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230

查看

6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0-9-20 14:21:32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音乐有点像北德的森林,
有时雾气沉沉,犹豫不决,但却有大批追随者。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9-20 15:58:51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的音乐有点像北德的森林,
有时雾气沉沉,犹豫不决,但却有大批追随者。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0 14:21


佛经有云:无上甚深微妙法我觉得勃拉姆斯的室内乐有点“甚深微妙法”的味道,听得多,反而更有所得。作为奖品的那张勃拉姆斯室内乐,其实我已经完整听过三四遍,不过都还没有动笔写听后感,不是不好,而是觉得他的感情世界很美却也很微妙,是许多复杂的感情在交织,听来听去还有东西在里面,我没有听清楚,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9-20 16:07:18 | 只看该作者
佛经有云:无上甚深微妙法我觉得勃拉姆斯的室内乐有点“甚深微妙法”的味道,听得多,反而更有所得。 ...
清兵 发表于 2010-9-20 15:58
兄台对音乐太虔诚了,当然也是应该有的态度。这段时间都不在深,很多作品很久没听了,记忆是靠不住的。我至今不太喜欢勃拉姆斯的室内乐,是个性使然吧。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9-20 17:06:07 | 只看该作者
兄台对音乐太虔诚了,当然也是应该有的态度。这段时间都不在深,很多作品很久没听了,记忆是靠不住的。我至 ...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0 16:07


s版过奖,我倒说不上虔诚不过勃拉姆斯的这套音乐当中我确实觉得里面有些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时髦,不夸张,不直白,不浅薄,听落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不敢乱说。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9-20 17:11:18 | 只看该作者
s版过奖,我倒说不上虔诚不过勃拉姆斯的这套音乐当中我确实觉得里面有些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时髦, ...
清兵 发表于 2010-9-20 17:06

不敢乱说就已经说出了勃拉姆斯的情感核心了嘛,他就是不敢乱说得嘛。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9-20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勃拉姆斯这些作品用情太深,而我喜欢抽象一点的音乐。
尤其像巴赫的一些练习曲。
所以我未能与兄台取得一致。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9-20 17:16:29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勃拉姆斯这些作品用情太深,而我喜欢抽象一点的音乐。
尤其像巴赫的一些练习曲。
所以我未能与兄台取 ...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0 17:13

记得S兄说过自己比较喜欢复杂、深沉、晦涩的的音乐,勃拉姆斯完全符合这个要求啊,可能是S兄迷巴赫过深,不太能够接受巴赫以外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9-20 17:24:56 | 只看该作者
巴赫与勃拉姆斯当然是不同的。勃拉姆斯感情浓郁。
而巴赫的练习曲(象大无、小无)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复杂、深沉的这几个词适用于巴赫的作品。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9-20 17:55:12 | 只看该作者
巴赫与勃拉姆斯当然是不同的。勃拉姆斯感情浓郁。
而巴赫的练习曲(象大无、小无)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复 ...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0 17:24


我倒是觉得每个时代的著名音乐,都打上了他那个年代感情的印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就像人不能超出他的皮肤一样,人不可能超出他的时代。”其实巴赫的东西我从来不觉得他没有感情,不过他那个感情是他们时代流行的那种克制而平和的感情而已。周海宏曾经做过一个分析,说巴赫的音乐把音长做得很节制,这样其实也是一种对感情的节制、不放纵。这使得巴赫的音乐没有达到一个情感高潮就转走了,所以我们产生巴赫音乐不会沉溺的感觉。他们那个年代大概流行把激烈一些的感情留给上帝吧。

勃拉姆斯是浪漫派的大成者,心里面其实早已装满浪漫情怀,但是却用外在的道德规范在“压制”和“克制”着,在音乐当中就表现为压抑、挣扎、幻想,最后可能会一往无前的冲破藩篱而出。这就已经不是巴赫那种心安理得的“节制”了。所以听起来非常不同。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9-20 20:2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9-20 20:31 编辑
巴赫与勃拉姆斯当然是不同的。勃拉姆斯感情浓郁。
而巴赫的练习曲(象大无、小无)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复 ...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0 17:24

而巴赫的练习曲(象大无、小无)本身是没有感情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巴赫似乎只有在宗教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而在一些世俗作品中,即使是被后人尊为”旧约圣经“的平均律,也只不过为” 渴求学习的青年使用并获益,特别为其它进阶者消遣" 而作,具有练习曲的性质。

根据LZ的文章,我们可以把勃拉姆斯优美的旋律理解为对克拉拉的爱之歌,然而对于巴赫的平均律背后的情感我们却一无所知。

然而,在看似消遣和练习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最为精妙的结构,最为严谨规整的技术,也从中听出了包罗万象的情感,平静的湖面下涌动的暗流,无意为之的巴赫在一定程度无意中超过了有意而为的博拉姆斯,显得不可思议。

我们能够通过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生平背景的了解,触摸到他们的成长轨迹,理解其心路历程,而对于巴赫和莫扎特出于练习和游戏性质,横空出世的作品困惑不已,除了赞美欣赏之外却一片茫然。

可以这样来类比,勃拉姆斯创造了”有我之境“,在其作品里可以看到克拉拉的倩影和作曲家本人的纠结心境;而巴赫和莫扎特则为我们描绘了”无我之境“,每个人在其中可体会到不同的心境和情感,而其范围似乎无边无迹。

电影“莫扎特传”中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说到:“it is God who use Mozart as his instrument to humuliate all of us, 是God在使用莫扎特作为他的工具来羞辱我们”,我想不出还有其它原因来解释巴赫和莫扎特现象。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9-20 22:04:5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几年以前写过一篇巴赫大无的听后感,,很巧合,我也提到了莫扎特。
我转贴一下:

关于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听着海布勒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留下的是~关于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体会;
这样的方式~也许可以保留住一丝客观的态度,因为我总是胡言乱语的~嘴巴一动,就会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
秋天还没到来,但是我仿若看见了秋色在我身边~~~树叶纷纷坠落~像我的思绪那般错乱不安。

是的~~~提笔是困难的,文字~~~是会让读者生气——这美丽的仲夏,莎士比亚赞誉过的仲夏~~而你,却带来了秋日的气息。
甚至~~~是在关于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体会之下。
忧郁忧愁不得而散,脉脉温情~却比这窗外的灼热略显好感~~~~~
巴赫是坐在花丛中作曲的吧,为什么你的思绪~~哪怕是在忧伤的时候~也有着花儿的芬芳......
你知道我在感受你的时候~是多么的安详!

读者知道“安详”的来源吗?这可不是我凭空添上的词汇。
她源自两个世界~物质与精神:
在物质世界中我们享受着数学赋予她的美丽,任何美丽的物质~始终恒定着数学赋予她的生机,数学的绝对客观性~始终恒定着为物质带去美感的权利。然而因为数列本身带有的些许混乱使得物质世界到达不了美的极限,但是重要的是~恒定,这天使一般的美。数的概念,在我们了解她之前就融合在宏宇之中~亿亿万万,世世代代。
在精神世界中我们陷入迷茫~远去的长者为此而呼喊~唤出了源远流长的哲学;远去的长者似乎为后者带来了哲学的福音,先知似乎在光明处隐现。然而~精神世界的脆弱与浮躁来自于客观对待的不完全性~哲学从初生开始便注定走向末路。哲学拥有着初生的光彩之后~~~便要陷入迷困。这一切均来自于人类本身,人类用大脑构思基础,却无法规范基础的恒定性,不完全的客观性,使得人类只能在进化中~不断呼求现实主义哲学的庇护。
而我总认为~哲学即便如此~也必须浪漫一点了~~~~
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

在巴赫世界中感到安详的原因在于:在近似完美的数学逻辑中想着自己发生的事情~无力的回避着源起于精神的矛盾。
莫扎特~~~为什么你的芬芳~又总是在忧伤的时候呢?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9-20 22:06:3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来当时还真有些神志不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6:32, Processed in 0.04143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