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323

查看

2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49#
发表于 2009-9-24 05:21:33 | 只看该作者
光阴似箭,转眼10年过去了。当年的好朋友都已劳燕分飞,有许多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并已经成为了人生的一份财富。10年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在我生日的那一天,一位朋友送给我一盒古典音乐磁带,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古典音乐。就是这盒西贝柳斯的作品。当我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时,她说为什么不让朋友高兴一点呢?懵懂的我,却没有意识到:那里面包含着“爱”呢?后来她去美国,从此没了音信....西贝柳斯这盒磁带包含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尤其《卡累利亚》组曲,深深震撼了我,从而成为我最喜欢的西贝柳斯作品。

“卡累利亚位于芬兰与苏联边界,二次大战初,苏联曾违背与芬兰互不侵犯条约,占领了卡累利亚,第二年两国讲和,但过了一年又进人战争状态,1947年巴黎条约终于使芬兰失去了这一地区。西贝柳斯的《卡累利亚》是应卡累利亚中心都市威波利学生协会委托,为卡累利亚13世纪至19世纪历史所作露天戏剧的配乐。配乐1893年后编成序曲与8首曲子的组曲,后序曲成为Op.10,选8曲中3曲组成现在这套组曲Op.11。”

“这套组曲包括:1.间奏曲,戏剧第三景,这是利多瓦尼亚公主娜莉蒙向卡累利亚民众征税的古老进行曲。2.叙事曲,戏剧第四景威波利城中,游吟诗人在卡农·恭德逊王与随从面前吟唱的音乐。开头为小步舞曲速度,单簧管开始奏叙事曲旋律,后面出现的两个旋律均为这旋律的发展。3.进行曲,戏剧的第五景,描述1580年的情景。该段音乐为最后一段音乐:进行曲。”

《卡累利亚组曲》间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递次发展;叙事曲包含民族的压抑,充满了芬兰人民对祖国的希望。而进行曲又充满力量,体现了芬兰人民追求自由与告解的无比决心。这部作品是芬兰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象征。

今天,因为没有卡座,这盒磁带已经不能听了,但这盒磁带我仍然珍藏。因为它曾经代表了一位好朋友的爱心,并告诉我要懂得关心朋友。而《卡累利亚组曲》反映的是芬兰人民对祖国的爱。因为有了爱,生活才能继续下去。这就是《卡累利亚组曲》和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09-9-27 07:3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09-9-27 07:3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09-9-27 07:40:3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什么版本,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贝小协的录音。若问我有什么最喜欢的事物,大卫这个贝小协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听乐过程中,我差不多从这个录音开始,最终归故里的时候,在听过许许多多的录音和版本之后,又回到这个录音。

大概在两、三年前我拥有这个录音的美国版LP,我觉得已经很不错,音场非常开阔,提琴非常生动,动态也非常凌厉。当然,没听过更好的,就会认为手头上的是最好的。后来,在我听过哥伦比亚版之后,感觉各方面都有提升。美国天使版相对来说要显得清爽,哥伦比亚版要浑厚很多。小提琴与乐队的分离度,即它们之间的定位距离,哥伦比亚版也要明显一些。小提琴质感也是哥伦比亚版要好一些。另外,哥伦比亚版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声音放到多大,这个版本听起来仍然是自然的。

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制造者的制造意念造成的吧。比较之下,大概是这样。地球版仍然是我希望听到的,尽管我对哥伦比亚版已经相当满意了。这是一个保存得非常好的版本,几乎没有杂音。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09-9-28 12:27:02 | 只看该作者
从贝多芬到巴赫

我以前看过一本欧洲绘画史,题目叫《从拜占庭到毕加索》。这个帖子我是想谈谈不同时代人们对音乐的欣赏问题。谈绘画和音乐有一定关系的……

我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我听古典音乐是从贝多芬开始的,非常容易入门和欣赏。估计贝多芬可能是听众最多的,有可能超过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都很容易接受,即使是其巅峰作品《晚期弦乐四重奏》,喜欢的朋友都很多,我估计不是乐迷们都能完全听懂,但有一定的共鸣是肯定的。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我在入门初期都听过,除了一些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我没有全部听完的,但大部分还是听了至少一遍。

同时也听勃拉姆斯。勃拉姆斯一开始不容易理解。我第一次听勃拉姆斯是在一个音乐视听演示会。当时听得一头雾水。后来我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德意志安魂曲,也就慢慢喜欢上勃拉姆斯了。勃拉姆斯的室内乐是有很高水平的,当年听得觉得很沉重,今天仍然如此,但上面提到的几部作品我现在是仍然听的。

接着就是听德伏夏克,它的乡愁、对故土故人的怀念,感觉他的音乐是很真挚的。听德伏夏克的作品,感觉他是一个很朴素而又带有诗意的作曲家。他绝对不是农夫,只不过是他的作品非常通俗易懂,但格调是很高雅的。有人认为德伏夏克是最健康的音乐家,我深以为然。

其实我听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并没有一定的先后关系,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先后关系主要是一个时期听的音乐家的作品重点不同而已。早期也听马勒,对他的音乐还是很喜欢的,论坛已经讨论得太多,我就不重复了。当然也听莫扎特,他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令我着迷。

基本上听完这些作曲家(当然还有很多没提到),我就能接受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了。其实我很久以前我就听过巴赫大无,但当时基本上是没有感觉的。直到听了差不多10年我才喜欢上巴赫的。当然同时期听的还有现代派的音乐。象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其实我的听乐历程基本上就是一部简单的音乐史。只不过这个听乐历程和真正的音乐发展史是没有对应关系的。比如巴赫是属于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的。但我却是在比较晚的时期才能接受的。这就是我这个帖子想谈的问题: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听音乐是否一定都是从简单到难度大的?我觉得不一定。回头谈谈那本欧洲绘画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这本书是写了美术的发展史,但作者并没有谈哪个时期的画家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值得欣赏的画家与绘画作品。艺术的发展史和科学是不同的,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早期科学家用的所谓电脑有一个屋子那么大,速度又慢,但今天当然不是吴下阿蒙了。但音乐史不同,虽然音乐家也在不断创新,但现代派有许多作品的知音未必有巴赫和莫扎特那么多粉丝。简单地说:是否今天的音乐家(包括作曲家和演奏家等等)就比以前的高明呢?我看未必。呵呵。大家是否对每一个时期(象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等等)都有非常喜欢的音乐家和作品呢?大家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09-9-28 22:26:35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音响发烧友都不太能分辩出(或总结出)几位大师的音乐风格,认识有限,古典音乐对很多人来讲,能理解好实属不易...欢迎Shinelb兄多做些音乐知识普及..呵呵.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09-9-29 05:04:54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音响发烧友都不太能分辩出(或总结出)几位大师的音乐风格,认识有限,古典音乐对很多人来讲,能理解好实属不易...欢迎Shinelb兄多做些音乐知识普及..呵呵.
rock 发表于 2009-9-28 22:26


学古典音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入门,由易到难。先要熟识作品,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听一些音乐会。然后要了解一些演奏家的艺术特点。所以版本比较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一切最好建立在有一套优秀的HIFI器材之上。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09-9-29 05:20:06 | 只看该作者
我有计划搞一个古典音乐的入门的唱片介绍,使更多的朋友来喜欢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09-9-29 09:47:0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计划搞一个古典音乐的入门的唱片介绍,使更多的朋友来喜欢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
shinelb 发表于 2009-9-29 05:20


很好啊! 跟着学...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09-10-2 04:10:45 | 只看该作者
谈谈音乐中的《抒情》

所谓“抒情”,就是抒发情感。在音乐作品里,“抒情” 指以形式化的语言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从而引起听众和聆听者的共鸣。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相关联,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统一。在艺术里,不管是文化艺术,尤其是诗歌、戏曲、音乐都大小程度不同地包含抒情部分。而在音乐里,抒情又可以使聆听者抒发情感,以达到音乐作品与聆听者的感情沟通和共鸣。

在音乐作品里,我总结了一下,我主要认为有两种流行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抒情:就是感性的抒情以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抒情。这两类抒情都各有粉丝。这两种抒情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别和不同。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我原创的,是我很主观的一些看法,观点比较奇特,也是尝试性地谈谈音乐中的抒情,与大家交流一下。说的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莫扎特和肖邦的音乐作品里的抒情基本上都是感性色彩非常浓郁的。这种抒情都是自发地发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很优美、很婉约、飘渺狂狷。这种抒情很好地表达了音乐家的真情流露和赤子之心,是很感性,也很动人的,个人化的情感多一些。象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代表。而肖邦也是,他的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叙事曲都带有许多个人情况。而欣赏他们的爱乐者也大有人在。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抒情非常真挚,但也带有一些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

另一种抒情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抒情。我个人偏爱这种抒情。这种抒情除了感官的主观抒情,也带有一些理性成分,某些抒情还带有哲学的沉思。象贝多芬、布鲁克纳、马勒等音乐家在这方面探索比较多,很多值得思考。比如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都带有某种理想化的抒情,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和第三乐章,这种抒情表达得特别明显。这部作品对贝多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说他的心路历程,而且包括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已经上升到一种比较高的艺术境界。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当我们听到那来自阿尔卑斯山的牧歌,我会觉得这种抒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勃拉姆斯的个人情感的追求和表达,她已经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也表达了勃拉姆斯的人生观和这部作品所追求的崇高境界。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抒情无疑更多的是理性的,追求人类大同。等等,挂一漏万…….

总之,我感觉音乐里的抒情,不同音乐家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如果一定要说,那仅仅代表了个人的主观看法…….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09-10-2 04:12:5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 跟着学...
rock 发表于 2009-9-29 09:47


哈哈,R兄不用谦虚。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09-10-4 05:27:45 | 只看该作者
Xandria《Eversleeping》

德国美声金属乐团Xandria成立于2000年,音乐风格充满了古典的哥德民谣风味,主要团员为主唱Lisa Schaphaus、吉他手/键盘手Marco Heubaum、吉他手Philip Restemeier、鼓手Gerit Lamm – Schlagzeug,2003年4月发表自行制作的首张迷你专辑《Kill The Sun》,受到乐坛好评及瞩目,之后加盟德国金属名厂Drakkar,于2004年5月发表以探讨情欲为主的第二张专辑《Ravenheart》。

《Eversleeping》优雅的钢琴声深深打动人心,主唱Lisa以深情的歌声唱出为求真爱走遍天涯,即使耗尽一生也在所不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7:01, Processed in 0.04327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