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21807

查看

17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Jwang

25#
发表于 2013-7-20 19:57: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继续!学习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7-20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讨论很好。暂时更认同 jwang的论述。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7-20 21: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zinante 于 2013-7-20 21:18 编辑

有些地方不大明白。

在这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声压低谷,即Node。也有声压的高峰,即Antidnode。这里的低谷和高峰就刻画出了一个空间的声学特征。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某些频率太多,某些频率太少。
Jwang 发表于 2013-7-20 10:44

这里的峰和谷是空间中的,应该是说对于某一特定频率,房间中有的地方能量多,有的地方能量少,而不是“某些频率太多,某些频率太少”。


这里可看下面的动画,红色处是房间中声压能量集中之处,即高峰。
Jwang 发表于 2013-7-20 10:44

红色应该是压强高的地方吧?比如中心点,这里的空气几乎不“振动”。声音能量强的地方应该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

在实际中,驻波常表现为时间上的延迟。就如某一信号久不散去。这是因为驻波并不是仅仅反射两次,而是反射多次直至这个信号消失。这样就产生了时间上的延迟。
Jwang 发表于 2013-7-20 10:44

理想情况下(“理想”不是说“好”,是说理想的物理模型下)的驻波只是反射波叠加的结果。不是因为反射多次,而是反射后恰好形成正的叠加,能量增强了。其他频率的声波不是不反射,而是没有形成叠加。

以上几点,不知我理解对没有?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7-20 22:4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7-20 23:05 编辑
1, 不否认声波的驻波,也不否认音响房间的驻波,但是请明述 在音响房间里面, 驻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驻波存在的几率有多高?

各人的感受或许不同。我的感受是驻波大部分在100-200Hz间,主要表现为低频过多和延迟。至于说是嗡嗡还是隆隆的,我更趋向于隆隆的。当然,这种形容不能很精确。

任何一个封闭的空间都会产生驻波。驻波不是会不会产生,而是必然存在。现在的问题是听者是否可在听音位上听见,可以听到多少的问题。这里我们就有最佳房间比例的说法。在最佳比例房间里,驻波少和弱。房间处理,增加吸音就减少反射,这样减少反射从而减少反射和原始声波叠加后的声能量。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7-20 22:48:35 | 只看该作者
BJMA讲

是的,基本所有的房间都有驻波,只是程度不同。合适的比例和形状可以减轻或减缓驻波危害。

非常正确。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7-20 23:0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7-20 23:04 编辑
这里的峰和谷是空间中的,应该是说对于某一特定频率,房间中有的地方能量多,有的地方能量少,而不是“某些频率太多,某些频率太少”。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7-20 21:16

可以这样讲,这本身没太多差别,只是在理论上大家清楚就可。

红色应该是压强高的地方吧?比如中心点,这里的空气几乎不“振动”。声音能量强的地方应该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7-20 21:16

是的。

理想情况下(“理想”不是说“好”,是说理想的物理模型下)的驻波只是反射波叠加的结果。不是因为反射多次,而是反射后恰好形成正的叠加,能量增强了。其他频率的声波不是不反射,而是没有形成叠加。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7-20 21:16

驻波总是多次反射叠加的结果,除非吸音强到只能产生一次反射。没有叠加,就没驻波,你讲的很对。
所有声波都可反射,大至为300Hz以下的声波和房间的比例有关。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7-21 12: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BO 于 2013-7-21 12:30 编辑

回复 Jwang 的帖子


     不要把一切声波相遇的情形都和驻波扯上关系. 声波除了驻波的行为,还有干涉 衍射 叠加 削减 等等各种情形. 空荡的房间里面声音的回响和驻波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有驻波,但主要不是驻波所导致.
     1, 如果是驻波的关系, 即使有一面平整的墙,也会引起驻波.而实际上, 一个屋子里面,如果一面墙是空荡荡的, 另外一面墙堆积了很多物品,就不会出现声音嗡嗡响的情形;

    2, 有许多演示驻波理论的物理试验模型.例如百度中音叉加滑轮的模型---不管是在哪个模型,只要施加相同频率 相同大小的外力, 驻波会一直持续下去,驻波的波形中, 质点会维持固定的频率振动, 质点的频率驻波前后没有变化-----这点是肯定的,因为如果驻波后频率发生改变,则驻波的条件会马上被打破. 所以, 驻波后, 声波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不会导致听感上的突兀. 嗡嗡响声,明显是不同于音源 不同于音乐录音中的频率,声波的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是噪声,不是乐声,非驻波所导致.
  
   3,驻波的概念要严格遵守. 驻波形成的条件很苛刻,另外,驻波形成以后的后果是,(百度) 由于节点静止不动,所以波形没有传播。能量以动能和位能的形式交换储存,亦传播不出去。在行波中能量随波的传播而不断向前传递,其平均能流密度不为零;但驻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等于零,能量只能在波节与波腹间来回运行。  铜管乐器中,空气柱被压缩在铜管中形成驻波, 驻波的能量通过引起与空气柱紧密接触的铜管振动得以传播,从而进一步在空气中传播. 但是空气中发生的驻波,能量很难在空气中广泛传播,驻波的能量最终大多被转换为空气的热能,非通过空气振动而进入人耳的机械能.

  空旷房间中的声波,形成嗡嗡声的原因是,声波多重发射后 同向叠加或者反向激荡(碰撞,或不确切,是这个意思), 正对面的两面墙反射后反向激荡的声波,频率曲线趋向被削平 (频率降低) ,能量积聚,就出现过多 异于声源频率的高能量 偏低频 声波 出现, 这些声波在听感上是嗡嗡声, 条件是,至少有两面空荡荡的墙,并且屋子里面没有堆积物品,只要有一面墙具备吸声能力,或者屋子里面堆积足够多的物品, 空间回响就很难出现. 而按照各位驻波的原理,只要有一面空荡荡的墙,驻波就可以形成.  

   驻波形成,能量也无法传播, 音源中需要声波的传播延迟, 导致听感上异常,刘汉盛说得是对的; 但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形成噪音,和嗡嗡声等没有关系.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7-21 15:20:04 | 只看该作者
LOBO兄:
一直很忙,没能完全仔细的看兄的帖子,今天终于仔细的看了一遍,大致了解兄的意思了。
我是这么理解的:驻波是声波干涉而导致的现象之一,驻波经常的表现是导致特定位置特定频率的声音被增强或者减弱。
我认为驻波只是一种导致特定位置声压出现变化的现象,不会产生新的产物,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驻波的声音”。
因此,房间的隆隆声不能定义为“驻波的声音”,但驻波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这个声音更加强烈。
所以,物理上的“驻波”和您说的“音响驻波”是一回事,但物理上的“驻波”说的是本质,而您说的“音响驻波”是现象。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7-21 15:24: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7-21 23:36:2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驻波,还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房间模式的峰值,激励了器材内部的元件,尤其是唱针,产生类似正反馈的作用,就轰个不停。这种原因造成的驻波,可以通过调整垫材或移动器材摆放的位置来得到消减。

点评

关键还是垫材  发表于 2013-7-22 09:30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7-22 00:0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7-22 06:55 编辑
不要把一切声波相遇的情形都和驻波扯上关系. 声波除了驻波的行为,还有干涉 衍射 叠加 削减 等等各种情形. 空荡的房间里面声音的回响和驻波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有驻波,但主要不是驻波所导致.

你讲的很对,声波干扰有很多种,驻波只是多种干扰中的特例。我上面只是在讲驻波。

1, 如果是驻波的关系, 即使有一面平整的墙,也会引起驻波.而实际上, 一个屋子里面,如果一面墙是空荡荡的, 另外一面墙堆积了很多物品,就不会出现声音嗡嗡响的情形;

单是一面墙不会引起驻波。两面墙,一面堆了物品,驻波还是可以产生的,只不过是比较复杂了。我不愿意讲什么嗡嗡,隆隆,这是因为这都不是科学的概念,没法讨论。

  
2, 有许多演示驻波理论的物理试验模型.例如百度中音叉加滑轮的模型---不管是在哪个模型,只要施加相同频率 相同大小的外力, 驻波会一直持续下去,驻波的波形中, 质点会维持固定的频率振动, 质点的频率驻波前后没有变化-----这点是肯定的,因为如果驻波后频率发生改变,则驻波的条件会马上被打破.

一直加个外力,比如你一直放个形成驻波频率的信号,驻波当然不会停,这毫无疑问。产生驻波后,频率绝对没有改变。这也不可能改变的。

所以, 驻波后, 声波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不会导致听感上的突兀. 嗡嗡响声,明显是不同于音源 不同于音乐录音中的频率,声波的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是噪声,不是乐声,非驻波所导致.

这是根本性错误。就是你说产生嗡嗡声,也并不说明频率改变了。噪声乐声是和频率无关的。比如粉红噪声可为一个100Hz的信号。同样,一个乐声也可为一个100Hz的信号。就是对不同的乐器来讲,你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但不意味着频率是改变了的。频率绝对不可能改变的。再说一句,嗡嗡隆隆不是科学的论据。你讲嗡嗡,我讲隆隆,他讲当当,我们没法讨论的。再说感到象是听到嗡嗡声,这里涉及了一个人耳听力的生理机制,没必要在这里加以讨论。
  
  3,驻波的概念要严格遵守. 驻波形成的条件很苛刻,另外,驻波形成以后的后果是,(百度) 由于节点静止不动,所以波形没有传播。

百度的讲法绝对是不正确的。驻波中的波仍是在运动的。节点不是波形的一部分,波形仍在运动的。不运动的话,你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只有在同一频率下,相位相反的信号才会互相抵消。这里也不是个静止的概念。在驻波中,同一频率下,原始的声波和反射的声波的相位是相同的,故是个相加的概念。
  空旷房间中的声波,形成嗡嗡声的原因是,声波多重发射后 同向叠加或者反向激荡(碰撞,或不确切,是这个意思), 正对面的两面墙反射后反向激荡的声波,频率曲线趋向被削平 (频率降低) ,能量积聚,就出现过多 异于声源频率的高能量 偏低频 声波 出现, 这些声波在听感上是嗡嗡声, 条件是,至少有两面空荡荡的墙,并且屋子里面没有堆积物品,只要有一面墙具备吸声能力,或者屋子里面堆积足够多的物品, 空间回响就很难出现. 而按照各位驻波的原理,只要有一面空荡荡的墙,驻波就可以形成.  

这段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也从来没有讲过一面墙可形成驻波。

   驻波形成,能量也无法传播, 音源中需要声波的传播延迟, 导致听感上异常,刘汉盛说得是对的; 但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形成噪音,和嗡嗡声等没有关系.

驻波形成,其能量即声波仍在在空气这个媒介中运动的。如不运动,你就听不见了。这不是能量集中而导致静止,而是能量集中而导致在一个空间里某一地位上某个频率下的声压或讲能量的提升。根本不存在“驻波形成,能量也无法传播”这种讲法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这里为了不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很多小的方面我没有展开。但我强调两点。

1,驻波产生后,一个信号的频率不会改变。

2,驻波中的声波仍是在运动的。

我想你把这两点想通了,你就想通了大半。

点评

驻波只产生在特定的位置,它(能量)不会向前传递,因而叫驻波. 第二点中是否应该理解为产生驻波中的声波(源波和反射波)仍是在运动的.  发表于 2013-7-22 07:46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7-22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赞同J版观点,驻波类似声漩涡,在运动,但不向前推进。
声波是复波,除了0度和180度相位差外还存在无限多相位差可能。


   

点评

类似 漩涡? 太牵强!!!!!!!!!!!!!!!!!111  发表于 2013-7-22 13:2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9:03, Processed in 0.04876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