫主义晚期至现代主义早期的作曲家为主导的钢琴作品专辑,其中包括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作品。
之所以放上这套唱片,是因为我在过去一年里一个主要的开拓方向就是向浪漫主义晚期至现代主义早期这一段时期致敬,这段时期的音乐更加拉拢了古典音乐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作曲家在其中更加贴切的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不再过分的沉溺于浪漫主义时期对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这样的音乐,对于像我这样存活在当代的轻年人,似乎更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这段时期,特别以二战中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最为出彩夺目,要问演奏这些作品谁是行家?那其中肯定有李赫特。


6、林赛组的第一次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录音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其实我内心最喜欢的一直是意大利组的录音,特别是晚期五首,那真是套美妙的唱片,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第一次准备要接触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时候所选择的版本。而现今手中的这套林赛组的录音,是我在过去的一年中购入的,因此得以如选我的十大唱片;当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还购入了维格组的立体声版全集录音;不过在两厢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了前者。
林赛组的琴声非常好听,切切耳语不断,中性的演绎中也透露着一份仁爱。特别在晚期五首中,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展现的较为温暖、厚实,乐句也处理的非常亲切,深得我心。像晚期五首中的op.131,林赛组在挖掘贝多芬晚年比较沮丧的内心时,还可以在同时多维的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把悲观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动力奉献给听众;这样的演绎,只叫我不自觉的陷入了沉思。


7、施瓦茨柯普芙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选

我平时很少听艺术歌曲的,英语还是吊儿郎当的水平,更别提很多艺术歌曲还是德语的;所以入选这张唱片多少有些懵懂的意味。但是这张唱片确实气质非凡,施瓦茨的演唱细腻甜美,还略带点忧郁;艾德温.菲舍尔的钢琴伴奏柔软富有弹性,节奏上与施瓦茨的气息天作之合;两者的合作,把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优美的旋律缓缓引出、娓娓道来;再稍作点功课,把中文译词对出,就着优雅的旋律与淡淡的忧伤,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一张二手唱片,黑白照片似乎掩盖不住施瓦茨的锋芒。


8、杜普蕾在EMI的录音合集

这套唱片怎能不叫我心动呢?杜普雷在EMI留下的珍贵录音,都在这里打包了。
杜普雷的埃尔加大协让多少人为之倾倒,是什么力量?是悲剧?还是悲剧的人生?很多时候,我真想捏住一把大提琴来寻找答案。而在这套唱片里,杜普蕾不止为我们带来了埃尔加大协,几乎还囊括了所有重要的大提琴文献,众多的大提琴协奏曲之外,还包括了与巴伦合作的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全集;与巴伦、祖克曼合作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我要说这真是一套漂亮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录音,音符洋溢着青春与活力,三件乐器的音色都十分的饱满,互相间、时常还会有些幽默的表现。可见录音好极了。另外不要疏漏,这里还收录了两首巴赫大无的录音,这是杜普雷仅有的大无录音,当然这份录音TESTAMENT可能会有更出色的转制,但是收在这个合集中,真是超值极了。
对于杜普蕾,我只想说:“当琴弓遭遇琴弦,摩擦已经不可避免”。


9、ELLY NEY 的珍贵录音合集

德国女钢琴家ELLY NEY,在她身上似乎牵扯到的人很多,从希特勒、到Friedberg、到克拉拉舒曼、直到勃拉姆斯;很难想象,她能把希特勒与勃拉姆斯穿成线。
而这套合集,又似乎是为贝多芬的钢琴作品而成,其中包含了贝多芬数部带标题钢琴奏鸣曲,以及重要的晚期钢琴奏鸣曲、还包括贝多芬的三部钢琴协奏曲录音;而其他作曲家的曲目相对少而精,包括了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舒曼的交响练习曲,以及莫扎特的一些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与肖邦的录音,只在赠蝶中收录,但几乎都是重要文献;从收录的曲目来看,ELLY NEY确实比较侧重于贝多芬。
说实话这样的演奏我之前闻所未闻,ELLY NEY的触键刚毅果断,在表面的冷静中带着一份自负与唏嘘;她不是一位浪漫派的演奏家,而且她在晚年的这些录音中,也透露出对生理机能衰退的妥协,在她不得不稍稍放慢的演奏速度里,我感受到了一个享受孤独的贝多芬,一个甘心为了思想而作曲的贝多芬,退却浮华,我孤单的坐在那里,只感觉,琴声敲动着我的心,时而又有些冰凉刺骨。


10、Gieseking的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全集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收到了这套唱片,这足以为我的2010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现在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去聆听积雪琴所特有的 不动声色的浪漫。
一闪一闪亮晶晶,伴着莫扎特的祝福,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一年里,会像星星那样一闪一闪,为家人带去更多的欢笑与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1-5 12:40:31 | 只看该作者
1.蔡琴     午夜场
2.费玉清   一生的朋友
3.卡拉扬  莫扎特40/41 decca
4.比彻姆  舒伯特3,5,6 emi
5.约胡姆  布鲁克纳5(阿姆斯特丹大会堂)菲利普
2010收获少少,展望2011还需加倍努力,奋发向上。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1-5 13:10:44 | 只看该作者
2010没买什么唱片,CD多年没买了,黑胶都是普通货色。
现在又在外地,没听不能乱说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1-5 10:39


大S兄回老家省亲?还是跑去南京参加非诚勿扰了?

年度唱片选,不一定是该年内买的唱片,但一定是该年度最喜欢的或者最被感动的唱片,期盼大S兄的碟选!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1-5 13:16: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年会带我女朋友多听听音乐会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1-5 12:04


2月17日晚19:30,上海音乐厅英国古乐协会乐团(AAM,霍格伍德当年的亲兵)由他们的新指挥Egarr带领,上演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全本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7:18, Processed in 0.051409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