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249

查看

15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61#
发表于 2010-8-7 03:29:20 | 只看该作者
在医学上,“疯”是无法解释的。但在哲学和文学上,有时很危险的,象塔索、荷尔德林、尼采疯了。海明威、斯蒂芬·茨威格、甚至三毛、张国荣的自杀都很难解释的啊。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0-8-7 03:56:4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顾城和海子。尤其是海子。
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
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0-8-7 04:25:3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解释艺术家专注于艺术,
但本身自理的能力很差的。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0-8-7 04:39:40 | 只看该作者
《塔楼之诗》是荷尔德林疯了之后写的诗歌,富于神性!
shinelb 发表于 2010-8-6 17:13
为什么我喜欢荷尔德林,可以根据前文来理解:人离开了神灵,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有如孩儿失去了母亲,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家人、情人,失去了自己的恋人,那是一种何等令人若有所失的痛苦!而荷尔德林就是悲壮的还乡者!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0-8-7 04:50:55 | 只看该作者
刘小枫对荷尔德林有很深刻的阐述:

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就是由于技术把人从大地分离开,把神性感逐出了人的心房,冷冰冰的金属环境取代了天地人神的四重结构的天地。“要是有谁看到你们的诗人,看到你们的艺术家以及所有那些还在尊重神灵、喜爱和保育美好事物的人,就会伤心。这些好人们!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异乡人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0-8-7 04:5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7 05:20 编辑

无家可归感正是上世纪西方社会中那些追求价值生活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并成为普遍吟唱的主题。在一百年前,荷尔德林就预感到了这一灾难会出现。所以,在《徐培里昂》中,他几乎是在吁请:从摇篮时代起就不要去干扰人吧!不要把人从他的本质的紧密的蓓蕾中驱赶出来吧!不要把他从童年的小屋里驱赶出来吧!让人知道得晚一些,在他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成为人。人一旦成其为人,也就是神。而他一旦成了神,他就是美的。然而,人灵已在人世的匆忙中岌岌可危了!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0-8-7 04:55:41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荷尔德林所敏感地觉察到的,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而带来的人的灵性的丧失。技术、功利、实用把人引离故土,上天入地,冥思被遗弃了。内在灵性的丧失使人不再能感受到给人以慈爱的神灵。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0-8-7 04:5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7 05:18 编辑

 固然,早在席勒就已经提出在今天被称为异化的现象了。他的《美育书简》中对人变成机器零件的分析,是很有预见性的。荷尔德林的预感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他预感到,技术功利的扩展,将会抽掉整个人的生存的根基,人赖以安身生命的精神根据,人不但会成为无家可归的浪子,流落异乡,而且会因为精神上的虚无而结束自己。上世纪至今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自杀,就是一个绝对的证明。各种政治、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还只是一种外部现象;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才是更为根本的。到本世纪,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思维的两重对立的矛盾,都集中到人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两重对立这一矛盾上来了,它成了现代浪漫美学思考同一性问题的新的历史出发点。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0-8-7 05:02:22 | 只看该作者
荷尔德林一直为后人所赞美和颂扬,他的意义正在于此。
至于他是不是真的“疯了”,他的诗歌是虚幻中渗透着智慧的光芒的!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0-8-7 05:16:37 | 只看该作者
但荷尔德林还是积极的,也就是他的还乡主题。“还乡”成为荷尔德林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还乡就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处所,返回与神灵亲近的近旁,享受那由于偎伴神灵而激起的无尽的欢乐。这就是诗化,就是诗意的人生。
  根据这一理论,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在神性离去之时,在漫无边际的黑夜中,在众人冥冥于追名逐利、贪娱求乐之时,踏遍异国的大地,去追寻神灵隐去的路径,追寻人失掉的灵性。这正是贫乏时代(丧失人灵,神灵隐遁的时代)中诗人的天命。他必然在神圣的名字无处可觅时,担当莫大的忧心,给人间引入一线诗意的青光。
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一片倾心:“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0-8-7 06: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7 06:13 编辑

而能认识到荷尔德林的本质意义的人是不多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世人的一生往往很平庸的。出生、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找到一份工作、成家、买楼买车、又培养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后代。这在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诗作中都是很平庸地度过自己平庸的一生。由其在荷尔德林的启发下,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由其独特、深刻的对人的本质、人生的意义的解释。但是不知能有多少人看过他们的哲学和诗作。其实人生是追求快乐的。抛开世事的约束,找回人之根本。也就是荷尔德林的《还乡》。想想我国以前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他也许是出家时认识到《还乡》这一西方的主题。可见,东方和西方的哲学有时表达的是同一个道理。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0-8-7 07:06:0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遗世独立的诗人、哲学家等一般不为世人所理解。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6:57, Processed in 0.09663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