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26830

查看

17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修竹yan18

37#
发表于 2017-10-30 09:03:26 | 只看该作者
musicfan 发表于 2017-10-29 08:14
平直曲线好呢还是用音箱的近场曲线

我以为金嗓子用聆听位的平直曲线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在听音室肯定是在聆听位欣赏啊。老兄说的近场曲线不知是否是距音箱中线一米测得的频响参考曲线?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7-10-30 09:06:12 | 只看该作者
老军医88 发表于 2017-10-29 11:22
看了楼主使用DG的前后对比,我觉得:使用前的声音低频量感多,更像是一种功放对音箱的低频失控:1.这会导致 ...

还好,应该不是老兄说这个问题,还是环境,环境,环境,太重要了,一般都会产生低频驻波,在80——300赫兹段。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7-10-30 09:07:27 | 只看该作者
vetijet 发表于 2017-10-29 11:54
金嗓子用家,也一直想尝试下DG48, 看楼主的说法,怕损失难得的低频啊。

不怕,看我后面的,金嗓子给出了解决之道,提升啊。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7-10-30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zhidong 发表于 2017-10-29 19:15
希望大家能进一步理解低频的频率分布在音域的重要性!

低频~好听的重要关键之一!

刘汉盛先生的经验吧,说的很实在,我就是在此忽悠下进了2台REL的超低音呢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7-10-30 09:59:02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感觉,听音室的回放曲线的平直是一个基础,也可以说是个标准,是树立正确的听感的基础。其实我通过这次用DG45也是第一次在听音室听到如此规范的频响(先不谈是否好听),这在大部分烧友的情况下是没法实现的,仅仅这一点就该给金嗓子公司一个大大的奖牌。让昔时王谢堂前燕,落入寻常百姓家。当然,金嗓子这么发烧透透的公司只有这一招就太小儿科了,说明书上说明,DG48还有另一大杀器,其实DG28也有,只是没这么明显说明。那就是在发声平直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叠加均衡曲线,而且金嗓子也推荐说这是使用DG48最佳的方式,这就腻害了,我的哥。也就是说,DG48是由两个不同的模块组成,一个是发声处理模块,即VOCING,可以按照预设(你也可以自设)的目标回放频响曲线自动测量并补偿系统,一共有四条预设曲线,即平直,10K处开始衰减1dB,2dB,3dB。
另一个模块就是单独的均衡模块,类似于我们原来使用过的模拟均衡器,只是金嗓子是在数码域类均衡,分86段,可进行+-12dB的调整,而且DG48是以触控笔的方式直接在屏幕上画出即可,且是即画即得,马上就可以听到调整后的声音,效率极高。
那么,我现在基本的平直,标准回放曲线已经得到,从听感上讲也是耳目全新,只是对低频,或者如刘汉盛先生讲的中低频不甚满意,量感偏少。能否通过这个功能改变,使其更趋完美呢,OK,试试咯,首先,要找到叠加的最佳好声曲线。以下是我找的几个用于叠加的好声曲线,可以直接绘制在DG48的均衡屏幕上感受效果。
第一张,是日本音响季刊的柳池功一用于他DG58上的叠加好声曲线

这张是日本石井慎一郎用的好声曲线,与柳的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上面两位大师和其他专业的推荐,得到了下面三条好声曲线。


我按这些曲线进行了尝试,眼界大开,对前辈们非常佩服。最后我选定叠加的曲线是好声曲线的第二条。声音终于满意了,金字塔形成了,解析度,空间感都出来了,全频听感自然,关键是耐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三个曲线很关键,看不清楚。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本杂志?  发表于 2018-1-30 17:28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7-10-30 10:5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军医88 于 2017-10-30 11:00 编辑
修竹yan18 发表于 2017-10-30 09:06
还好,应该不是老兄说这个问题,还是环境,环境,环境,太重要了,一般都会产生低频驻波,在80——300赫 ...


唉,还执迷不悟啊,搞得太复杂了。你这个空间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
很简单:你去借台中等功率的工程机(500W左右的舞台功放就够),换上试试就可知道:
估计:第一,在50赫兹左右,就再也看不到那个高达+12dB的驻波;第四,10K赫兹以上,高频衰减也不会严重了(还是在你墙上尚保留那堆木板的情况下)。
低频驻波是无法避免,但一般是在角落,也是无伤大雅的存在。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7-10-30 14:58:48 | 只看该作者
老军医88 发表于 2017-10-30 10:56
唉,还执迷不悟啊,搞得太复杂了。你这个空间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
很简 ...

哈哈哈,老兄啊,我还是不太认同您的看法。按你的经验,就是,只要用大功率或者说相对这个音箱而言足够推动的功放,就能够克服50赫兹的衰减和10000以上高频的衰减。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觉得其实后级的功率只要能够有效推动音箱就可以了吧,至于怎么叫有效推动,估计又是一个仁者见仁的事,当然,基本的下限还是有的,一般烧友都能听得出来推动够不够,但推得好不好,什么叫推好,就是一个很纠结的看法了;而且,我觉得老兄把功放的作用对回放频响的音箱看的过分重了。有用,但有限,这是我的体会。我除了用211胆机外,也用美国新派的IDA18数码功放在推,双边8欧下400瓦的输出,应该是够了,但两台功放推出的曲线是基本近似的,特别在峰和谷上是一样的。
另外,DG系列本身就是为尽可能少的摆位和环境处理,解决回放问题的懒人推出的嘛。懒人推动科技发展,懒的发烧友推动音响科技的发展,诚哉斯言,呵呵呵。


现在这个是我经过体验后,自行作出的叠加曲线,100赫兹附近只提升了2dB左右,主要是我的两只超低音分频点定在65赫兹,自然会增加低频部分的增益,从而近似达到100一下提升5dB的理想中低频回放曲线,也能减少对音响中低频单元的负担(提升dB会增加单元和功放的负荷,故不可盲目提升,切记切记!),高频未做衰减,符合我的听感,有的烧友觉得高频应该略作衰减,以增加阴影感,可以自己按照爱好调整。so eas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7-10-30 15:35:26 | 只看该作者
几乎不花成本的试验,去借台中等功率的工程机(500W左右的舞台功放就够),或大点更好,试过不就知道了
另,我对数码功放的确不知。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7-10-30 16:42:38 | 只看该作者
老军医88 发表于 2017-10-30 15:35
几乎不花成本的试验,去借台中等功率的工程机(500W左右的舞台功放就够),或大点更好,试过不就知道了
另 ...

ok ,有条件试试咯

使用道具 TOP

fua

46#
发表于 2017-10-30 23:01:27 | 只看该作者
我意思是:距离音箱0.5-1米,直接测音箱的频响,这样可做到知己知彼。就是说明书上的第三种C的测试,我的是DG-38,不知DG-48是否相同?
再有,问吓:你的DG-48的说明书是中文的吗?

使用道具 TOP

fua

47#
发表于 2017-10-30 23:18:55 | 只看该作者
我初步尝试,柳池的曲线对听交响乐,特别是大型的很有用!真的要感谢前辈们!一个乐团就摆在那,堂音也出来了!但听现代流行人声,就显得不自然,不懂怎样形容。

使用道具 TOP

fua

48#
发表于 2017-10-30 23:33:5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初步不成熟感悟是:不同类型的音乐,用不同的曲线去听。
但没太多的时间去参悟。
坐等楼主的经验分享!先谢谢!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8:49, Processed in 0.040273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