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995

查看

55

回复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简谈对古典音乐的学习

1#
发表于 2010-9-23 16:52:4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抛砖引玉,请大家不吝指正。学习艺术有其特殊性。音乐是一门艺术,我在大学曾经请教过一位美术老师,应该怎样学习艺术。二十年来,这位老师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艺术规律的学习,二是思考今天的人们需要什么?

古典音乐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这里有个入门问题。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入门。只是谈谈自己的感想。我的观点是后天也可以学会古典音乐的,但先天培养更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学习任务非常重,我问过我女儿,她不太适应学校音乐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主要是教大家唱歌,对古典音乐就很少涉及。另外有一个问题,学习乐器对升级可以降低分数线,其实有些学生学习古典音乐也是很无奈的。热爱一种艺术,能否持久,这要发自内心才行。所以对小孩,要先天培养才行,具体怎么培养也是比较复杂的,也是值得讨论的。我的观点是要使小孩发自内心地学习古典音乐才是长远之计。具体怎么使小孩产生兴趣,这可以在小孩年纪还小的时候,多播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使小孩在无形中产生兴趣。学习古典音乐是非常有益的,即使将来可能不会读音乐专业,也会将古典音乐作为一个终生受益的爱好。

如果小时候没学过古典音乐,不要紧。音乐是可以自学的。学习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流行音乐入手,培养乐感,听一些通俗易懂的古典音乐。学习音乐有许多参考书,我觉得对早期的爱乐者,学习曲式分析是有益的。刚开始听古典音乐,是可以对照参考书学习的。
但入门后一般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音乐是独特的,有其自身语言,这时对一部作品的学习,我认为先抛开一切资料,先聆听音乐,这样得到的感受是很深刻和富于乐趣的。通过感受,再回头学习这部作品的一些客观资料,这样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艺术规律是比较复杂的,我一直以来的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我听不懂莫扎特。古典音乐与其他艺术息息相通,也有巴洛克、古典、浪漫等流派。与美术、文学都有某种关系。因此要掌握艺术规律,除了对音乐自身的学习。对其他艺术的学习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象埃乃斯库的教育体系就很值得借鉴的。他强调学习古典音乐,也要多学习其他艺术。另外,象海菲兹、西盖蒂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学习当代音乐,考虑今天的人们需要什么?音乐有其时代性,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艺术,同样有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也叫经典音乐)也是这样。

能听懂古典音乐是很有用的,也很幸运的。在这半生的经历,有悲有喜,但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就深深地处于无限的眷恋之中。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9-23 17:1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9-23 17:21 编辑

s版说的很好啊。

我是觉得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是必须发自内心去追寻的。而如何才是发自内心,而不是附庸风雅,这有个教育欣赏问题,小孩子必须能自己去体会到艺术那种吸引力才行。小孩子将来我觉得到不一定就希望他喜欢古典音乐,实际上世界上美好的艺术实在太多,古典音乐只不过是一个部分。关键是引起他对于艺术的兴趣。从来没有人要求我对音乐感兴趣,但是我觉得我父母对于我其他艺术方面的培养是起很大作用。因此孩子小时候,会多注意让他接触各种艺术门类,音乐,书画,诗歌,文学都是不能停的。但是他喜好哪一个,这就是他自己选择了,我觉得选择一个好的业余爱好,是父母送给孩子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礼物,这一点上父母不能马虎。但是过多强迫就不一定好。
我有一个朋友,父亲是导演,从小到大练小提琴,还被珠影乐团的首席称赞很有天分,但是一旦可以放下学琴,一停就是二十年,以后再也不想碰,而且家里面感觉完全没有艺术的影子,教他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是让孩子离艺术远远的,我私下认为这位导演父亲的“艺术教育”就是完全失败的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9-23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发自内心其实也是个兴趣问题,这是学艺术的关键啊。
是的,不只是艺术,其实很多其他业余爱好对小孩也是终生受益的。
象打球、下棋等等。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9-23 17:34:17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是个很好的朋友,谢谢!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9-23 18:34:26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是个很好的朋友,谢谢!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3 17:34


s版过奖咯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9-24 10:0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严重同意S版的先天培养说,包括周边知识与兴趣。

仔细回忆了下,个人的古典音乐爱好还是与童年环境有一定关系,虽然并非是音乐环境。小时候有条件看许多文学期刊或杂志,后来是各种小说,胡乱一气,其实就播下了种子。对古典音乐的亲近,需要的是一颗细腻、丰富、感性的心,这要从小培养,后天很难。

只活在理性中是很累人的。古典音乐给我们另一种宗教,另一种世界,更轻松,更纯净。
但愿我们的后代能继续拥有。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9-24 17: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每次听克伦佩尔指挥的《马太受难曲》时,都会想起S版他们。不为别的,只是知道巴赫是他的
至爱!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同样,我喜欢的也是那种真诚坦率,爱憎分明的性情中人。这从上述的听乐笔记中,可见一斑。
世间评价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之一是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这可能是S版热爱巴赫的缘由之一吧?我推测。因为我所看到的S版在《音乐唱片栏》的不懈努力,就是在实践巴赫大师的理想。
相比之下,我就能明确的看到了差距所在!
虽说近期主要是因为潜心读书赏乐而疏于发帖。不过,凡夫俗子的我难免也会杞人忧天的胡思乱想一番的。例如近期中日之间的较量,也让接触了日本文化30余年的我忧心忡忡。好在今天有了好消息:我们的船长将会回家啦!让我有心情跟一下帖子,权当是一种祝贺吧。
下午刚送走今年考进了星海音乐学院的女儿。听她唠叨了一通大半个月的大学生活。主要是与同学们的和谐相处。我担心现今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过分自私,不好相处。因此,总是叮嘱她要真诚待人,真心相处。不怕吃亏,只要不涉及原则。做一名受人念叨的好学生,不仅是自己愉悦,同时还应该让同学们共享这种愉悦。现在看来我是得益于这《音乐唱片栏》的。
一年前,我绝对不会想到女儿会选择枯燥的《音乐学》的。很多朋友都说这可能是受了我的影响。真的么?很多时候我会跟女儿戏言:这套昂贵的器材系统以及多年来收集的这些珍贵的古典LP和CD,就是我能给她的精神财富啦。还有,我对未来女婿的唯一标准就是一样是发烧友,起码是音乐发烧友(俗话说,发烧友坏极有限)。谈到这类话题时,女儿有时候会主动提及此事,看来她是放在心里的。我暗暗自喜:革命的火种要代代相传呀。
在当今浮世,有了音乐相伴的人生,足矣!
剩下的事情就是向S版他们学习,继续传播革命(爱乐)的种子。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9-24 18:0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很多时候我会跟女儿戏言:这套昂贵的器材系统以及多年来收集的这些珍贵的古典LP和CD,就是我能给她的精神财富啦。还有,我对未来女婿的唯一标准就是一样是发烧友,起码是音乐发烧友(俗话说,发烧友坏极有限)。谈到这类话题时,女儿有时候会主动提及此事,看来她是放在心里的。我暗暗自喜:革命的火种要代代相传呀。
ikushi 发表于 2010-9-24 17:48

杨绛先生著有《我们仨》,什么时候老兄美梦成真也来本《我们仨》?说说你们仨的发烧经?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9-24 18:4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应S版的话题:

我以为,艺术,包括古典音乐在内都具有某种超然的神秘性,她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和手段撬动起我们那根敏感的神经的呢?为何她仅仅选择开了你我的窍(反之亦然),而又让绝大多数人有目看不见,有耳听不见呢?很显然,这是理性解释不了的。

我自小在文艺环境中长大,整日介眼目所及,两耳听闻的都与舞蹈、音乐有关,那么肯定是环境对我有莫大的影响了?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和我一样在那个环境中长大的,到现在为止真正喜欢音乐的却屈指可数呢?换句话说,我要生在其他环境,我会是今天的我吗?老实说我没有答案。

再说吧:我从事音响音乐这一行也快二十年了,和我一样因为喜欢音乐而与这个结缘的人不多。二十年来,与我共事的,我倒是影响了那么两三位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可还有几十位完全没影响,这好像又再一次否定了环境决定论。

所以,我一向认为这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是超然的,不可理喻的。

当然,我不否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众审美标准,那大概属于普遍性范畴吧。喜欢古典音乐(如你我一般)实属特殊范畴了,相对于大众性审美而言,这已经非常个性化了。我只知道我如此喜欢,我甚至如此喜欢一切凸呼于普遍水准之上的事物,它们包括了形而上、形而下的诸多范畴,但我究竟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如此喜欢。。。。。。。

呵呵,以上种种大概也就是我来此的目的吧,在众多的“特殊性”中相遇相知,这本身即是学习,也是普及了。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9-24 20: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回念经兄:指日可待!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当需努力呀!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9-25 14:13:29 | 只看该作者
一朋友,老婆怀胎四月开始每天听三五个小时古典音乐(以前从不听古典),如今小孩三岁多不到四岁,已经能分辨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萧邦的音乐了,经常还随着贝多芬的交响曲哼哼呢,他老头子说:节奏,旋律很准确。

另一朋友,情况类似,小孩子现在三岁,到我那儿玩,看见音响就兴奋莫名,但不会乱动手。听Disco小家伙皱眉头,听莫扎特节奏鲜明的音乐,脸都笑烂了,呵呵。

看来,胎教还是有道理的。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9-25 15:36: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到三四十岁才喜欢上古典音乐有可能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 15:18, Processed in 0.041001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