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7399

查看

8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ecords33

49#
发表于 2017-2-9 22:13:25 | 只看该作者
S版错了,飞利浦838编号开头的是肯定不会有HIFISTEREO的了。

点评

兄台很有研究,哈哈。  发表于 2017-2-11 13:40
这样的话 PHILIPS 紫标应该是头版了,安心了。呵呵。谢谢!  发表于 2017-2-10 17:50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7-2-24 08:5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5-23 20:04 编辑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化与艺术大放光采的黄金时期之一,也是新旧文化观念相交冲突的大时代,许多创作者除了承袭既有的文化传统并寻找新意,也向遥远的东方寻求灵感 - 以中国(包括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元素进入到了西方的文艺创作中,很多不朽之作糅合了迷人的东方,中国元素乐迷熟悉喜爱的,有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在北京城内关于公主招亲故事的歌剧 “ 图兰朵 ”,剧中不时出现的 “ 苿莉花 ” 旋律,让聆者平添不少难得的亲切感。马勒更将唐诗谱进了 “ 大地之歌 ”,李白,王维等诗作的韵味与意境,经由他在西方的古典音乐留下永世流传的芬芳。

      英国近代伟大的作曲家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三幕芭蕾舞剧 “ 宝塔王子 ” 同样也充满着东方的神奇韵味,故事讲述:皇帝不想把皇位传给东,西,南,北四王,反而想传给他的大女儿美女 Epine 的公主,四王暴怒,但由小公主百丽玫瑰试图安抚不成。这时,有四只绿色青蛙带来了一个裴翠盒,Epine 的公主打不开,玫瑰公主轻易打开,里面却是一朵玫瑰,青蛙便邀请她到宝塔国(宝塔土地)一游. Rose 公主在宝塔国受到很好地款待,但当化身成火蜥蜴的宝塔王子要出现时,她却被蒙上眼睛,她想探知火蜥蜴的身份却徒劳无功,反被送回自己的国家,火蜥蜴也一路伴随。此时她的姐姐 Epine 的公主已成了女皇帝,并把父亲拘禁起来并要他跳舞娱乐众臣. Rose 公主和火蜥蜴试图拯救老皇帝,于是,火蜥蜴直立并抖动它的皮肤,刹那间,皇宫全部消失了,火蜥蜴变回宝塔王子,和玫瑰公主解救了王国,使之成为充满爱和自由的国度。宝塔王子和公主双双携手共返宝塔国。

      这出芭蕾舞剧写于一九五七年,由法国十七世纪作家蹈尔诺女士的童话故事改编,但其中也添加了从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和 “ 美女与野兽 ” 等带有东方趣味的神话故事的情节。布里顿一开始对此剧的创作充满了兴趣,但当他开始着手谱曲时,却发现困难重重,以致一再要求顺延首演时间,前后长达两年。

      布里顿在一九五五年展开世界巡回演出之旅,中途来到巴里岛停留两个礼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当地甘美朗音乐的优美,更让他获得创作此曲的东方色彩灵感。当时布里顿已经从加拿大民俗音乐学家柯林·麦可菲那里认识了甘美朗音乐的基础型态,并且也和麦可菲合作灌录了后者所改编的甘美朗音乐双钢琴曲集,布里顿且将之带回英国与钢琴家柯荣在音乐会上演出过。而就是这些音乐,后来全部进入了这出 “ 宝塔王子 ” 中,成为此剧的主体音风格。布里顿将他在巴里岛上听写下来的甘美朗音乐,在回英国后,一股脑地用进此剧里,并利用西方管弦乐团来捕捉甘美朗打击乐的美,结果,这份乐谱,成就了布里顿所有作品中接受度最高的一份,其轻柔的和声,极具亲和力和节奏感。

      布里顿在一九五七年亲自指挥灌录了他的芭蕾舞《宝塔王子》。此套唱片和老克莱伯指挥的莫扎特《费扎罗的婚礼》成为 DECCA 早期立体声最优秀和示范级的录音。



      先后收藏了三套 LP。第一套是橘银的小伦敦 2 标版( 1968-1970 发行),第二套是小钻石 A 版( 1970 发行),最后购买的一套是大钻石 A 版( 1968-70 发行)。

      从发行年代看,橘银的小伦敦 2 标版和大钻石 A 版在先,小钻石 A 版在后。如此我们可以把橘银的小伦敦 2 标版和大钻石 A 版视为头版,这是因为此录音没有发行大 DECCA 和大 LONDON。再仔细观察刻纹之后,发现橘银的小伦敦 2 标版和大钻石 A 版的刻纹宽度都是一样的,唱片重量也非常接近,比晚几年的小钻石 A 版要重十几二十多克。

      有趣的是,与大 DECCA 和 LONDON 的关系一样,同版次的 DECCA 要比 LONDON 声音好一些,价格也高出很多,包装和说明也比较讲究。如果你也有这几套唱片,不妨从各方面比较比较,品尝收藏的乐趣。





      大小钻石 A 版的盒子一眼看上去似乎没有区别,细看发现右上角的 LOGO 有所不同,小钻石 A 版的 LOGO 小,LOGO 左上角有 DECCA,大钻石 A 版的 LOGO 很大,整个盒子封面没有 DECCA 标。说明书一模一样,大钻石 A 版的说明书纸张略厚一些,手感有肌理。当然这些差别与唱片声音完全没有关系,不过可以通过它分别唱片的版次还是有直接帮助的。



      DECCA Ace of Diamonds A 有大歌剧系列 Grand opera series,却没有芭蕾舞系列。一些在钻石 A 发行的芭蕾舞都编入大歌剧系列 Grand opera series。以致一些不熟悉布里顿这部芭蕾舞《宝塔王子》的朋友在看到片芯时误认为是歌剧。  







      布里顿亲任指挥芭蕾舞《宝塔王子》录音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应该有却没有在大 DECCA 发行,或许是这部芭蕾舞太过冷门之故。三足鼎立的英国近代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替佩特和沃汉.威廉姆斯,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更偏爱布里顿一些,我收藏了他大部分作品的录音,1992 年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就购买了布里顿亲任指挥芭蕾舞《宝塔王子》的 CD,这套 CD 两片装,是用正价的 H 版发行的,封面是布里顿在录音棚内工作时的黑白照。大家知道,H 版发行的 CD 是唱片公司对这个录音和演绎的最高级别的认可,极为优秀的录音自然受到 TAS HP 的赏识,高高挂在榜单上。后来有了 LP,CD 就异手他人了。回想这些过程非常有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7-4-15 19:3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8-9 21:57 编辑



      舒伯特《阿佩乔尼与钢琴奏鸣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D 821,作于1824年。阿佩乔尼(ARPEGGIONE) 是类似吉它形的大提琴,也称琶音琴,是维也纳一位名为斯塔法(G.Staufer)的乐器师所发明乐器,它是一种形状类似于古小提琴,又像吉它的小型大提琴,使用于巴赫时代。这种琴有 6 根弦,吉他形大提琴,尺寸、声音都和大提琴差不多,以四度音程调弦。舒伯特非常喜欢吉它形大提琴的音色,特意为吉它形大提琴演奏家舒斯特(Schuster)写下了一首吉它形大提琴教材曲,这就是《A小调吉它形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现在简写为 “ARPEGGIONE SONATA  ”。

      由于 舒伯特这首《A小调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的乐思深沉感人,旋律极为优美,很久以来已经成为经典曲目。现在的音乐会和录音制品一般都用大提琴来演奏。乐曲共3个乐章: 1,中庸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 2,慢板,E大调,三段体,变奏曲式; 3,小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



      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布里顿搭档演绎这张唱片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唱片第一面录制的舒伯特《A小调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可以说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唱片的 B 面是英国近代作曲家 弗兰克·布里奇 ( Frank Bridge, 1879-1941) 的大提琴奏鸣曲。其实这首二乐章的大提琴奏鸣曲也极为优秀,旋律和乐思具有后期浪漫派的印迹,可听性非常高。布里奇在1913 开始构创作这部乐曲,1917 才完成,差不多用了 4 年的时间,可见布里奇对这首大提琴奏鸣曲的重视。但由于其名头远远不及舒伯特,所以人们在津津乐道的讨论这张唱片时,确很少有人提及到布里奇。

      这张舒伯特和布里奇的大提琴奏鸣曲是 DECCA 公司 1968 年 7 月录制的,1969 年制作,1970 年发行。录音师是大名鼎鼎的 Gordon Parry,录音地是在声效极佳的 Kingsway Hall。英国版发行的这张唱片赶上了大 DECCA 宽标的最后 “一班车” 无槽宽标。唱片的编号是:SXL 6426,这一 ED3 的头版非常少见,价格也是高的令人咂舌!即使是英版 ED4 的小方标二手市场也是 2-3 千大圆人民币。这里晒出的是两张日本 1970 与欧美同步发行的头版唱片,唱片的编号是:SLA 1015,价格要比英版的 “ 仁慈 ” 了许多。

      这两张日本版唱片,一张是普通版,另一张是折页的豪华版。封面设计与英版完全不同,老罗拉琴侧面的大半身照。封面的标题排列是一样的,只是印字稍有区别,普通版是印制亚金,豪华版的烫亮金,字体略粗一些。



      普通版封面照片背景基本为黑色,纸张肌理纹较平小。豪华版的背景偏暖一些,纸张肌理纹较粗深,手感好。


       普通版封面底文字是单一白色。豪华版的文字则用红白两色。


      封套背脊都是蓝色黑字,普通版自然不及豪华版的厚度,以及文字的可读性高。



      豪华版详细的唱片内容信息印制在折页内。



      豪华版详细的唱片内容信息印制在折页内。折页内还有三页曲目介绍。






      如果你是高等级爱乐人,内页还有完整的乐谱,提供了读谱乐趣。









      普通版有独立的两页唱片信息和曲目介绍。与豪华版相比简单多了。









      普通版和豪华版的片基完全一样,都是133克,去掉唱片内套,实际只有110克。





      豪华版的片芯红底色饱和度比较高,银色油墨也比较厚,字迹比较清晰。


      普通的片芯红底色饱和度比较低,银色油墨也比较薄,字迹相对不够清晰。文字排版只有一处不同,那就是转速标示,豪华版的转速标示在唱片编号上方,而普通版的转速标示是在左边唱片A 面 NO.1 的上方。



      两个片芯放在一起拍照比较,印刷的差异显而易见。从唱纹看,两个版刻纹宽度是一样的。另外两个版的发行年代都是 1970 年,与 英版 ED3 是同步的。可惜手上没有 英版 ED3 和 ED4 ,无法与之比较,只能两个日版的先行比较一下了。外出一段时间,待回来天气凉爽一些再试听比较。



      2017.8.9.  今天早晨下了雨,天气略凉爽一点,所以打开了音响系统,对老罗的这 2 张唱片做了对比试听,音质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透明度还是有一点区别,豪华版的细节要多一点。



      在使用 2 套 LP 唱盘系统播放时意外发现,舒伯特的《A小调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乐曲最后几小节处有钢琴和大提琴强奏的和声,在没有真空吸附的唱盘上播放产生的强烈的谐振,琴声严重失真,而在真空吸附唱盘上播放时,强烈的和声顺畅通过了。这个现象播放 2 张唱片的任意一张结果都是一样的。看来真空吸附唱盘真的太重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7-4-16 08:32:01 | 只看该作者
口水一地了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7-5-9 10:26:45 | 只看该作者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11-16 19:12 编辑





      维瓦尔第《四季》可以说是爱乐者最喜欢的乐曲之一,据统计有近 6000 录音版本,其中最受欢迎和发行量最大的是马连那与圣马丁的录音版本,爱乐者基本上是人手一张。

      整个《四季》中的四首协奏曲,主题鲜明,各异其趣,然而听起来却一气呵成。你不得不叹服各乐章间的起承转合是那么的丝丝入扣,作曲家手法高超,写景、写人、写情,甚至写具体情节,都有神来之笔。或挥洒泼墨,或工笔细描都有画龙点睛之功,生动地再现出一幅幅大自然风花雪月的优美画卷。难怪这部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是世人百演不倦、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也是帮助初入门者接近古典音乐的必听教材。

《四季》之《春》 E 大调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形式写成,其主要主题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突然,电光乍闪,春雷惊蛰,万物苏醒。这一乐章是整部《四季》中最为著名的乐段。

第二乐章(广板)描写的是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过后,雨过天晴,小鸟又唱起了动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实的小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悠闲小憩的恬静景致。乐章猹始是小提琴声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点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点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声的切分音型。在这个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来。

第三乐章(快板)描写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乡间的欢乐景象:“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当时颇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开始就出现在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声部,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和弦节奏和管风琴浑厚的音响则着意渲染了舞曲的欢快情绪。

《四季》之《夏》 G 小调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你可以听到闷热的酷夏午后,牧人慵懒、牛羊萎靡,只有杜鹃、斑鸠依然窃窃私语,不甘寂寞。忽而一阵凉风掠过,带来乌云满天,一场夏雨即将来临,随着豆大的雨点开始打落,惊恐的牧童仓惶躲避,不住哭泣。

第二乐章(柔板转急板) 隆隆闷雷惊醒了牧童的白日好梦,他试图再睡,无奈蚊虫嗡嗡飞舞,扰得他烦躁不已。

第三乐章(急板)风暴终于来临,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摧枯拉朽,似要将夏日的烦闷一扫而光,酣畅淋漓。

《四季》之《秋》 F 大调

第一乐章(快板)即呈现出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在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中,农民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男子汉们更是痛饮美酒,一醉方休。

第二乐章(柔板)是一个醉汉沉睡的幽默特写。

第三乐章(快板)是描写森林狩猎:号角四起,枪声阵阵,不时有犬吠传来;猎物带伤逃窜,奄奄而死。

《四季》之《冬》 F 小调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描绘冬天的难以抵御的严寒:“北风凛凛,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格格直打颤。”

第二乐章(广板)则屋外下着冻雨,屋内人围坐在火炉边,品尝热酒,感受温暖安宁的浪漫气氛。此情此景与户外冰天雪地对比鲜明,更显醉人。

第三乐章(快板)则着重刻画一个滑冰的场景:“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返回屋内后,再聆听户外“风神们的开战”。这首作品的结束语,维瓦尔第这样标示:“这是冬天,但这样的冬天带来欢乐。”

      手上收有这个录音的 5 个版本,英国的 ED3 椭圆标版、英国 ED4 的小方标版、 荷兰的 ED3 椭圆标版、荷兰 ED4 的小方标版,还有日本的宽标 LONDON 版。





      这张英版的椭圆标头版一直是爱乐者追捧的 LP 之一,如果使用黑胶系统有了几年时间朋友,相信差不多是人手一张。的确,这是一张演绎录音皆佳的唱片。这张唱片差不多是最后期椭圆标,由 Marriner 和 Loveday 带领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1969 年在伦敦的 St John's Smith Square 音乐厅录制,Michael Bremner 监制,录音师是著名的 DECCA Tree 录音法的创始人之一的 Stan Goodall。唱片于 1970 年首次发行。


      二版的英国小方标也有不错的音质,容易寻找,价格也便宜不少。



      这是荷兰压片椭圆标版,与英国椭圆头版是同步发行的。从这点看 “ 1980 年后英国黑胶生产线迁移荷兰 ” 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仔细看荷兰压片椭圆标版的片芯,外缘凸起的部分与 PHILIPS 片芯是一样的,片芯的灰蓝底色也与 PHILPS 蓝银标的底色一样。其实,各国大的唱片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本国的唱片在他国差不多都有他国的唱片公司代为制版发行。这样就形成了荷兰版的 ARGO、DECCA 。同样,有英国制版发行的 PHILIPS 唱片,有德国制版发行的 EMI 唱片......


      荷兰版的的小方标。



      这张唱片在日本是以大 LONDON 片芯同步发行的,因为商标权的问题,DECCA 和 ARGO 在日本和美国都是用 LONDON 发行。不仅片芯与 ARGO 视觉识别相差甚远,唱片封套也是面目皆非,或许在日本人的心理认为他的封套设计更好。



      通常情况下,唱片是以本土制版发行的音质为上。但是他国制版发行的优于本土的也有个例,这张阿兰罗夫黛主奏小提琴,马连那指挥圣马丁与的四季就是如此。
      如果手上只有一张英版或其他版本,那也就无从比较了。我这里有了四张唱片不同版本,为比较提供了条件。
      起初我也是固执的认为一定是英版优于荷版,但在多次试听比较下(2 个椭圆标头版),发现荷版要优于英版,整个乐队的细节荷版要多于英版,尤其是独奏的小提琴声部,英版的主奏小提琴朦一些,形体相对虚一点,而荷版的主奏小提琴的轮廓要清晰不少,琴体充实,与乐队的空间距离恰到好处。为了验证自己的听感,特意约了好友帮助试听,在他盲听的情况下,他认可选择的是荷版。当天晚上他就不声不响在网上淘了一张椭圆标荷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7-5-9 13:14:23 | 只看该作者
梅洛斯的舒伯特非常好,这是CD封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CD封面比LP典雅,  发表于 2017-5-10 11:58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7-5-21 16:2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9-26 19:01 编辑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首演失败让比才卧病不起,比才死后很久才被人们认可。如今《卡门》已经成为歌剧中最通俗和最脍炙人口的一部,同时《卡门》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卡门》是一部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描述了生活在底层人群的生活的歌剧。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也许正因这一点,《卡门》由托马斯.施珀斯指挥,莫纳科和雷瑟尼克联袂演唱,演出阵容相当强大。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以致长盛不衰。
      该剧讲述了一位烟厂女吉卜赛姑娘工卡门与军人班长唐·豪塞的爱情悲剧故事。相貌美丽而性格豪放倔强卡门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的未婚妻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又加入了她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然而后来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人们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歌剧《卡门》剧中有多达十几部的合唱,合唱的体裁和风格的丰富多彩,这为歌剧增色不少。当然独唱和重唱的旋律更是优美至极。整部歌剧的管弦乐配器也是色彩斑斓交响性十足。一个完全不懂或不了解歌剧的人,相信他听到卡门序曲是一定会合上节奏和哼唱出旋律。

     歌剧《卡门》的录音有太多的版本。各大唱片公司都有若干次的录音。优秀录音有很多,其中DECCA公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套录音最帖我心。这套歌剧唱片荷兰籍的美国指挥家托马斯.施佩尔斯 (Thomas Schippers) 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于1963 年录音于日内瓦歌剧院。女主角卡门由美籍女中音雷吉娜-蕾斯妮克 (Regina Resnik) 扮演,男主角唐·豪塞由金色小号之称的意大利男高音马里奥.德尔.莫纳科(Mario del Monaco)扮演,大名鼎鼎的萨瑟兰只在剧中扮演了配角唐·豪塞乡村未婚妻。可见出演的阵容顶尖豪华!

      日内瓦歌剧院始建于1879年,设计师是杰克·艾利斯·高斯,建筑风格为后古典主义。 1951年5月1日,在瓦格纳的 “ walküre ” 跟景排练时,不幸发生了火灾,损坏了舞台和观众厅。由于经济原因,剧院的重建拖了11之久。直到到1962年12月剧场才修缮完毕重新开放。这座剧院是安塞美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出和录音的重地,音效极为出色。这套《卡门》是在剧院重新开放后的第一部歌剧录音,意义非凡!


      饰演卡门的雷吉娜-蕾斯妮克(Regina Resnik)有着 “世界十大女中音”之一的美誉。蕾斯妮克 1922 年 8 月 30 日出生美国纽约,她的父母是从俄国移民到美国来的。父亲在俄国时就是一位男高音,但是父亲却没有发现自己女儿的音乐天赋。初中时,有一次老师问到谁能唱美国国歌时,蕾斯妮克勇敢动听的歌唱震惊老师和全班同学!此时此刻成了她音乐生涯的起点。


  1938 年蕾斯妮克高中毕业后考上亨特学院学习音乐专业,4 年后获得了音乐学士学位。1942 年毕业不久的蕾斯妮克幸运的接到纽约新歌剧公司紧急顶替演出的通知,在曼哈顿的百老汇剧院首次登台演出,成为在朱塞佩·威尔第的《麦克白》中的麦克白与杰西·沃尔特斯在《角色》中扮演的麦克白夫人。这是蕾斯妮克在歌剧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两年后,幸运之神再次眷顾蕾斯妮克,临场顶替的契机让她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吟游诗人》的女主角莱昂诺拉。蕾斯妮克把握住了机会,成功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纽约时报》在对大都会《吟游诗人》演出的评论中这样评述到,蕾斯妮克的首演是 “好兆头”,“她是一个强有力的、清晰的女高音......同时也有力地表现了这部剧的戏剧张力。” 从此蕾斯妮克在歌剧界有了一定的地位。

      早年蕾斯妮克是唱女高音,她的一个朋友,男中音朱塞佩·丹尼斯一直认为蕾斯妮克其实更适合女中音。导演克莱门斯·克劳斯在贝鲁伊特与蕾斯妮克再一次合作演出后,积极的建议蕾斯妮克改唱女中音。关于因为嗓子的音域特性转为女中音的事,蕾斯妮克曾这样说过: “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一场赌博。我花了两年时间考虑,我也许不是个女高音。当时的观点有很多,他们在探讨我到底是个拥有低音的女高音,还是个拥有高音的女中音?” 她还说到:“我能唱全部的音域,我并没有放弃以前高音的部分,只是我更愿意发掘我声音的深度而不是高度。” 而事实是,这场 “赌博” 是值得的。1955年,蕾斯妮克在著名的男中音朱朱塞佩·丹尼斯指导下开始女中音的系统学习。1956年2月15日,她在首次以女中音亮相大都会歌剧院。其后,蕾斯妮克扮演的角色更受观众的瞩目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卡门》里的卡门、《黑桃皇后》里的女伯爵、《艾丽卡》里的克里特尼斯特拉、《福斯塔夫》里的奎克莉夫人等。

      蕾斯妮克先后在斯卡拉剧院,巴黎歌剧院,皇家考文特花园剧院,伦敦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和纽约城市剧院、圣弗朗西斯科剧院众多主流剧院扮演了众多重要角色。她出演过的著名角色包括布里顿的《彼得-格里姆斯》中的埃伦-奥福特、莫扎特的《唐乔凡尼》中的唐-乔凡尼和唐-埃尔维拉以及比才歌剧《卡门》中的卡门。蕾斯妮克在美国大都会剧场演出惊人的超过300场次,她天生就是一个歌剧明星。《歌剧新闻》的主编保罗-德利斯考尔评价蕾斯妮克是个“完全的美国派”,这大概是由于她接受的是完整的美式教育以及她的职业生涯是在美国起航的缘故。德利斯考尔尤其盛赞蕾斯妮克的应变能力,“ 她拥抱那些给到她的机会,导演喜欢她,领导喜欢她,观众喜欢她。”

  蕾斯妮克第一次婚姻失败。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比特-布拉塔斯是一位艺术家和舞美设计师,他们曾合作过几部歌剧,是精神和生活上同样默契的伴侣。晚年,蕾斯妮克还从事大量的声乐教学工作,她担任了各大歌剧院的声乐指导,其中包括:大都会歌剧院的,萨尔茨堡歌剧院、加拿大歌剧公司(多伦多)、旧金山歌剧院、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柯蒂斯音乐学院和朱利亚学院。她还是曼内斯音乐学院歌剧系的硕士生导师。同时也参与一些歌剧导演工作。

      2013年8月8日九十岁高龄的蕾斯妮克离世。蕾斯妮克从《吟游诗人》中初露头角的惊艳,由高音转为中音后别有天地的发展,再到热情火辣的吉卜赛女郎卡门姑娘,蕾斯妮克把一生献给了歌剧舞台,而回馈给她的是一个个被她成功塑造的鲜活的形象,这些形象如同卡门鲜红的长裙在观众心中永远的旋转不停!

      1957 年 10 月,蕾斯妮克在英国和伦敦皇家歌剧院合作,首次演出了比才的《卡门》,获得成功。法国媒在评价中说:“她是法国最具魅力的卡门,法语的每一个音节都以精湛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这个角色中最完美的表演,从戏剧的角度看, 是最理想的卡门,也是歌剧表演中最精彩的。豪放、热情、不庸俗,不平凡。” 今天我们无从知晓这场演出的精彩程度。但通过 1963 年蕾斯妮克灌录的这套《卡门》唱片的聆听,我们似乎又能感受到当年的演出氛围......

      在我收藏的10多套歌剧全剧《卡门》中,蕾斯妮克的版本是我的最爱,其理由多多。当然最首要的是蕾斯妮克的演唱动听感人。其二,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的演奏水准堪称一流,瑞士人中有 20% 是法国后裔,法国歌剧由他们来演绎再权威不过了。其三,莫那科、萨瑟兰等大腕的合作无可挑剔。其四,DECCA 公司的歌剧录音音效无敌。这些条件我们还有不喜欢的理由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7-5-31 07:30:45 | 只看该作者
今晚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费城交响乐团演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点评

您觉得咋样?第一二乐章速度有点赶,节奏变化不明显。其他还不错的。  发表于 2017-5-31 23:26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7-7-22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周末愉快!

点评

静待老大音质点评。日版的黑胶唱片,尤其是古典音乐,其转制后的音质颇有争议,似乎优秀的不多。  发表于 2017-7-22 17:53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7-8-7 17: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8-26 17:58 编辑

夏日炎炎,听一听维瓦尔第《四季》的秋和冬,看看心境能不能凉爽一些。呵呵。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7-8-26 18:0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9-6 13:39 编辑

现在手上没有英版和荷兰版,暂时也比较不了。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7-9-7 13:5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11-27 20:45 编辑

天气凉快啦!,可以多点时间听音乐!

      

       1991 年日本 JVC 推出发烧 CD《Flamenco》至今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当年器材虽然一般,但其音效还是深深的存留在记忆之中。前几日搜寻购买唱片时偶然看到这个录音的同版 LP,一瞬间吉他、响板、击掌、跺脚和忧郁的歌唱声又在脑海浮现。没有什么理由不收入这张 LP 来回顾几十年的发烧历程。

       记得香港 1996 年的《CD 圣经》 的封面上刊登了几张 CD 照片,其中就有这张《Flamenco》 ,内页的 CD 榜单在评价《Flamenco》时这样说道:此碟系有史以来最 Hi-Fi 的西班牙音乐录音,它灌录的歌声,吉他声和掌声已经 “ 真 ” 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令人觉得 “ 真 ”,与其惊人的结像力及空间感有颇大关系,其中 track 2 有一段脚踏声,真到有如将整个舞台搬到你跟前,脚踏木板时但觉尘土飞扬,这不是 Hi-Fi 是什么?

       上网搜索,Flamenco 的录音也有不少,但能够与 JVC 的这张 《Flamenco》叫板的可能是凤毛麟角。 的确,即使你从电脑或手机上试听这个录音也同样会让你感受到吉他的晶莹剔透,响板的准确定位,以及动态凌厉的舞台踏步跺脚声,低频冲击力的强悍动态一定是听不到了,若用大口径扬声器系统欣赏,动势的迫力和气势定会让人动容。男女人声、吉他、响板以及掌声和跺脚声有着极佳的质感,空间具有透明的纵深感,人声和乐器以及击掌跺脚声的交汇营造出舞台的三维空间触手可及。

       弗拉门戈(Flamenco) 音乐,是一种西班牙富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和英格兰、爱尔兰的音乐一样,是全世界的民族音乐之中,少数能闻名全球的音乐。 《Flamenco》收入西班牙弗拉门戈乐曲共有 14 首,前 7 首是节奏强劲豪放、动态凌厉的弗拉门戈舞曲,后 7 首则是旋律柔和、以抒情见长的弗拉门戈慢板吉他独奏。

CD《Flamenco》的曲目:
01 FANDANGOS 02:03
02 TARANTO, SON SON SERA 04:51
03 JALEO, SOLEA 05:30
04 JALEO, ME VA 04:23
05 ZAMBRA 05:48
06 ALEGRIAS 03:20
07 JALEO, ESPERA, RUMBA 04:13

08 IMPROVISANDO 04:11
09 OMENAJE A ENRIQUE EL MELLIZO 03:51
10 FIESTA EN SEVILLA 03:09
11 DESTELLOS FLAMENCOS 06:21
05:0112 CAMPANAS GITANTAS
13 GRANADA ARABE 05:11
14 GITANOS DEL ALBAICIN 03:04


      收到 LP 唱片时才知道,这个录音实际上是在 1977 年制作的,当时 JVC 发行 LP 时中国还刚刚接触四喇叭收录机,完全无从了解这个录音。直至九十年代初大陆的音乐爱好者才算是对 Hi-Fi 器材有所接触。这时(1991年) JVC 将这个录音发行了 CD,第一版的编号是 VICP 23051, CD 的第二版是 1993 年发行的,CD 的编号 改为 SVCD 1011。应该说我们是从 CD 版本认知这个录音的。JVC 发行的 LP 是用 " Flamenco Ole! " 命名的,唱片编号是 DIVC-4,唱片封面以及唱片芯都标注了 DIRECT DISK 直刻盘的字样,并且标有 High quality recordings。 LP 共刻录了 8 首曲子,是 CD 版本中的第 1、2、3、4 和 5、6、7。8-14 段,是萨比卡斯吉他独奏的乐曲,这部分在 LP 版本里是没有的。LP 的第 8 首的 JALEO (La Malaguena)CD 版本里也没有收录。这也就是说,CD 版本里收录的应该是 2 张 LP 的内容,但略有删减。

1. 凡丹戈舞 FANDANGOS (一种西班牙舞)  一曲全员登场的凡丹戈舞,拉开了西班牙民摇演出的序幕。凡丹戈舞起源于西班牙威尔巴地区;其轻快。热情洋溢的曲调,非常适合开幕时的气氛,男子汉唱给吉普塞姑娘的情歌。合着吉他、手拍子,响板 (一种乐器) 的节奏,3 名女舞蹈歌手依次登场进行开场致词。

2. 塔兰托- 歌唱.歌唱.神殿 TARANTO-SON SON SERA  开场致词刚一结束,拉.鲍查马上就要出场了。她表演的足流传于阿尔美利亚地区的凡丹戈舞的变奏曲。凡丹戈舞富于变化,刚才还是节奏明快的舞蹈,随着曲子的突然转变成了《歌唱.歌唱.神殿》。合着抒发男性失恋烦恼的强有力的音调,拉.鲍查跳出了女性心衷的烦恼与诸多苦闷。

3. 哈列奥 JALEO  这里出现了 “ 哈列奥 ” 一词,是指曲子与曲子之间为了改变气氛所使用的比较短暂的、给人留下独特印象的余音。接下来的曲目是索利亚。以吉他为先导,合着响板发出的音响,卡尔摩那首先跳了起来,接下来进入歌谣曲的演唱。以快速,流畅见长的萨巴提阿托歌舞,是卡尔摩那保留曲目中最拿手的,这一绝技常常令观众长时间侧耳倾听。

4. 哈列奥 JALEO (手拍子)  以只有手拍子的切分音才有的余音为先导,以熟悉的吉他的旋律作前奏,拉.鲍查唱着墨西哥民谣《我走了》,跳了起来,由于以前曾介绍过这一充满现代昧的独特群体,所以每当在序曲中出现《被禁止的游戏》时,即使不太熟知西班牙民摇的人们也会骤然感到置身于一种亲切的氛围之中。

5. 桑普拉 ZAMBRA  拉.鲍查朗读自己作的词。她真不愧为是一名女演员,其表演才能如此卓越,接下来合着蕴涵男子汉激情的演唱,她继续进行桑普拉表演。

6. 阿列吉利 ALEGRIAS  以吉他,手拍子为先导,开始演唱歌谣曲。伴随着歌谣曲开始跳考奇舞,考奇舞的正确叫法应该是考斯耶洛.杰列洛。那些跳考奇舞的矫小可爱的面孔们,在舞台上倍受瞩日,在萨巴提阿托歌唱达到高潮之后,加演了歌谣曲,在欢快热闹声中结束了阿列古力阿斯曲日。

7. 哈列奥 (手拍子)《耶士培拉》伦巴舞曲 JALE0 (PALMAS)-ESPERA-RUMBA  打手拍子产生的余音,合着吉他节奏的响指捕捉着真实的美感,首先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接下来是拉.鲍查激情饱满的墨西哥歌舞《耶土培拉》,让人欣赏到清脆悦耳的手拍子的切分音。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 22:23, Processed in 0.069402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